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死都要服从社会行为规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30:26
【原文】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以后,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自己的车子卖了给颜渊买一个椁。孔子说:“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也都是自己的儿子,我儿子鲤死了,也只有棺而没有椁,我没有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买椁。因为我从前做过大夫,出门是不能步行的。”
【说明】七、八、九、十这四节都是同一个意思,颜渊死了后,其父颜路想厚葬儿子,他自己很穷,没钱,想请孔子卖掉车子,买椁来安葬自己的儿子。但孔子不同意,在《为政》第五节中,孔子就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我们侍奉他以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他死了,我们则在埋葬他时也按照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举行祭奠的仪式时也遵照祭祀仪式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行了。作为曾经是鲁国大夫的孔子,地位并不算高,因此他只能遵守他这种地位的社会行为规范,他的儿子鲤死了,也只是一般性的安葬,而不能超出这种地位的厚葬。虽然颜渊是他很心爱的弟子,但也不能超出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厚葬。而且,颜渊生前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虽贫穷而豁达之人,要厚葬他,他生前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再者,孔子之不徒步,也是一种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尽管自己很贫穷,但也要维护国家的名誉,总不能让外人说,瞧,鲁国的大夫上朝都是走路,可见鲁国太穷了。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孔子一贯的思想,始终如一的行为。而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则能使自己思想不过分,行为也不过分,亦不会不及。
——————————————————
【注释】1.颜路:孔子早期弟子,姓颜名无繇(yáo摇),字路。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六岁。颜回的父亲。
2.椁:(guo果)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棺材有两层,里面一层称为棺,外面的一层大的叫椁。《周礼·地官·闾师》:“不树者无椁。”《史记·张汤列传》:“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说文》:“椁,葬有木郭也。”
3.鲤: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