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我,属于中国(2003.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19:31:56
在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后,重庆市有两个人物值得一记,一个是台胞谢源拔,他是首位回台探亲的台籍老兵,当时在岛内引起轰动;另一位就是李鹏远,首位从台回渝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台胞。
李鹏远,出生于重庆江北水土镇,那是嘉陵江边一个非常美丽的小镇。这给自幼聪慧,有音乐天赋的李鹏远以丰富的音乐营养。1948年到台湾后,他接受了音乐的科班教育,毕业后决心以发扬民族音乐为职志,潜心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和培养音乐人才。他为台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了大量的音乐节目,是台湾广播、影视界老一辈的节目制作人。在作曲、作词、歌剧、声乐上造诣很深,被同业人士推崇为“十项全能”和“祖师爷”。他创作的《母亲》、《寻梦园》、《清宫残梦》、《山歌不唱渐渐生》等歌曲被广为传唱,知名的台湾歌手邓丽君、白嘉莉、凤飞飞、包娜娜等均出自于他的门下。1983年,他从自己创作的400多首艺术歌曲、民谣歌曲、戏剧歌曲中,精选了109首,用本可以投资房地产发财的一笔多年积累的大资金,汇编成《中国艺术歌曲集》一书出版。1984年,此书受到当时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的称赞,并邀请他对皇家音乐学院作学者访问。因其他事情李鹏远没有成行,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因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授予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博士”。李鹏远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在李鹏远重庆的家中可以看到钢琴上有一张李鹏远用精致的影框装裱的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合影。合影中李鹏远坐在靠椅上,张大千坐在凳子上。李鹏远说,他与张大千合影时45岁,是在一次文艺圈举行的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圈内人士说,四川有两大才子,一位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一位是乐坛圣手李鹏远,两位才华横溢,成就不凡的人在一起不易,希望留下一张照片。张大千谦逊地说,我的名气不如李鹏远大,李鹏远说,我的岁数比张老小,互相谦让一番后才有了这张合影。这张照片共数十次被国内外报刊发表。由于这张照片的发表,李鹏远和张大千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一些人分别找李鹏远或张大千合影,但是都被婉言拒绝了。
李鹏远说,在20世纪的50年代,美国驻台湾的“大使馆”进行着一项秘密活动,即动员一批有声望的各方人士到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美国驻台湾“大使馆”的官员曾对李鹏远说,只要你今天答应去美国,明天你就有去美国的绿卡和有一份满意的工作、高额的收入。李鹏远回答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张大千也以同样的态度回绝了美国。由于中国根的不变情感令二人相互倾慕,因此才有这张我李鹏远与张大千惟一的而且是双方都情愿的合影。因为,张大千是不随意与人合影的,李鹏远也是这个态度。这张合影发表后,岛内和海外艺术圈内许多人都十分羡慕,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台湾名作曲家庄奴先生这样评价他:“李鹏远先生是一位‘穷’音乐家,他住在三重(台湾地名)的时候,陋巷,低屋,台风来袭,水深过床,但为了音乐,他可以花再多的钱,有人说李先生是‘疯子’,我的答复是,他是‘疯子’,也是‘傻瓜’,因为他的一切早给了民族音乐了。”
岛内名艺术家欧阳锟这样说:“李大哥是一位赤子,他可以为了老赵刀切牛肉面多给他两块牛肉,而每天花120元计程车钱,去吃60元一碗的牛肉面。他可以走一个钟头的路,为了省下十几块钱的公车钱,然后送10万块钱给他的朋友。只因为他觉得那位朋友比他还可怜。他像一罐老酒,越陈越香,永不走味。像他这样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已经很难找到了!”
台湾名电视制作人游国谦评价:“这位名作曲家给我的印象是,这家伙本事大,脾气更大,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和他结缘不易,群性也差。而他说,搞艺术的人就是要有个性,要不然随波逐流,哪里会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游国谦还说:“我由衷地佩服他音乐创作人的速度,非但资量兼备,而且也都别具匠心!凭这一点,使我数十年来甘愿付出热情,去溶化他的冷漠。鼓励着他去为民族音乐尽瘁,终能契合,互为共鸣,成为知音。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豪语,‘我,属于中国!中国就是我的!’我由衷地感悟:他有着炎黄子孙的傲骨,相当执著于民族的自尊,他是一位真正热爱国家民族的音乐工作者。”
1988年李鹏远第一次踏上返乡之路。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说:“我一心一意想在我回到故乡重庆时举办一场我的作品发表会,将我在岛内及海外奋斗的成果献给我的双亲和重庆故乡的父老兄弟,也献上我阔别40多年的故乡之情。在家乡举办作曲发表会是我的强烈愿望,但我又惶恐我的作品是否有资格在这音乐宝库的祖国‘班门弄斧’。没想到重庆市音协的3位副主席专程拜访我,音乐界的朋友又在市政协礼堂举行欢迎会,并说这是最好的礼物,演唱人员及后勤支持均不用我担心。1988年5月26日下午作品音乐会举行那天,重庆艺术界的知名学者,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出席,音乐界名人纷纷登台演唱我的作品,十几家新闻媒体采访,重庆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录像和录音。1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通过这场演唱会,李鹏远深深感到大陆有很多素质非常好的歌手,“加强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民族音乐携手共进多么有魅力。”他说。就在这次音乐会不久,李鹏远请庄奴作词,他作曲,以重庆的嘉陵江、缙云山、钓鱼城、呼归石、朝天门等山城名胜为题材,以《飞跃的山城》为主曲,共创作13首歌曲献给故乡父老。
1988年返乡探亲后,他在重庆买下了一套寓室,两室一厅,一间是寝室,另一间放着几个大皮箱,里面全是有关音乐的书籍和过去创作的作品,整个房屋内没有一件新家具,惟有客厅里的钢琴最醒目。钢琴的上面摆着两大摞用大信封装着的新近创作的作品。李鹏远每年要在这里住上半年,除为父母上坟外,他拒绝参加其他的社交活动。为的是抽出更多的时间走近百姓,走进自然采风,而后创作歌曲。离房屋不远处是佛图关,它曾是重庆古通道上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树木茂密,春天里杜鹃啼鸣声声。他常去听杜鹃鸣叫,并把杜鹃啼鸣引发的执著献身的情感写进歌中,流露对故乡很深的思恋。
1990年北京举行亚运会时,李鹏远到北京与大陆的47名声乐家唱古典歌曲,不幸遭遇车祸。右边肋断4根,七孔出血,昏迷105天。重庆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多次给北京304医院打电话要求全力抢救。在昏迷103天的时候,庄奴先生带着很多学生捐的钱和3个录音盒专程从台湾来北京看望,录音盒里面是每个学生的声音:“老师,不能没有你!”李鹏远醒来之后了解到这些事情,不禁热泪盈眶,他说:“我的生命是属于民族音乐的。痴迷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不停地努力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是为了根往下长,叶往上伸。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想让大陆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什么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有人曾这样评价李鹏远的教学:“李教授教学生与众不同,第一,他目光锐利,看得准是否有潜力;第二,他追踪负责,学生毕业了,他仍然负责到底,包括生活、歌艺、出路、台风、仪表等等,都是永远关心,不断地帮助学生进步,随着时代共成长。”
李鹏远认为大陆歌手素质很好,但有个性的不多,希望两岸加强交流,共同把民族音乐之瑰宝发扬光大于世界音乐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