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有钱的名人为何如此吝啬?(南方都市报 2009-6-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3:24

有钱的名人为何如此吝啬?

类别:人文历史 作者:南都新闻 原创 浏览量:23  发布时间:2009-06-21
版次:TM06 版名:评论周刊 历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浮世阅史

    资深网友十年砍柴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著名的七大名士,其中王戎最年少。此人生于世代官宦的望族,年少聪颖。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他的故事:儿时他与一帮小伙伴玩耍,看到路边一棵结满果实的李树,其他儿童争相攀援采摘,他不为所动,说:“道旁的李树这么多果子没人摘,肯定又苦又酸。”同伴尝之,果然。

    这位大名士在当时最闻名的倒不是聪明,而是吝啬。《世说新语·俭啬》仅有九篇,他独占其四。他的吝啬现在看来都有些变态。一次他侄子结婚,他这位大富翁送人一件衣服作贺礼,就是这样还心疼得要命,过两天找个理由让他侄子把贺礼归还。不仅对侄子,对女儿他也是这样抠门。有一天女儿女婿手头有点紧,管他借了点钱,没有尽快归还。于是每次他女儿回娘家,都不给好脸色看,当着女儿面打算盘,提示女儿快还钱。没办法女儿只好把钱足额归还,他的脸才由阴转晴。更过分的是,他家有棵李子树,果实甜美。他每年出售果实前,用锥子将一棵棵李子的核穿透,如此,买他家李子的人,就不能用果核做种子了。———他家的李树便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更搞笑的是,他娶了个和他志趣相同、一样爱钱的老婆。两人没事就呆在家里数钱。数得高兴时,他老婆叫他“卿卿”,这显然不符合礼法,因为只有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才能叫“卿”,老婆叫老公应该叫“君”。学问不错的王戎严正指出,希望老婆改正。他老婆很有趣,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卿卿我我”即出典于此。

    人有怪癖不足为奇,然王戎如此吝啬,我以为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性格使然,而是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魏晋时期,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政治黑暗的时代,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当时的高层统治者。从曹丕仰仗武力逼汉献帝让位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赤裸裸的规则,政权的道义合法性荡然无存。汉高祖斩蛇起家,推翻暴秦而得天下,得位很正,道义上没什么毛病。再经过三百余年官方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忠、孝已成为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乱臣贼子想夺权篡位,最难过的就是“道统”这一关。因此,王莽那样谦恭地对待士人,舆论上做了足够的准备,建立的新朝到底是短命王朝。文韬武略远迈前人的曹操,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敢取而代之。他儿子曹丕把这层面纱捅破了,这下就引发了恶性循环。你曹家能做初一,那么司马家为什么做不了十五?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儿子司马炎终于废掉了曹家皇帝,建立晋朝,是为武帝。但是大家都是这样公开地玩暴力游戏,你司马炎自己屁股上不干净,合法性受到强烈质疑,有什么脸提倡对朝廷忠贞不二?你大晋的道统从何而来?如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他只能一手硬一手软。硬的一手就是用暴力威胁天下人特别是读书人,让其噤声,不敢质疑其合法性。这也是晋朝初年读书人佯狂避祸的重要原因。软的一手就是拉拢赎买政策,给各门阀种种特权,让他们成为皇家的利益联盟者。甚至是有意识地让这些高门大族子弟腐化,如此就不具备反抗皇室的正当性和力量。那么,在最高统治者这种政策下,社会上拜金盛行、享乐至上那就是流行色了。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晋初那段历史,会感觉到那时候的贵族以及士大夫,简直就是金钱动物,追求的是动物性感官快乐。上流社会泡妞、吸毒成为时尚,而富人之间奢侈比拼,到了瞠目结舌的地步。最有名的故事是石崇和王恺斗富争豪,晋武帝在其中推波助澜,资助自己的舅舅王恺。这种大家只比财富只讲享乐的社会风气,对得位不正的武帝来说,是有好处的。免得你们去想那些更快层次的政治问题。

    奢靡和吝啬实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掷千金和爱钱如命,所表现的都是拜金价值观。王家有王恺那样夸耀财富的富豪,那么出一个王戎这样一毛不拔的富翁,是同一社会潮流下结出的形异实同的果实。王戎毫不掩饰他爱财,在那时没准还被视为真名士不受世俗所累的一种风范呢。

http://gcontent.nddaily.com/8/3f/83fa5a432ae55c25/Blog/58d/3326a4.html
十年砍柴:有钱的名人为何如此吝啬?(南方都市报 2009-6-21) 十年砍柴:为何他能“破格”(南方都市报 2009-6-24) 十年砍柴:如此处理公共事件的“艺术”(南方都市报 2008-2-6) 十年砍柴:不得已的“倚老卖老”(南方都市报 2009-7-15) 十年砍柴:我的书如此大胆被“参阅” 十年砍柴:八戒的产权意识和悟空的金箍棒(南方都市报 2009-1-20) 十年砍柴:在皇家的鱼塘里钓鱼(南方都市报 2009-11-1) 十年砍柴:吴萍、潘蓉、唐福珍的幸与不幸(南方都市报 2009-12-3) 十年砍柴:窑工和苏三的不幸与幸运(南方都市报 2007-6-25) 十年砍柴:“给领导让座”的一种解读(南方都市报 2008-6-17) 十年砍柴:由“周老虎”谈草民求富贵的风险(南方都市报 2008-6-30) 十年砍柴:籍贯回避:中国古代的异地为官(南方都市报 2010-6-20) 十年砍柴:窑工和苏三的不幸与幸运(南方都市报 2007-6-25) 十年砍柴:谁来监督监督者?(南方都市报 2008-12-21) 十年砍柴:古代科举中的冒名顶替(南方都市报 2009-5-17) 十年砍柴:“官官相护”与官场潜规则(南方都市报 2009-8-23) 十年砍柴:市长为何一曲高歌值千金(南方都市报 2007-10-15) 十年砍柴:为何他能“破格”? 十年砍柴:祝福胡舒立的团队和传媒的职业共同体(南方都市报 2010-1-8) 十年砍柴:剥削的艺术 十年砍柴:靠生命促安全的困局亟待破解(南方都市报 2007-11-8) 十年砍柴:11元钱所凝结的社会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十年砍柴: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南方都市报 2007-11-20) 十年砍柴:11元钱所凝结的社会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