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别论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5:01
谢灵运别论
谢灵运别论
● 王邦维
在北大的文科系中,我最佩服中文系,它是文化底蕴最足的一个系。
这个题目有点玄。“别”在哪里呢?主要从谢灵运翻译《大般涅槃经》说起。在敦煌出土的佛经当中,《法华经》的数量占第一位,而第二位的就是《大般涅槃经》谢灵运曾经参加过《大般涅槃经》的翻译和改编工作。
30多年前我读中学的时候,就读过谢灵运的山水诗,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十分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我今天就不讲这些,单讲这个别事,讲他一些不被人了解,不为人注意的事。
谢灵运的好多成就打动了我,但最令我震憾的是他含冤死在广州。他49岁时在广州被斩首,死前他还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一寺院的塑像。我这里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谢灵运学过外语没有?他为什么学外语?学的是什么外语呢?谢灵运确实学过外语,学的是当时被称为“胡 语”当中的梵语。为什么学呢?这与他信佛教有关系,尤其与他修改《大般涅槃经》有关。 《大般涅槃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当初法显到印度求佛经,历经艰险,带回此经书, 译为《泥洹经》流传于南方。北梁和尚昙无谶译成40卷本的《大般涅磐经》,称为北本。北本流传到南方时,某和尚引用之作为自己“世人皆可成佛”这一观点的论据。当时这两种译本并行流传,比较混乱,有人便要求谢灵运将其合编。这本改编出来的《大般涅槃经 》被称为“南本”,共36卷。
说这些,与外语有什么关系呢?《大般涅磐经》中有一章,叫做“文字品”,涉及到印度语言的一些问题。在改编这部经书的过程中,谢灵运写了一本书,叫《十四章训叙》。慧 皎的《高僧传》中记载了慧睿的经历、慧睿曾到过南印度,并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他在文章中提到谢灵运对梵语的研究和《十四音训叙》。日本有个和尚叫安然。他写过一本书,叫《悉昙藏》,收录了《十四音训叙》中的许多内容。除了这些外,再没有别的著作提到过《十四音训叙》这本书。
在文字品这本书,谢灵运排列出一个表格,包含了梵语的元音和辅音。而《十四音训叙 》则反映出当时的一批士大夫求新知识、新观念的状态。
第一,这表现在谢灵运对不同语言性质和自觉和认识。梵语是一种变化的语言,它的词 有雄性、雌性之分,有格的区别等等,而汉语则是孤立的。词的变化不多。因此汉字一字可以成词,而梵语却做不到。
第二,表现出谢灵运这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字的认识。
僧佑曾说,有三种文字,一种是汉文,从上到下写,二是梵书,从左到右写;还有祛楼书,从右往左写。造文字的人,有三个。一是大梵天,“其书右行”;二是“祛楼”,“其书左行”;“三者仓颉,其书下行。还有一个半字与满字的区别问题,如“言”的半字,加 上“者”字,成为“诸”字。“诸”字为满字。
第三,对语言和发音原理的认识
颚、舌、鼻、齿、唇各个部位有不同的发言,谢灵运都对之进行了记录。
在谢灵运之前,或许也有人注意到语言的问题,但他形成了文字,以译经的形式写出了专著。他是第一人。
在文化史上,谢灵运写此书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谢灵运。作为知识分子,他对中国以外的文化互动及认识与了解,以及他在佛教上的成就,都是我们应了解的。其次,通过这个个案可以去思考魏晋时文化的特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化上都是极为兴盛,同时,佛教文化传人中国并被吸纳。在文化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再次,关于十四音的学说对中国的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谈这点别论,希望使大家更完整地了解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