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争议延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5:32
通钢改制缺什么
[从东欧改革看一个完整的改制博弈]
东欧处理国有资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方反复讨价还价,工会、农会、商会、左派、右派、中派、国企、私企、外企、控股者、中小股东、经理人与雇员……各阶层各利益群体都会力争对自己有利的方案。一般在国企所有者——全民定下改制规则后,还要与企业职工进行经年累月的谈判...[详细]
[谈判方里没有企业职工]
通钢改制在当地素有“阳光改制”之称,被誉为“成功典范”。但就是这样成功的例子,与东欧改制一比较,差距立现:通钢改制的参与博弈方只有收购者建龙集团和产权代理人当地国资委。所谓成功,只是描述这二者之间谈得投机,而利益相关方——企业职工,并没有被纳入改制谈判中...[详细]
[法律也规定了职工的参与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指出,“国家出资企业改制,应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钢改制既然引发职工强力反弹,那就不可能真正严格执行了上述规定。当然,法律规定改制方仅有“听取意见”的义务而无按职工意见行事的必要,这是应进行修改的...[详细]
[进不了会议室的后果]
当职工不能进入会议室,便可能聚集在会议室外面。会议室里用的是“语言”,会议室外就可能变为用“拳头”,因为群体聚集后很容易丧失理智。打人者自然该受到惩罚,但有关方面也该反思:如果能让职工进入会议室有“动口”的机会,后面的“动手”完全可以避免...[详细]
改制争议中夹杂劳资冲突
[不满不仅来源于改制]
矛盾的积累,其实发生在2005年建龙入股通钢之后的经营中。据职工反映:建龙入股后的4年里“薪水过低、频繁加班、福利消减”,金融危机时“工资平均不到500元”、“家属区供暖都无法供应”。这种不满,并不是针对改制中常见的国资贱卖、工人下岗,而就是针对日常经营中的资方作为...[详细]
[反对改制是因为不认可收购方]
也就是说在职工看来,建龙是个“坏老板”,现在这个“坏老板”要由入股变为控股,那大家还有好日子过?何况他还扬言控股后要让大家“下岗”。如果建龙入股后对职工很好,那么现在反对改制的职工,或许反而会变成改制的支持者...[详细]
[双重不满导致惨案]
职工其实有两重不满,其一是不满资方建龙的作为,这属于劳资冲突的范畴;其二是不满国资委要将企业卖给这样一个大家不认可的收购者,这才属于改制的范畴。双重不满叠加导致了血案发生。在第二重不满中,陈国军是无辜的...[详细]
什么才是“没问题”的方案
[也许这的确是个“有利”的方案]
当地国资委坚持认为这个重组方案“没问题”,对各方都有利,只是“职工国有情结较深,对通钢目前的困境不了解”,又因“极少数担心既得利益受到损失”而挑起事端。的确,国企效率低下、职工福利包袱重,如果不引入收购方,可能通钢迟早拖垮,所以引入建龙是必要的,是“有利”的方案...[详细]
[但再“有利”都不能替人作主]
但这种“有利”,并没有得到职工的认可,所以他们聚集反对。这说明:其一,“有利”要看从谁的角度说,也许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就没有利;其二,即便对所有人有利,也得是各方自己认可的,而不是一方替另一方作主。事实证明,没有经过共同协商的“有利”,实际可能会演变为无利,甚至搭上人命...[详细]
[各方参与后拿出的方案,才真正“没问题”]
如果让职工参与改制,的确可能因为“既得利益”的阻挠无法进行,但这是必要的代价。东欧改制时,因为和工会谈判不下来,导致很多资产随着时间消耗变成废品,各方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因为各方平等参与了,无论什么结果大家都服气,至少不用担心出人命。“没问题”的方案未必最优,但一定是各方都认可的...[详细]
一条生命的代价,应该唤醒职工参与国企改革的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