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浙江省水利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8:28

[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浙江省水利厅) 

发布时间:2003-10-28 10:10:18      浏览次数: 8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适度超前发展,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更需要加快建设,重点发展。此外,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洪涝台旱灾害频繁,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对保障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浙江的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在信息化规划、网络建设、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和防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省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作简要的汇报介绍,并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开展我省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
 
  一、整体规划,统一部署

  信息化建设属于高新技术范畴,它必须做到高度的统一性、整体性、规范性和一致性,避免重复建设、条快分割,从而实现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因此,整体规划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我们着重抓好一个规划和一个总体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㈠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我省于2000年下半年与河海大学合作,着手开展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反复修改,于2001年8月完成了《》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
  规划以"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和水利部提出的"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对"十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作了较详细的安排和论述,并结合浙江水利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至2010年,建成以"数字流域"和"数字管理"为特征的"一集一网"、"九类应用"和"四大支?quot;;形成人才充足、规章健全、经费落实、机构配套、建管并重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⒈建成覆盖全省的水利信息采集系统
  包括水文(水情)信息、水资源信息、水土保持信息、水环境信息、工程信息、灾情信息等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⒉建成连接全省的水利信息网络
  包括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网管中心等系统建设。
  ⒊建成高度共享的水利基础数据平台
  包括数据的汇合、数据库、省数据中心、各市数据分中心、信息服务等系统建设。
  ⒋建成实用高效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
  包括防汛管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划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政务管理及公众信息服务等系统建设。
  2001年9月,《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了审查, 2002年3月省计划发展委员会对该规划进行了批复。在规划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信息化近期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们把经批复后的《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下发到全省各市、县(市、区)发展计划部门和水利部门,作为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总目标、总原则和总任务,要求各市、县(市、区)依据该《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分布实施。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下发,为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总体结构和建设内容,保证水利信息化建设能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㈡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
  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的部署,我省于1999年相应完成《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评审后上报省计划发展委员会要求审批立项。
  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覆盖我省防洪抗旱地区的八大水系,对充分发挥已有水利工程作用,加强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保障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包括相互关联的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等四个分系统。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目标是: 
  ⒈大大提高中央报汛站和省级报汛站水、雨情信息测报、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能在30分钟内完成信息的收集;
  ⒉保证在各种恶劣气象情况下通讯畅通,确保重要汛情及时上报,指挥命令迅速下达;
  ⒊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有明显提高;
  ⒋为制定防洪调度方案提供灵活、方便的计算分析手段,为防汛减灾和防汛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服务;
  ⒌试点应用遥感、GIS技术进行灾害范围预测,灾情评估;
  ⒍能随时或定时收集旱情信息,进行旱情信息管理、分析和旱情发展趋势预测;
  ⒎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近几年来,我省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并注意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及时衔接,积极开展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日,按照国家项目办的统一部署,我省已完成水情分中心和计算机网络部分的初步设计,提交国家项目办审批。

  二、抓好基础,突出重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我们首先抓好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在基础网络建设、水情采集系统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㈠基础网络建设
  厅机关计算机局域网从1999年开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善,实现了厅机关公务员基本做到一人一机,为了保证厅机关局域网的运行安全,采用了虚网划分、内网和外网物理隔断等安全措施,既能上内部局域网,又能集中上Internet网。
  省厅与各市局的联网于2000年6月完成,通信线路租用电信32K帧中继专线。2002年为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改租省广联的2M宽带线路,建成了省厅与11个市及省气象台的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实现图象、语音和数据的直接传输。
  在杭州的厅直属单位通过杭州网通的IP网与省厅联网,带宽10M。
  按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厅与省政府、省计经委、省会计核算中心等政务资源网实现了联网,为实现网上文件传递、网上基建项目并联审批和会计核算等日常办公事务提供了网络通信条件,现在省厅基建项目审批和会计核算已通过网上进行。
  ㈡水情采集系统建设
  近年来,我省把全省防汛指挥系统中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000年我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各市、县的水情采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3月全省各市及部分县完成了设计和审查。 
  为了加快水情采集系统的建设步伐,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按照行政区域管辖范围,把各市水利局作为项目建设业主单位,省厅做适当补助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多方面筹集资金,使全省水情采集系统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在完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绍兴市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在2002年汛前完成了全省391个省级以上报汛站的建设任务。各市、县(市、区)在建设省级以上报汛站的同时,也进行了市、县(市、区)级报汛站的水情采集系统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水情自动测报站点740余个。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全省启动中型、小(一)型水库水情采集系统建设,计划在2004年主汛期前建设和改造700余个站点。届时,我省水情自动测报站总数将达1400多个,自动雨量站密度达到每站70平方公里。
  水情采集系统建设,数据传输信道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据我省公共通信网络迅速发展的实际,我们坚持充分利用公共网络资源的原则,对利用PSTN、GSM公网资源进行水情数据的传输进行了实践,研制了PSTN专用调制解调器,在浙江移动建立了专用的短信平台,解决了有线传输时间较长、短信传输滞时问题,提高了水情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目前,我省建设的水情采集系统,传输信道主要建立在PSTN、GSM等公共通信资源网络上,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㈢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期我们主要抓了水情数据库和工情数据库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水情采集系统的作用,我们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实时水雨情库表结构》和《历史大洪水数据库逻辑设计》,对全省水情数据库进行统一标准,在省厅和全省各市统一安装。通过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实现了水情采集系统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
  工情数据库是防汛指挥调度和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我们依据国家防总2001年8月初定稿的"国家防洪工程数据库设计"进行了工情数据库扩展设计,完成了《全省水利工程数据库设计报告》和《全省水利工程数据库建设实施意见》的编制,编写了《全省水利工程数据收集整编表》,对13类工程资料的收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02年11月,水利工程数据库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全面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入库基础资料已近2000项,水利工程数据库管理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也已基本完成,2004年汛期可望投入试运行。
  
    三、统一平台,抓好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信息网络的作用,我们努力抓好应用系统的建设。
    在建设水利网站时,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投入,使水利部门的网站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和信息共享,我们提出了建立全省水利系统信息交换基础平台的概念,于 2001年完成了"浙江水利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在省厅、全省各市和厅直属单位安装了统一的平台,在水利信息网络上运行。该系统把省水利系统内部所有网站作为一个有机的群体,实现互动式的信息交往、发布,并将实时水雨情、气象云图的查询融为一体。在防汛和水利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
  2001年在Internet网上建设了"浙江水利"网站(域名为www.zjwater.com),并与水利部等网站做了链接。
  另外,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我厅建立了"浙江农网水利信息服务分中?quot;网站,分别在省政府资源网和Internet网上发布。
  2002年在全省水利信息网络上,建设了浙江水利邮件服务系统。该邮件系统可设用户5000多个,邮箱空间大,目前,对个人用户设10M,单位用户设20M,各用户可以自行在"浙江水利"网站上申请注册。为实现我省水利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信息传递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近期工作打算

  按照《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结合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当前我省水利工作的中心任务,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㈠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
  ⒈按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⒉抓紧全省中型、小(一)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力争在2004年主汛期前投入试运行。
  ⒊加强防汛抗旱业务系统的开发,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
  ㈡基础数据库建设
  ⒈继续做好水利工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入库工作,做好工程数据管理维护系统的开发等,在2004年主汛期部分工程类的工程数据能投入实际使用。
  ⒉开展水利1:1万比尺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了给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指挥调度、各类规划设计科研提供高起点、高技术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2003年我厅着手开展水利1:1万比尺地理空间数据库项目的建设,计划在2到3年内建成覆盖全省的水利空间数据库。根据省测绘局目前能提供的基础测绘资料, 2004年汛前完成1400余幅图的建库工作。
  ⒊平原河网区域水系数据库建设。为配合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准确掌握全省河道、湖泊等水面面积的定量数据,对平原河网区域的水系进行全面的普查和平原河网区域水系数据库的建设。
  ㈢全省水域资源现状评测
  在全省1:1万比尺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平原河网区域水系数据库等基础上,对水域的资源现状进行定量评测,2003年先进行水面面积的量算(按行政区域、河道规模等),今后将依据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状况等逐步进行水域资源的多方位评测。
  ㈣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开展防汛远程实时工情监视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全省重要防洪、防台工程的实时监视。
开展多媒体点播系统建设,对领导视察、工程检查、重要会议等的音像资料进行入库,并实现在水利信息网络上点播。
  ㈤开展专业软件的开发和推广
  ⒈结合水利工程数据库的建设,开展基于GIS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并在全省范围逐步推广使用;
  ⒉对水情信息进行专业的全方位的分析,开发标准统一、界面一致、功能强大的适合我省应用的水情信息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提升至准商品化的软件;
  ⒊开展厅机关有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如水利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等的开发。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浙江省水利厅) 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步伐 福建省水利厅: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福建省水利厅: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审查会议代表名单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 水利信息化及管理 - 水利论坛 - Powe... 浙江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防汛指挥及水文系统建设) 浙江省 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防汛指挥及水文系统建设) 浙江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防汛指挥及水文系统建设) 浙江水利 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欢迎浏览水利信息化建设网主页 湖北防汛抗旱网 安徽省水利厅 2009年全国水利通信信息化十件大事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水利信息化_解决方案_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围绕“八大重点工程”_三好在线 浙江省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水利 水利信息化 浙江:完善规划 强化基础 注重应用 狠抓管理 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2 北京通信管理局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 中国信息化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会在杭召开 完善机制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查办案件工作(中国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