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淵明集札記自序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4:37
讀陶淵明集札記自序
讀陶淵明集札記自序
予方廿餘時,閒居鄉里,牧羊南山,點豆籬東,枕流讀《莊》,漱石誦《騷》,雖樂無可言,愁亦不至。偶取陶集讀之,有獲於中,作《寫在陶集邊上》一文,純屬隨感,並無學心,且字僅萬餘。後入京,每懷「麥秀」之思,常詠「式微」之句,園田物景,直繞夢際,移晷難滅。
前歲六月,暫寓吾友曾照華處,偶值遐預,復取陶集讀之,並檢舊稿,原欲錄成電子文本,網上發之,就教方家。轉錄中,間有所感,亦隨手記之,歷二十日,竟成一文,約五萬字。首見國學網,有篤真意古、好學敏求曰巴斯光年者,讀而校之,正我疎誤良多;有其意惟新、其志惟雄曰跨下馬掌中刀者,慨然以東坡和陶相示;有視人善若己有、立德先於立言曰有夏者,亦鏗爾相勗,惠然以誡。緬思己身,渺乎若窮,雜乎若蕪,叩其端,惟草木土瓦之聲,何以堪此!且感且愧,復思董理此書以報之。
奈七月初,復入某公司試用,無遐及此。至十月,試用期滿,竟不見錄,遂不復以工作介懷,肆力此書,博覽以舒目,尋幽以縱情,夜以繼晝,歷月餘,撰成初篇,改題今名,約二十六萬字。初發古風網,學人同好,攻瑕斧堊,誨之不懈,欲復理之,惜為游戲所泥,竟樂彼而遺此矣!
今年初,閒閱《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見能補吾書之缺者,輒志之。繼得《四庫全書》電子版,稍檢索之,可徵者甚繁,愈知吾讀陶之淺陋,問學之逼仄,騁思之未博,長人未殲,即旋征旆,有美尚阻,已閑桂楫,其未見哂於學人,抑可怪耶,知恥近勇,予能不勉乎哉!故續加補苴,並梳章櫛節,以為定稿。《寫在陶集邊上》間存片斷,示不忘本也。
春寒已褪,池塘草生,白鳥聯影,蘭舟自橫,青蛇上竹,堪成一色,小桃試花,先到東籬,天地所以惠人阜物者,非止一端。雖然,燕趙之鹿正肥,有大澤之龍蛇逐之,吾何與焉?惟進無所適,退無可耕,寔深媿於淵明者也。今處蕭瑟之室,可悅之物,獨陶集耳,然斜川之逰思而難躅,南園之菊夢不盈把,想此老醉臥北窻下,盤薄松音鳥語間,自謂羲皇上人,其心自放天地之表,而意傍通於萬物之理,翛然自得之樂,豈我等自囚者所能及哉!唐鄭谷云:「愛日滿階看古集,只應陶集是吾師。」東坡亦云:「淵明乃吾師,夫子仍其後。」知淵明之可師,雖未得中庸,亦進乎道矣!唐宋以降,古風式微,曲學之士,但知坡仙可尚,而遺其所師,其不能造雪堂門庭也審矣。
嘗聞先儒曰:陶詩乃貧困者之友,抵御厄運之盾牌,感受生命之途徑,接近自然之窻口。士之處世,養身以待命,修能以俟時,時之來也,爲雲龍風鵬,勃然以出;時之不來也,爲霧豹冥鴻,寂兮而退,未至窮獨,安需讀陶哉!然淵明於千載之上,孤光獨發,樹骾骨於青竹,布義風於學林,其點溉來葉者,不能憚述,使東籬松菊與首陽薇蕨,並壽天地之間,何其偉歟!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若淵明者,實伯夷之流亞也。
梁昭明序其集曰:「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真之於淵明,猶清之於伯夷,任之於伊尹,和之於柳下惠,雖未及孔子之集大成,然究其心志,則漢之武侯並倫;言其詩文,則楚之靈均是嗣,豈非文質彬彬,金聲而玉振者乎?予嘗求夫古仁人之心,必不在園田之外,蓋處廟堂或失之高,落江湖或病其遠,所謂進退皆憂,安及鑿井擊壤之樂哉!虞舜耕於歴下,淵明耘乎栗里,北窗之風即五弦之歌也。是知求仙人不必姑射之山,即田園間自有天際真人在焉!
然同為躬耕,舜之聲教,及身而被於天下;淵明高節,悶悶數百載,必待東坡、紫陽而發明:此非淵明之不幸,乃六朝之不幸也。今有井水酒旗處無不知淵明者,然多誦其詩而不識其人,問其所以,則曰淵明誠高矣佳矣,惟不合時宜云。噫,是何言歟?《詩》曰:「高山仰之,景行行之。」馬遷曰:「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淵明亦曰:「雖不能爾,至心尚之。」今諸君於淵明並無仰止嚮往之心,焉能景其行而繼其跡哉!舉世昏冥,莫之或覺,是以淵明韜光於義熙之末,復閉關於今日也。甚有謂淵明辭官乃避督郵嚴霜之擊者,口給輩孳其飞虻於前,蒙訥者禁其寒蟬於後,好事者執管影從;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尺鴳者流,槍榆槍枋,亦自謂得天池之容與,北海之逍遙,然其樂可喻之於井鼃,不足為方家道也。
往昔孔氏之門三尺童子羞言及五伯,而今廟堂華屋羽扇綸巾者却致慕於阿堵,舔痔之徒盈庭,逐臭之夫遍壄,真風謦盡,大偽斯宰,賈生之哭未聞,盛世之謳繼舞,處斯時也,欲起淵明於九原之下,揚其素樸之芳馨,播其真實之火種,使古老田園再現稻秫魅力與菊蘭青春,誠如退之所言,戛戛乎難矣哉!
雖然,「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敗節。」淵明一生學問,全在固窮,其於詩文,乃興之所至,若良苗之懷新,似飛鳥之喧蔭,本無意後世之名,惟古今詠園田者必思齊於淵明,同乎言六藝者折衷於夫子,而其所以啟迪學人者,豈惟歌詠而已哉!
東坡曰:「閒吟遶屋扶疎句,須信淵明是可人。」陸游亦曰:「竹林嵇阮雖名勝,要是淵明最可人。」淵明之可人非惟其詩,倘以詩人目淵明,則得詩而失人矣。淵明乃知道者,其於天彞人倫之際,情篤意摯,非竹林、蘭亭諸子可比。魏、晉以上,得道者多不肯言;宋、齊以下,能言者多昧乎道。言者,道之華也,發華繁者結實貧,中心疑者其辭枝。玄虛之談日茂,履道之屐愈微,非惟風雅不競,既管、墨等亦奉贄乏人矣。時運陵替,混沌不存,迤儷至於趙宋,理學繼起,然所得者皆切思之辭,非擊壤之道也。
淵明之上,若梁鴻等亦因耕耘而知道,却秘而不宣,高飛遠舉,獨樂其樂,致後世但以桃源目之,不得其流而問津,雖聞風向往,而心無感激。惟淵明體道之深,得意之真,雖欲忘言,酒暢之際,亦不能不輒題數句以為歡笑,是與衆樂樂者也。今所傳詩文百數十篇,乃其生活之響影,非莊子之所謂「糟魄」也。循是以求,則淵明修身養氣之功夫,璨兮在目,即不能造乎其境,亦如孤松秀出平林,卓然而見之矣。
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淵明「倚南窻以寄傲,臨清流而賦詩」,又「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既得動者之樂,復得靜者之樂,仁智合一,內外相諧,發春芳於秋日,寄閑情於澹泊,三代以降,惟淵明有之,此其所以高出晉、宋人物,且永為後世之師也。若蘇軾,富於智而匱乎仁,故能動而不能靜,朱熹則反之,所養既偏,得樂不全,是以至於晚節,皆師範而不懈焉。
予嘗曰:蘇軾知淵明者籍其才高,朱熹知淵明者賴其學博,皆非性情之正也。由性情而知淵明者,乃唐之顏真卿,宋之聞天祥,明之方孝孺,清之譚嗣同,四君子者,非惟忠烈之氣,可感天地而泣鬼神,即其文辭,亦如長江大河,源不濁而流不息。然皆致意於淵明,哀其徒懷猛志,不能奮飛,刹勁翮於樊籠,消壯歲於菊酒,徒以區區詩文與世周旋,而其本心,冥晦沉淪,千載而後,尚抱不白之屈。四君子者,有感於是,故逮己效命立節之時,屹立如砥柱,堅貞若松柏,皓皓乎與崐山之雪比潔,涓涓兮同蜀魄之啼比熱,首既斷而干戚猶舞,魂難招而寄迹鄧林,使天下之貪夫狡童,每一聞之,即醒黃梁之迷夢,覺槐國之慘愁,是真堂堂乎難與並為仁者矣!
淵明曰:「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予謂見遺烈不必上古之書,即脚下之土地,皆歷代未死精魂之所鑄也。淵明正因土地而悟形神之理,物我之别,拔出儕類,莫與之京。然處今世,言及土地,於莘莘攘攘者,恰如烘漠描獄,在其眼底,土地乃苦難之象徵,衰悴之表像,並以為離之愈遠,愈能靠攏幸福。嗚乎,倘幸福如是之易得,人類又何不幸之有哉!愚謂幸福與否,在感受之能力,此能力惟土地能培養之,接近土地,即可傾聽歴代先人之呼吸,領悟太古神祗之精神,發春華而結秋實,即不得彪炳青竹,亦有益於世矣。
予生也晚,未聞雅音弘旨於上林,竊慕凱風卿雲於太古,無避俗之名,有遁世之實,非淵明孰堪與游,故染翰慷慨,屢申而不能已也。淵明曰:「欲知千載事,正賴古人書。」又曰:「今我不述,後生何聞哉!」予撰此書,但求人之知淵明,則私願足矣!
今草稿既畢,將編篡之法畧陳數言:是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述淵明行蹟及作品,下篇述陶詩對後世之影響。不敢曰論,以述稱之,亦述而不作之意也。是書乃學習之標記,非研究之成果,乃專於讀者,非肆於學者,不可以學術著作視之,名曰《讀陶札記》,最合其實。讀者之目的在豐富自身,學者之宗旨在傳授他人,是編不以傳授為己任,乃寓學習於著述者,故旁逸斜出,姿態橫生,至足之餘,不免溢為怪奇。
至其行文,非如錢氏《管錐》,純用文言;亦不似時下著述,但用白語;乃文白兼用,文言敍述,白語抒情,視乎語境,辨於內容。喜文言者莫哂其白語之誇,樂白語者休乖其文言之省,則庶幾矣。至於引文,有加案語以引伸者,亦有重樓疊嶂,俾覽者以自思者,不屑灌輸,旨在啟發。閒詠短詩,亦隨文附之。非入海採珠者,恐難畢讀,然吾又何求人之畢讀哉。吾撰此書,非託淵明以不朽,聊以寄意耳。
予撰此书前,於陶但聞名而已,未玩其華,惶論其實。惟每作皆陋,愧於仰賢之心,故復核而實之,以遣閒暇。每稿數十日,凡三迻而定之。昔谭君百日以惟新,今予百日以讀陶。惟新者事敗而名垂,予每過其喋血之地,雖盛夏亦覺秋聲騷然聳起毛髮間,中心摇摇,醒而若醉,是真以退為進,因喪身而成人者也。(年月胡不歸題)
目錄
上篇:陶淵明行迹及作品
第一章:淵明身世述略
第一節:名與字
第二節:祖籍及先祖
第三節:享年
第二章:兩晉學風概述
第一節:魏晋清谈之習
第二節:少年罕人事,逰好在六經
第三章:《五柳先生傳》
第一节: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第二節:好讀書,不求甚解
第四章:十年仕宦始末
第一節:由江州祭酒入桓玄幕
第二節: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第三節: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第四節:由鎮軍參軍轉建威參軍
第五章:《歸去來兮辭》
第一節:道不偶物,棄官從好
第二節:「歸去來」辭義考
第三節: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督郵
第四節:淵明辭官之深層原因
第五節:《歸去來圖》
第六節:後人論淵明之歸隱
第七節:序與辭是否為一時之作
第八節:晉無文章,惟《歸去來》一篇而已
第九節:蘇軾、朱熹與《歸去來兮辭》
第六章:《閑情赋》
第一節:《閑情賦》題解
第二節:綴文之士,奕代繼作
第三節: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一賦
第四節:後人論《閑情賦》主旨
第七章: 《感士不遇賦》
第一節:《感士不遇賦》繫年
第二節:此賦乃導達意氣之作
第八章:《歸園田居》
第一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第二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第三節: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第九章:《讀山海經》
第一節: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第二節: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第三節: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
第四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五節: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
第十章:《饮酒》二十首
第一節:我醉欲眠卿可去
第二節:淵明醉石
第三節:陶詩篇篇有酒
第四節: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第五節: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第六節:酒之為德久矣
第十一章:《飲酒》之五
第一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第二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第十二章:《責子》詩
第一節: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第二節:清風北窻下,自謂羲皇人
第十三章:《三笑圖》
第一節:虎溪送別考
第二節:《三笑圖》考
第三節:歷代詠《三笑圖》
第十四章:《形影神》
第一節:形神之辨古已有之
第二節:慧遠《形盡神不滅論》
第三節:《形影神》序
第四節:《形贈影》
第五節:《影答形》
第六節:《神釋》
第七節:人生三階段
第十五章:潯陽三隱
第一節:劉遺民
第二節:《移居》二首
第三節:周續之
第十六章:《逰斜川》
第一節:斜川辨
第二節:《斜川》詩異文考
第三節:斜川追淵明
第十七章:菊、松、無絃琴
第一節:秋菊有佳色
第二節:淵明《采菊圖》
第三節:松菊主人
第四節:夕閑素琴
第十八章:《於王撫軍座送客》
第一節:目送回舟遠,情隨萬化遗
第二節:淵明萬化之哲思源於賈誼
第十九章:《述酒》詩
第一節:《讀史述》九章
第二節:儀狄造,杜康潤色之
第三節:後人論《述酒》
第二十章:詠史三首
第一節:《詠二疏》
第二節:《詠三良》
第三節:《詠荊軻》
第二十一章: 《桃花源記》
第一節:桃源地理考
第三節:歷代詠桃源
第二節:後人論桃源
第四節:《桃花源記》思想源泉
第五節:《抱樸子外篇·詰鮑》
第六節:《桃花源記》總論
第二十二章:《乞食》詩
第一節:結髮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第二節: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第三節: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第四節: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
第五節:饑來驅我去,不知競何之
第二十三章:《挽歌詩》
第一節:《挽歌》源流考
第二節: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第三節: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
下篇:陶詩對後世之影響
第一章:晉宋文學流變
第一節:江左風味,溺於玄風
第二節:郭璞遊仙,挺拔為俊
第三節:謝混情新,得名未盛
第四節:莊老告退,山水方滋
第二章:隐逸詩人之宗
第一節:若無新變,不能代雄
第二節:唐初文士,仍承舊論
第三節:盛唐詠歌,獨慕康樂
第四節: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第三章:康樂文章,江左莫逮
第一節:靈運才名,江左獨振
第二節:康樂優遊,必造幽峻
第三節: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
第四節: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
第四章:陶詩至宋,始遇知音
第一節:宋初,喜陶詩者少
第二節:陶詩因東坡而發明
第三節:學陶和陶蔚成風氣
第四節:陶詩進入研究階段
第五節:陶詩因朱熹而確定
第五章:後世論陶詩地位及風格
第一節:論陶詩之地位
第二節:論陶詩之風格
第六章:陶詩源出於應璩
第一節:《詩品》陶詩品第
第二節:源出應璩,又協左思風力
第三節:應璩《百一詩》考
第四節:論陶詩源出於應璩
第七章:顏延之《陶徵士诔》
第一節:旌此靖節,加彼康惠
第二節:學非稱師,文取指達
第八章:論淵明思想實質
第一節: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第二節: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第三節: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第四節:李白、杜甫、陶淵明皆有志於吾道
第五節:陶詩專用《論語》
第九章:後人論淵明本志
第一節:恥復屈身異代,但題甲子
第二節:淒其望諸葛,抗髒猶漢相
第三節:幽閒靖節性,孤高伯夷心
第十章:至唐陶詩始入文學主流
第一節:陶詩在六朝,進前而不御
第二節:我愛陶靖節,清風激頽波
第十一章:王績
第一節:澹遠真素,絕類陶徵君
第二節:三仕無功,退居東皋
第三節:以酒德遊於鄉里
第四節: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第十二章:孟浩然
第一節: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
第二節: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第三節: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第四節: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
第十三章:儲光羲
第一節:愛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
第二節:高柳三五株,可以獨逍遙
第十四章:元結
第一節:建州稱良吏,樊水號漫郎
第二節: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第三節:此尊可常滿,誰是陶淵明
第十五章:韋應物
第一節:滿階看古集,惟陶是吾師
第二節:兵衞森画戟,燕寢凝清香
第三節:蕩漾學海資,鬰為詩人英
第四節:清詩舞豔雪,孤抱瑩玄冰
第十六章:柳宗元
第一節:宗元以文名,餘事做騷人
第二節:纎穠發簡古,至味寄澹泊
第三節: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第十七章:白居易
第一節:茅屋歸元亮,霓裳醉樂天
第二節:時傾一罇酒,坐望東南山
第三節:數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
第十八章:蘇軾和陶詩
第一節:淵明吾所師,夫子仍其後
第二節:前身陶元亮,後身白樂天
第三節:三杯洗戰國,一斗消彊秦
第四節:三徑思元亮,平池憶惠連
第五節:淵明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第六節:幽懷忽破散,詠嘯來天風
第七節:後人論東坡之和陶
餘論:田園將蕪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