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难”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20:46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给党政机关首批列为试点的112部公车粘贴了“身份证”,并对违反规定作出了具体处罚措施。靖宇县的做法,虽然比其它地方“进”了一步,但群众反映仍不“解渴”。

  时下,公车“变脸”,几乎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但不管怎样花样翻新、变幻多端,似乎离“实质性”的改革总感觉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也不能一概否认,今年各地为加强公车廉政建设、抑制“车轮腐败”确实下了一定的力量,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收到了初步效果。

  然而,群众对公车老是“变脸”,不禁一针见血地说:“变来变去,无非还是形式主义;公车改革不‘透明’,公用私用分不清,有的也就‘一阵风’,赶赶浪头图‘光荣’!”那么公车改革为何这样“难”?主要障碍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

  一是腐化思想在“作崇”。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确实有那么一批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不比工作干得好,只求坐得小车好;有的官员公然说:“小车是个‘宝’,出出进进离不了,爹亲娘亲不如小车亲,夫人再好没有‘二奶’、‘情妇’好。”由于思想奢侈腐化,必然导致作风漂浮。有的领导干部把骑自行车或乘工交车上下班认为是“丢面子”;有的没车不出门儿、不下乡、不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家距单位不足半里,也得车接车送;有的开会离会场不过百八十米,硬是坐着小车去,要的就是这个“脸儿”,摆的就是这个“谱儿”。在公共场所不“炫耀”,生怕众人不知自己是“领导”。把坐小车看成是“高贵的身份”、“权利的象征”、“与众不同的亮相”。

  二是领导暗里在“作梗”。公车改革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停留在“变脸”上?关键问题在于有职有权的“头头脑脑”不情愿、不认可、不决策、不拍板。尽管他们口头上也赞成公车改革,一旦动“真格”的,不是强调“慎重起见”,就是“观望攀比”,要不就是做些“表面文章”,致使形成“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的状况。说穿了就是一些离了车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不方便、不潇洒的领导起着“拖后腿儿”的阻挠作用。正如群众直言不讳地质疑道:“为啥公车改革这样难?实质是领导从中在‘阻拦’;公车改革步子慢,就怕砍了当官儿的‘腿’!”现在的公车,基本成了当官儿的“私有财产”和办私事的“工具”,真正工作用车实在甚少。有的司机私开滥跑更是习以为常,被群众嘲讽为“二领导”。“二领导”只所以在机关单位铲得“硬”、玩儿得“大”,因为他是领导的“知情者”,或者说是“监视者”。他和领导的关系都是“不言而欲”的。所以一触及公车改革,领导和司机的脸色先发“沉”。

  三是制度难“落实”。不仅中央对车辆配备和使用有明确规定,各机关单位也均有车辆管理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尤其是纪委监察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领导干部亲自驾车。可是在实际执行中,有的机关单位抓得不错,有的就是“松松垮垮”,管而不严,熟视无睹,甚至长期处于“大撒把”的失控状态,使车辆管理制度成了“纸上谈兵”,留于形式。制度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健全,就很容易造成“车轮腐败”的“黑洞”。平时,公车私用、跑冒滴漏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执行制度规定的“落空”有直接的关系。

  难道公车改革比“抗战”还难?老是在“变脸儿”上做表面文章就是改革的“新举措”?喊来喊去,变来变去,究竟到何时?国人都在热心关注、拭目以待呢!(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