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31:32

2、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原文】合符节1、别契2券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3而后欺。探筹投鉤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衡石4称县5者,所以为平也;上好倾覆,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6。斗斛敦概7者,所以为啧8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鄙9,丰取刻10与,以无度取于民。

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11人守数12,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如是则虽在小民,不待合符节、别契券而信,不待探筹投鉤而公,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啧。

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上之事,而安乐之矣。故,藉敛忘费,事业忘劳,寇难忘死,城郭不待饰而固,兵刃不待陵而劲,敌国不待服而诎,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 夫是之谓至平。《诗》曰:“王犹131415,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译文】所谓合对符节,分别契约书券,都是用来作为诚信的,上级喜好权术谋略,那么下属的各种办事人员和好用谎言欺诈的人就会乘着这个机会进行欺骗。所谓抽签、拈阄,是用来讲求公平的,上级喜好偏曲偏私,那么下属的各种办事人员就会乘着这个机会跟着偏。法码、秤与秤砣是用来讲求均平的,上级喜好颠倒是非,那么下属的各种办事人员就会乘着这个机会跟着求险。所谓的斗、斛、敦、概等,是用来探求细微之处的,上级喜好贪求财利,那么下属的各种办事人员就会乘着这个机会跟着见识浅薄鄙陋,多多地收取苛刻地给予,就会没有限度地收取于人民。

所以,关于各种器具的计算,是治理的末流,不是治理的源头。而君子,才是治理的源头。管理的人掌握计算的方法,君子培养源头。源头清晰那么末流也是清晰的,源头混浊那么末流也是混浊的。所以,上级喜好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崇尚贤才使用能人,没有贪图利益的心思,那么下属也会极力推辞谦让,致力于忠实诚信,从而谨慎于做臣属的职分。如果这样,那么虽然是在普通人民里,不必等待合对符节、分别契券就会诚信,不必等待抽签、拈阄就会公平,不必等待同法码、秤与秤砣就会均平,不必等待斗、斛、敦、概就可以探求细微之处了。

所以,不用赏赐人民也会勤勉,不用刑罚人民也会服从,有关部门不辛劳而事情就会得到治理,政策法令不烦杂而风俗就会美好。人民百姓没有谁不敢不顺从上级的法令,向往上级的意志,而勤勉于上级的事务,从而都能得到安乐。所以,人民对按户籍征税而忘掉这是耗费,从事事业而忘掉辛劳,在敌寇入侵危难中忘掉死亡,城郭不必等待修整就是坚固的,兵刃不必等待磨砺就是刚劲的,敌国不必等待征服就会自己屈服,五湖四海的人民不必等待政令就会统一,这就称之为最大的平安。《诗经》上说:“宣王谋画信天地,徐国人民得安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论述的还是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所谓“君人”者,是指领导人,而所谓“官人”者,则是指从事管理的人,“吏”就是指各种办事人员。那么领导人、管理者的最佳行为方式是什么呢?即是治理源头,以及喜好和推行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荀子在本节举了很多例子,就是要说明领导人与管理者不要去喜好权谋,不要偏私,不要侥幸地险中求胜,而且更不要去贪!因为“上行下效”,上级喜好什么,下属就会跟着仿效。所以,弄来弄去,最后倒霉的是领导人及整个领导、管理集团。人民百姓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需要安居乐业,因此,只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人民百姓也就会不要赏赐,也会勤勉地努力于自己的事业。人民百姓如果都按照这个社会行为规范行事,那么对按户籍征税而会忘掉这是耗费,从事事业而会忘掉辛劳,在敌寇入侵危难中会忘掉死亡,城郭不必等待修整就是坚固的,兵刃不必等待磨砺就是刚劲的,敌国不必等待征服就会自己屈服,五湖四海的人民不必等待政令就会统一,这就称之为最大的平安。所以,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每一个领导人进行领导、管理的最佳行为方式。

——————————————————

【注释】1.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周礼·掌节》:“门关用符节。”《孟子·离娄下》:“若合符节。”《韩非子·守道》:“服虎而不以柙,禁奸而不以法,塞伪而不以符。”《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这里用为信物之意。

2.契:(qì气)《周礼·质人》:“掌稽布之书契。”《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易·系辞》:“后时圣人易之以书契。”《礼记·曲礼》:“献粟者执右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翟璜操右契而乘轩。”《韩非子·主道》:“言已应,则执其契。”这里用为契约之意。契约即为当今的合同。左契:帮助别人的契约。右契:用以保证、证明的契约。

3.是:《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论语·学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广雅·释言》:“是,此也。”这里用为代词,谓此、这之意。

4.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之意,是古代衡量重量标准的工具。相当于现代的法码。《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荀子·正名》:“衡不正,则重县于仰,而人以为轻。”

5.称县:称,同“秤”。县,同“悬”,指称砣。

6.险:《易·坎·九二》:“坎有险,求小,得。”《易·屯·彖》:“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险的本意即是指危险,这里用为在危险中的侥幸心理和行为之意。

7.斗、斛、敦、概:这里均用为量器之意。概是指平斗的工具,用以刮平量器的上平面。《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8.啧:同“赜”。《荀子·正名》:“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三国魏薛口等《范氏碑》:“探啧研机,罔深不入。”这里用为事物的幽深、细微处之意。

9.鄙:《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孟子·尽心下》:“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战国策·燕策》:“北蛮夷之鄙人。”《韩非子·五蠹》:“今之争斗,非鄙也,财寡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人贱物亦鄙。”这里用为见识浅薄,行为低下之意。

10.刻:《荀子·礼论》:“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汉书·杨恽传》:“性刻害,好发人阴私。”这里用为刻薄,苛刻之意。

11.官:通“管”。《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郭沫若等集校引马元才云:“‘官’即‘管’字之假借。”《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12.数:(shu暑)《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周礼·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老子·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论语·里仁》:“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礼记·儒行》:“递数之不能终其物。”《荀子·富国》:“必时臧余,谓之称数。”《说文》:“數,计也。”这里用为计算之意。

13.犹:通“猷”。《诗·魏风·陟岵》:“犹来无弃。”《诗·小雅·采芑》:“克壮其犹。”《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诗·周颂·般》:“嶞山乔嶽,允犹翕河。”《荀子·议兵》:“王犹充塞。”这里用为谋画之意。

14.允:《易·升·初六》:“允升,大吉。”《书·舜典》:“命汝作讷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显允方叔。”《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尔雅·释诂上》:“允,信也。”《正字通·儿部》:“今俗许诺曰允。”这里用为相信而承诺答应之意。

15.塞:通“僿”。《书·皋陶谟》:“刚而塞。”《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这里用为充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