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孟郊诗派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1:54
韩愈孟郊诗派韩愈, 孟郊 韩愈孟郊诗派
  唐自安史之乱后一二十年间,诗坛文坛不免青黄不接,昔日英雄,尽皆逝去。给人 西蜀无大将,廖化当先行 的感觉。历史和现实都在呼唤新人出来,而这一大批新人,到了贞元中后期,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唐文学人物首推韩、柳、元、白,不是说他们的诗文无人可比,而是说他们的影响最为显赫。韩愈生于公元768年,贞元八年(793年)进士;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贞元九年进士;元稹生于公元779年,与柳宗元同年及第;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贞元十六年及第;加上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张籍、王建和孟郊(皆生于公元768年)、贾岛(生于公元779年),一时风云聚会,蔚为壮观。
  这不是说,上述诸人的出现,就如《水浒传》开篇一样,是文曲星下凡,或者36位天罡星下界;而是说,唐代进入中期,旧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儒、道、佛三家共融共存的三元局面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盛唐时的繁荣已经过去,统治者需要稳定,老百姓需要安稳的生活,知识分子——特别是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要求更多的发言权。于是在文学流派上,中唐文坛分成两大主流。韩、柳于前,特别是韩愈,以道统自命,大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舍吾其谁与 的气派;元、白于后,尤其是白居易,转变诗风,接触社会,自觉创立新乐府诗。在诗歌创作上,柳宗元、刘禹锡遭贬以后,韩愈就与孟郊、张籍、王建、贾岛、卢仝、樊宗师、张碧、刘叉、张仲素、陈羽、朱庆余、姚合以及后来的方干、李贺等人形成一大诗派。尽管这个诗派中人例如张籍、王建并非韩、孟风格,但他们往来甚密,前呼后应。这个诗派可以说是文人荟萃,精华咸集,气势威猛,个性非常。他们特别自信,因为自信就不将旧时规矩放在心上,什么音律格调,四声六对,想沿用就沿用,想突破就突破;他们很有才华,因为很有才华,就要创造新诗新意,也不管别人能否接受,我行我素,吾爱吾庐,我自为之,君将奈何。他们声势十分显赫,因为声势显赫,更加肆无忌惮。实在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给后人留下几首好诗,但那声势,无疑是相当大的。
  比如樊宗师,一味追求苦涩怪异,写的诗别人很难看懂,他自己还孤芳自赏,得意非凡。樊宗师一生作诗719首,文章291篇,杂文220篇,赋10篇,可以算一位多产作家。但他的诗文古怪到了极处,苦涩也到了极处。除去自己,别人很难明白。他的诗文留传下来的只有诗一首、文一篇。其用字怪异险僻,意境不明不白。诗中说: 危楼倚天门,如■星辰宫,穰薄龙虎怪,洄洄绕雷风。 诗前有序,开篇便说: 绵之城,帝猲■、掀明威…… ,连范文澜先生都说: 只有' 绵之城' 三字尚成语。余句全不可懂。 后人不懂,时人伯也难明白,想传播久远,怎么可能?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韩愈偏能理解,而且为文褒扬。足见樊的诗文虽怪,但在当时,影响不小。无论当时还是以后,论及韩孟诗派的,都把他看成元和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一家。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凡要改变旧说,不能不矫枉过正,而那些先锋派人物,常常在这种矫枉过正中,方便了后人,牺牲了自己。联想到本世纪以来的现代派文学,对于生活在8、9世纪之交的樊宗师,也就觉得可以理解,甚至有某些敬意了。
  韩孟诗派的古怪奇崛不在一人。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不合流俗,这种诗风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就他们的创作而言,也确实写了一些无法令人恭维的作品,写了一些难于普及和流传的作品,写了一些只可作为研究史料的作品,但也写了一些出类拔萃的作品。韩孟诗派影响奇大,他们中间出的人材也很多,但以创作实际与流传范围而言,则不如白居易的浅近平和,传播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