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完善规划 强化基础 注重应用 狠抓管理 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37:56
浙江:完善规划 强化基础 注重应用 狠抓管理 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http://xinxihua.hwcc.gov.cn   时间: 2007年1月12日  14:56   来源:水利部

按照“完善规划、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狠抓管理”的水利信息化工作要求。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服务。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总结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寻找存在的差距,根据水利部和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1、全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成绩显著。据统计,截至2006年上半年止,全省已建成各类水情遥测站约1500多处,其中雨量遥测站密度达到约70平方公里/站,750余座小㈠型以上水库已全部建成雨量、库水位遥测站。在所有遥测站中,采用GSM短信通讯方式的遥测站占55%,采用超短波通讯方式的占26%,采用PSTN通讯方式的占19%。此外,全省建成29座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卫星、GPRS双信道水情信息通讯系统。

2、水利计算机网络基本建成。全省已建成上连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太湖局,横达省政府和厅直属单位,内纳厅机关各处室(局、总站、中心)、下接省内所有市级和县级水利部门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计算机网络带宽均在2M以上。省水利厅已建成全省水利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

3、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水利数据中心已现雏形。四大水利基本数据库(国家水文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和水利空间数据库)建设全面开展,国家水文数据库和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已基本建成并投入应用,其中国家水文数据库已入库数据总量达800MB;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已在全省统一安装,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全省共享。全省水利工程数据库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入库水利工程5600多项,入库数据总量达3000MB,并已建成各市数据库平台,数据库服务及管理系统已在全省计算机广域网上运行。1:10000水利空间数据库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全省约50%的空间和水利专题数据已入库,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苕溪流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三维系统。水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并相继投入使用,为构建全省水利数据中心以及为防汛、水利各项业务应用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数据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㈡信息应用有了明显进步

我省水利信息应用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为龙头,并逐步在其他水利业务领域展开。

1、全省防汛远程会商系统为防汛指挥构建了面对面会商指挥平台。建成连接至所有11个市的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全省所有11个市已建成市到所辖县的防汛远程会商系统,部分沿海市、县连接到所辖乡镇,在2003年至2006年的防汛抗台工作,特别是在2005年防御5次强台风,2006年防御8号超强台风(桑美)中,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领导通过该系统了解汛情,指挥调度,为夺取防台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末,该系统又进行了级联和升级改造,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实时连线会商。结合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建设,大屏幕显示及会议系统普遍得到应用。省防办和各市防办及部分县级防办的防汛会商及监视、显示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2、实时水雨情预警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初步建立各级防办实时水雨情预警系统,利用已建水情信息采集系统获取的大量实时水雨情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监视和发布,提高了防汛预警能力。省科技重点项目──基于WEBGIS实时水雨情发布及防汛决策辅助支持系统开发成功,并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和鉴定,总体水平为全国先进。

3、水利工程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建设开始起步。全省各地陆续开展重要水利工程、重要堤防远程监视系统建设。全省第一个自建专用光缆的流域性水利工程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在东苕溪流域建成。

4、水利信息发布系统(“浙江水利”网站)成为信息交流和发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省水利厅和各市水利局,近半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已开通防汛水利网站,为防汛防台、政务公开和宣传水利构建了信息平台。浙江水利网站浏览点击率不断上升,列省政府组成部门网站浏览量统计前列。

5、各级防汛、水利部门研究开发了大量防汛抗旱决策支持软件和水利业务应用软件,如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洪水风险图管理系统、台风信息管理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实时取水量监视系统、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等,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也已起步。全省水利系统各单位在机关办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量应用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

㈢信息化保障环境能力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1、组建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和管理机构。为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省水利厅成立“浙江省水利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暨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水利厅厅长和分管副厅长任组长和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下设办公室,负责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省厅成立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我省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信息中心现已被明确为社会公益类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全省各市水利局、厅直属单位均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或职能部门承担具体建设和管理任务,各县(市、区)水利局和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落实专人负责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2、加强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等编制工作力度。近年来,省水利厅陆续编制完成一大批信息化建设规划、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等。主要有:《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十一五”规划》、《浙江省水利工程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建设规划》、《浙江省小㈠型水库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及技术方案》、《浙江省重要小流域和重要小㈡型水库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东西苕溪防洪一期工程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建设规划》、《浙江省水利工程远程图像监视系统技术标准》、《全省水利工程数据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方案》、《浙江省1:10000水利地理空间数据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方案》、《浙江省防汛水利计算机网络设计报告》、《浙江省水情分中心设计报告》、《浙江省水资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和《浙江省防汛抗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等。其中大部分已由有关部门批复同意。有关市、县水利部门也相继出台了防汛或水利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3、重视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近年来,省水利厅、省防办制定并下发了有关防汛和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文件以及规章制度。主要有:《关于加强全省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归口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快全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水利”网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水利厅机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全省水利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通知》、《浙江省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防汛远程会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浙江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考核验收暂行规定》等。

4、合作和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形成自主技术和业务软件开发能力。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发和引进信息化技术,多项自主或合作开发的水利信息系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以及水利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自主开展水情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发,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近年来,自行研制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技术不断完善,设备逐步升级,性能日臻提高,自主研发的产品已被省内大部分系统采用,有些关键技术被水利部重视和推广应用。厅属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研发能力,促进了水利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

5、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信息化软硬件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省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时期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共投入资金2亿元,其中省级专项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

二、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需求

㈠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对水利信息化的新需求

“十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时期是我省综合实力提高较快、改革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重大改善的时期。从我省水利发展来看,全省水利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构建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水利基础性支撑作用,成绩显著。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利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流域综合防洪体系还比较薄弱,水资源短缺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根本好转。浙江省委在关于制定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省水利厅也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要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政府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以人为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永续发展道路;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水资源;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形成,保护好生态环境;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安全工作、山洪灾害防治等。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将带来人民群众对水安全要求和用水观念的重大变化,也将给水利工作带来重大变革。水利将从传统的以防洪、灌溉为主逐步转向以防洪安全、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并重。因此,水利信息化工作要认识新特点,把握新需求。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

由于我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水害灾害发生频繁。我省中小河流众多,山洪灾害危害甚烈。我省受台风影响大,防台任务十分繁重。另外,全省水库数量多,安全问题突出。因此,水利信息化工作要为正确分析和判断我省防汛形势、科学制订防汛调度方案提供决策支持。当发生洪水时,能迅速地采集和传输水雨情、工情和灾情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和预警,分析制定出防汛调度方案,通过有效地运用水利工程体系,努力减少灾害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2、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

我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数,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总体上存在资源型缺水现象,水资源短缺特别是优质水短缺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用水浪费严重,用水效率较低,农业灌溉渠系利用系数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大。为应对水资源安全问题,要综合运用包括法律、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化作为上述手段的技术基础,可以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监测、监控、分析和调度,实现科技管水的目标。

3、保障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

我省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没有根本好转,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水质型缺水日益加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要通过水土保持和地下水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密切监测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模拟分析系统,为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4、水利社会管理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水利工作要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以工程建设为主转向建管并重,大力加强水利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水利信息化要顺应水利工作的这种转变,推动水利政务信息化进程,在机关内部实现办公网络化、数字化,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审批、网上交流等应用,促进机关职能转变,提高办公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水行政部门对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服务水平,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此外,信息技术发展也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需求,一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二是信息共享要求日趋迫切;三是信息安全问题突出。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需求变化,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㈡水利信息化工作与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还不相适应

虽然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水利基础数据库和计算机广域网等建设方面,但总体来看,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不相适应,与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世界和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全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水利计算机网络,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还未与全省水利广域网连接。部分市、县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落后,不能满足网络安全可靠要求;

2、全省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形成,部分数据库不能做到全系统公用,数据共享困难,更谈不上向社会提供服务。水利业务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水利电子政务建设刚起步,特别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保护服务的信息化工作滞后;

3、全省水利行业信息化的规范化、标准化起步晚、工作滞后。水利信息化工作管理力度不够,重复建设现象仍较严重;

4、信息化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全行业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5、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费缺乏,渠道不畅。为防汛和水利提供服务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大部分地方水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经费未能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对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在“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推进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工作,使水利信息化更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的需求,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扎实的基础性支撑。

三、“十一五”时期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思路

“十一五”是我国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我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目标和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㈠总体目标

根据我省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上,按照水利部的总体部署和我省实际,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目标是:到2010年,全面完成“135工程”,即建成以“数字流域”和“数字管理”为特征的“一项工程、三个平台、五大应用”,即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项工程,水利数据中心、水资源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和水利政务公众服务三个平台,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和综合管理、水利项目综合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水利电子政务应用等五大应用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人才充足、规章健全、经费落实、机构配套、建管并重的水利信息化体系,为我省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㈡、主要建设任务

1、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

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和完善三大系统,即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我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要根据信息种类增多、信息流量扩大、信息流向变化和信息安全保证等方面的需求,对原有网络进行提升与完善,基本建成连接国家防总(水利部)、太湖局、省政府、各市、县(市、区)水利部门、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络,满足我省防汛和水利工作对信息传输的需要,并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水情、工情、灾情,旱情和灾情等采集系统。全省水情自动监测站点布局和密度要能控制主要江河流域、重要小流域、重要小㈡型以上水库、主要海塘、重要测流断面等实时汛情变化情况;工情信息采集点要覆盖重要水利工程和堤防(海堤);旱情信息采集点主要部署在易旱地区;灾情信息要实现现场采集、网络上报、动态管理,较好地满足各级防汛防旱机构指挥调度需要。所有实时信息全省共享。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实时水情、工情、旱情、灾情,运用各种预报、调度模型和方法,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提供方案选择,并为领导指挥调度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建设内容包括防汛抗旱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防汛远程会商系统、防汛水情服务系统、主要流域洪水预报和调度系统、防汛形势分析系统、台风信息管理系统等。

2、重要服务平台建设

服务平台是指数据中心、水资源水环境信息共享和水利政务公众服务等三大平台。省水利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平台,它为所有省级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十一五”时期要完善国家水文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和水利地理空间数据库,并完成其它各类水利专题库的建设;完成省水利数据中心的硬件环境和水利专题数据库相关软件系统建设。建立水资源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旨在为全省各级相关管理和规划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水资源水环境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并为其他相关行业和全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水资源水环境信息,充分发挥水利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要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水利政务公众服务平台,成为水利信息发布以及公众办事、意见反馈等的信息双向交流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网上申报、行政许可受理、水利信息发布、公众意见反馈及公众疑问解答等。

3、重要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根据我省水利工作的特点和范围,规划建设五大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为全省水利工作提供全面的基础性的信息服务。五大系统是水资源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水利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系统和水利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在积极实施上述各项建设任务外,“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从技术标准、建设资金和管理经费、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保障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需要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

我省“十一五”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十分繁重,要全面完成建设和管理任务,我们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1、水利信息化工作要有新认识

在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时期,信息化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大量科学技术和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方式获得空前的传播和创新。水利信息化也不仅仅是建几个系统所能奏效的,要通过水利信息化的推进,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效率,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从这一认识上看,我们的水利信息化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大力提高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对水利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在“十一五”时期下大力气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2、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有新思路

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建设,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在我省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的新时期,水利信息化建设任务将更重,难度将更大,我们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新的建设思路。“十一五”时期,水利信息化建设要积极融入我省防汛工作和水利发展进程,成为防汛和水利各项工作的助推器。水利信息化建设要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为龙头,逐步在其它水利领域展开。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水利信息的开发利用,搭建数据公共平台,建设重要水利业务信息系统,为防汛和水利工作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3、水利信息化管理要有新举措

要顺利完成“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任务,除了技术、资金保证外,还要好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来保证。“十一五”时期要特别重视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要有一整套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职能相对较为分散,协调难度较大,造成多头建设、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等。二是要积极探索建立能够充分吸纳各种力量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利用好水利系统内外的技术、人才和经验。

多年来,我省水利信息化工作得到了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从兄弟省市学到了有益经验。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在水利部的指导帮助下,虚心学习其它省市的先进经验,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全面做好“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为防汛、水利工作提供更好地信息支持服务。

浙江:完善规划 强化基础 注重应用 狠抓管理 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2 张金如厅长对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完善规划,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狠抓管理 --湖州水利网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 水利信息化及管理 - 水利论坛 - Powe...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1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五-2)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工作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五-1)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五-3)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浙江水利 水利信息化 “十一五”将形成与水利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三-2)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四-2)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学校“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 浙江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审查会议代表名单 福建省水利厅: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福建省水利厅: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规划 重庆水利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通过评审 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一)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二) - 教育信息化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