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季羡林藏品事件:关怀应回到人性与常识(东方早报 2008-1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2:45
早报自由谈 |
季羡林藏品事件:关怀应回到人性与常识
2008-12-1 2:26:59
吴祚来
近几年,因病住院的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因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看望,而成为学界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可能也正因此,与季先生有关的新闻也就格外被外界关注。近期季先生家中藏品无端流入拍卖行,在知情人举报后,北京大学有关部门为此发表声明称,拍卖行所拍作品,均为假冒品,季先生家中藏品并无损失。
有趣的是,季先生先前的秘书,竟是北大某领导的家人。而现在,季先生的弟子与家人要想在301医院与先生见上一面,是件相当费力的事情,曾主讲央视百家讲坛的钱文忠先生近日专程进京看望了导师,并在自己的博客里就北大发言人的表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向读者讲了自己面见季先生的曲折:当天他与季先生的儿子见到季先生,而其孙女却被医院拒于门外,医院的理由居然是,人多(三个人包括他从海外来的孙女儿)所以只能进两个人。这种没有人性的管理方式其实是一种管制,任何人间亲情在这里都会黯然失色。
通过钱文忠先生博客,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位学界泰斗级学者,不仅因生病而没有多少行动自由,还因此失去了更多的东西,譬如他的收藏与交往。甚至感受一位普通学人所体会到的那种生病的无奈与苦痛的机会,也都没有了。他成了一个“公家人”,一个学界的象征人物,如同一个供品被供起来了,连亲人朋友都无法与之亲近。
那么,我们要问的是,人活着,那还有什么意义?
同样是学界泰斗级的北大学者,我知道宗白华先生最后一次因病而去医院时,却是自己的学生闻讯而来,或背或扶,才能艰难步入医院,是“自助式”地获得治疗机会的,入院时甚至一个床位都难求。现在因为某种缘由,季先生获得了特殊的医疗服务与照顾,那么其他的北大著名学者呢,还有院士、学部委员呢,他们有多少人会得到如此殊荣?
对人过于神化、圣化,其实也是拿人不当人。人类正常的生老病死,任何人无法抗拒,人为地过度地保护某个个体,也是一种不尊重。
再则就是季先生的私人性被公然剥夺了。他的私人藏品居然由北大校方来一手管理,连一个让其家人看的清单都没有。当拍卖行里出现季先生私人藏品时,北大校方只调查了拍卖公司,而没有去调查拍品的卖家。这种简单化、故作掩饰的方式,会使社会对北大失去信任,对北大学子更是一种误导:一所大学不能保护好一位大师级学者的藏品,还有什么资格对学生进行言行教育呢?况且北大的新闻发言还是不能自圆其说。拍卖出去的东西固然是伪造的,那么这些伪造的东西有些仍然可能是季先生的藏品,当代社会不可能保证哪家的藏品不出现伪劣仿造之赝品。
北大要做的,是还原季羡林先生成为一个自由个体,并使他的私有财产成为他家庭的物品,要在其家人主导下,清理季先生图书与收藏物品。至于先生如何处理捐赠图书与藏品,这得尊重季先生的意愿。而照顾季先生医疗与生活,也应该由其家人主导,学校予以配合,而不是学校主导,家人不得干预。
通过季羡林先生藏品事件,我们希望北大能给公众一个说法。既然季先生是一个公众人物,就得对与其医疗相关的一切都予以公开,甚至在一定的时候应该公布其医疗费用。现在季先生的个人收藏成为新闻事件,北大也应该公布对季先生照顾的公务人员相关资料。在没有季先生家人在场的情况下,是不是有关人员可以自行出入季先生家庭?是不是有监督机制与相应的防范规定?如果公务能无障碍地进入私人领地,那么它对私权的伤害几率,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希望看到北大有关方面对季先生显示出人性的关怀,通过回归常识、公开相关信息,给公众一个有公信力、说服力的答复。
(作者系文化学者)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135641.shtml
吴祚来:季羡林藏品事件:关怀应回到人性与常识(东方早报 2008-12-2) 季羡林回应藏品外流被拍:书画确被盗掩盖不了(东方早报 2008-12-8) 陈蓉霞:从范美忠事件看美德与道德之别(东方早报 2008-6-22) 熊丙奇:诺奖保密制度与院士名单泄密事件(东方早报 2009-12-14) 熊丙奇:诺奖保密制度与院士名单泄密事件(东方早报 2009-12-14)n 行使公权力不能缺乏公意关怀(东方早报 2005-12-14) 中国足球回到原点 管理层难辞其咎(东方早报 2008-6-9) 吴祚来:应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制度(东方早报 2009-3-2) 马光远:三鹿赔偿责任应独立于其破产程序(东方早报 2008-12-28) 东方早报:“华南虎事件”见证网民力量 王琳:完善信访领导责任应警惕截访(东方早报 2008-7-25) 长平:奥运奖牌榜应体现多元价值(东方早报 2008-8-22) 童大焕:刑法应废止“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东方早报 2008-8-26) 王琳:重大责任事故调查 检察机关应主动介入(东方早报 2008-10-6) 王琳:修订国家赔偿法不应回避官员责任(东方早报 2008-10-27) 乔新生:政协委员的遴选应再透明些(东方早报 2010-2-2) 熊丙奇:教育投入应增加,教育部门更应花好钱(东方早报 2010-2-22) 王琳:反思罢运事件中的工会“缺席”(东方早报 2008-11-13) 司徒望:警惕“躲猫猫”事件调查中的民粹倾向(东方早报 2009-2-22) 惠铭生:对28名秘书事件的回应才是“笑话”(东方早报 2010-2-26) 威伯:城市管理应回到常识(新京报 2009-4-25) 周正:向“四川在线”致敬(东方早报 2008-12-26) 外国摄影记者眼中的平壤(东方早报 2008-2-27) 东方早报 2009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