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1:35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黄道烙 在 2010-8-1 上午5:19 发表于 细品红楼

解读《红楼梦》人物秦可卿之四
——减却一字,尽得风流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笔者曾经分别撰文,探讨了秦可卿的外见形象及其谐音隐喻的内涵。在我们感叹作者"有隐有见"笔法竟是如此神奇,这一形象蕴涵竟是如此深邃,如此丰富的同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其实还远未穷尽这一形象的全部意蕴。它山外还有山,天外还有天。在"见"和"隐"以外的云烟氤氲处,还又矗立着一个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至美意象——太虚幻境中的兼美可卿形象。

贾宝玉在梦中游历多处后,见到了警幻仙姑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①警幻仙姑将可卿许配于宝玉。于是,宝玉与其成婚,第二天便与她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难舍难分。

甲戌本在贾宝玉被秦可卿引入太虚幻境时,有两条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②可见,这出梦的可卿在作品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寓意,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由于兼美的字为可卿,所以,人们往往把她和秦可卿简单地画上等号,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笔者认为,此可卿并非彼秦可卿,兼美是梦中可卿的乳名,而第8回介绍秦可卿的出身时,清楚地介绍了她的小名却是可儿,不同的小名,分明是作者在特意暗示,不能将二者等同。

二者同名,说明她们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她们更有天壤之别:一是凡间薄命裙钗,一是天上神采仙姬。更为重要的是,秦可卿的谐音为"情可轻",它隐喻的是作品批判、贬斥的对象;而可卿的乳名"兼美",既是"大美、完美、至美"的同义词,又在作品中明示其兼有钗黛之美,被赋予如此无比美好的意义和意象,显然,它绝不会是贬斥对象,而必定是被作者寄于了非常美好的寓意。

那么,"兼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她与黛玉、宝钗的内在联系到底在何处,与其本质区别又在何处?缘何以秦氏入梦,又以其出梦?不弄清这些问题,恐怕就难以真正理解兼美可卿形象的深刻寓意,也就无从理解她的审美价值。对此,笔者拟从下列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贾宝玉对女儿美的认识。

兼美可卿是宝玉的梦中情人,自然是他心目中美的集中体现,美的化身。因此,弄清他对美,特别是对女儿美的认识,也才可以接触到"兼美"的蕴涵。

在作品中,贾宝玉有许多"名言"是往往让人感到"好笑"的。但在笑过之后,你却会逐渐品味出,这些话不但体现了贾宝玉对当时社会透彻的认识,而且,往往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如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说的"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第2回)因此,他的这些"名言",也就成为我们了解他对美认识的最佳窗口。让我们先来品味一下下面几段"名言":

在他尚未登场之前,他的让人"好笑"的话就在人们口中传开了。这就是他的"名言"代表作:"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仿佛充满稚气,充满儿时的天真的" 名言",之所以放在他登场之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因为这句"名言"集中体现了他对人生,对当时社会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他对女儿蜕变的"名言"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在59回,就通过丫鬟春燕之口传出来:"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她对这段"名言"还评价说:"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她还举了例子来证明这"混话"的"不差"。那就是自己的妈和姨妈"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

贾宝玉在第 17、18回有一番关于"天然"的评说:"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他的这番议论,表面上是对建筑美的议论,但发表在他的未来女儿国大观园,所以,实际上也是他对女儿美的精辟阐释。

综合分析这几段"名言",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他对美,特别是对女儿之美认识的脉络:

女儿美的含义:凡是没有经过"人力穿凿扭捏",保持着"天然"本色的人和事物才是美的。在当时社会,女儿因处于深闺,和污浊的社会接触有限,因此,如含苞欲放的蓓蕾,如才始出水的芙蓉,如初取之蚌壳的宝珠,透射出一种清新、自然、纯真的美。只有这样的美,才具有美的"光彩",美的"宝色",使人见了,才感到神清气爽。

女儿美的实质:女儿之美不仅指她们外貌的美丽清新,最主要的,是指她们品性的善良、天真和纯洁。他的女儿三变的评说,是最容易被一些人误读的"名言"。有的论者,总是翻来覆去地把它解读为女儿容颜变化的三阶段,这离作者表达的内涵实在相去甚远。我们只要看春燕对此话"不差"所举的例子,是她的妈和姨妈"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就能清楚地知道,这种蜕变,是指思想品质的蜕变,而不是指容颜的衰退。作者通篇描写的女儿之美,也主要是她们精神气质之美,如黛玉情情,宝钗聪慧,湘云豪爽,晴雯直率,袭人温柔,紫鹃真诚等。

二、贾宝玉对女儿美蜕变原因的思考。

77回,他对周瑞家的等几个媳妇奉王夫人之命,将司棋赶出大观园时如狼似虎的架势痛恨不已,说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36 回,他对宝钗劝导他留意仕途经济的话"生起气来",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

他的这些"名言",不但许多读者看了会感到"好笑",就是当时一些"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而对他提出了种种质疑。但是透过这两则"名言",我们却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他对女儿美蜕变原因的思考和认知:

女儿美蜕变的浅层因素:是"染了男人的气味",也即受了男人的影响。正因为女儿美的蜕变,并不是指女儿容颜的衰变,所以,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也就不是如有的论者所解读的那样,是时间推移的必然结果。只要看这是针对周瑞家的等几个媳妇,已丧失了女儿善良、纯洁、天真的本性,变得势利、冷酷、凶残,甚至甘心充当男权社会欺压女儿的打手和帮凶,就能清楚地知道,她们的这种蜕变,正是受了男人的影响,被男人所同化。这也许是困扰在这位"见了女儿,我便清爽"的主人公心中长久没有解开的疑团,以至他会连呼"奇怪,奇怪"。

女儿美被毁灭的深层因素:理治文化的高压与腐蚀,是毁灭女儿美的总根源。薛宝钗原是"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据她对林黛玉说,她原也是个偷着看"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的"淘气的"女孩。但在大人"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的高压下,才变成了一个"任是无情"的"冷美人"。

宝钗此时尚未嫁汉子,但"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说明有比"男人的气味"有更深层,影响力更巨大的因素,在对"琼闺绣阁"起"亦染此风"的作用,在"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这正是贾宝玉指斥的"立言竖辞"的毒害作用。故他"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他的这一举动,其实表明了,他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以《四书集注》等教人"立身扬名",走仕途经济之道的"理治之书"及其衍生的理治文化,是扭曲宝钗等女儿心灵美的最重要因素。

三、贾宝玉对女儿美的理想与追求:从以上贾宝玉对女儿美惨遭毁灭的认识和思考,就不难知道贾宝玉对女儿的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因而,也就能领会兼美可卿深刻寓意恰恰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可卿"的寓意:摆脱压在女儿头上的桎梏,还女儿可心如意的自由。

贾宝玉梦中的"可卿"与现实中的"秦可卿"同名,但却不姓秦,这一字之差,往往会被人不经意忽略过去,或干脆将二者混淆等同起来。但联系文本整体进行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一字之差的背后,既包含了作品无比深刻的寓意,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良苦的用心及其驾驭笔墨的无与伦比的功力。

笔者在《情可轻——一个贯穿全书的最根本性隐喻》一文中,就已深入地阐释过,"秦"在作品中谐音"情",是贯穿全书的谐音隐喻,按清人姚燮曾指出的:"秦,情也。情可轻而不可倾,此为全书纲领。"③故在作品正文及脂批中,"情"与"秦",在多处其实都已不再是它们的本义,而成为了"情可轻"的缩略语,成为其隐喻的理治文化的代名词。

"可卿"是可心如意人之意。宝玉梦中情人已是非"秦"姓之可卿,也即暗喻她已成为摆脱了"秦"的禁锢的可心如意之人。这恰恰符合他把扭曲戕害女儿心灵的"立言竖词"烧了,希望女儿能摆脱理治文化桎梏,还女儿清净洁白、可心如意的理想和追求。

这绝不会是作者无意之间造成的巧合,而必定是在"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创作思想指导下,精心设置的又一个构思奇巧,让人不禁要拍案叫绝的隐喻。古人往往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文学作品的含蓄蕴藉,手法高妙。而红楼梦作者减却一字,也尽得风流。在惜墨如金的情况下,却使文字透射出无限丰富的蕴涵和韵味,确是让人惊叹:"不知作者胸中有多少丘壑"!

其二、"兼美"的寓意:保持女儿的本真美和丰富美,让环肥燕瘦各极其妙。

兼美,人们迄今一般尚解读为宝玉梦想女子能兼有钗黛之美,或企盼兼得灵肉之美等,也即大都在"兼有"上做文章。而俞平伯则早在上世纪20 年代,就提出了"并秀"的观点:"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妙,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④

笔者认为俞平伯的观点,其实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兼有"的观点是认为把两种类型的美合而为一,就是最理想的完美;而"并秀"的观点则认为环肥燕瘦各极其妙,各具魅力。从作品整体上来分析,钗黛无论是在容颜上,还是在精神气质上,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美,是无法用调色板简单调和的。故持"兼有"观点的论者也往往认为,这种"兼美"的理想永远只能存在于虚无缥缈的梦中,而不能在现实中实现。

综观作品描绘的众多人物,也可清楚地看到,作者欣赏的女儿美,并不是绝对的完美,而是具有缺憾的美。因为这种美既是真实的,也才是有血有肉的。所以,湘云说话咬舌,反更觉可爱,黛玉弱不禁风,反倍感多情,晴雯脾气火暴,反益显率真,而宝钗、袭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她们的性格几近完美,但在读者看来,总觉得她们有几分虚伪,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总流露出宝玉对她们的"意难平"。

这种"意难平"似乎与"并秀"观点相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兼美是宝玉梦中的意象,也即他理想中女儿的形象。而宝玉在大观园发表的"天然图画"议论,恰恰宣示了他对女儿不受外力的压制和扭捏,保持她们"清净洁白"的本色的理想和追求。这样,保持女儿本真美的大观园众女儿,无论是环肥,还是燕瘦,都是"各极其妙,莫能上下"了。

在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作者就通过林黛玉之口说过:"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由此可以证明,作者对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缺憾,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可以肯定,作者绝不会去追求和宣扬在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绝对完美。

俞平伯的钗黛"并秀"的观点,尽管曾遭到过连篇累牍的口诛笔伐,但是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检验,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兼有"的观点,尽管版本众多,但迄今尚无一种版本能与之抗衡。这也足可说明还是"并秀"的观点更符合作者的本意,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贾宝玉朦胧理想中的兼美可卿,是这个艺术典型的又一个重要侧面,重要乐章,也是一个绚丽的侧面,璀灿的乐章。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可卿这一艺术形象,其实是集现实、隐喻、理想于一身的立体形象。秦可卿、情可轻、兼美可卿是这座优美感人的立体雕象的三个侧面,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多重奏中的三重乐章,它们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组成了一部非常美妙动人的艺术篇章。

脂批提示的"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笔者认为,从秦可卿形象的三个组成部分可看出,女儿遭受到的不幸命运,是引发贾宝玉关心、思考的缘起,也是他入梦的因由,故以秦氏引梦;他在梦中,听闻到有关女儿悲惨命运的词曲,特别是揭示"宿孽总因情(可轻)"的咏叹,说明他对造成女儿不幸的根源已有朦胧的认识,这是梦的主旨,故以秦氏的谐音隐喻主梦;由对女儿的关心,自然促使他产生了对女儿未来的憧憬和理想,故以兼美可卿结梦(出梦)。

这三个组成部分,也完全符合作者对小说《红楼梦》的创作思想:"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为"使闺阁昭传",这是创作《红楼梦》小说的缘起;揭示造成天下女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根源,揭露理治文化虚伪腐朽的本质,这是小说的主旨;表达男权理治社会的"无可奈何天"终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天下女儿能"可心如意""各极其妙"的"幽微灵秀地"得以出现,这是小说传达给读者的理想光辉和未来信息。

作者将他的创作思想赋予秦可卿的形象之中,就幻化成了秦可卿、情可轻、兼美可卿三个组成部分,赋予贾宝玉的梦中,就恰好变成了秦氏引梦、情可轻主梦、兼美可卿出梦三个环节。

秦可卿的形象,尽管所占篇幅不大,但其意蕴却无比丰富,不但具有多个侧面,而且具有多层蕴涵,至今也难以穷尽。这一艺术典型,不但在《红楼梦》中,就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这就难怪200多年来,读者对其形象解谜的兴趣一直长盛不衰,甚至有人以"秦学"为标榜,来对其探佚索隐了。

注释:

①本文所引原文均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本文所引脂批,除注明外,均据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③同②第666页。
④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评论 共14条评论 | 评论此文

乳名兼美字可卿者: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1 下午7:30“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这一句话的正确句读当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秦可卿并没有“兼美”这样一个乳名。几个连“句读”都不清楚的人,在这里争的不亦乐乎。秦可卿小名“可儿”,“可儿”才是乳名,她的美字就是在“可”字之后加了一个“卿”字。都是脂油迷了心!都是因为脂砚斋的歪批惹的祸。

第一次见到这种句读

由 黄道烙 评论于 2010-8-11 下午8:13愚愚生先生这种句读方法,本人孤陋寡闻,好像还是第一次见到,请教先生,如此句读,句意当何解释?

答黄先生: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2 下午7:21请参见拙文《红楼梦文本年表通志》(三)修订稿。红楼艺苑学术研究栏目。

答黄先生: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2 下午7:24从上面的初步推论来看,《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完全是曹雪芹的同一手笔,只是程伟元与高兰墅在选字摆印时,因为自己并没有完全弄清作品的匠心结构,而自作聪明地作了一些改动。结果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作品,以致自作聪明的胡适,除了盲目地迷信脂砚斋外,又如骟匠一样,无情地阉劁了这部旷世巨著。其后还有一些自作聪明的考证派红学家,也人云亦云地跟着胡适一起大骂后四十回的文本是"狗尾续貂"。其实脂砚斋对《红楼梦》的点评是不可全部迷信的,虽然他的点评也有一些"蒜瓣",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蒜皮",根本没有批到"骨相";甚至因为他"有意或者无意"的"歪批",导致了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误读。前面的"调包计"就是一例,在此再列举一例。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甲侧: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然如此,何况

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红楼梦》甲戌本第5回)

秦氏在外听见,连忙进来,一面说:"ㄚ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又闻宝玉口中连叫:"可卿救我",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红楼梦》甲戌本第5回)

先不管甲戌本的批语,只要把"乳名兼美字可卿者"与"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这两句比较,就可知道秦可卿并没有"兼美"这个乳名。"乳名"就是小名,"美字"大概就是女人的大名。古人取名字,乳名与美字是有某种意思上的联系的。文本第8回也说秦可卿的小名为"可儿",所以她的美字就是在"可"字之后加了一个"卿"字。因此"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这一句话的正确理解是:"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只因脂砚斋在这里的一条侧批,致使红学界在此处,一直都在读破句,都误认为秦可卿的乳名是"兼美"。还是本文开头"引言"中所指出的:研读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既要审字,更要审美。研读《红楼梦》真是胆战心惊,稍有不慎,一个标点符合也会导致根本性的错误。关于脂砚斋批语的价值,本人将在《脂砚斋其人其评》一文中详加论述,此处暂不枝蔓。

几点疑问

由 黄道烙 评论于 2010-8-12 下午10:23愚愚生先生认为“研读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既要审字,更要审美。研读《红楼梦》真是胆战心惊,稍有不慎,一个标点符合也会导致根本性的错误。”这种认真严谨的做学问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只是先生关于“乳名兼美字可卿者”的句读,我还是有几点疑问,需要向先生请教:1、这本是一句非常通顺非常明白的句子,说乳名是兼美,字是可卿,不需解释,谁一看都明白。但是按先生的句读,不但感到读起来别扭、拗口,而且不详细解释,别人就看不懂了,这好像不是作者的行文风格。2、古人的名与字虽然会有联系,但是好像还没有听说过用乳名兼字的,并且兼字以后又和名字相同,那还要取字何用?3、兼美之名并不仅是得之于脂砚斋,文本在宝玉见梦中可卿时,作者就特意对这一乳名的寓意做了暗示“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分明是将兼美的意象更清晰地描绘出来了。脂砚斋只不过是点出了这一寓意而已,把兼美之名算在脂砚斋的帐上,好像不太恰当。

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2 下午10:47请问“小名”是不是“乳名”呢?原著中明明白白地说:又闻宝玉口中连叫:"可卿救我",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
先生说:这本是一句非常通顺非常明白的句子,说乳名是兼美,字是可卿,不需解释,谁一看都明白。但是按先生的句读,不但感到读起来别扭、拗口,而且不详细解释,别人就看不懂了,这好像不是作者的行文风格。
1这正是因为错误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成了习惯。2秦可卿这个名字不过是在“秦可”的后面加了一个“卿”字这样一个爱称。3“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一句如果就是“兼美”的来源,难道宝钗与黛玉就分别只有一个优点了吗?如果秦可卿是书中最完美的人物,那作者又为什么会让她“淫丧”呢?

不能把宝玉梦中的可卿与现实中的可儿等同

由 黄道烙 评论于 2010-8-13 下午4:11愚愚生先生确是非常认真的人,非常钦佩,做学问其实就需要有这种“一根筋”的认真精神。
但是我与先生还是有一点不同看法:就是绝不能把宝玉梦中的可卿与现实中的可儿等同,梦中的可卿是宝玉的梦中情人,即使有可儿的影子,那也是理想化了的,综合了宝玉思想意识中的许多因素形成的理想中的的美好意象,所以她另有乳名,另有表字一点也不奇怪,为了使她符合现实中只有可儿的小名,就把断句改得生涩难懂,似乎不太妥当,另外古人取表字的初衷,也是为了他人不便直呼其名,而取的带有敬称意味的名字,所以是不会用小名来兼做表字的。退一步说,如果同先生说的一样,可卿是乳名兼美字,那么可字既是她的小名,也是她郑重其事的大名了,那么,她听见带可字的呼唤,怎么只想到自己的小名,而不想到也是大名呢?所以,把梦中的可卿硬说成是现实中的可儿是说不通的
秦可卿这一形象出场不多,性格刻画较单薄,又早早夭亡了,为什么?实际上,寄寓在这个形象的深刻寓意,才是她在作品中最主要的蕴涵,这是我们探讨这一形象的最主要着力点,但是她的寓意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所以200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其难解之处,恐怕也是在阅读过程中,有人总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惯性,总是用其他小说平面化,公式化,单一化的表现手法去套这一形象的解读,因此i,把作品对她谐音隐喻的事物的批判,也看成了对她薄命外现形象的贬斥,而指责作者曹雪芹太“不公平”,把贾家败家的责任推到一个女子的身上。有人也把宝玉梦中情人的理想意象也看做了现实中的可儿,而解读出了现实中的可卿对宝玉勾引,与宝玉有“苟且之事”。所以,如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的去解读这一人物形象的蕴涵才是最重要的

答黄先生: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3 下午4:44先生说秦可卿是一个“隐喻性的意象”,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先生不妨参阅在下的《壶中阁准风月谭》之四。秦可卿的曲词是”好事终“,其言外之意是指贾府的”好事“到秦可卿淫丧也就终止了。从她的身上折射出的是贾府近百年的赫赫扬扬!所以说她是”幻情身“。
但关于“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这一句话的句读我仍持保留意见。

非常愿意拜读领教

由 黄道烙 评论于 2010-8-13 下午8:40非常愿意拜读领教先生的大作,定能使在下得益匪浅,请告知在何处能查阅到。

答黄先生:

由 愚愚生 评论于 2010-8-14 上午8:59红楼艺苑“细品红楼”栏目。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由 文茫 评论于 2010-8-15 下午5:49文茫赞同黄老师的观点,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秦可卿是一个兼有钗黛外型美,结婚后还保持着少女心灵美的女人。《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让宝玉到她自己的床上午睡,就说明了此女子的心地纯洁。
贾珍给可卿做了一个铺张的葬礼,说明可卿香艳奢华的卧室布置,也是公公贾珍的恩宠。
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认为宁国府没人了,联系秦氏给凤姐托梦,足以说明贾珍这个宁国府主人,对这个唯一嫡媳寄予的厚望。作者的用意是反衬出贾珍、尤氏、贾蓉等宁国府主人的堕落,正如柳湘莲所说:宁国府只有大门外的石狮子是干净的!
分析可卿的判词,联系她引导鸳鸯上吊的情节,可知可卿是上吊自尽的。
分析焦大的醉骂、抄检大观园时,惜春奚落尤氏的话语,联系秦可卿具有心思过重的性格,可知秦可卿是被流言中伤,羞愤而亡。
脂砚斋没有读懂《红楼梦》作者塑造秦可卿这一形象的用意,只是根据清朝末年偶然出现的‘贾珍扒灰’的传说,编造了‘淫丧天香楼’的批语,以达到贩卖假古董的目的。

无题

由 cim 评论于 2010-8-15 下午6:52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
清朝关内有两处皇陵,一处在东之马兰峪,一处在西之太平峪,这是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之奇之最好的注解。

读书贵在交流。

由 黄道烙 评论于 2010-8-16 下午5:07文先生在对本人观点表示“赞同”的同时,也委婉的表示了诸多不同看法,其实对于同同一本书,同一个人物,甚至同一句话,各人的理解有差异是绝对的,而观点相同只能是相对的。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取得共同提高,才是读书的真正要义。但是当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总是先入为主,不愿意与别人认真交流,不愿意认真分析他人的观点有什么可取之处,一概认为他人是“不解其中味”,自己才是作者唯一的知音,甚至要把不同观点批倒,消灭才感后快。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俞平伯的钗黛“并秀”的观点曾遭到连篇累牍的批判,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检验,他的这个观点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而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交流中正确的东西终究能战胜谬误,而谬误即使靠强权支撑,也不能变成真理。感谢先生的交流,愿意得到先生更多指教。

Re: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由 readmymind 评论于 2010-8-29 下午2:44兼美可卿,迷人的迷
你是如此的富贵: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你是如此的结局: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你是如此的出身
第七回【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你是如此的···迷人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对元春判词的重新考察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葬花吟》与《桃花扇》的关系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高鹗其人二三事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痴人说梦——关于建立红楼系充分性的几点论证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四)史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1)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2)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3)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桃花扇?赚将》在《红楼梦》中的反映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试分析妙玉的身份和结局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五部分:大观园的原型旧址在扬州的宝塔湾(一)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蒙本、戚本》女批书人的身份鉴别(四)[戚夹、蒙夹]的来源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生活原型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二)史氏太君之谜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三)为遮天大王验明正身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崇祯皇帝禅隐夹山寺 明玉和尚演说荣国府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四十年华"与"年未五旬"——重新审视曹雪芹生年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生活原型大揭秘(五)薛宝钗补记原作者爱新觉罗.弘皙历史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六)林黛玉补记原作者爱新觉罗.弘皙历史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的字幕是由谁书写的? - 艺苑论坛 与田野有关的美意 说不完的《红楼梦》 人人都能有“红楼” 红楼眼神_《红楼梦》里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