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市场价格的变化反思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1:21
我国人工养殖大菱鲆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较比欧洲晚大约 4-5 年。今天,我国大菱鲆的总产量已经超过欧洲养殖总产量,达到 15,000 吨左右,而欧洲的同期的产量在 6500 吨左右。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发展到如此的规模,在我国海水全陆基鱼类养殖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在大菱鲆养殖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价格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从最高峰时的每公斤出场价格 300 元 / 公斤左右,降到今年最低价 50 元 / 公斤左右。如此大的价格变化,已使很大一部分养殖者出现亏损。许多养殖者在感到困惑的同时对大菱鲆养殖的前景出现悲观的情绪。以下通过对欧洲几种经济鱼类养殖发展规律的分析,来反思我国大菱鲆养殖的发展路程,希望从中总结经验使我国的大菱鲆养殖能够平稳发展。

  一、 欧洲大菱鲆以及其他经济鱼类养殖发展过程

  欧洲大菱鲆人工养殖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现在主要产地集中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及北欧,主要养殖方式是陆基型养殖,全循环水养殖的比例占到 75% 以上。


  从欧洲大菱鲆养殖 1984 年至 1998 年的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菱鲆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从 1989 年最高价格的 12 英镑 / 公斤(现在汇率: 1 英镑 =15.3 人民币,约合人民币 91.8 元 / 公斤,市场规格为 1.2 公斤)降到之后的 6 英镑 / 公斤。 2004 年欧洲大菱鲆产量在 6500 吨左右,市场的批发价格在 5 英镑 / 公斤右。(约合人民币 76 .5 元 / 公斤)

  价格随养殖量增长而变化不只是发生在大菱鲆养殖上,在其它品种上也是同样的。以欧洲广泛养殖的品种犁头鲷和欧洲鲈为例,同样可以看出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见图 2 和图 3 )。


  由图 2 中可以看到在 1987 年时其价格最高为每公斤将近 10 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公斤 150 元左右,随着养殖量的增加,到 1998 年时,其价格降至每公斤不到 5 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公斤 50 元左右。


  在图 3 中可以看到在 1991 年欧洲鲈鱼最高价格为将近每公斤 12 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公斤 150 元,到 1998 年降至每公斤 5 英镑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公斤 50 元。由此可以看出,价格随着养殖量的增加而下降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市场波动的普遍性和我国的特点

  生产规模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在所有产业中都存在,不只是在水产业中有。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中,由家庭式的小型养殖企业和小型养殖公司提供的产量占市场水产养殖总产量的 90% 以上,而在欧洲和美洲的水产养殖产量中 95% 以上是由大型和跨国企业所提供。相比之下,中国的养殖者对于市场变化的抵抗能力要远低于欧美的养殖企业。

  中国的消费者对新鲜水产品种特别偏好,使得任何新品种在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其本身的价值,这也是市场波动的幅度远大于欧美市场的原因之一。养殖新品种超常的新品种的利润空间,是中国养殖者热衷于新品种养殖的主要动力。由于这种原因,使我国在养殖品种上的数目远高于任何国家,而任何单一养殖鱼类品种上的真正产业化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

  三、我国养殖大菱鲆与欧洲国家生产成本的对比

  我国很多鱼类产品的价格与欧美国家相比并不低,但是,养殖者的利润率并没有随着在生产规模提高而提高,除去流通量利润分配的因素外,我国鱼类养殖者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产业化程度不高。


  图 4 是欧洲典型陆基大菱鲆养殖场在成本分配比例,其养殖规模在 200 吨,大菱鲆在市场上的规格为 1.2 公斤。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在 3.37 英镑,折合人民币在 52 元 / 公斤左右。而市场的批发价格为 5 英镑和 76.5 元 / 公斤,这之间有 24.5 元 / 公斤的利润空间需要在养殖者和批发商之间平衡。


  图 5 是我国典型大菱鲆养殖场生产成本的大致比例,由于我国养殖场差异很大,数据来源于山东地区的平均数据,养殖场规模是在年产 10 吨的大棚养殖模式。市场规格在 600 克左右,养殖成本在每公斤 40 元左右。

  表 1. 我国与欧洲在大菱鲆养殖成本组成的比较


  从图 4 和图 5 和表 1 中可以看出,如果我国大菱鲆养殖场出售鱼的规格也在 1.2 公斤左右,其成本要明显高于欧洲的养殖场,因为,能源费用在我国的养殖场成本中占有最大比例,这是由于山东大菱鲆养殖场是用地下海水进行养殖。随养殖时间的延长,电费会有很大的提高。比较图 4 和图 5 ,在欧洲养殖场中有些费用在我国的养殖场成本没有包含,其中包括:保险成本、一般人头费(管理和办公成本)、其它直接成本(水处理、资源费等)、金融成本(贷款利息)和纯氧成本,所有这些费用占其总成本中的 19% 。这些成本在我国大菱鲆养殖场的成本中没有支出或比例非常低。但是,由于没有这些成本给我国的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此隐患在文章后面予以详细讨论。

  我国大菱鲆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成活率低,在欧洲由苗种养殖 1.2 公斤市场规格的成鱼,死亡率能控制在 10% 以下,虽然国产苗种的单位价格低于欧洲市场很多,但养至 600 克市场规格时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欧洲的养殖企业,其中苗种质量问题占很大因素。由于遗传标记方法在亲鱼培育和育种中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使得其养殖鱼类有很好的生长表现性和抗病能力,这是国产苗种所不具备的。
  2 )鱼药成本在我国大菱鲆养殖成本中所占比例高于欧美国家的养殖企业,我养殖密度又远低于欧美的养殖密度,但用药量又如此只大,其原因有( 1 )亲鱼在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就很大,通过富集作用使其卵和苗种中的药残量已经很高,这使其对药物敏感性大幅度减低,从而,在今后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也持续居高才能有效;( 2 )在养殖过程中过度使用药物,由于养殖者的养殖技术有限,认为只有经常使用药物才能安全,从而导致药物的过度使用。( 3 )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严重;现在使用小杂鱼和低质饲料的养殖者还有很大比例,造成养殖环境不良,养殖场内部管理和隔离程度不高,用药的几率增大;( 4 )苗种场提供的苗种未经检疫,养殖场从多个渠道购进苗种,在一定区域内养殖场密度过高,给排水相互影响,使的病害极易相互传播,导致整体用药量上升。用药量的增加,不仅使成本增加,同时,其中特别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 )再有就是养殖者本身的原因,在我国任何一水产新品种在养殖初期大都具有极高的利润空间,此空间往往在 50%-100% 以上,这样对于后续的养殖者有着极大的诱惑。如此高的利润空间,使养殖者在初始就缺乏良好的成本核算理念,即养殖技术和管理上的粗放,苗种死亡率高,饲料系数高,能源成本高,这些造成成本增加 30-40% ,养殖者同样可以有利润,这样使得养殖者习惯了粗放型养殖模式,对于养殖管理、养殖技术及正确的成本核算不求慎解。当养殖量上升,市场价格随之下降时,养殖者就缺乏能力来适应市场,从而造成亏损。这不仅对养殖者是很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样的例子在很多养殖种类上都发生过,比如鳗鱼、鲟鱼等品种。

  养殖者应在市场低弥中总结经验,重新定位养殖模式达到成功产业化发展的例子也有。比如罗非鱼,罗非鱼在我国养殖初期,成本也相当高,但当时的市场利润也相当可观,所以养殖者对于当时价格低廉国际市场,根本不予重视。但随着养殖量的提高,国内市场价格下跌很快,类似当今的大龄鲆市场,使得很多养殖者亏损,也造成养殖低弥。但是,有些养殖者重新定位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养殖、高成本、小规模向精细型养殖、低成本和规模化养殖转变,在养殖初始就定位利润率在 5-10% ,靠精细规模化养殖取胜,最终使我国罗非鱼的养殖在世界上成为第一,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与其相的加工行业的发展。

  四、政府、科研和教育、养殖者共同努力使我国的鱼类养殖产业能可持续发展

  我国无论是能源、自然渔业资源,还是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相对我们这一人口大国都是相当缺乏的。但是,地大物博的理念一直主导着生产者,对于节约资源的生产缺少思考。另外,由于我国的养殖企业大多是中企业和家庭式经营,注意力大都集中在短期效益。例如,国家早以不提倡使用小杂鱼投喂养殖鱼类,并花大量财力和人力开展禁渔活动,以保护养殖环境和恢复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养殖者使用大量小杂鱼投喂,在网箱养殖中,使用小杂鱼的饵料系数为 6-10 左右,可以想象如果养殖 100 吨鱼,要消耗 600-1000 吨小杂鱼。由于小杂鱼资源大量捕捞,使自然环境中食物链变得不完整,大型经济鱼类得不到食物,使国家的禁鱼计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给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我国沿海的赤潮发生次数逐年增加,这与粗放型养殖量的增长不无关系。随着养殖量的增加,饲料投喂量也会随之增长,由于直接投喂小杂鱼的饵料系数相当高,因此,养殖水域中的残饵和氨氮含量也随之提高,就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在经济统计中已开始考虑到能源消耗指标和环境指标,但在水产养殖中还没有开始,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致力于发展水产养殖业时,大多只注重养殖产量和产值,对于单位产量所消耗的能源比值和环境系数没有指标评估,这使得养殖者更不会主动地去考虑能源消耗量和环境因素。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科研部门的大量工作分不开的。但是,有些研究工作没有注意到对实际养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任何考虑不到地方都会有负面影响。例如:有些研究机构的基地仍在在大量使用小杂鱼作为饵料,在有些研究文章中提及的试验也在使用小杂鱼,这对于养殖者仍然在大量使用小杂鱼投喂是有很大的影响。这同时也同农业部第 31 号令中禁止限制使用野杂鱼的禁令相违背的。

  图 6 中扼要地表示了在正常情况下产品价格应反映出的生产成本。前面所提到的我国大多数养殖企业没有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反映到产品的价格中,其带来的隐患是很大的。在新品种处于高利润时,养殖者没有这方面的投入,使其变成养殖者的利润,而当企业出现亏损时,由于企业员工没有医疗和社会保险,这些负担将转嫁到国家和社会身上,这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同时,不计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对于我国产品大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也会带来问题。养殖虾类产品和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北美市场占有很大的分额。我国的产品过多地注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价格的优势是一双刃剑,我国很多产品都被其所伤,虾类产品就是其中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客户越来越重视其产品背后的社会和环境意义,现在很多的认证就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有关劳工保护的 SA8000 ,环抱的 ISO1400 ,水产品的 ACC ,等等。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忽视,不仅对我国的社会和环境带来长期的损害,同时,也给进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口实,最终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


  教育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基础,我国的与水产相关的教育自建国以来有的很大的发展。随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在上世纪 80-90 年代主要是科研、教育和政府部门,而现在,绝大部分是进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但是,我们教育体系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国际水产行业在近 30 年来已有了飞速的发展,而这方面在我国的水产教育中反映的不多,教材的老化,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综合性的案例研究缺乏,比如北欧和智利鲑鳟鱼养殖产业化的发展,这些案例中不仅包含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如育苗、品种筛选、饲料、集约化养殖、免疫疫苗、养殖设备等等,还包括了大型养殖企业的管理、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等其它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水产行业中最新的科技发展,同是可以大大地提高其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进入企业后无论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世界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与之以前相比缩短了很多,鲑鳟鱼养殖业的产业从初始到完成经历了近 30 年的时间,而大菱鲆养殖的产业化只用了 10 年左右的时间,在今后,一种新的养殖品种完成产业化的时间将缩短到 5 年左右。这种产业化加快的趋势,要归功于大量的基础研究已经完成,以及政府、科研、教育、金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这对我国水产养殖业是一很大的挑战。我国是一水产养殖大国,但不是一强国,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但是,养殖产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十分低,特别是养殖鱼类,这使得我国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上的发言权十分有限。这也说明我国在水产品的质量、成本控制和产业化发展上与其它发达国家还有很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要通过政府、科研、教育、金融系统和企业共同努力。

  我国养殖鱼类具有很大的潜力,至今,我国养殖鱼类产品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于鲜活市场,而对于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加工产品除罗非鱼之外,其他鱼类还很少涉及。现在,我国鱼类加工企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主要集中于来料加工,真正原料来源于我国自己的养殖鱼类还很有限。养殖鱼类产品只有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才能真正形成产业化,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大菱鲆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只要养殖方式有现在的耗能的粗放型养殖,注重苗种和饲料质量,就能够将成本降下来,使我国的大菱鲆养殖做到可持续性地发展。
  (作者单位:郑维中、康梅 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刘思涛 青岛三高大菱鲆养殖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