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博客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30:10
  • 工作用语(三十三)

    2009-01-13 17:35:36

          宿城区:铸造精气神  亮剑争第一
           宿迁全市正在凝练“我能 我行 我成功”的精气神,在新一年初始的宿城区的区委扩大会上敢于喊出这样的口号,并在全市组织的招商引资“211战役”的“春季攻势”中已派出了几十个“尖刀队”,冒着严寒奔波在各地,确实令人钦佩!

     

     

  • 摆正心态 厚积薄发

    2009-01-11 10:48:09

             每次选拔任用干部都会引起另一些人的想法,“为什么用他不用我”,“他的能力还不如我”。有这想法也属正常,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短处,拿自己的经历比别人的资历,拿自己的职位比别人的职级,比来比去,心不服,气不顺,埋怨起对其不公,就会影响情绪,波及工作。

             一个人要时常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目标可以订得高远一些,就像拿破伦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人,不是好士兵”,以此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斗志。但期望值要平实些,心态要淡定些。很多时候比较各人的德才、能力高低,没有绝对的天平。别人提拔了不证明就比你优秀,你没提拔不说明你无能,要承认有机遇,甚至有幸运。但机遇与幸运也不会平等地降落在每个人身上。如果老是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埋怨消沉,自暴自弃,就永远丧失机遇,也不会受幸运青睐。相反,沉下心来干事业,兢兢业业干工作,“是金子总是会闪光的”。在别人提拔之时,就对自己上进的目标一次激发,下决心追赶,一点点努力,会终有所成的。借用农业银行一句经典广告语“厚积,不扰天地,蕴蓄,只为生机”。

             很多人也把这归结于书记的权力,认为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地位。我承认从某种角度看是这样的,因为书记的职责之一就是用干部配班子。但从我们每次选拔任用干部都是很费思量的事,谁上谁不上,取舍之间很难定夺。好在现在大部分的提名、选择、决定是民主的过程。首先是民主推荐关,尊重的是大部分人的意见,组织部门要严格考察、履行民主、尊重民意;其次还有集体研究关,重要干部进行票决制;最后还有任前公示关。当然如果书记自身不正,以权谋私,搞擅权专断,逆拂民意,这样也不会长久。

             宿迁用人导向非常明确,“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我在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上说了这样的话“用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决定自己的位置”,所有人尽可监督。

  • 治治摩托“马路杀手”

    2009-01-08 20:31:22

      早晨遇到一位老同志在小区院子里溜弯,问他为什么不到对面的公园散步。他说,早晨摩托车多太不安全了,前几天公园门卫老曹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小年青撞死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脑海里浮现一个老人。每天早晨进公园时,我都能看到他早早地把地扫干净,或者蹲在那里拔杂草捡落叶,草地收拾的如同地毯一般。我总是油然而生敬意,心想如果大家都像这位老人这样认真负责多好呀!但这样的老人竟不在了,又是摩托“马路杀手”惹的祸。

      这几年全市摩托车多起来了,光两轮摩托车就有604755辆,助力自行车的数量只会比它多,不会比它少,姑娘的嫁妆也把电动自行车作为必备品了。于是,我们看到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总是有摩托车、电动车潮汐般地流动,工厂工地停车地点也几乎都挤满了各式摩托车、电动车。
      这些车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危及自己、损害别人的生命。据统计,仅今年以来涉及摩托车的交通事故就有1500多起,死亡人数已经达317人,约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真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
      一是无照无牌驾驶。全市60多万辆摩托车,持有驾驶证的只有397708辆,只占65%。有些年轻人没有“考驾照”的概念,买来就骑,甚至用来兜风转圈好玩,追逐嘻闹逞强,一旦到城市、集镇人多车多的地方,就成为“马路杀手”。
      二是随意违章行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骑摩托车的人横冲直撞,毫无顾忌;还有些无牌摩托车进城,对交通标志牌红绿灯信号视而不见,对机动车行驶也常常不看后方、不作手势、不给信号突然一转弯,惊得人们一身冷汗;还一些人酒后驾车,甚至喝得醉醺醺的赶路,撞在墙上掉下沟里死人伤人的不乏其例。
      三是擅自载客营利。以前宿迁城区只有人力三轮车载客,还相对安全,现在纷纷改成了各种型号或改装成的三轮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速度快了危险性就大,公安部从来不准上牌照,更不要说载客运营了,更严重的是还有人以此接送小孩上学牟利。尽管市区严格设立禁行区,但还有人想突破,还有人敢坐这个车。今年以来市区就因为这种“马路杀手”致使10多人死亡。
      每一起交通死亡事故都给一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不幸,伤者更是长期的痛楚和折磨。前几天我在农村看到一个腿有残疾的妇女,就是因为赶夜路撞到树上,骨折四截,丧失了劳动力,医药费也花去了四五万元,致使家庭陷入了贫困。

      该到了严厉整治严格管理摩托“马路杀手”的时候了。否则,几乎每天一个的冤魂呼叫,也叫我们不得安宁!
     

  • “倾巢迎凤”真感动

    2009-01-06 22:09:39

             招商引资有一句术语叫“筑巢引凤”,那是指构筑好园区的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大环境,企业的巢还要自己筑。但宿迁在招引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中,却是腾出了最好的楼来“倾巢迎凤”。
             宿迁骆马湖示范区把使用时间并不长的管委会大楼让出来给了“悦商网”作总部,吸纳200多人在此从事网络在线服务,连接着全国330个城市的用户,示范区则借用一个闲置的厂房里办公。示范区还把一个新建的面向职教大学园的小区会所装修好了供“阿里软件(苏北)中心使用”。目前园区正在建造按工业与信息化部五星标准的2.5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大楼。
             宿迁经济开发区则将新落成的一座4.3万平方米23层的商务中心改作了“宿迁软件园”,他们宁愿自己在辅楼办公,而把最好的位置用于软件企业入驻,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该区决心做到入驻率动态达到100%,还正在建造高层的“金领公寓”,供软件企业生活配套。
             沭阳县把新建不久的17层1.5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中心”拿出来作为“软件与服务外包楼”,目前36家企业已经入驻满,正在旁边建造新的33层4.5万平方米的大楼,在楼没有造成前,他们正在腾出县行政中心的两层楼供软件企业入驻。该县前不久还与中国软件协会联合举办了“高峰论坛”,引来众多软件精英,对沭阳的入驻条件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这就是宿迁人对待客商的态度。不仅如此,我们还汲取了大连、上海、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所有的政策都比他们还要优惠。在此情况下,世界是平的,只要一根网线就消除了地域、距离等限制。只要是适合的居住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有优势,而宿迁最大的优势就在此,居住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可以买1平方米,非常适合软件编程、客户服务、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人才居住。
              “有一种真诚叫感动”。在这样真诚的感召下,全市已招来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80多家,注册资金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 亿元,这是我们艰辛努力结果。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今年软件与服务外包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使“楼宇经济”、“智慧产业”真正成为宿迁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 抓紧新年每一天

    2009-01-03 13:23:21

      今年元月份工作安排真是太紧张。今天还在小长假中,为期四天的市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已经召开了,438名乡镇党委书记以上领导干部,还有纳税前五名、用工前五名的企业家,在宿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代表,已经踏上了大项目的观摩之路。这是一年之首,我们必须召开重要会议。四天的会议,将用三天时间看遍三县五区给我们提供的73个大项目现场,行程上千公里,这种野营拉练式的观摩,从早到晚就是用眼睛看,用心秤比,一目了然,不言自明。拿不出项目或者比别人差,脸上不好看,板凳坐不住,心里直发急。人人都明白这是最强力的竞赛,无言的评价。集中一天的会议要对去年工作总结奖罚,对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部署安排。
      紧接着各县区召开党的代表会,试行党代表常任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重点是落实全年目标任务。
      尔后进入了每年例行的大大政协“两会”期,先县区、后市里,按法定程序必须用去5天时间。
      春节前5天还要进行下乡进厂入户进行访贫问苦慰问活动,召开企业、客商的座谈会、团拜会、慰问演出等。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活动是召开“全市民主评议行风暨目标管理奖罚兑现大会”。
      这样距25日正式放假,1 月份的有效工作日只有七八天,必须抓得紧而又紧,决不能散心分神。经济的发动机不能停,企业生产不能停,创业经营不能停,商贸流通更要火红一把,这关系到能不能顺利实现1月份的“开门红”,我们只有抓紧每一天,不松每一刻,也许还要牺牲干部的一些法定休息日,也许我们要层层共担压力和任务,但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在宿迁与其它地区的差距前,我们唯有拼搏、奋斗、向前,从新一年每一天做起!
  • 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2009-01-01 12:03:03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宿迁大地,带来了和煦,增添了活力,捎去了祝福。这样的信息在“我和你”之间传递,一股股暖流在无声而平静地流动着,特别喜悦而温暖的信息是,经过财政金融部门一夜的“关账”,在大家还在熟睡的时刻报来的一年财政收入成绩报告单:财政总收入92.1亿元,增长5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亿元,增长41.3%。反映财政质量进步的是“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还提高了1个百分点。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炫耀”,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哪有这样的资格,过去我们没有,现在我们有了,为什么不可以“张扬”,更何况这是全市上下一年艰辛、一年拼搏的结果,人在勇夺佳绩后也会象奥运健儿那样欢欣鼓舞,喜极而泣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晒官样的“政绩”,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呢?我承认,宿迁的老百姓收入与全省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全面达小康的难点也在这里,但是我们总在拼命努力,我们总在一点点进步。今天财政收入巨大增幅是“全民创业”、“企业投产”而缴纳的税收构成的,这其中又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创业机会,而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又有了实力惠及民生帮助困难群众了,“锅里”有了“碗里”还会没有吗?我们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为新年的第一个捷报而喜悦而雀跃!
            当然我们深知新的一年并不总是阳光遍洒,艰难险阻、变化难料、压力考验前所未有,需要我们跨越高山,趟过激流,挑战极限,但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凝聚了这样的力量——“我能 我行 我成功”。
            正如昨天我们全市举行的迎元旦健身自行车健身活动一样,特地选择了一望无穷而寒风凛冽的骆马湖畔(同时举行了“中心城市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通水仪式”当时气温零下6度)至南北合作苏宿工业园的“可成”(象征大业可成,是我市最大投资的工业项目)工地,寓意从工业突破到惠及民生路线,虽10多公里之距,但千人组成的各个自行车方阵整齐雄壮气势磅礴,我在发令时响亮地喊出了这支队伍的心声:让我们在严冬之下组成暖流般的队伍,向着跨越发展的2009年,前进!

  • 标题的困惑

    2008-12-30 21:24:05

             这几天,国内一个最著名的网站在博客版中,推荐了我在《网上宿迁》写的一篇《返乡民工是宝贵财富》博文,但给出的标题却是:“宿迁市委书记:返乡民工找工作别挑剔”。一时间,引来了无数拍砖。说我说话太恶心人,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民工有个工作就不错了,饱汉哪知饿汉饥……这些批评是对的,连我看到这样的标题也感惊诧,我的本意并非如此,是欢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的,特别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只是最后有一个小小建议,只要耐心看完我的全文就会明白。
             这样的尴尬一年前也曾遇到过,一个著名的网站转载关于我的一篇访谈报道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宿迁市委书记:干部都是为企业家服务的”。也引来无数讨伐,说企业家就是资本家,现在干部不是为人民服务了,都为资本家服务了。其实我说那句时,前面还说了这样的话,“企业和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招商引资过程中,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我至今都认为没有错。
             这样的标题有违初衷,但网络的巨大传播作用往往让你淹没在口水中而难以解释,清浊只有拜托广大网友仔细地看完全文再作商榷。我也理解网站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只有搞个比较出位的标题,或者是挑起矛盾与争论的标题才行,否则按照传统媒体的登载也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但总不能把意思搞反了。
             我写博文是非常难的,每次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但百密难免总有一疏。别人对我的要求也不一样,我把这当作逼着自己思考、提高的过程。写博客坦露思想、直抒胸臆最好,我也努力这样做的,大家尽可跟帖发表意见,敬请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谩骂攻击,这样就失去了交流的气氛。
             不管怎样我还会写下去,为了思想交流、工作推动、网民友情,我们共同创造和谐!
  • 返乡民工是宝贵财富

    2008-12-27 20:58:53

             从9月份以来,我市已有4万多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对此,有人惊呼这样会形成大规模的返乡民工潮,有人担忧这样会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减少,还有人害怕返乡民工的失业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前几天,我与市长召开了“全市促就业保增长工作座谈会”,邀请了部分返乡民工、创业民工、职业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学校及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参加。我在会上讲了这样几句话:“家乡热情拥抱每一个返乡民工”,“返乡民工是宿迁的宝贵财富”,“让创业就业春风吹暖寒冬”,“只要不挑不捡,政府帮助你们找到工作或进校培训。”
              宿迁现有农村劳动力220万人,几年前宿迁还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化还没起步,鲜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我们当时提的口号是“异地工业化”,在工作部署上提出“把劳务输出当作产业来抓,项目来上,企业来办。”每年春节过后,我们都要敲锣打鼓地欢送民工外出务工。在外务工总数保持在109万人,劳务收入已经构成了农民致富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宿迁人不得不承受背井离乡、四出飘泊、暂栖他乡之苦,留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之憾。
              这几年,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工业突破,企业越来越多,目前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就达1680家,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增幅达23%,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400亿元,增幅达55%。每年都要新增几百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有自主创业的私营个体工商企业,新兴服务业等,吸纳的劳动力也逐年大幅提高,至去年我市第一次实现了劳动力内转超过了外输,在我市的几个省级开发区就地就业的已达22万人。
             在本地工业化如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甚至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一些工厂建成后一时招不足人,因为乡村的大量年轻人都已经外出了。对此,我们曾经提出“招工也是招商”的工作口号,去乡村再拉网,到外地去招工,用电话劝返乡,人是招来了,但企业并不满意,因为这其中象发达工业化地区普遍有的熟练工并不多,组织纪律性也没经过工厂的熏陶。不得已,我们只好经常向企业家表示歉意地说,“一开始办厂总是困难的,感谢你们为我们培养第一代产业工人。”逢年过节时,我们四处发动,在车站,在农家,在客车,张贴招工标语,设立招工站点,散发招工信息,播放招工光盘,每年大年初二上午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招工会,使出浑身解数才缓解一些问题。
              现在因经济寒流而返乡的民工,是我们最需要、最盼望的产业工人,最起码也是到过外地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在外地“长了见识,学了本领,挣了票子”,等于是异地为宿迁培养了熟练工、创业者。他们返乡无疑是为宿迁的蓬勃发展增添了生力军,为宿迁的创业创新加入了主力军。我在座谈会上高兴地看到有从外地技校毕业已成为技术员的,有车间班组管理者,有怀揣各种劳动技能证书的蓝领工人,我当时就说,我能立即为你们找到工作。我们有底气地说,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宿迁的企业基本没有倒闭和大量裁员的,相反还有不少企业门口还贴着招工广告,一大批企业正在快速建设中,还在全力招引大项目,预计明年新用工需求约10万人。
             当然,就业的渠道有千万条,有的可以直接进入工厂当产业工人,有的可以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务大军,有的可以在高效农业中打农业零工,我们更鼓励返乡创业,办工厂,做贸易,开商店,跑运输,当经纪,搞加工,流转地,种大田等,我们有各种优惠政策,提供各种扶持,让有本领创业的人能够成就事业、兴旺家业,甚至可成大业。宿迁的发展也一定会因为这批返乡民工而使工业强、城镇兴、消费旺。
             这里也提醒返乡民工注意两条:一是找工作不要不太挑剔太计较,要调整心态,对工资待遇一类期望值不要太高。宿迁的工资水平与一线城市、发达地区落差30%也属正常。再说在家乡生活开支也要节省的多,要算大帐。二是文化较低又没有什么技能的年青人不要急于找工作。先回炉进行职业培训,取得技能鉴定证书,宿迁的职业培训机构很多,政府也提供相应的免费或者补贴,有了本领重新就业就能找到理想的岗位挣更多的钱。
  • 平安夜之想

    2008-12-24 22:46:38

             今天是西方的平安夜,也是我们保增长促发展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回想8年前刚接手分管财政时,也是在这个平安夜,我出差在南京接到市委书记的电话,要我立即回宿迁。我问什么事这么急?他说,今年财政收入任务可能完不成,要开会压任务。果然,第二天我赶到会场,书记亲自坐镇,把全市仅有的两个利税大户,也是纯国有企业——洋河、双沟酒厂老总找来逼税。他们说,我们该交的税都交了呀。我们说,不行,你们要做贡献。没有钱。银行在这儿,当场做贷款,硬是逼企业交上过头税。即使这样当年财政收入才完成11.27亿元,增长10.09%。不仅是为了面子保住两位数的增速,更重要的是当年吃饭财政就象母鸡下蛋,不等冷下来就要分吃掉,一天不下蛋一天就没吃的。那时想到最大问题是解决欠发教师工资,不得不大会小会动员督查,下狠劲拍卖乡镇的小汽车、大哥大,也难以解决教师工资拖欠的“老大难”问题。
             这样的窘迫的日子,我当市长又延续了几年,每年12月31日我都要到财政局坐镇,为财政关不起帐而搜肠索肚挖掘税源,来补上不足的收入,甚至忙到凌晨2点多才关上帐的。
             这几年,宿迁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长在12月份已经基本不大过问收入入库进度了。今天的平安之夜我市入金库的财政收入已达到87亿元,全年可以实现财政总收入90亿元以上,增速近50%。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能低于去年,而且逐年有所提高。这些是我市数载的艰苦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上,实施工业突破第一方略,坚持招商引资第一政绩,培植了一个一个工业企业,带来的就业岗位,税收收入的双丰收。但现在我们要想到解决的问题更多,想到经济发展遭遇强劲“寒流”,需要为企业减负减税,还要拿出财政资金进行贴息、担保、补贴等,为发展送去炭火,给御寒送去棉衣;想到筹集资金进行财政主导的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想到明年惠及民生新增加的财政支出,如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新一轮农村改水等新五件实事,增加教师绩效工资、实行新的医改方案,增加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等,这些都需要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这对于我市大量新企业仍处税收优惠期实现的有限的可用财力,还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决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与麻痹,在保证质量、节能减排的基础上,还是要实现财政和群众两大收入的快速增长。“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舍此别无他途!

     

  • “软实力”上的差距

    2008-12-23 23:44:30

            半年前我与一位刚从苏南调到宿迁任职的副处级干部交谈,我问道,你认为在宿迁与在你们那里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宿迁干部少了一些张扬与自我,官本位思想比较重,等级观念比较强。比如遇到一件难处理的事,往往向上一交,等领导解决,领导不发话就一直等,或者自己不敢找领导,叫客户去找,并且一再跟客户讲,不要说是我叫你找的噢!而苏南人遇到这种事,总是积极主动地自己想办法解决,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即使解决不了,也是自己找领导,并主动建议领导如何如何。
            我本想就这一“旁观者清”的事写一篇博客的,又怕以偏概全,伤了大家的自尊心。后来正面地写了一篇《敢张扬 有底气 不唯上》的博文,婉转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不想引来全国好几个地方的杂志转载,看来很多地方都看到了这个问题。
            上个月,我在《网上宿迁》“市民博客”中看到一个昵称“牧羊女”的人写了一篇《苏南人PK苏北人》的博文,他(她)写道,在南京复习生活了10天,突然想到比较一下苏南人和苏北人,感觉苏南人有个性,愿意张扬,苏北人强调内敛,反对性格鲜明,个性十足的人……。令人欣慰的是这是一个宿迁人看清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
            这些事例既属于区域文化范畴的不同,也是与经济发达地区“软实力”的差距,涉及整体社会效率、内部能动作用、外部印象认同等方面的凝聚力、影响力,会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些小事之所以演变成破坏软环境的典型案例,或者形成“中间梗阻”,并不是有意而为,只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拖延等待,殊不知这样也会坏事的。也许我们认为是司空见惯、理当如此的事,客商感觉到与他们那里办事不一样,被看成是能办不办、故意刁难。因此,解放思想无止境,我们还要继续破除弱势心理,保守观念,封闭意识,也许有人不认这个账,认为宿迁的干部思想最解放,软环境已经不错了,其实并不然,某些观念文化方面的弱点会顽强地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只不过当事者迷罢了。
            希望每一个宿迁人在“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有坚定的信心,树立强势心理,遇到困难时,竖起一下大姆指,弘扬一下宿迁的精气神——“我能 我行 我成功!”
  • 冬至下的村庄

    2008-12-21 17:28:03

            今天是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宿迁最冷的一天(恰逢寒流侵袭,夜里零下9度)。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宿迁的老百姓很重视过大冬。他们怎么过?有什么风俗?于是我来到最贫困的几个村看看。
            宿迁百姓家冬至都要吃“方瓜”(即南瓜,怎么与西方感恩节一样),据说,方瓜表示转运,无论是炒还是炖都要放上大蒜代表驱邪,辣椒代表红红火火。

            再一个菜就是“辣萝卜炖肉”,“黄菜炖豆腐”,相对于过去难得吃上一顿肉,这已经是不错的菜了。这一家主妇正在切自家地里拔来的萝卜。

       在冬至必然要烧“纸钱”祭奠祖先。

            冬至人们要早早地回家团聚,看这家的爷爷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抱着孙子孙女笑呢。

              这么冷还在外面打牌取乐。

            现在也淡化了过大冬的风俗,这个“三来一加”的小作坊几个妇女正在忙着活呢。

        

            这是一个留守妇女的独自晚餐。丈夫和二个大孩子在外地打工,两个小孩在城里上学。

            在村庄随便跑跑,农民都敞开门让你进,你问话,他回答,都说生活有变化,日子比过去好,很质朴很容易满足。但我看到他们还保留着吃两顿饭的习俗,家里还没有什么家具与电器,家里还比较肮脏与杂乱,就想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道路任重道远,必须要加快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养,让城市文明之光向农村辐射,使他们过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还是把朋友发给我的信息,转发给所有农民朋友们吧!“今日冬至,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存储所以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对你微笑”。

  • 台商的汉语言艺术

    2008-12-21 09:40:23

             台湾与大陆有割不断的渊源,共同的方块文字、汉语音韵、儒家文化等,将我们中民族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触到众多在大陆发展的台商,我们收看央视4套《海峡两岸》节目,对台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注意到不少台湾人对汉语言、汉文字,也是现在时髦称谓的“国学”、“国语”坚持的、继承的、弘扬的甚至比我们大陆人还深广,他们一些人普通话说的比我们还标准,岛内每年还要进行“年度汉字评选”。
             近期接触的台湾可成科技的董事长洪水树先生就是这样一人。尽管苏州领导介绍洪先生为人低调务实,话寡言讷。洪先生跟我讲他是科班学医的,不擅表达。我们曾经交谈过对社会上“重文轻理”倾向的堪忧,认为还是实业兴国,工科实用,但实际洪先生的文科水平毫不逊色,且出言不凡,不少话具有简洁明了、深邃透彻的力道,同时有诙谐风趣、平实直接的内涵,把汉语言组织到精妙,表达到极致。前天洪先生在盛大开工仪式上没用稿子的即席讲话,且只有1000字左右的致辞就妙语连珠:
             他在表达当前形势时说“目前这种市场急速冷冻,情况非常严峻的时候。”“当前金融危机的效应还在发酵,我们预计未来半年景气还会往下探底,之年才会慢慢回升。”
             他在表达感谢省委书记省长等众多领导出席开工庆典,配合着隆冬季节的艳阳高照的场景说道,“你们的热忱已经感动了太阳,赶走了十二月的寒气,为宿迁提早带来春天。”恢宏风趣、贴切有力,赢得了一片掌声。
             他正说到兴头上,话筒突然断电失声,这是开工庆典中的大忌,我们都捏着一把汗,只见他拨弄着话筒约2分钟,声音恢复后,他笑着说:“不要紧,刚才歇了会脚,是为了走的得更远!”真是精妙绝伦的解脱,顿时赢来全场热烈掌声。
             他在谈到“可成项目可以为宿迁带来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同时通过广阔的国际供应链,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宿迁浮上国际舞台。”“到2010年我们正式投产大概可以带来一万人两万人的工作机会,让我们当地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世界一流的工艺技术。”多么简洁地就把项目的意义点明。
             最后,他在结束语时意想不到地说:“我想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光明的时代!”
             人们都说“言为心声”、“直抒胸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知识底蕴、能力水平、自身素养的外化。对比这位台商,我们这些官员真要好好反思,还是要少说长话空话,更不能说假话虚话,要做到“厚积薄发”真需要勤学习多思考,提炼出观点、精炼出语言、锤炼出文字,再面对你的受众。
  • “软实力”发挥的巨大作用

    2008-12-19 21:53:23


             今天,一个总投资6亿美金的工业项目在宿迁正式开工了,省委书记、省长特地从南京赶来会见董事长、总经理,并出席开工典礼。往返车程5个小时,就为这1个小时的活动,并且两个一把手同时出席,这在江苏历史上没有过。充分表明了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宿迁的极大支持。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促使这个项目落户,且得到这样高规格礼遇的?这主要是宿迁这些年致力锻造的发展“软实力”起了关键作用。企业选择投资地是最慎重的大事,正如董事长多次说的,这么大的投资我们输不起。事先,他们多次考察过一些大中城市,对一些城市投资环境也比较满意,甚至受到红地毯铺到机场的礼遇,已经签了合作意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对宿迁,他们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今年5月份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第一印象是城市干净整洁,规划有序,生态环保,但企业投资是要赢利赚钱并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说实在话我市目前就交通区位、配套能力、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条件可能还比不上那些城市好。最终胜出是董事长与对宿迁深入的考察与投缘的交谈。
             我与董事长交谈时有一个最重要的共识,选择投资地不光是看区位、交通等基础性资源,更重要的看软环境、软实力这些最宝贵的发展性资源。我们用很长时间谈了对企业的理解,行业的发展,人才的来源,物流的渠道等实际性的话题,这使他动心,他说这些与我跟其他很多地方官员谈的都不一样。在今天与省委书记正式会见的场合上还特地说,决定在宿迁投资是感觉当地领导对工商企业发展的深入了解。
             最使董事长放心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这个母体,他们从2003年进驻苏州工业园,现已发展成员工3.5万人的科技型领头企业。他们一再表示,在苏州感受到园区官员的真诚贴心的服务,感受到江苏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对企业的支持。现在,苏州工业园的人马又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宿迁来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使他们感觉到到宿迁投资就跟在苏州投资一样,这最关键的“临门一脚”让他们选择了宿迁。
              这样的例子还不胜枚举。我记得还有几位企业家曾经这样评价宿迁。中国最大的织带企业三鼎集团董事长丁志明在考察很多地方后最终选择宿迁时说过一句话,在宿迁投资我们铁了心投定了;亚洲毛纺董事长周慧中在项目开工仪式上说,到今天开工为止,我没跑一个部门没请一个人吃过饭,全是项目“帮办”给我办了;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今天早晨还说,他过去动员和鼓励陈建华(江苏恒力董事长,已投资10亿元建成一期30万平方米厂房1500台宽幅织机的纺织企业)到宿迁投资他还不相信,最近我问他在宿迁投资怎么样?他说,投对了,来迟了。
              举这些例子绝不是自吹自擂,我曾跟所有来宿迁考察的企业家说,我的介绍可能是王婆买瓜,欢迎你们到先期在宿迁投资的企业中去,问问他们的 感觉感受,他们的话是真实的,也是你们企业最希望了解的!
             我们现在有了这样的底气与能量,只要客商来进行投资考察就忘不掉,就会有想法,如果没有大的不适合就能定下项目来。这个引力磁场就是着眼于思想观念、服务能力,办事效率,诚信可靠的区域发展“软实力”。宿迁一直持之以恒地推进只有高潮没有低潮的“软环境”整顿与建设,现在又通过把干部推向招商引资一线,对每个企业实行全过程保姆式“帮办”服务,逐步培养出了这样的发展“软实力”。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独门利器。

             没有这样的发展“软实力”我们就不可能财政总收入由05年的刚过20亿元到今年的90亿元,年递增50%以上,这些真金白银主要是税收构成的,而税收主要是企业缴纳的,这样的快速增长靠的一个个新的企业投资建设,竣工投产后形成的税收与就业。
             今天我们再不用妄自菲薄,初战告捷的业绩就证明“我能我行我成功”,但我们更不能小胜即满,无论“软环境”还是“软实力”还有很多差强人意,客商有意见有投诉,每年曝光的典型案例就说明了这点。真诚地希望大家都要维护好这来自不易精心打造的发展“软实力”,如果丢失她破坏她无异于是自我葬送自毁前程!

  • 莫忘记自己的根

    2008-12-17 23:09:55

      网络世界拉近了我与很多陌生人的关系,他们看我的博客,我看他们的跟帖,我们愉快地互相交流,产生共鸣,汲取营养,非常惬意。
             我特别在意与宿迁有关的跟贴,有褒有贬这也正常,人家对你不了解嘛,但有些在外的家乡人贬损她,我并不苟同。
      也许有人当初因为穷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也许有人带着伤痛行走他乡的,也许有人上学毕业留在外地高就的。对家乡没有太多的留恋这属常情,有怨言需要表达情有可原,有愤恨很想宣泄也无可厚非,时间会消融伤痛,变化会弥合不快。
      我最不屑的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不起家乡的人,更愤懑那些老是匿名跟帖给宿迁抹黑的人。
      网上有人说,幸亏我早就离开了宿迁,现在我在上海买了房买了车,我再也不会回去了。
      网上有人说,宿迁穷的叮当响,你就在这吹吧,工业这好那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在宿迁找工作,跑到苏、锡、常去打工呢
      网上有人说,宿迁与苏南比差远了,做工工资太低,农民生活太苦,到家还是泥路,我留在苏南拾垃圾也比回家强。
      我承认,如果在发达地区或者大城市生活久了,回家一看会感觉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差距。网上言论大约都是年轻人,比较差距,感受更直观。但我们不能忘记宿迁的历史基础、发展阶段。不要忘记你们的爷爷辈怎样生活的?老战士钱正英同志最近来宿迁,他回忆说,45年在洪泽湖畔新四军四师时,老百姓没见过水泥,全是茅草房,解放初老百姓能吃到大米就是灾年,那是政府从苏南调来赈灾的。也不要忘记你们的父辈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一天只能吃两顿,山芋苞米常年饭,上中学前从来没去过县城,上大学前从来没有去过南京。
      差距不是短期可以缩小,发展变化需要艰苦奋斗。从96年建市,12年来,我们的财政总收入从7.7亿元到今年超过90亿元,增长12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96年的3000元到今年突破12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96年的2000元到现在的5000多元。宿迁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化的现代中等城市,这一切不是在大踏步地变化着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诚然家乡可能贫穷一时,但我们应该挺直腰杆,为她做事,为她出力,努力改变她的面貌,这才是有志气有作为的儿女。越来越多的在外地飘泊的宿迁人积攒了资金,收拾了行囊,回乡投资创业,带动乡邻,致富乡梓。还有很多先后从祖国各地到宿迁工作的外乡人,特别是近几年到宿迁投资的外乡人,却是爱上了宿迁这方水土这里的人,他们一口一个“我们宿迁”,着实令人感动。
      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说,“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这就是一个正直的人的故乡情、家乡根,俗到像儿女对父母眷恋,“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雅至像小平同志那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一方土地”情怀,那还有什么不能改变,还有什么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


     

  • 宿迁煎饼

    2008-12-14 20:58:20


      在宿迁工作十来年,也吃了十来年的煎饼。每天早晨到食堂,一张煎饼撕成两半,用些炒土豆丝、炒胡萝卜丝,或者炒小鱼干青辣椒、炒青菜老豆腐的(还不习惯卷大葱大酱)一卷就咬了起来,得使劲咀嚼,才有滋有味,就着两碗玉米糊或者“五粮液”就美美地打发了一顿早餐。
            宿迁的煎饼用原麦颗粒冷水浸泡松软后,放在大石磨上由人工转着推,加着水磨成浆糊糊,烧上火红的柴禾,烧烫用生铁做成的平面大鏊子,老大娘巧媳妇们用油布卷子擦些油,浇上一小勺浆糊糊,滋溜一冒烟,灵巧地竹片子转上两圈,摊薄涂匀,熟了铲起身再翻到另一面炕炕,直到熟透微焦、香气四溢时起锅,放到一旁的秸条匾子上,一张一张摞起来直到有一米高,烙得又快又匀。这是宿迁大姑娘小媳妇的看家本领。煎饼做得够吃十天半月的,用杞柳筐吊在房梁上,绳尾拴在床脚下,一家人的主食干粮全仗着它呢。
      革命战争年代,宿迁百姓参加新四军,用着独轮车支持淮海战役,都是怀揣煎饼大葱作干粮;和平建设时期,农村出河工、兴水利更是煎饼当家,管饱吃的煎饼耐饿又长力气;改革开放初期,宿迁的干部到深圳广东解放思想,还用白布包着煎饼上路,吃不惯那既贵又生的南方菜,还是家乡的煎饼便宜有味道;至今在宿迁的建筑工地上还看见不少泥瓦匠,用煎饼裹着大酱的葱吃的津津有味,顶多喝一碗工地上提供的汤。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宿迁的煎饼强壮了宿迁人,手大肩宽强壮,肌肉结实有力,皮肤紧绷健康,走路风风火火,干事铿锵有力。每当人问我,你从南京到宿迁工作这么多年没什么变化嘛。没有发福,皱纹很少,白发也少,是怎么保养的?我说,宿迁的空气好,水质好,还有煎饼吃的呀!我时常津津乐道地向外地人推荐吃煎饼,示范吃煎饼,临走还不忘送些煎饼。
      常吃宿迁的煎饼最起码有这样几点好处:一是宿迁煎饼是保健食品。用全麦水磨而不用精面,麦麸子麦皮子都在里面,过去人如果生了脚气,医生会建议吃些麦麸子窝窝头,里面富含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B12、钾等,更不要说宿迁煎饼还有各种杂粮做的。二是宿迁煎饼能健齿养胃。吃宿迁煎饼全靠牙齿咬,使劲地做咀嚼运动,长期下来牙口就好,“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嘣嘣香”,至今我的牙齿还很结实,没蛀没掉一颗。三是宿迁煎饼有美容之功效。咀嚼运动锻炼的是脸部肌肉,很多宿迁人都咬成了国字形脸,面颊肌肉饱满紧绷,富有弹性皱纹就少。四是宿迁煎饼可以防治颈椎毛病。吃宿迁煎饼有时要歪过头来撕咬,又称甩头饼,因此宿迁小孩没有什么“细脖子”、“豆芽菜”,脖子上肌肉发达就能承负头部重量,颈椎就不被过度压迫。五是宿迁煎饼能防治近视眼。青少年近视眼的原理是视神经松弛,眼球突出,聚焦不够。大城市的孩子吃的越来越精,咀嚼少了,脸部的肉都松软软的,近视眼就多。
      真是与宿迁煎饼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吃了很多地方的煎饼,都觉得不如宿迁煎饼好吃,那略软而干、略焦而香、略硬而韧的感觉真好,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什么。有时起早出差来不及吃饭,就拿两张煎饼裹上油条加一瓶酸奶在车上细细地咬,更能品味原麦香味。回南京也要带两斤煎饼在家享用,但往往保管不好发霉,现在夫人发明了一种办法,把煎饼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要吃时拿一二张放至常温回软就新鲜如初了,这倒好恐怕这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宿迁煎饼了!


     

  • 象新加坡、香港政务官和公务员一样工作

    2008-12-12 18:04:21

            我曾经在10月17日写过一篇改进机关迎来送往繁文缛节的博文,在腾讯网上被推荐后,点击量达到76.9万次,跟贴1700多篇,表明了大家对政府作风问题的关注与支持。
             其实我们宿迁政府改进作风的规定还有许多:
             宿迁规定,会议不讨论,集中精力观摩现场,以事实说话,用心去比,用眼去量,一切都显现无遗,不说过程看结果,不谈困难讲办法,表态就是怎么干。
             宿迁规定,汇报工作都用PPT课件显示,从市领导到乡镇干部都这样,把现场搬到会场,把进度变成表格,直观、对比,一目了然。
             宿迁规定,发文件不得超过3000字,讲话稿不超过5000字,向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汇报稿不超过3页纸,发言控制在8分钟以内。写短稿、说短话,更需要思考更体现水平。
             宿迁规定,一般性工作会议不超过2小时。每年3月8月是无会月,每月上半月不得开会,要开会只有晚上或双休日。会议通知不得打电话,不得印通知,一律网上通知。
             在宿迁,取消《工作简报》,一律在网上刊登,简报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内容,能给领导看也就能给人民群众看,接受公开监督与评判。
             我们就是要实现思想观念、时间节奏、工作效率、方式方法的大转变,象新加坡、香港政务官和公务员一样工作,培育清新简明、快捷高效的作风,把精力集中到抓招商、下基层、保增长、促发展上来。
  • 树如碑 耻若柱

    2008-12-10 20:48:46

             路过一条十来公里长的道路中分绿化带,看到工人正在更换前几年栽下的紫薇树,原树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僵条败枝的,简直象柴禾一般。这种劣质绿化工程在我市还时有发现。我曾经在林业局关于今冬明春绿化的方案上批示,我们栽下一棵优质的树,能够茁壮成长,若干年后就是一个绿色的丰碑;如果栽下一株劣质苗,即使它长大了,也是遮盖不了隐藏不住的耻辱柱。深究起来,不是腐败,也是失职。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近陆续暴露的几件前几年的案子,就是在不起眼的绿化工程上搞权钱交易,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经年累月树过拔毛,回扣有的达30%,栽倒的不仅有具体经办人,还有县处级干部,还不是耻辱柱吗?即使没有腐败,但也是不负责任的失职。那些劣质僵化的树长在那里怎么看了都不舒服。假的、次的雪松、紫薇、桂花等树种,价格差别很大,怎么也长不成形,开不好花。作为业主,为什么栽的时候不到现场检查,不认真进行验收,听任承包商做手脚捉弄人,这样的树不是在长年累月地诉说着经手人和领导者的无能与失职吗?
             由此及彼,推及其它。宿迁是新兴城市,我们中的不少人经手了大大小小的工程,质量如何,从内在到外表,从整体到细节,每一点每一处,都是无言的诉说与历史的记载,究竟是丰碑还是耻辱柱,会有公正的评判。我们不能用“没经验”、“不懂行”、“付学费”来塞责,有很多质量是明眼人一看的粗劣。如果我们不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精神,战战兢兢、寝食难安的态度对待工程招标,严格工程管理,把好质量关口,那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损失的是国家财产,葬送的是个人前途,这笔账一定要算清!
  • 打开了一个“窗口”

    2008-12-08 19:54:31


             最近,市委组织部在年度测评干部、市纪委在年度勤廉述职中,用上了网络工具,把每个市管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登上我市《网上宿迁》的博客“政务之声”,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评论,对宿迁的“300余官员网上晒工作”基本面是肯定的,也有指责为“作秀”。
             不管外界如何评论,我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而且有效果,这确实是“有勇气敢创新”之举。一改过去述职述廉报告只在一定范围内照本宣科,然后少数人测评一下了事的做法,现在把报告公布出来面向全社会,任何人都可以点击查看,还可以跟帖批评质疑,变成了“多数人评判一个人,长时间监督一个人”。这不是前进一大步么?
             这样的形式使写报告的人不得不费思量,自己的述职述廉如何过得了群众这一关,吹牛、饰非、揽功、遮丑统统有可能被现形,遭质疑甚至批评、揭露,你不得不说清楚,不然老挂在网上,你如何应对(网上已经有了这样的对答)?这就象给一个干部开了个随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的“窗口”,使你不得不用勤政廉政的职责与规范约束自己平时的行为举止。当然不可能完全依赖这个“窗口”揭露那些隐藏很深的腐败分子,但一定能起到教育与预防在先、警示与告诫处处的作用(现在很多干部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博文,有没有人跟帖)。

             虽然有人说,这样的形式效果令人怀疑,因为注册浏览与跟帖的人并不多(事实在宿迁已经有了2600多人注册跟帖)。我并不苟同这种思维定势:不公开时说是形式主义,公开了还是形式主义。应该肯定的是这种形式实际上是推出了一个“民主监督的平台”、“社会问责的窗口”。我们初始不指望轰轰烈烈地出彩,也不指望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这是初始的尝试,而且这一“窗口”是始终敞开的,你可以随时随地的跟帖,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自有评判。
             有人说,这是“网八股”(见《南方周末》12月4日29版),述职以表扬为主,述廉大词小用,内容空泛。这又陷入了不实事求是的泥淖。是的,组织部门明确要求用“421”的写法,即最能体现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四项工作实绩,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两项表现,自己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我看这种办法简明扼要,一个干部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成绩是主要的,总不至于全部抹黑才达到评论者的“效果”,能说出一项存在的问题并且能说深说透也是不错的。进行公开亮相全面评价,总比闭门评议要好得多,不知你认为的方法如何是好?
             我关心的不是这种形式好不好,而是希望能继续深化。所有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都要在网上晒下去,参与浏览的人越多越好,鼓励多一些跟帖,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入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答题与点拨题,组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民主测评,把问题点透彻、答具体,真正起到民主监督、公开问责、阳光行政、用权为民的作用。


     

  • 不屈不挠的树

    2008-12-07 11:01:24

            树,在我们宿迁人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植树爱树,从种质基因到幼苗培育、农田林网、绿带林荫、花园绿地,到处都见证了宿迁人民与树结下的不解之缘。我曾经写过多篇与树有关的博文,记载对树的感情与感受,其中有一篇《好大的一棵树》就是讴歌赞美树的。但当我看到两棵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依然巍然屹立傲视苍穹的大树,被深深的震撼了,留下了无穷的思索与力量。
            一株是重庆白公馆监狱墙角下的石榴树,是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黄声显先生发现的幼小树苗,栽到了革命志士经常放风的院子里,每天都由全中国最小的政治犯小萝卜头用大家节约下来的水将它细心浇灌,大家看着它一天天茁壮成长,吐绿含苞,孕育希望。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在新中国建立的隆隆炮声中,距重庆解放还有三天的时间里,在1949年的11月27日惨遭屠杀。不屈的是石榴树却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历经60年的风雨,每年都要绽放出满树艳丽的花朵,结出鲜红欲裂的石榴。到了每年的忌日,即使英落纷纷,也会有无数景仰它的人给它系上红领巾、红丝带,表示代代人的血脉相承,永志不忘!

            另一株是5.12大地震中损失最为惨烈的绵竹市汉旺镇政府里的一棵银杏树。初冬时节,当我们来到这一片废墟中的空城中,全被深深震惊了。镇上8万人中有4000多人遇难。在夷为废墟的镇政府的大楼里埋着17名干部,唯有不知哪个年代种植的银杏树依然屹立在原大楼的台阶旁,任凭一杆猎猎的五星红旗辉映着不屈的躯干,宣示着它的意志与坚强。


            是呀,我们每栽下一棵树,留给自己留给后人的不光是树荫、固碳、用材,还有对美好的向往、长青的追求、成长的渴望,它将永远是生命的延续、品质的象征、精神的丰碑!

  • 扮靓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2008-12-05 08:15:27

            路过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看见几十辆崭新的客车排列在广场上,煞是壮观亮丽。走近一打探,上面标的是91路车,从商贸城到蔡集镇、皂河镇至黄墩镇,40多公里的线路城乡一体化运行。

            我不禁感慨这十年的巨变。记得97年我在市政府刚刚分管交通时,当时的市区公交只有2路线几台车,长途客运的车辆最好的是“亚星”,顶上还装载着行李和鸡鸭,招手停靠,没有准头。为了组建去南京的快客公司,我专门开会要汽运公司以股份制的方式买几辆中型的“依维柯”车跑起来,谁知大家一致认为太超前,一来我们没有钱,二来老百姓没需求。而如今,全市长途客运线路就有261条,客运班车663辆,其中象沃尔沃、欧洲之星、金龙等高级客车就占了40%,安装GPS占72%,人们对乘坐客车的好坏也越来越挑剔;城乡一体化客运线路114条,拥有车辆1596辆,并逐步更新换代,还有了双层客车。
            但是人们对我市客运市场的质量与管理还不满意,经常有人在网上跟帖反映,车辆较脏,说话粗俗,吵架骂人;停靠不准,甩客倒客,涨价宰客;站场太乱,拉客抢人,兜圈揽客……,严重影响宿迁的形象。
             我对新车旁的驾乘人员说,换了这么漂亮的新车,服务水平也要换一个档次,他们说“那是啰”。我说,我坐过公交车,看见驾驶员在5分钟之内两次开窗吐痰,这太不文明。他们说,那就开除。我说,可能吗(不能因此砸了饭碗)?痼疾沉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根治的。
            因此,要扮靓城市流动的风景线需要驾驶员、乘客一道努力,“文明连着你我他,共同维护靠大家”。

  • 73813/37|<<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