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勿入误区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06:58
2009-05-23 13:36

信佛勿入误区 二
【引言】佛恩浩荡乾坤正 天路苍茫宙宇明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禁区逐渐打破,受人的本性的使然,信佛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对佛法的理解越来越深,还有不少人真正走入了正法修炼,证悟到了很高的法理,在一定层次上明了了自然、宇宙、生命之特性和存在的意义。但也有人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步入了误区,给佛法、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十三、以人为师而不是以法为师,以戒为师
佛法是宇宙存在的自然法则,其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显现形式,人通过修炼证悟到什么程度,佛法就显现什么程度。佛就是在佛法中修炼达到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境界的生命。佛把自己证悟的法理传出来启悟人的善念,引导人心向善,救度世人,这是佛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不同的人由于生命的特点不同,执著心和业力的大小不同,忍耐力和承受力不同,对佛法的认识也有差别。人在信佛修佛过程中相互交流切磋,相互监督共同提高是应该的,但不能以人为榜样,以人的喜恶为判断标准,而应该以佛法为衡量标准。一个人修的再好,他也只是人,他还有常人心存在,他还需要作为人生活所必须的东西,如果以人为师就会出现跟着人摹仿人的情况,产生偏离法的思想和行为,从而阻碍对佛法的进一步认识。
现代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佛法是什么或只知道一些只言片语,有的人本身就不信佛法,就随随便便根据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谈论佛法,若我们以人为师碰到类似的人那他会把人带向什么境地?释迦牟尼涅磐时弟子问:“师尊走后,弟子以谁为师?”释迦牟尼告诉弟子要“以戒为师”。戒是不变的准则,以戒为师才能保证弟子能真正的法上悟道而不至于受别人的影响出现偏差,甚至还会出现超出前人的弟子。若以人为师,可能在第二代或第三代弟子中就会出现严重偏离佛法的状况,佛法在人中随之就会毁于一旦。若以人为师,禅宗中可能就只有神秀而不会有慧能。
十四、不相信有来世,虚度今生或寄希望于来世,却不修今生
现代许多人很现实,根本不相信什么来世今生,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是愚昧无知。一听到这些说词就想到都什么年代了,科学都很发达了还讲这些旧的迷信,很蔑视他人信佛向道。更有甚者,眼中只有现实利益,只要能弄到钱,只要能谋取一官半职,能够出人头地,只要现在过得滋润自在,什么手段都使的出,什么事都舍得做,道德底线很低或根本没有道德可言。有的人有一种观念,以科学作为衡量事情的好和坏,对与错,凡科学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科学没发现的就不可信或是错误的落后的。其实,这种人并不是真的相信科学,而是相信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观念,被这种观念所左右着。说到底不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去认识事物,去体悟宇宙自然特性,同化佛法,而是一种主观判断。
所谓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认识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全面的,有些没发现的并不是不科学或不存在,即使发现了的也看人怎么看待和对待。如生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米丘林遗传学派和摩尔根遗传学派。摩尔根学派认为,生物体中存在决定遗传的特殊物质——基因;而米丘林学派否认这种特殊物质。曾几何时将摩尔根学派说成是伪学派、反动科学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证明摩尔根学派是正确的。人受观念所左右往往很难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而这些观念是后天形成的,与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本质之间有一层隔膜,这层隔膜是业力组成的,它将人的本性严密封闭,使人陷入无尽的迷中。人在观念的左右下背离佛法,在尘世中尽情享乐,虚度年华,在道德上逐渐坠落,在不知不觉中造下难以偿还的罪业,直至彻底毁灭。而信佛修佛则是不断破除这种观念,消除这种业力,使人的本性返出来,达到至纯至善的境界最后同化佛法,使生命得以永恒。
还有人虽然相信生命在六道中轮回,存在今生后世,也希望有个美好的未来,但不珍惜今生。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一点苦和难精神支柱就瘫塌,信念理想就破灭而不继续前行。在修炼的路上碰到一点苦和难就打退堂鼓,放弃对真理的探求,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总是想还是来世再修吧。这都是对佛法不坚定和正信不足的结果。佛法修炼虽然希望有个美好的未来,但落脚点在今生今世,必须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勇猛精进,清除一切不好的思想和行为,直至功成圆满。人生中的任何苦和难都是生生世世的业力形成的,业力消除才能纯净身体。提高心性,才能消除业力也才能往生,或走出三界,永离轮回之苦。业力不消除,永远都不会提高,留到下世仍然要承受。更何况下世有没有人身还难说,有没有机会闻到佛法也难说。

十五、注重表皮,忽视内在的变化和提高
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的解剖应该说已经十分清楚明了,人们往往就以为人体就是这样的了,人的生命就是有活力的人体,因此,人生的理念、人生的追求、人生的价值等等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人体的需要,生活质量、生活档次的提高都是以这个肉体的需要作为衡量标准。如衣服主要是为了保暖,食物是为了维持生理机能,房子是休息和保证安全的场所,出行工具是为了快速便捷和人体舒适。当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有人却起了贪心,希望更多更好一些,同时满足在社会上与人攀比时的虚荣心。人为了生存需要,按正常途径去努力获得生活所需物质无可厚非。但以为人生仅仅是为了这些,甚至不择手段去捞取、削夺他人的财物就有问题了,就是被尘世中的这些物欲迷住了心智。佛家说“人身难得”,有个人身是很不容易的,应该珍惜。珍惜就是应该遵循佛法,利用这个人身修炼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背离佛法而毁掉这个肉体。自杀、杀人都是在毁灭人体,其罪业很大。不择手段侵占他人财物会增加业力,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糟蹋自己,毁灭自己。
有人说人体是个“臭皮囊”,不是说不应该珍惜他,而是指在修炼中不要把他看得太重,不要怕他吃苦。如打坐时往往腿痛得很厉害,如果这时想这不是自己在痛,疼痛就会减轻。再比如,打坐时思想会翻江倒海一样难得入静,如果这时加一个“这不是自己在想”念头而排斥它,思想就能入静。人在修炼过程中,慢慢就会发现人体并不是象现代医学解剖的那样。当天目开后内视人体,业力大的人呈灰暗色,随着业力的清除,身体会逐渐清亮起来,有病的人随之变得健康了,不再有疾病的痛苦。进一步会变得象白玉似的,甚至会光芒四射。再进一步用天目看呈透明体。同时,会在丹田部位出现金色的光灿灿的佛体(道家是元婴),随着进一步修炼佛体会逐渐长大,这就是金刚不坏之体。而这时人肉身就象一个皮壳把已经修好的身体裹在里面。所以说人体是“皮囊”、“躯壳”的说法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描述。当然,这些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人只有开悟后才能看到。看不到的不等于没有达到这样的境地,只管修炼心性提高心性,一切都在其中。
十六、以读经书的多少作为修炼的衡量标准
现在常人社会有种普遍观念,人在社会上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必须博览群书,学贯古今,积累丰富的知识,造就过硬的本领。凡饱学之士无不是几十年如一日日积月垒的结果。但在佛家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再大,积累的财富再多,社会地位再高,都是德所化来的,是前世的福报。一个业力过大的人,即使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也很难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有所建树,享受福报。常人不管其在一生中是富甲天下,还是穷困聊倒;不管是贵为天子,还是贱为乞丐都要根据其所带德和业的多少进入下一世轮回。德多者享受荣华富贵,德少者多灾多难。许多人还不一定能有人身。但佛法修炼以修心为本,学佛者严格按照佛法修心去业,则会有很大的福报甚至走出三界,不再在六道中轮回。
佛讲的法是指导人修炼的法门。读经书对于指导修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读经书不等于修炼,如果把读经书当成了修炼,把读经书的多少作为衡量修炼的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有失偏颇。人的根基有上中下,根基好的人往往悟性高、心性高,佛家经典似乎早就了然于心。有的人不修道已在道中,虽然看上去没看过什么书,受过什么戒,但心性很高,一思一念一言一行全在法上。也有人虽然看经书,但心性不高,思想念头不正,甚至有许多邪念,实际离佛法还很远。如果以看经书的多少作为衡量修的好与不好的标准,那岂不是说后者比前者修的好?!禅宗六祖慧能是目不识丁的樵夫,而神秀是教授师,帮助五祖弘忍讲经说法的,从掌握经书的多少看无疑神秀更胜一筹。但神秀只能悟到“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悟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以掌握经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哪还有六祖慧能!!
修炼界有个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行脚僧人走到一座山上,看到山坳有个地方被红光罩着,他想那儿一定有个世外高人就前去拜访,走到跟前发现是一个老太婆,老太婆口念“嗡嘛呢呗咪吽(niu)”,僧人一听老太婆念错了,就说应该念“嗡嘛呢呗咪吽(hong)”。谁知老太婆改念“嗡嘛呢呗咪吽(hong)”后再也没有光芒四射的状态。这主要是在此之前老太婆虽然念错了字,但心无旁鹜,心静如水。被除纠正后,其时时自责自己念错了,心里有了牵挂,心态不再平静。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比喻,说明佛家经典只是引导人入道得法的阶梯,能不能修,能不能修出来全在修者能不能实修心性,能不能参空悟道。佛家经典掌握的再多不实修不悟法理也是白搭。现在有许多学者读了不少佛家经书,讲起来头头是道,但仍象常人一样喜怒哀乐悲惊恐,为了名为了利争争斗斗,这样实际上仍在门外,并没入道得法。
作为常人掌握的知识再多,即使掌握了全人类的知识也还是常人,仍在三界中,仍要入六道。而作为修道者则是在跳出三界,走在远离六道的路上。在修炼的过程中会开功开悟,直接体悟到宇宙自然中真正的理,看到真实的世界是什么,人的生命本质及变化规律,而且还会记忆起先天之所有和生生世世的一些事情,这时的知和识是普通常人望尘莫及的,也是想象不到的。有些人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怎么可能去悟道,怎么可能认识到佛法博大精深的内涵?!正如没上过山的人是体会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的。

十七、见寺庙就烧香,见佛像就磕头
现在许多人不信佛向道,根本还不了解佛家讲的是什么,就信口开河地把信佛说成是迷信。特别是看到有些善男信女贡奉泥塑的佛像,在佛像前烧香磕头就觉得可笑,以为这些人愚昧无知。甚至看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去烧香磕头,觉得不可思议。还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说法。这说明现代许多人对佛学缺乏真正了解和认识。从雕塑佛像的材质看有多种,这都是我们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刚开始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佛像没有任何作用,是木质的仍然是木头,是石头的仍是石头,是泥塑的仍是泥土。但佛像做出来后是要开光的,经过开光后佛像就不是普通的佛像了。所谓开光就是修炼有素的高僧大德通过念经请来觉者的法身,由觉者的法身在佛像上给修炼者看场,帮助他们。在这样的佛像前烧香礼佛对真心修炼者和善男信女有一定的帮助。
没有开过光的佛像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可能由于一些人的心不正,会求来一些邪灵附体,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现在有的寺院不清净,有些人也不知道怎么开光,有的把开光当作敛财的手段,这都达不到开光的目的。即使真正开光了的佛像,如果人心不正,人们只是去求保佑升官发财,觉者的法身也会离开,而被一些不好的东西代替。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随便设置个佛像让人去参拜,有的还让一些工作人员穿着僧衣煞有介事,故弄玄虚地做法事,以吸引游客,目的是为了搞游客包里的钱,这都是污辱佛破坏法的行为。在这些地方烧香磕头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可能还会因为心不正招惹是非。《西游记》里有几回谈的就是类似的问题,在求法的路上随时都可能就会碰到妖魔鬼怪的骚扰。从表面上看遇到的不是寺院就是道观,不是修佛的和尚就是修道的道士,可本质上那都是妖魔鬼怪,目的是想吃唐僧肉或阻止师徒四人取到真经。这时如果心术不正,意志不坚定都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根本取不到真经。
现在有一些人烧香磕头就是为了求升官发财保平安,因此见到寺庙就烧香,见到佛像就磕头。有的甚至在树上系块红布后对着树烧香磕头。如四川剑门古道旁有许多张飞柏,据说是三国时张飞命人所栽,现在长成了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煞实壮观。可现在有人就在一棵柏树旁烧纸焚香求健康,这就完全步入歧途了。
十八、不能正确认识道德
道德一词在社会上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现在通常把道德解释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解释是比较抽象的,也没有揭示道德的本质,所以,现在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知道道德是什么,为什么人必须遵循道德,提高道德水平。
其实,道德中的道与德是两个不同属性的事物。“道”( 佛家称为法)并不是人制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可以通过思辨感悟到这种道,认识这种道。这种道不随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但道对人有要求有制约力。人对于道的认识越高,心性随之提高上来,道对人的约束力越小。而“德”,《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其实在商代卜辞和先秦文献中,“德”与“得”是相通的。“德”有得到、获得的意思。《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实际上德就是人遵循了道后所获得的一种能量物质。德,被古人视为区分人和禽兽的标准,只有符合人应有的道德标准,才能称之为人。而作为人,在尘世之中必须修心才能保持人心不至于污染和坠落,将心修成至纯至善,同化于道,通过修道来养德。人有了德才能真正有福报,才能真正幸福安康,否则就会万物凋敝,天灾人祸不断。可见道德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人要生活得好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信佛修佛就是在道德上要求自己提高自己。
可是,现在许多人不信佛法,不学佛法,不修佛法,更谈不上悟道。有的人也说自己信佛,但又不能在道德上要求自己,错误地认为道德规范是对人自由的限制和束缚,在社会上随波逐流,精神不起来。
现代许多人在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张扬,这本身无可厚非,在一定层面上讲是积极的。人就是要清除那些对道的错误认识,回归正道。但我们也要看到,也有一些人追求的所谓自由实际是私欲的膨胀,魔性的彰显,认为道德对人的规范和要求限制了他们随心所欲的思想和行为,把道德说成是虚伪,称为伪道德,因此没有道德上的诉求,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逐渐下滑,日益沦丧,为了钱无恶不作,有了钱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完全没有人的正常思想和行为了。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

十九、以人心揣度佛心
人心与佛心是有本质区别的,人心中往往掺杂着自私自利,为了在尘世中生活的好一些,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伤害别人,欺侮别人,甚至为了蝇头小利尔虞我诈,苦苦相斗,造业一生。而佛心则是慈悲,是无私的爱。因为有了无私的宽广的慈悲胸怀,并具有大自在、大智慧、大神通。看到人在尘世中漂泊,在苦海中沉沦,而不知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佛会发下宏誓大愿驾法船,结善缘,传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
人在尘世之中无论多么显达,或穷困聊倒,最后都免不了在六道中轮回。不过人可以在佛法中修炼,通过修炼去掉身上不好的东西,魔性逐渐消弱直至完全彻底清除干净,佛性逐渐强大起来,佛心逐渐稳定,修成无私无我,先他后我的正觉,不再轮回转生,永远脱离苦海,得正果,出三界。
人们常说“佛在心中”,有人以为自己就是佛了,其实大谬不然。人就是人,佛就是佛,二者岂能混为一谈。佛为了度化人,可能以各种形式各种身份存在于人中,以各种方便法门度化人;各种人都有佛心,都可以修成佛,但绝不是说各种人就是佛。有的人沉迷在尘世之中行恶太多,积业太重,佛性的一面被埋藏的太深,表现出来尽是魔性的一面。这样的人只是难度化而已,但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可能。
时下有些人常以己之心揣度佛心,完全是对佛的亵渎。如有一道菜名叫“佛跳墙”,好象是说佛一闻到菜香味就会迫不急待地跳过墙来,佛怎么会象人一样那么贪婪呢?!有的人以为多给佛上香和磕头,佛就会保佑他了。殊不知,佛是度人而不是保佑。佛是教化人、启迪人、帮助人打开智慧之门,认清人自身和世界的本质,认清人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是不实的,不要执著世间的得失,要清净自然。佛度人也不能直接把人送到幸福的彼岸的,佛只能告诉人如何修心,如何超脱。当人下定决心融入佛法时,佛就会护佑在人的身边。
有人说既然佛有那么大本事,既然佛有慈悲之心,佛普度众生,为何不把人世间的灾难都清除干净,让人永享太平?这也是用人心在想问题。人间的灾难和不平不是偶然存在的,都是有因缘关系的,人的罪业是自己造成的,必须自己承受,这是宇宙的法理,佛不能因为慈悲人,随便去消除人应该承担的罪业从而破坏宇宙的法理。佛慈悲人首先要遵守佛法,保护佛法。针对人的灾难,佛会告诉人自救的办法,那就是按佛法修炼自己,修去世间那些肮脏的执著的心,提高自己。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灭佛事件,实质上那并不是在灭佛。那只是人认为的在灭佛,实际灭的是人,是为了维护宇宙特性——真正的佛法,这也是佛法的要求和准则,灭的是不符合佛法要求的人,是人的难而不是佛的难。
佛家讲因果报应,这是宇宙中存在的一条法则,它也不是佛家自己设立的,而是佛家把它揭示出来了。有人觉得好人命不长,好人活得不自在。这也是用人心在看问题。现在的人看一个人只看了其当前的一生,而佛家则从生命的本质上看一个人,除了看一个人的现在,还要看他的过去和未来,衡量这个生命好与不好的标准主要看其所带的德和业力的多少而定,业大的就是不好的,为了这个生命不至于被消毁,会增加其磨难,以便在磨难中消减其业力,在人中表现是多灾多难。磨难大的人可能是上一世享福了造业太多,或为了下一世不至于太苦而这一世多经历一些磨难。因为每个生命的特点不同,向往不同,人生的路各有不同,一心向佛的人福报往往较大。
佛家修炼中会出现各种超常功能,如五眼六神通。按佛法的要求神通不能随便在人中显示,随便显示会破坏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规律,是在破坏佛法,这是佛法所不容的,因此真正的觉者为了维护人类的正常秩序绝不会随便使用神通。即使运用神通也会是在无形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有些人总想用神通来检验和衡量佛法神通的真实性,甚至用高价摆擂台来吸引人应战。认为能经过检验就认为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这是心性和悟性太差的表现。真正的实修者只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悟道,修炼自己的心性,提高心性,怎么会象常人一样去炫耀去争斗,浪得虚名?!

二十、重权贵,轻佛法
佛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善良本性,人人都有佛性的一面,不信佛的人不等于他们没有佛性,只是他们有些知障,存在一些后天形成的背离佛法的观念,影响了其对佛法的正确认识。有的人未曾接触过佛学,思想中没有佛法的概念,不知道用佛法名词去表述思想状态和心理感受,但思想中有善的种子,这种善的特性就是佛性。有的人反对佛法,否认佛法,就好比人的生命本来产生于天地之间,其生长离不开天地万物和日月星辰形成的环境,可他却说要反天反地。但天地不因它反对而消亡。同样,佛法不因他不承认而不存在。凡反对佛法的人并不是其本性的一面在反对,而是其后天形成的观念背离了佛法,这种观念与佛法有抵触。也就是说这种观念的形成不是从人的善良本性出发的,而是在善良本性之外有一种与本性相背离的物质,他们的观念是在这种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佛家称这种与善良本性相背离的物质为业或业力。业力大者把人的善良本性的一面封存在里面,使人的观念受业力支配,思想和行为偏离佛法,表现出来的是魔性。如果人不通过修炼清除业力的干扰,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逐渐回归到佛法上来,回归到善良的本性上来,而随着业力远离佛法,人的业力会越滚越大,最后就完全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人的思想与行为。
佛家讲众生平等,每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和轨迹,所以,每个人都得自信自强自立,自强不息,精进不止。但如果自高自大,藐视他人,目空一切,就是自心生魔,这种心态实际上不是发自善良的本性,也是被世间的名和利等执著心所带动,迷失了本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另外一些人丧失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萎身在他人的阴影之下,奴颜婢膝,卑躬屈膝,惟命是从,唯首是瞻。特别是一些权贵以为大权在握,真理在手,有些人也以为他们讲的句句是真理,甚至可以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实际也是一种偏见和误解。权贵不一定真理在手,精英也不一定认清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许多往往只是一种观念,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人之所以在世上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往往是前世积下的威德,是前世的福报,而不完全是努力奋斗拼搏来的。如果没有福报,再怎么努力都不会天随人愿。
在这种情况下,权贵或精英们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对人生、对社会上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定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形成的理论也不一定就是绝对的真理。同样,在人生道路上遭受许多挫折后形成的观念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在末法时期,许多人没有道德上的诉求,没有正的心法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观念完全变异,一些权贵、精英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他们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等许多方面都不一定符合真理,如果以他们的观点来统揽全局很可能造成误导。只有佛法才能揭示出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
(转、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