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摄影记者眼中的平壤(东方早报 2008-2-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40:02
外国摄影记者眼中的平壤[组图]
2008-2-27 9:02:11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中小】【打印】

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马泽尔步下飞机。
2月25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自北京抵达平壤,开始历史性的“朝鲜之旅”。国外众多媒体跟随采访,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这些摄影记者的镜头,认识这个蒙在神秘面纱之下的国度。
也许是第一次来到朝鲜,纽约爱乐乐团的新闻官兴奋地招呼着记者。

一些乐团成员在富于朝鲜特色的宣传画前合影留念。

朝鲜方面也准备了可口的美味来欢迎这些远到来客。

晚上,朝鲜在万寿台艺术剧场举办盛大演出欢迎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来访。演出的节目多是表现朝鲜革命题材

啊,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平壤万寿台的金日成铜像,每天都有来自朝鲜各地的民众和学生到这里敬献鲜花。

伟大领袖指引朝鲜人民的前进方向。

平壤大同江岸边的主体思想塔,高150米。

在主体纪念塔的边上,有一个巨大的朝鲜劳动党党徽。

清晨,排队等车上班的平壤市民。

平壤的女交警是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纽约爱乐乐团车队抵达平壤时经过的村庄。

富丽堂皇的万寿台艺术剧场。
[纽约爱乐乐团平壤行]下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
2008-2-27 3:05:25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中小】【打印】
周晶璐
2月26日,演出结束后,纽约爱乐乐团指挥马泽尔接受朝鲜方面的献花。新华/路透
“将来,也许某个美国人会谱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对纽约爱乐乐团指挥马泽尔来说,昨天在平壤演奏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之前的这个段子或许不仅仅是幽默。对于这位有过多次类似经历的大师来说,下一站在哪里?
当有记者问纽约爱乐乐团是否会访问古巴和伊朗时,马泽尔说,他是音乐家,不是政治家。如果伊朗方面发出邀请,而且有合适的机会,乐团是会访问伊朗的。
国歌声中乐章响起
当地时间昨天下午3时起,就陆续有人迫不及待地等在剧场外。下午4时左右,密集人流蜂拥而至。剧场大门外,放置着一幅长宽约为2米的正方形海报,并不时有人驻足观看。海报为白底蓝字,用朝鲜语和英语分别注明:纽约爱乐乐团即将在平壤演出,海报的左边为一架棕色小提琴。
下午5时演出准时开始,能同时容纳2500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舞台的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美国和朝鲜国旗。一名身着朝鲜传统服装的主持人宣布演出正式开始。
首先走入舞台的是乐团指挥兼领队洛林·马泽尔。他一身黑色西服,径直走到了乐队最前方的指挥台处,在他身后,一名名乐队成员也手握乐器紧随而出。此刻,场馆内响起了整齐而响亮的掌声。随着成员的纷纷登台,掌声一直热烈持续没有间断,长达近1分半钟之久。许多人拿出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刻。
当所有乐队成员都各就各位,掌声再度响彻整个剧场。马泽尔和乐队成员们面向观众鞠了一躬,随后他便转身握棒,稍作停顿便开始了演奏。
昨天的一切都按照事先安排,平稳进行。首先演奏的是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全场观众起立,表情严肃,有些人则在口中默唱国歌。朝鲜翻译员将美国国歌介绍为“星星闪烁的旗帜”。
马泽尔学说朝鲜话
“今天,在这个完美的剧场演出,我和我乐团的同事感到高兴。”指挥大师马泽尔在《罗恩格林》序曲至第三章演奏完毕后说。一名身着白色朝鲜服饰的女主持人把这段话翻译成朝鲜语。
稍后,身穿黑色礼服的马泽尔用英语介绍《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再尝试用朝鲜语即兴说出一句:“请尽情欣赏。”
在演奏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之前,指挥家马泽尔介绍乐曲背景时诙谐地表示:“将来,也许某个美国人会谱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这博得了满场观众的掌声和笑声。
正式曲目演奏完后,在观众的掌声中,乐团又加演了3个曲目。最后一个曲目《阿里郎》更是博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
本次到平壤的纽约爱乐乐团成员还有8位韩裔乐手。第二小提琴副首席丽莎·金说:“由于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感到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抵达平壤后,我们感到有些自豪,这种感觉非常好。”
她说,飞机着陆那一刻,她的感觉非常强烈。尽管音乐会不会让朝美关系“一夜之间改观”,但是,她还是希望:“我们的做法会慢慢让它升温,最终为所有人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小提琴手权秀贤表示:“既担心又很期待。父母对我说,时代变了,所以你要在朝鲜好好看看。”
朝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并未出席演奏会。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杨亨燮、文化相康能洙等观看了当天的演出。朝鲜外务省美国局长李根、民和协副会长朴敬哲等朝鲜官员也出席了演奏会。其中,李根与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紧靠而座,同时朝鲜驻联合国前副代表也出席了演奏会。
朝鲜中央电视台当天现场转播了演出。一名名叫闵钟权(音)的教师观看了整场演奏会。“这场演出非常棒!我想两个国家应该有更好的关系,人民更是如此。我们朝鲜人民希望有更多文化交流。”他激动万分,大声而又语速飞快地向媒体诉说。
纽约爱乐乐团将于27日上午前往牡丹峰剧场,与朝鲜国立交响乐团一同进行室内乐合奏,届时,朝鲜国立交响乐团将接受洛林·马泽尔的指挥。结束平壤演出后,纽约爱乐乐团将于27日下午乘坐韩亚航空特别航班前往仁川国际机场。
力推“琴瑟外交”,朝鲜再邀英国吉他手
早报记者 郑洁
“你如此深深地爱过一个女人以至于在痛苦中颤抖吗?而你始终知道她被冠以另外一个男人的姓。但你就是那么爱那个女人,这是一种羞耻和原罪。”
很难想象,通过“吉他教父”埃里克·克莱普顿那悲情的嗓音,伴随着如诉如泣的吉他弦乐,这首赤裸裸表达“不伦之情”的歌曲会被唱给朝鲜人民听。
就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交响乐在平壤奏响后,朝鲜很可能在明年迎来西方顶级的摇滚和流行乐表演,因为朝鲜政府已经邀请当今音乐界的头号吉他大师克莱普顿在平壤演出。
上述邀请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即便当前关于朝鲜核计划的外交谈判陷入停滞,朝鲜也正越来越有意搭建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文化桥梁,而音乐交流似乎越来越清晰地勾勒出朝鲜的“琴瑟外交”思路。
音乐交流促理解
朝鲜与外界的音乐交流之路已有时日。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弟弟罗杰·克林顿应邀在平壤表演摇滚乐,得到朝方的高度重视和破格接待,对缓和半岛紧张局势产生了积极意义。
去年春天,朝鲜政府邀请外国记者和游客观看大型歌舞表演《阿里郎》。26日晚,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出。今年夏天,朝鲜国家交响乐团则计划在伦敦演出。
而最新的消息传出,朝鲜政府已邀请克莱普顿,以此作为朝鲜国家交响乐团赴英演出的互访。
“这些文化交流是一种促进国与国之间理解的途径,”一位朝鲜官员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音乐被西方世界理解,我们也想让我们的人民理解西方音乐。”该官员称,克莱普顿已经“原则上”同意了上述想法,并提议于2009年举办演奏会。
外交策略或奏效
“音乐可能是朝鲜最不带来问题和最不政治的艺术。”韩国外交通商部下属研究院的学者田奉根教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它不会传达出易听和易读的讯息。”
田奉根说,朝鲜正在尝试向美国人发出讯息:美国人在平壤是受欢迎的,朝鲜正在全力准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这些举动不同寻常,因为朝鲜一直倾向于关闭对外国人的大门。
外交人士认为,纽约爱乐乐团访朝并不一定标志着仇恨的进一步化解。而音乐人似乎更加乐观。伦敦歌剧演唱者苏珊娜·克拉克过去五年每年都去朝鲜表演,她说她感觉到变化就在脚下。
“当我去年4月在平壤演唱时,我感觉到气氛和他们看待外部世界方式的变化。”她说。
而韩国外交通商部外交安保研究院的金兴圭则告诉早报记者,朝鲜的此番举动可能是一种战术性策略,是向“六方会谈”的另外五方施加压力,以便为朝鲜回到谈判桌上提供更好的条件。“通过琴瑟外交,朝鲜可能使用两种策略:一是展现他们的良好意愿和施压其他方进一步退让;另一个是扩大外交空间来继续展示一段时间他们的核能力。”他说。
幕后
76岁女伯爵赞助纽约爱乐乐团平壤行
周云
1996年新年的前夜,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病倒了,因此他的赞助人特意飞去瑞士给他送去药品和棉衣。两年后,还是因为这位好友,文格洛夫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史特拉第瓦里提琴。她就是出生在日本的女伯爵永江洋子。她以150万美金的高价拍得此件宝贝。
永江洋子继承了爵位和1.9亿美元的遗产。音乐圈内人士都知道她对于钟爱的音乐家一直都非常慷慨。比如,她曾经买下私人飞机送给俄罗斯指挥家瓦列里·杰吉耶夫,方便其来回圣彼得堡和伦敦两地演出。
而她最近、也是最受争议的一次资助是纽约爱乐乐团的朝鲜之行。
疯狂音乐之旅
永江洋子女士定居在威尼斯河边的一幢大楼里,但是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圣彼得堡、特拉维夫、东京、伦敦和纽约的音乐厅里度过的。
直到76岁高龄,她仍然疯狂地继续她的音乐之旅,为了她挚爱的演奏家,她飞遍全世界。偶尔,她也会给表演者带去小惊喜———头天晚上还在芝加哥听音乐会,第二天就突然出现在纽约的音乐厅里。
“对于她来说,音乐不仅仅是奢侈品,更像维生素,”33岁的文格洛夫说,“她总是在演出后对我说,‘马克西姆,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我之前感到累极了,现在我又活过来了。’”
永江洋子女士身材娇小,花白的头发总是齐刷刷地往后梳得整整齐齐。她的脸圆圆的,充满朝气。她总是穿着翻领运动上衣,戴着一副大框眼镜出现在音乐厅里。她说她是真心诚意相信,音乐可以超越语言和外交手段。“即使我受到了批评,我相信自己的选择。”她说。
纽约爱乐乐团的领导说,他们之所以接受朝鲜的邀请是因为乐团一直有“开先河”的传统,早在1959年,他们就在苏联进行过表演。
当去年演出的消息一传出,永江洋子女士就表示是否需要她的帮助。“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纽约爱乐乐团团长梅塔表示。
音乐是她唯一避难所
永江洋子女士1932年出生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的熊本市。在她的自传《威尼斯:我的灰姑娘童话》中,她描述自己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但是矛盾重重的家庭里,而音乐是她唯一的避难所。她的母亲在她8岁时就抛弃了做生意的父亲。父母离异后,父亲便把母亲时常弹奏的钢琴彻底毁掉。年轻的永江洋子为了继续学习,只好去邻居家借用钢琴。
高中毕业后,她考入东京国立大学主修竖琴。1960年她获得奖学金前往威尼斯深造。在那里她遇见了富有的公爵,他还是地产和眼镜工厂的继承人。年长她26岁的公爵为了讨她欢心,给她买了钻石、镀金竖琴、皮大衣、法拉利跑车等等。但是遗憾的是,公爵对音乐毫无兴趣,也从不观看她的演出。两人结婚后不久,公爵便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留给永江洋子。然而公爵死后,其侄子为了争夺遗产对永江洋子提出控告,说遗嘱上的签名是伪造的。经过长达10年的官司,终于确认签名的真实性,永江洋子终于拿回了丈夫留下的巨额遗产。
自那以后,永江洋子女士就开始把她财产中的大部分拿出来资助她欣赏的音乐家。除了纽约爱乐乐团之外,卡内基音乐厅、以色列爱乐乐团都曾经受到她的慷慨赞助。祖宾·梅塔说,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永江洋子女士从不干涉演奏的曲目。“如果她欣赏一个音乐家,她是从音乐家的角度来欣赏他。”
永江洋子女士对于慈善事业倾注了极大的个人感情,而不仅仅看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她膝下并无子女,但她把喜爱的音乐家当作家人一样对待。她亲昵地称文格洛夫“孙儿”。
◇朝鲜日记
朝鲜人让我们随意拍照和提问
这是朝鲜周二的早晨。这篇博客不会长,因为我的一位陪同大金正催我赶车。本来预定是9:30发车的,“但计划变了,”他说,发车时间改在了9点整。在这里事事都安排妥当,严格按照日程表来。这可能是保持控制的办法。一位在平壤工作过多年的外交官说,这里的官场讨厌“惊奇”,因为“惊奇”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
大金似乎有点紧张,我能想象如果他传令不达的话,后果一定不会太好。“那我可太难办了,”当我告诉他我可能没法赶上9点出发的大巴时,大金这样说。
大金是一位专职翻译。小金是导游。小金有点鲁莽,昨晚喝过几杯葡萄酒后有点多话。他的同事还为他喝酒闹的大红脸揶揄他。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陪着,确保我们严格“按日程表行事”。
他们很愿意交谈。
35岁的大金在平壤大学主修英文。他说自己34岁才结婚已经相当晚婚了,现在有一个满月的宝宝,有时候白天工作也能睡着都是因为晚上还要照顾孩子。小金更喜欢开玩笑,还让我猜他是不是结婚了。他看起来比较活泼,所以我猜还没有。不过猜错了。小金也已经做了爸爸。
我们昨天到了平壤以后,手忙脚乱地住进了羊角岛酒店,这是平壤最好的两个酒店之一。一位年长的陪同递给我们一个圆圈中写着字母“P”的蓝色袖章,这代表我们的“媒体记者”身份,外出采访时都要戴着,而在离开平壤前需要交还。如果不还,就会被罚款。我们还必须填了另外一些注册表,30欧元/人。他们这里只收欧元。
酒店的空调温度开得极高,可能也是为了反驳之前说平壤供热困难的报道。乐团里的一对小提琴演奏家夫妇热得不得不请来酒店工作人员为他们打开窗户。我住在34楼,窗户被蒸汽熏得几乎看不到外面。朝鲜人显然希望我们能在此行中留下好印象。他们让我们随意拍照和提问。
(作者DanielJ.Wakin,系《纽约时报》随爱乐乐团亚洲巡回演出记者 王靓译)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3/node259/userobject1ai58472.shtml
独家感受纽约爱乐在朝隆重公演(组图)
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周之然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 环球时报记者 张楠伊
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环球时报  进入论坛  2008-02-27 07:45

白宫:纽约爱乐乐团平壤演出不代表朝鲜发生变化
赖斯:纽约乐团平壤公演不会给美朝关系带来大变化
朝方表示若美国邀请可以开展回访演出


图为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出后,一位朝鲜妇女向乐队献花。(图片来源:新华网)

2月26日,纽约爱乐乐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的东平壤大剧场演奏朝美两国国歌时,在场的1500多名朝鲜听众起立。新华社记者夏宇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2月26日,纽约爱乐乐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的东平壤大剧场演奏朝美两国国歌时,在场的1500多名朝鲜听众起立。新华社记者夏宇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朝鲜当地时间26日18时,平壤大同江畔的东平壤大剧院灯火辉煌,美国纽约爱乐乐团音乐会在这里正式公演,全世界50多家媒体的记者共同报道了这一历史性场面。这场演出被西方媒体贴上“音乐外交”的标签,所以无论乐团指挥马泽尔如何强调此行“只是与朝鲜同行在音乐上交流”,它都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内涵。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6日评论所说,这场演出“焦点是音乐,但强调的是政治”。
备受关注的演出
26日下午17时,当《环球时报》驻朝鲜记者来到东平壤大剧院时,剧院前的空地上已停着不同国家的十几辆电视转播车。数十名记者“挤”在剧院大堂,或采访乐团成员,或正在用手机和后方通报最新情况,或在做电视直播。17时20分,一些观众开始持票进场,他们中有不少是佩戴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胸章的朝鲜观众,还有些是各国使馆外交人员。据悉,此次演出的门票高达400美元。而乐团26日上午在这里进行的彩排则免费向公众开放。
可容纳1500名观众的东平壤大剧院始建于1989年,最近刚进行过彻底改建。当记者进入演出大厅时,看见舞台两侧分别悬挂着美国和朝鲜国旗,而现场早已座无虚席。18时整,纽约爱乐乐团指挥马泽尔走上舞台,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乐队全体成员首先全体起立,演奏了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全场观众也站起身,肃穆聆听。接下来,乐队演奏了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代表作歌剧《罗恩格林》序曲至第三章、19世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名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曲目。每次演奏前,马泽尔总是先介绍乐曲背景,他在介绍《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间说:“这一曲目叫《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今后,在平壤也许可以经常看到美国人,那时,也许会有人写下一首《美国人们在平壤》。有意思的是,每次介绍完曲目,马泽尔还用“请欣赏”、“希望大家度过美好时光”等朝鲜语向观众致意,赢得阵阵掌声。
19时50分,在应观众要求加奏了朝鲜传统曲目《阿里郎》后,纽约爱乐乐团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完成了自己第14589次演出。
当晚,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并未像西方媒体猜测的那样亲临现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杨亨燮、文化相康能洙等观看了演出。朝鲜中央电视台对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
同样直播这一历史性演出的还有韩国MBC电视台。《环球时报》驻韩国记者在电视上看到,3名现场主持人不断强调美朝两国国旗同时出现在演奏厅内,以及奏国歌的意义,称希望此次演出能成为朝美走向和平的起点。在演出结束时,主持人还表达了对朝鲜半岛统一的祝福。
意义非凡的抵达
纽约爱乐乐团是25日下午4时抵达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的。记者当日赶到机场时,已有十几名记者等候在那里。当乐团乘坐的飞机安全降落,率先走下飞机的是几十名西方记者,于是,两批记者开始争先恐后地抢占有利地形,抓拍这一历史性时刻。乐团一行多达250余人,对此,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样评论:“自1950年美国陆军在朝鲜战争中短暂夺取平壤之后,从没有如此众多的美国人踏上这个世界上最封闭、最仇视美国的国家的首都。”
朝鲜方面对乐团此次访问准备非常充分,行程安排也很紧凑。25日晚7时,乐团一行在万寿台艺术剧院观看了平壤市艺术团体的表演。随后出席了由朝鲜文化省和朝鲜艺术交流协会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招待晚宴。当晚,平壤街头的凯旋门、人民大学习堂等标志性建筑灯火通明,市中心的路灯、景观灯、悬挂在树上的彩灯也全部亮了起来,感觉就像过节一样。
近看朝鲜的契机
对此次美国代表团的很多成员来说,朝鲜是个神秘陌生的国度,而这场被赋予众多历史意义的“音乐外交”,正好给了他们近距离接触这个国家的机会。在刚下飞机时,他们中有人兴奋地拍照留念,而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萨德沃斯在其随行日记中这样写道:“(从北京到平壤)我们的航程只有两个小时,但却似乎有半个地球那么远……我们像所有四方游客一样盯着窗外,试图认识在我们外国人眼中那完全陌生的平壤风景……今晚,友谊和文化的交流超越了互不信任和威胁。”
法新社26日报道说,在纽约爱乐乐团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7名韩裔美国音乐家,他们的感受集合了希望、骄傲和忧虑、怀疑,比任何人都复杂。小提琴手莉莎•金的父母经历了朝鲜战争,她说父母一开始有些担心她的朝鲜之行,但现在感到非常骄傲,“从飞机着陆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充满了感触……既激动,又为一个曾经完整的国家如今的分裂感到难过”。
在公演开始前,纽约爱乐乐团指挥马泽尔对法新社记者说:“朝鲜政府意识到现在该是开放的时候了,所以他们把国门打开了一条缝”。英国《金融时报》26日说,朝鲜已邀请英国著名吉他手克莱普顿明年赴平壤演出,而克莱普顿已原则上接受这一邀请。▲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8-02/6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