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饮食/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0:54
酒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洒经曰: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此酒之始也。吕氏春秋曰:仪狄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曰:仪狄,帝女,选酒进之于禹,甘之,遂疏仪狄。古史考亦曰:仪狄造酒。博物志曰:杜康造酒。魏武帝诗曰:何以解我忧,惟有杜康酒。玉篇曰:酒,杜康所作。陶潜集述酒诗序曰: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而黄帝内传:王母令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然黄帝时已有其物,但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一曰少康作秫酒。”这段记述,虽多为传说,似不可信,然亦表明我国酿酒的历史悠久,大约从上古时期即开始了。
  早期的洒,约为用黍煮烂,然后拌以曲蘖,发酵而成,跟今之米酒相类。烧酒(即白酒)据《本草纲目》载,起于元代。葡萄酒产于西域,唐代开始仿造。药酒,则自古有之,《本草纲目》就记述了六十六种药酒。
  按照酿造的方法和性质颜色的不同,出现许多名目。《饮膳标题》:酒以“酒浊厚薄甜苦红绿白”而有别,“清者曰醥,清甜者曰酏,浊者曰醠,亦曰醪,浊而微清者曰醆,厚者曰醇,亦曰醹,重酿者曰酉耳(原文为 ),三重酿日酎,薄者曰醨,甜而一宿熟者曰醴,美者曰醑,苦者曰酉善(原文为 ),红者曰醍,绿者曰醽,白者曰醝。”《金瓶梅》中记述的名目繁多。有鲁酒,第九十三回:“谨具粗段一端,鲁酒一样。”这是一种味薄的酒。《淮南子》:“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 有羊羔酒,第七十三回:“不一时,堂中画烛高烧,壶内羊羔满泛。”又六十九回:“黄昏误入销金帐,且把羔儿独自斟。”这种羊羔酒“带膻,浓艳且甜”,可谓独佳。(见清宋起风《稗说》卷三《品酒》)有菊花酒,第三十八回:“夏提刑家中做了些菊花酒,叫了两名小优儿,请西门庆一叙。”制作方法,据《西京杂记》卷三:“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尚有另外一种制法。明高濂《遵生八牋》。“饮馔服食樽”:“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择净入醅内,搅匀,次早榨,则味香冽。”是谓速成。还有空青枝酒,第六十六回:“伏望狮座浮空,龙旗耀日,空青枝酒频除热恼,甘露食味广济孤嘘。”此酒概由空青汁酿制。《玉洞要诀》:“空青似杨梅,受赤金之精,甲乙阴灵之气,近泉而生,久而含润,新从坼山,钻破中有水,久即乾如珠,金星灿灿。”
  如若不能掌握酿酒的配料,舍本逐末,美酒势必是酿造不出来的。明江盈科《雪涛谐史》记述了一则造酒的小故事,全录于此: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耳’法。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以异于是。”
  故事虽短,寓意却深,且富生活的哲理。
  至于酒的产地不同,又有许许多多品类,不可胜数。如宋张能臣《酒名记》,明冯时化《酒史》就是记录各地酒名的专书。明顾清《傍秋亭杂记》卷下:“天下之酒,自内外发。若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括苍之金盘露、婺州之金华、建昌之麻姑、太平之采石、苏州之小瓶,皆有名。”古代小说也有描写,《金瓶梅》第六十三回:“西门庆又令小厮,提四坛麻姑酒放在面前。”此为江西建昌所产名酒。共中包含着一个美好的传说:仙女麻姑,曾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西王母祝寿。《红楼梦》第十六回:写贾琏和凤姐小宴,饮的是乳母赵嬷嬷儿子带来的惠泉酒。此酒为无锡惠山泉水所酿造。其泉有“天下第二”之称誉,故惠泉酒亦名重遐迩。德州罗酒为“北酒之佳者”,王渔洋赋诗赞曰:“玉井莲花作酒材,露珠盈斛泼新醅;清泠错着康王水,风韵还宜叔夜杯。”(椐清阮葵生《茶余客话》)(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