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地位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1:42
《史记》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曾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对司马迁《史记》的巨大吏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予以精辟的概括和充分的肯定。即以文学而言,也确实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诗经》、子史、《楚辞》到《史记》的那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这正如刘熙载的《艺概?文概》所评论的: 太史公文,兼括六艺百家之旨。第论其恻怛之情,抑扬之致,则得于《诗三百篇》及《离骚》居多。马迁之史,与《左氏》一揆。《左氏》' 先经以始事' ,' 后经以终义' ,' 依经以辩理' ,' 错经以合异' ;在马则夹叙夹议,于诸法已不移而具。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方;此《庄》、《骚》、太史所同。 因此,虽然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针对其进步的思想倾向或有微词,但是在传记文学上,却也都是交口赞颂、推崇备至的。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 (《史记》)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郑樵在《通志序》中说: 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史记》不仅集先秦之大成,而且为后代之楷模。后世凡优秀的散文家无不承传它的精神,学习它的方法,从中汲取教益;尤其是每当文学史上思想进步、态度严肃的作家奋起与或浮靡、或险涩的形式主义不良倾向做斗争时,《史记》以及《史记》的精神,总是他们赖以凭靠的锐利而有效的武器。中唐韩愈和柳宗元所推动的古文运动如此,北宋欧阳修和苏轼所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也如此。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中莫不奉《史记》为圭皋。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污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传世名作,都曾得力于《史记》,故《艺概?文概》还指出: 太史公文,韩得其雄,欧得其逸,雄者善用直捷,故发端便见出奇;逸者善用纡徐,故引绪乃觇入妙。 不仅如此,就是我国魏晋以来的文言小说,特别是从唐传奇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乃至宋元以后的白话小说、戏剧,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巧设、细节描写的传神、艺术语言的提炼,甚至内容题材的移植等等方面,也都直接、间接地受到《史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