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电讯盈科:“上面”影响有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8:15
电讯盈科:“上面”影响有多大
英国《金融时报》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报道
2006年8月14日 星期一


港电信公司电讯盈科(PCCW)的股东们学到了一个惨痛教训:与北京做生意,可能代价高昂的隐患。
当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Macquarie)和美国TPG-新桥(TPG Newbridge)在6月份对电讯盈科的电信网络和传媒资产发起竞购战时,参与这项交易的高管们曾暗示,对电讯盈科股票的估值可能会高达每股6.20港元。
对那些在最高价附近买入的股东而言(2000年2月,电讯盈科股价达到131.75港元的最高点),这一估值可能不会令他们很满意。但由于在麦格理和TPG-新桥接洽电讯盈科的新闻公布前,该股股价仅为4.80港元,这或许是他们实际上所能预期到的一个相当不错的退出价位。

 
 
对他们来说不幸的是,2005年1月斥资10亿美元购入电讯盈科20%股权的中国网通(China Netcom)却是一大障碍。作为仅次于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Richard Li)的第二大股东,这家中国内地电信集团对此笔交易表示反对,理由是它认为电讯盈科应继续“由香港人拥有和管理”。
尽管中国网通并不拥有任何可以阻止交易的确切权利,但此笔交易有可能触怒该公司和掌控它的中国政府,这就足以吓退麦格理和TPG-新桥,也可让电讯盈科董事会三思。
7月中旬,李泽楷同意以12亿美元的价格将电讯盈科23%股权售予投资银行家梁伯韬(Francis Leung)。后者与李泽楷之父、香港大亨李嘉诚(Li Ka-shing)私交甚密。为拉拢股东,李泽楷承诺,一旦梁伯韬在今年晚些时候付完首期款项,就向股东们派发0.33至0.38港元的股息。
电讯盈科故事牵涉到的多数人士都认为,中国政府正基于民族主义理由,通过中国网通来破坏麦格理和TPG-新桥的竞购。一位参与者表示:“这是来自上层的某种不为人知的力量,源头肯定远在网通之上——那里有许多神秘的政治力量在活动。”他还认为,这种干预使香港的自治权成为笑谈。按理说,香港应该在商业和金融事务方面享有自治权。
不过,尽管中国政府并不希望海外集团控制香港的固定电话网络,一位与电讯盈科交易有关的高管人士表示,但面对有关中国政府的企业代理人在香港影响力过大的指责,北京同样也非常敏感。他认为,这就是中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网通接受麦格理和TPG-新桥提议的原因。后两家集团曾提议,由中国网通在电讯盈科的电信和传媒资产中持有高达50%的股权。
结果一团糟的局面出现了:两家外国集团的竞购陷入困境,李泽楷的退路被封住,电讯盈科股东们对爆发竞购战的希望破灭,而中国政府也非常恼火。接近李氏家族的人士补充称,李嘉诚同样也不高兴。
梁伯韬的介入解决了这种僵局,但同样也引起相当大的争议,李泽楷为此所受的指责要多过中国网通或中国政府。一些人士早先曾对李泽楷的独立性格赞许不已,例如,说他永远不会向他父亲求助,但现在他们却难以解释为何一位与他父亲关系很好的投资银行家会在此时出现,为他解困。
“对所有的相关方来说,李泽楷的行为造成了一种双输局面,”一位熟悉李泽楷、但对他处理此笔交易的方式感到失望的人表示。“外界认为中国政府进行了干预。人们认为梁伯韬是一个傀儡,背后另有他人。而(麦格理和TPG-新桥)则不愿卷入这些公开争端中。”
一位欣赏李泽楷的人则反驳称:“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李泽楷已经没有选择。”他将指责的矛头重新转向中国网通含糊不清的反对立场上。“总是很难从(中国网通方面)得到什么答案——他们说话像是打哑谜。”
尽管依然存在各种指责,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只要梁伯韬能够拿出12亿美元,中国政府和李泽楷都将摆脱困境。为了做到这点,梁伯韬正在努力组建一个财团。
由于他已经同意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向李泽楷收购股份,因此,电讯盈科股价8月7日收于4.81港元这一事实对梁伯韬非常不利。一位熟悉此笔交易的人士问道:“他很难拉拢资金来组建财团——谁会来弥补这些差价?”
“市场显然不相信梁伯韬具备这种能力,”另一个人表示。“这是件费力的事。我可不愿处在他这样的境地。”
译者/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