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7畅谈和谐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59:0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二十多年渐进式推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之时,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改革攻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日前在京正式成立,并同时举办了“中国改革开放28周年理论研讨会”。
中国财经报 2006-12-26 09:34: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
改革开放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所谓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失灵领域,则要由政府依法监管或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基本经验。
第二,坚持积极与稳步推进改革,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体制障碍。中国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当时突出体制障碍提出改革重点,但在渐进式的改革中,我们付出的改革成本相当高,例如国企改革付出的成本很大。第三,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
第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直接动因。
第五,改革发展稳定良性互动,以改革促进发展和进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第六,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要强化党对改革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利益矛盾凸现,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规范有序推进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加强对改革的统筹协调,不要让部门和地区利益左右改革方案和进程。
国资委研究中心李保民
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改革
把过去国有资产金预算制度变成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仅改动一个字,我们却经过了13年。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之所以难建立,因为目前阶段涉及到了利益调整,成为深化改革的深层次障碍,我们要认清形势尽快解决,因为现在资金宽裕,时机非常好。
一是加快明确编制主体,国有经济预算编制主体是谁,不管财政、国资机构还是发改部门也好,主体要尽快明确下来。
二是要尽快选择编制起点。我认为当前应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起点是在垄断行业率先恢复收缴,选择地方试点。国有资本对我们当前进行结构调整是至关重要,可以说国有资本金预算能否建立,税后利润能否收缴,决定国有资产管理和体制改革生死存亡的关键一点。因国有资本金预算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在和外商竞争过程中,我们常常处于劣势,没有手段解决并购重组问题。我们辛辛苦苦打造六十年行业排头兵的机械加工业,以很低廉价格被收购。
三是尽快修订、制定和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如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
中央党校经济部主任王东京
政府改革从行政审批开始
中国农村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农民有改革动力,改革能让农民吃饱,中国企业改革,职工没有动力,因为要减员下岗分流,但是企业改革由政府推动,所以企业改革有外部动力,政府改革难度在于既没有动力又没有压力,所以改革往往会流于形式。中央政府要推动改革,需要重新寻找突破口。
第五次政府改革应吸取教训,不应再定位机构改革,应该重点放到行政审批制改革。因为行政审批改革不需要动机构。从理论层面讲,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机构改革也好,政府改革也好,关键要在行政审批上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
改革攻坚实现五大转变
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战略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加入WTO之后尽快与国际接轨、审批制度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等因素影响了我国政府主导市场的力量。今后的改革要积极主动地向前开拓,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战略转变。
从“数量型公有制主体”向“功能性和质量型公有制主体”的战略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数量及其比例关系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如果要人为地规定甚至限制某种所有制经济的数量,只会限制以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的战略转变。在市场机制和竞争天生具有偏离社会公平的趋向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客观上则将转变为“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从而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向“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变。我们的改革攻坚,不仅仅是要搞活国有经济,而是要在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国有经济”到“国民经济”一字之改,反映了中国改革攻坚的新突破。
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改革开放28年来,政府治理结构和职能转变滞后于经济市场化进程,转型期出现了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缺失等,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到前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
如何搞好国企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进展比较慢?最关键的问题是改革理论突破比较慢,因为我们不仅长期强调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企业,而且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所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绕道走了十几年。直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才明确,产权问题是企业核心问题。
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搞规范公司制,即符合国际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企业也成为一个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真正企业。关键是必须把以下四条做好:第一,首先要做到资产真实化,即弄清企业究竟有多少资产负债和或有权益,这个不清楚肯定不行。第二,国有产权要明确由谁来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三,要做到股权多元化,不能一家持股,必须把股权分散,即使国有产权也必须适当分散,形成多家持股、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公司制企业最要害的问题。第四,要做到治理科学化,即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工负责的内部管理制度。目前,少数企业在公司股份制改革方面做得好,多数企业还在探讨,有的做得并不好。所以,这方面还任重道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
行政体制改革是关键
如果说我们过去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目标是提高经济总量,今天我们改革面临现实矛盾应该说发生重大变化,从总体上说我们在一个主要矛盾没有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社会正面临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面临着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
在这样背景下,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加快改善公共治理机构。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还是公共服务体制建立,还是公共治理机构改善,我想每一个方面都依赖于、或者直接依赖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实际进程,所以现在能否在政府改革实际进程当中取得突破,切实成为改革一个重大问题,由此我们要面对改革各个利益群体,更需要建立超越各方利益改革协调机构,也更需要发挥改革研究机构的作用。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增加消费必须扩大就业
失业人口目前将近五千万,这些人假如在就业,他们的收入和消费倾向,就有一万多亿元或将近两万亿元,这将大大改观投资和消费比例。由于就业不足给宏观经济稳定性带来很大危害,如果经济增长过程是消费推动,那么消费是均衡的,消费倾向是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会大起大落。
现在为什么出口这么旺?就因为国内消费不了,被动转向了出口。我们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投资和挤出性的出口拉动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形势极不利。投资和消费比例越来越失调,而且如果出口出不去的话,会在国内形成大量生产过剩。所以关键是扩大就业。改善投资与消费比例最关键也是扩大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中华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
财富积累和经济 增长为何不对称
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应的财富积累和劳动者收入的相应提高。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0%,中国的劳动力占世界的25%,中国的GDP占世界的4%~5%左右,而在全球财富中的份额仅为2.6%。
我认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要让老百姓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建立和谐的分配关系和劳动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分配率(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率)一直偏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15.7%,下降为2005年的10.8%,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20多年来,分配率则约在15%~20%之间,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
改变分配率,要改革工资决定机制。要通过引入国际上通行的“三方协调机制”,建立由政府、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组成的三方工资协商机制,以协商机制改变企业职工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弱势地位。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从分配制度改革入手外,还要像“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那样,“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尊重财富的社会氛围。
国家统计局郑京平
从政府竞争 到企业竞争
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严重,最主要一条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完全确立,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还是过大。正因如此,在不少地区和不少方面,竞争主体不是企业,而是政府间的竞争,是县、市级政府之间竞争。从招商引资来讲,各个地区政府为了把资金吸引过来,竞争比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投资者会由此而捞到很大实惠,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地方政府是为了政绩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出路在哪里?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政府间竞争为主,或者从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政府间竞争,转变市场主体企业竞争。为此,要逐步减少政府动员资源直接干预经济能力,政府要更多承担为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要增强公开透明,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
预算改革是最佳切入点
观察一下全球特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改革,可以发现,在大国崛起背后都有预算变革。
预算是联结政府与人民的财政纽带,政府向人民征集资源,政府使用这些资源,预算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预算是政府施政的利器,政府打算做什么,如何去做,在预算部门能够找到正确答案。我们现在都在谈科学发展观,预算可以成为改变发展方向的引擎。
“好预算才有好政府,好政府要求有好预算”。走上正轨的预算改革,需要改变决策程序和激励机制,通过决策程序与激励机制的改革,最终改变行为模式,例如改变资源浪费的恶习。
总之,预算改革虽然不能取代最终的政府改革,但可以作为跃进到更高层面政治改革和政府改革的桥梁和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