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46:21
                                                                     经济学:三条鱼的故事       那是很早以前看到的故事了。还是在计算机联网还没有走进普通人生活的时候,在计算机联网还只是在美国大学之间相互联网的时候,那时候的计算机网络,就是UNIX网络,加上一个kermit协议通过电话线联网。那时候我们用的是Digital的工作站,现在Digital这个公司已经不见了。Digital是最早研发出64比特计算机芯片的个人电脑,可惜市场时机不对,最后整个公司被Compaq收购,Compaq后来又被HP收购,技术进步了不一定马上实现为经济进步,经济行为不是简单的效用所能够解释。
      那时候我们用的计算机终端屏幕是单色的,还没有鼠标,全部依靠键盘指令。开始联网了,很兴奋,看到一些故事,大学网络故事,品味不一般。其中一个就是三条鱼的故事。
话说小池塘里祖祖辈辈生活着一群鱼。这群鱼的长老年事最高,也最受尊重,它经常给晚辈们讲鱼群的古老传说。其中一个传说,就是关于池子外边探险的故事,据说岸上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叫做“人”,鱼要遇到“人”一定要装死,这样鱼就可以从岸上回到池子里了。显然,这个故事太古老了,鱼们都盼望有这种到岸上探险的机会。
一天,鱼群正在池底侃大山,忽然听到远方有“人”的脚步声,长老说这是难得的机会,于是作出英雄榜样,跃到岸上装死。一个人走到池边,看到一条死鱼,一抬脚就把那条长老鱼踢回池里了。长老鱼被踢回池塘后对鱼群说,这是百年不遇的机会呀,你们看,我这不是回到池里了。鱼群中有一条正统成年鱼,以前听这故事听得多了,还从来没有遇过人,于是鼓起勇气,一跃跃到岸上,不料呼吸困难,腮子忍不住动了一下,那个人忽然看见一条奄奄一息的鱼,就把它捡起来,放到篓子里,那条正统鱼急得乱跳,结果跳出了鱼篓,回到池里。这跳正统鱼于是把经历讲给其它鱼听,证明长老鱼说的装死的重要性,还到处传授装死的经验教训,并鼓动鱼群中积极上进的鱼效法长老鱼。其中一个乖孩子鱼,认真学习了长老鱼的经验和正统鱼的教训以后,也一跃跳到岸上,而且装死装得十全十美。岸上那个人忽然又看到一条鱼,觉得很蹊跷,心想,今天怎么看到那么多鱼呢?刚才一条奄奄一息的鱼能跳出鱼篓,或许这条鱼也没死呢。想到这,这个人就把鱼捡到鱼篓里,而且把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的,结果果然是一条欢蹦乱跳的鱼,回家美餐了一顿。再说池底的鱼等了半天没看见积极上进的乖孩子回来,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它缺乏经验,装死装得不像,被人捡走了。
      当年我看了这个故事,听说还是一个经济学家喜闻乐道的故事,一直就不理解这个故事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只是感觉到如我这样从小是听话的乖孩子八成无法适应商场竞争….

自从看了这个故事以后,世界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苏联解体、911、还有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前天,这个故事忽然又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觉得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两个经济学原理。其一是博弈论,其二是行为经济学。
      先说博弈。微观经济学和商业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决策。如果是科学的话,找出客观规律,安照客观规律设计就行了,这样一来经济学和工程学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但是,按照博弈学的观点,您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会因为您决策后的行为而改变,也就是说,只能是动态决策,而且还有时时关注市场作出相应的决策调整。博弈的对手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理解的竞争对手,另一种是环境。因为环境(或市场)也会因为你的行为而改变的。如故事中鱼群面对的环境是“人”,这个“人”的行为被长老鱼和正统鱼的行为改变了,结果上进心强的乖孩子鱼认真学习祖训反而误入歧途。这样的例子我们目睹了许多。如美国是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长老鱼,菲律宾就是乖孩子鱼。菲律宾按照美国模式加入全球市场分工了,结果前一阵粮价一涨,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农业已经不能保障经济安全了。苏联解体,震荡疗法,结局与长老鱼的典范完全不一样。泡沫经济也一样,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还是其它什么霸盘市场,先入的长老鱼把泡沫吹大了,后入的乖孩子结果被泡沫套住了,泡沫破灭时长老鱼已经盈利后连本带利退出市场,剩下的乖孩子鱼血本无归。
      再一个就是行为经济学【1】。经济学的另一个角度就是社会行为。长老鱼社会地位高,它的行为就是社会时尚,跳到岸上装死在读者开来是很滑稽的行为,但在池塘里的鱼群看来是最合理不过的行为了。比如说穿高跟鞋,这不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运动生理原理【2】,但是符合社会时尚,正如跳上岸装死不符合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在有人来的时候跳上岸,但是符合鱼群的意识形态。比如说,伊斯兰信徒到麦加朝圣,或者贫困的藏民把一身积蓄献给寺庙买寺庙不缺的酥油,这是酥油的最佳配置吗?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衡量经济效益呢?扶贫的钱给了他们他们都宗教消费掉,你怎么去扶贫?
      今天美国金融危机从次房贷风波引起,次房贷的意识形态就是要拥有房产。为什么要拥有房产呢?租房子住不行吗?为什么房子的Ownership对美国人就那么重要,以至把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送到危机的地步?有住所是经济效用,拥有房子是心理效应,在国会上为更多的美国人拥有房产而正义疾呼是意识形态。如果不是这些意识形态作怪,而是像毛泽东提倡的艰苦朴素,那么许多不拥有房产的人一样可以恬淡虚无地租房子过幸福生活。
      减肥,以至饮食失常导致生理紊乱,是时尚行为违反生理原理的另一个例子。摄入蛋白质超量,而且天天喝啤酒,然后再天天吃药带着高血压和糖尿病来生活,这大概是美国社会主流的合理生活了。在美国经济的GDP里,一方面是啤酒和快餐的兴旺,一方面是药业的兴旺。美国医疗费用最大的一部分就是慢性病的药,而且西方药业有一个赚钱的妙法,就是根治慢性病的药不多,但维持慢性病的药基本不缺。现代社会的许多生活习惯就和鱼跳到岸上装死一样【3】。先吃出病了,然后再吃药。看电影中西方住家洗脸间厨内都是一堆药,超市里也少不了几货架药品。开车上班回家再踏室内健身车也是一例,为什么不直接骑车上班呢?读者自己仔细观测思考一下,一定还会发现许多类似跳到岸上装死的现象。如为什么必需穿西装面试工作?西装干洗一次的钱就可以买一件便装衣服了,而且可以更舒适。
      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打倒消费经济,宣传《物质循环的世界中》系列中《中国能否持续劳动力相对廉价的竞争力》一文的观点。

关于猪的故事----我谁也没骂
猪通过勤劳致富有5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猪打算拿这5元钱建一个小窝,大盖要花2元卖地,花3元搭窝。王八是搞工程的,他想在猪身上挣更多的钱,于是找来当投资顾问的狐狸想办法,狐狸说:这好办。于是找来管地盘的狼,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结果王八从老鼠那里借来200元,用100元卖了狼的地,花了3元把猪窝盖好,花了50元给了狐狸咨询服务费,猪没有地,只好求王八把窝卖给它,王八要价500元,老猪说只有5元买不起,这时候狐狸说服猪去向老鼠借钱,老鼠答应借500给猪,前提是要他连本带利还600元,可以分10年还清,并且产权证拿来抵押。结果成交。
猪到最后花了600元买来了猪窝,比他原来的计划高了11倍,猪努力了十年去挣钱还贷。在这场交易里面,狼,老鼠,狐狸还有王八都挣了钱。以后他们就如法炮制。更多的猪去贷款买房子了,这时候,当商人的驴看到有机可乘,到老鼠那里贷了好多好多的款,把王八盖的房子都买下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猪。猪的还贷期就越来越长,吃的越来越差,小猪崽子也不敢生了。由于猪的数目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自己没有猪肉吃了,非饿死不可,于是开始调控,不让老鼠再借钱了。但是王八还没有停止盖房,把自己挣的钱和贷的钱全投入生产了。驴手上的猪窝囤积的很多,卖不动了被套牢了。结果,老鼠,王八,还有驴都挣了好多的猪窝。钱到最后集中到狼手上。猪现在四散奔逃,再不肯提供肉食了,狼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救鼠、鳖、驴,也不可能救猪们,而是让猪们自动回到圈里乖乖等着挨刀。猪、狐狸、老鼠等演绎中国房地产童话故事
  
         猪-由房奴扮演
  
  老鼠-由银行扮演
  
  狐狸-由开发商扮演
  
  狼-由土地资源供应者扮演
  
  螳螂-由建筑商扮演
  
  驴-由炒房的商人扮演
  
  猪窝=房子
  
  
  
   猪通过勤劳致富有100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猪打算建一个小猪窝,正常情况下,建窝的成本和利润大概是65元钱。其中20元买地,30元搭窝(建房),成本费用上加计30%的利润是15元,就是付给供地、建猪窝方的合理利润。按照猪的计划,65元买房建窝,20元装饰装修,15元养家糊口应不时之需。
  
   修建猪窝居住是要有资质的,否则不受自然法则保护,所以出现了狐狸,就是修猪窝卖的开发商,在这个环境中,它承担了买地和建房的职能,至于谁来具体修建猪窝,那是狐狸聘请的建筑包工头螳螂的事情。
  
   狐狸想在猪身上挣更多的钱,但是自己的资金又不够,于是找来管地盘的狼,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土地资源短缺,结果狐狸从老鼠那里借来250元,用200元买了狼的地,花了30元把猪窝盖好,花了20元给了老鼠资金利息费。
  
   猪没有地,也没有修窝的资格,只好求狐狸把窝卖给它,狐狸要价500元,利润高达1倍!
  
   猪说只有100元买不起,这时候狐狸说服猪去向老鼠借钱,老鼠答应借500元给猪,前提是要他连本带利还900元,就是说“按揭”可以分15年还清,并且猪窝产权证拿来抵押。结果成交。
  
   猪到最后花了900元买来了猪窝,比他原来的计划高了近13倍,猪将会拼命努力十五年去挣钱还给老鼠。
  
   在这场交易里面,狼,老鼠,狐狸还有螳螂都挣了钱。于是天南海北都在建窝。
  
   一些猪看到别的猪有了窝,自己没有,于是非常着急,就去抢购窝,狐狸理所当然又提高猪窝的卖价!害怕没有了窝。更多的猪去跟老鼠借钱买窝了.
  
   这时候,当商人的驴看到有机可乘,到老鼠那里借了好多好多的钱,把狐狸盖的猪窝买下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猪。
  
   这时物价开始上涨,建窝的人工材料价格上涨,螳螂的成本费用上升,狐狸的利润空间减少,狼拿出来的土地价格被狐狸的抢购一再刷新攀高。
  
   物价上涨的开始,买了窝的猪很高兴,因为好像增值了,拿到猪窝待价而沽的驴也很高兴,好快就赚钱了,狐狸和老鼠都很兴奋,数钱数的手抽筋。
  
   但是物价上涨是一个连锁反应。
  
   猪挣的钱贬值了,狐狸、螳螂、老鼠、驴、还有狼拿到手里的钱也一样贬值了,这样下去引起了自然界的躁动和混乱。
  
   如果今天到手的1000元只相当于几年前的100元,货币如此计量,那么动物们的资产是贬值了,很多年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缩水了,猪手里的窝换算为货币貌似增值了,其实还是缩水了!
  
   狼的舅舅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整个生存环境会愈来愈恶劣,于是开始调控,不让老鼠再借钱了。
  
   猪窝的价格开始在下跌,消费者价格指数逐月下降。
  
   猪借不到钱就不会出手买窝了,再说价格一下来,觉得猪窝的价格被狐狸喊得太高了。
  
   有的驴,觉得几周时间猪窝价格直线下降,居然喊狐狸退房。狐狸当然置之不理!
  
   但是狐狸还没有停止盖猪窝,突然断了资金刹车很难,再说狐狸把自己挣的钱和贷的钱全投入建窝了,停下来就死定了。呼唤救赎的声音非常强烈。
  
   由于猪在老鼠那里拿不到按揭,不敢买窝,驴手上的猪窝囤积的很多,卖不动了被套牢了。
  
   结果,老鼠,狐狸,还有驴,甚至螳螂都拿到了抵材料人工费的猪窝,它们都挣了好多的猪窝。
  
   抢购猪窝的猪还在慢慢还老鼠的钱,还要十好几年啊。
  
   大家都在等狼舅舅来救市。
  
   在这个童话中:
  
   最冤大头的是猪!跟着驴抢窝,买了高价,一辈子都在为狐狸的暴利买单。
  
   最舒服的是老鼠-钱不是自己的,其实还是猪的,谁叫你喜欢存钱呢?钱庄倒闭了,最终吃亏的还是猪。
  
   最无奈的是狐狸-自己贪婪的结果是,赚的钱一部分给了狼、一部分给了老鼠、一部分给了螳螂,剩余的一部分是猪窝。
  
   最无辜的是狼-本来想做一个好人,让每一个猪都有猪窝,可是没有想到结果是这样。
  
   最划算的是螳螂-材料人工费叫狐狸拿窝来抵账了,再说了螳螂还可能欠农民工-蚂蚁的工钱呢!
  
   最可恶的是驴-把猪窝的价格炒上去,赚钱了就跑!有的驴没有跑掉,活该!
  
  原创地址http://blog.sina.com.cn/tuziwu7777

 和少妇上床引发的商业思考模式—哈佛商学院经典教材案例  作者:15821047757        从赚钱,到融资,到借贷,到通货膨胀,一个简单低俗的故事,却告诉你商业的全部。故事有点长,越到后面越有深度,适合不同深度的企业家阅读,绝对值得你细看与思考。
      
  一男赶集卖猪, 天黑遇雨, 二十头猪未卖成, 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 家里只一人不便。男: 求你了大妹子, 给猪一头。女: 好吧, 但家只有一床。男: 我也到床上睡, 再给猪一头。女: 同意。半夜男与女商量, 我到你上面睡, 女不肯。男: 给猪两头。女允, 要求上去不能动。少顷, 男忍不住, 央求动一下, 女不肯。男: 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男动了八次停下, 女问为何不动?男说猪没了。女小声说: 要不我给你猪……天亮后, 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 前期必须引导, 培养用户需求, 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另一男得知此事, 决意如法炮制, 遂赶集卖猪, 天黑遇雨, 二十头猪未卖成, 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 家里只一人不便。男: 求你了大妹子, 给猪一头女: 好吧, 但家只有一床。男: 我也到床上睡, 再给猪一头。女: 同意。半夜男商女, 我到你上面睡, 女不肯。男: 给猪两头。女允, 要求上去不能动。少顷, 男忍不住, 央求动一下, 女不肯。男: 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男动了七次停下, 女问为何不动?男说: 完事了~~~女: ……天亮后, 男低着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 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又一男得知此事, 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 遂先去伟哥专卖店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 然后带19头猪出发, 事必, 天亮后, 男吹着口哨赶37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 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 伟哥供不应求, 逐渐要2头猪换一粒伟哥, 然后是3头猪换一粒伟哥, 伟哥专卖店宣布伟哥限量供应, 永远保值。
      
  哈佛导师评论: 这就是通货膨胀, 但可以购入伟哥, 伟哥是永远保值增值品, 从一头猪到N头猪换一个伟哥, 你什么时候见过伟哥贬值?


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哈佛导师的评论, 开始去囤积伟哥, 并在市场上二手交易伟哥赚钱。
      哈佛导师又评论: 繁荣的二手交易市场是一手市场持续繁荣的保证。

  越来越多的人想去炒做伟哥, 很快伟哥价格涨到16个猪换一粒。
  哈佛导师又评论: 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 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 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有的男只有一头猪很早就换成伟哥, 于是有人告诉他, 你可以用你现在的这个伟哥去办猪抵押, 当初你是一头猪买进, 现在伟哥价值16头猪, 你可以办至少8头猪的贷款, 然后你可以用这些猪去买汽车等等好东西, 这就可以把你伟哥增值部分去消费。
  哈佛导师评论: 良好的理财可以让个人实现财富自由。
  换猪男越来越多, 伟哥专卖店决定, 推出一种借贷伟哥销售模式, 即使你没有足够的现猪, 只要你敢承诺到该女房中一夜, 带16头猪回来, 我就可以先把伟哥卖给你。例如如果你缺一头猪, 就可以先欠一头, 事成后补交猪款, 这个方法大大促进了伟哥销售。
  哈佛导师评论: 这就是贷款, 让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选择借支流动资金。扩展生产能力, 这就是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是建立在良好信用和经济持续成长基础上的, 只要大家都讲信用, 伟哥就可以源源不断提供给大家使用。


  伟哥专卖店后来在即使你一头猪都没有,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金融创新,让现在的人花未来的钱,反正等你老了未来的钱你也花不动。
  消息一出,换猪男越来越多,有人找伟哥专卖店,这个项目太好了,我们把它变成优质基金,对外销售债券,你们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结果伟哥专卖店觉得甚好,于是该公司把换猪男分三类,一类是拿现猪换的,一类是一部分现猪贷的,一类是完全没有现猪借的,发行三种债券。大家踊跃而上。纷纷购买伟哥专卖店的债券,伟哥专卖店生意太好,就把债券销售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运作,该公司也一并大发其财,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脱离实际伟哥销售情况来发行,给自己和伟哥专卖店带来巨大的现金收益。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实体经营到资本运作,经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为了防止自己债券未来有损失,该公司决定给它买上保险,这样债券销售就更容易,因为一旦债券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哇,债券公司销售这下子太好了,保险公司也获得巨大平白无故的保险收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风险对冲,策略联盟,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换猪男太多,排长队等待,该女无法承受,说老娘不干了,我搬家,一时间有无数拥有伟哥的欠猪男。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个别现象,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整个经济。
  结果该女迟迟不肯搬回。一部分欠猪男没有收入,只好赖帐,结果大量债券到期无法换现猪吃,债券公司一看,一粒伟哥16头猪,这哪里还得起,宣布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次贷危机,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

  哪里晓得债券公司还把债券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一看,这哪里赔得起,于是也宣布要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对整个实体经济形成冲击。
  这个世界上赚钱的行业有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比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帮助他人实现梦想、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分享智慧、分享快乐、改变影响他人!
  愿意成为你身边的心灵鸡汤
 

看尼姑庵如何利用口碑传播吸引香客的?    2013.9.22

【i黑马导读】一次在一个群里和几位前辈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关,因为自己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所以不敢瞎说,大半是在看。当时,黄嵩老师(北大教授)讲了一个故事。看完,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细思恐极。

  故事是酱紫的:

  清代道光年间,江苏丹徒一带经常举办庙会。每逢庙会,赶会者前呼后拥,络绎不绝,河面上的行船也增加了不少。一天,一位美貌的妇人坐船来赶庙会。船靠岸后,美艳不可方物的她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位美妇很矜持,付了船资后,就急匆匆举步登岸,一不小心,一只脚踏入淤泥之中。美妇顿时很窘,一脸的羞涩,抬头一看,发现附近有一座尼姑庵,于是在众目睽睽下急行入庵,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众人还在盯着尼姑庵的方向,余味无穷,似乎对美妇还没看够。这时船老大高声叫喊起来:“糟了,这妇人所给船钱一百,却是阴间所用的冥资!”众人一看,果然如此,莫不大惊,于是急忙随船老大往尼姑庵与妇人理论。看热闹的、打抱不平的,也唯恐落后。

  谁知,在尼姑庵里,寻遍了所有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刚才的那位妇人。众人都觉得很蹊跷,正要诘问庵中尼姑,船老大忽然看见庵中观音像的一只脚染满淤泥,众人大惊失色:“难怪刚才这妇人遍寻不见。”

  “坐船的美貌妇人一定是观音显灵!”船老大惊诧之余,伏地叩首,将美妇所付的冥资焚于炉中。其他人无不合声诵佛,祈求观音菩萨保佑。

  此事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原本门庭冷落的尼姑庵一改旧观,香火袅袅,布施多多,施主川流不息。

  十几年之后,这个故事的隐情外泄:原来当年的船老大和那位美貌妇人,都是庵中尼姑的托。美妇入庵后,立即将脚上淤泥移于观音足下,自己则卸装改容,躲藏起来了。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就是一盘局?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局。或者说是一个完美的公关传播案例。因为不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渠道,它都符合一个事件型的公关传播案例,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个概念而已。

  公关传播,其实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主体,主体也无从了解公众。所以,主体与公众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信息传播,而这个过程则是公关。通常情况下,一般公关的信息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来完成。但真正牛逼的公关是通过大众的口碑传播来完成,因为这个效果“快、狠、准”。所以,这也是我认为尼姑庵这招“美妇换观音”牛逼的原因,因为他靠的就是口碑传播,而且效果很好。

  互联网时代,虽然现在媒体到处都是,而且传播速度更快。但大部分公关界人士想做的,还是病毒式的口碑传播。一是因为口碑传播设计的好的话,往往会超出预期;二是因为口碑传播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是终端性的营销,而媒体传播只是行业内的,很难扩散到消费者终端。

  那从这个故事中,基于口碑传播的公关事件,我们能够得出哪些思考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如何做到“三人成虎”?

  故事中尼姑庵的传播需求很明确,就是让受众知道并信任尼姑庵,即提升产品知名度以及美誉度。如果按常规思路,可能大家会制造一个个“成功案例”,传该庵的菩萨治好了谁的病,为谁还了愿。但这只能针对一小部分受众产生作用,且还会引起一些人的怀疑。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然而,故事中的做法却不一样,它采用引导、诱入的方法,让受众参与到传播中,这样,“眼见为实”使得受众相信、并甘愿去传播,“三人成虎”也就自然而然了。

  2、如何把握“天时地利人和”?

  很显然,故事中尼姑庵非常精准地把握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他把这场“戏”安排在庙会举办时,这时是人最多,且大家更相信“菩萨显灵”的时候。其次,“主角”采用美艳的少妇和船老大,美妇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并能让人记忆深刻,船老大交际广、人缘多,信服度更大。所以,当美妇一上船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当船老大去“责问”少妇的时候,众人便一哄而上。其中细节,必然值得我们学习。

  3、如何从舆论角度嫁接传播诉求?

  其实,很多时候舆论怎样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从受众的舆论中表达出品牌的诉求。故事中,“观音显灵”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诉求,但还是传播开了。为什么?因为想传播产品,首先得受众知道你的产品,所以你的产品需要形成舆论。所以你会明白,为什么电商每年都要打价格战,甚至不惜互相曝一些负面,因为有声音总比没声音好。当然,在你构造的舆论中,你一定要引导受众了解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故事中“观音显灵”就是核心竞争力,就像电商打出的“正品”一样。

  4、如何层层推进,构建传播闭环?

  这个公关案例的经典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层层推进的闭环结构。我们把这个故事拆解之后是这样的过程:逛庙会——美妇上船——美妇付船资——美妇摔跤——船老大发现冥币——美妇入庙会——船老大讨公道——美妇将淤泥涂于观音脚下换装躲开——船老大发现“观音显灵”。

  仔细看后,我们发现,这个故事结构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拆掉一部分。它已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闭环,浑然天成。那我们在设计类似事件的时候有什么方法论呢?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5W1H”,你要明白你的传播需求是什么?满足需求的天时、地利、人和在哪里?为什么你要进行这一步?你的这一步如何衔接受众和需求?如果你明白了这些问题,那传播闭环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结语

  为什么很多网络推手制造的“谣言”我们会传播或信服?这里,不仅是因为社交网络容易传播和人们缺乏理性思考,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这些推手能够非常精准地了解我们的心里诉求,以及为我们构造了一个足以让我们信服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去“传谣”很难很难。复盘本文整个故事,如果我当时也处于那个情境,我相信我也会相信那是“观音显灵”。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理性思考,恰恰是因为我们思考的太多。

 (作者新浪微博:庐陵子村。微信公众号:书客。专注于营销观察和品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