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行为规范涉及自身而行为得到修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2:14

2、社会行为规范涉及自身而行为得到修整

【原文】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1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诗》曰:“惠2此中国3,以绥4四方。”此之谓也。

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

【译文】江河湖海的水深,鱼鳖就会来归向它;山上林木茂密,禽兽就会来归向它;典范榜样与政令修平,而百姓就会来归向它;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具备了,那么君子就会来归向它。所以社会行为规范涉及自身而行为得到修整,最佳行为方式涉及国家而使政治修明,能够拥有社会行为规范那么尊贵的名声就会显扬,天下人民都愿意,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称王的事也就完毕了。《诗经》上说:“中国人兮得恩惠,以此安抚边四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的江河湖海,是龙、鱼居住的地方;所谓的山林茂密,是鸟、兽居住的地方;所谓的国家,是人民居住的地方。江河湖海的水枯竭了龙鱼就会离去,山林里有危险鸟兽就会离去,国家失去政令那么读书人和人民都会离去。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探讨的是问题的根本。水深鱼鳖才会来,林密鸟兽才会来,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是说能得到人民认同的社会行为规范,人民才会来。如果我们要探讨国家的起源,就会知道,国家是由家庭、家族、氏族、部落逐渐发展而来的。再原始的人,在组成家庭时,都有家庭的行为规范,而这个行为规范逐渐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就形成了家族、氏族、部落以至到形成国家,所以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人们对这个社会行为规范产生分歧,各执己见,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分裂,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国家。所以荀子认为,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具备了,那么君子就会来归向它。君子都来归了,人民自然也就跟着来归向这个国家。但是,荀子认为,这个社会行为规范并不是只针对人民的,作为统治阶层另有一套规范,而是全部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所以社会行为规范涉及自身而行为得到修整,那么人民才有可能服从。因此,最佳行为方式涉及国家而使政治修明,这句话就涉及到国家的行政方式和行为方式,国家行政、政府行为,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进行,人民才有可能服从。如果国家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政,而不符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即人民共同认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那么人民就有可能不服从,就会离去。所以,不仅统治者要懂这个道理,读书人也要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把握住自己的行为。现代企业尤应如此,作为一个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企业有两种乃至三、四种行为规范,那么企业就会分崩离析。所以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行为规范,那是领导和员工都要共同遵守的。共同都能很好地遵守,那么就没有人想要离去,而且外面的人还想进来。这就是最好的管理学。

——————————————————

【注释】1.挟:(jiā夹)《诗·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战国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荀子·儒效》:“尽善挟洽之谓神。”这里用为占有,拥有之意。

2.惠:《易·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书·皋陶谟》:“安民则惠。”《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小雅·小弁》:“君子不惠,不舒究之。”《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烈文》:“惠我无疆,子孙保之。”《论语·阳货》:“恭、宽、信、敏、惠。”《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财谓之惠。”《荀子·君道》:“宽惠而有礼。”《说文·惠部》:“惠,仁也。”这里用为仁爱之意。

3.中国:全国的中心地区。古代人多建都于黄河南北,故称其地为中国,与现在的“中国”一词含义不同,而与“中原”、“中土”、“中州”、“中夏”、“中华”等含义相同。《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礼记·大学》:“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4.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