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博客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7:17
  • 手指长短(微博)

    2010-03-18 20:45:15

            “一把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力和水平也如十个指头有长短。有的人到一个单位立刻风生水起、虎虎争先;有的人到那个单位都平庸沉闷,了无生气。但这不是简单的“尺有所长,人有所短”的事,决定着一个单位的优劣兴衰。对此要加强组织考察、群众评判,部门比较,能者上,庸者下,不能耽误事业。
           不知我在前几天大会上说的这番话是否能触动某些“一把手”的神经?
  • 信“法”还是信“访”?

    2010-03-13 19:51:11

             全国“两会”正在审议和讨论“两院”工作报告。其中一个意见,我曾在今年1月28日的省“两会”期间表达过:依法治国必须进一步树立法律权威,当前信访中“涉法”案件越来越多不是好现象。宿迁去年赴北京非正常上访中,涉法涉诉类占28.6%。很多上访在法院已经过一审、终审判决,事实清楚,依法准确,但当事人不服,又走信访渠道上告,反复缠访,最后可能因为某些领导人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作出批示,使法院执行不下去,甚至翻案重来。这样产生的误解加剧了信访潮,也挑战了法律的权威,应从源头上制止这种现象的泛起。
            无独有偶,第二天发行的《报刊文摘》头版摘登中央党校一篇文章《信“访”不信“法”现象值得高度警惕》,进一步指出“从解决纠纷的渠道上看,当前最重要的国情就是‘信访不信法’……,已构成对诉讼等主渠道的挑战。长此以往,必将冲击法治的统一与权威,增加社会成本,影响行政秩序和效率,值得高度警惕。”
             这种观点相同并不是有先见之明,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确为困惑,在接访的过程中,很多人拿着判决书一次次缠访、闹访、越级访,不达目的决不息访;还有的问题明明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但他知道对已不利,偏不愿诉诸法律而转信访……。在我们的印象中,法治完善的西方国家看不到这种现象,法院就是解决纠纷的地方,法官判决就是权威。法院判决经过调查取证、法庭辩论、依法判决、不服上诉、终审裁定等一系列严格程序,经手有原告、被告、律师、听众、陪审、法官等众多人员,所出结果应该是反复调查、适用法律,准确而又有威严的,而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不服而纠缠不息,信访渠道不应为此不设防敞开大门。
            对此,我市作出规定:今后凡涉法涉诉的信访一律由交由原审判机关维持原判加快执行;遇到涉法涉诉疑难信访,包括当事人认为判决不公甚至以法谋私的,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涉法部门集体会审,法律也有监督,必要时公开听证,解疑释惑,从法律来到法律去,息诉停访,案结事了。领导干部要慎用批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让法律比“批示”更管用!

     

  • 义植捐资(微博)

    2010-03-12 11:17:00


    •         今天我们在义务植树前还特别开展了“捐资”。这是按《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要求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的规定,折算出财政供养人员“以资代劳”款。
        这不是歪点子要掏大家口袋,财政不差这个钱,你我也不差这几个钱,最重要是增强全民的绿化意识,履行应尽的公民义务。如果你不愿出钱,那请劳动;如果你出钱又出力,大家敬佩。由此我们共享一片绿荫,同吸一份清新,何乐而不为呢?
  • 百年树木(微博)

    2010-03-10 20:11:48

             春秋时管仲在《管子•权修》中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人格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其实,百年树木更属不易。南京人引以为豪的行道树—“法桐”,是80多年前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而栽种的,但已经孤单伶汀了。我市也是年年栽树年年难见粗、难成荫,能不能安生到百年呢?需要考验多少人的理智与耐心呀!因此,百年树木比百年树人更难。

  • 严查害人窨井

    2010-03-04 19:51:29

      《宿迁晚报》报道一名“8岁女孩落入窨井25小时获救”的消息令我内心一揪。该女孩3月1日中午放学掉进绿化带的电缆窨井,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由四处寻找的人凭着微弱的呼救声救出这孩子,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今天我特地到现场去查看了洞口情况,又要求涉及的通讯行业协会和广电、移动、联通公司工程部的负责人立即赶到现场查明情况,我听他们汇报,竟然没人能讲清楚。这个2002年建的弱电管道由那家牵头建设管理的?平时巡查中有没有发现井盖被盗?出了问题谁家负责维修?我当庭斥责他们这种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宿迁,类似这样窨井盖毛病已成积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到道路上遗留的窨井施工管理不规范、工程结束无验收、平时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比比皆是。最普遍的现象是窨井盖高高低低,极易绊人致伤;有的水泥盖板胡乱浇铸,钢筋细小,厚度极薄,早已压断碾碎也无人过问;有的水泥盖板的吊钩直露没做隐蔽处理,变成绊人钩……。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败笔!涉及电信、移动、联通、广网、煤气、路灯、市政、电力、自来水等多家单位,施工只要主体工程满足要求自己能用就行,而根本不考虑裸露在外部分如何精细设计,怎样选用材料,如何保证质量等,这其中有多少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也不排除以权谋私,要不然怎么出这样的低劣的工程呢?而政府规划建设城管部门也没有工程验收的严格执法,粗劣工程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宣示着我们管理的无能!现场长期残留瓦砾碎石、绿化毁损、堆放弃土等也嘲讽着我们的官僚主义!我在会上怒斥业主单位给我们这个美丽城市留下累累癞疤秃斑、事故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凭什么这样做?本来埋设管道就占用了公共资源,暂时占用后最起码要恢复它的完好性,不能破坏它,更不能制造威胁人身安全的“杀手”!


            会上,我要求立即开展全市地下管道安全大清查、大整治。凡是涉及的单位对自己 的每一个窨井口和窨井盖都要拉网式查清楚,安全隐患要立即排除,粗劣设施要全部返工,必须做到精心、精细、精品。所有窨井盖是必须嵌入式的,吊钩隐蔽不露头;窨井盖必须金属包边嵌入进槽,严丝合缝;所有盖板必须与地面道板一抹平,不允许凹凸不平;所有窨井盖选材必须与道路相协调,不准偷工减料乱凑合。市建设城管部门要逐一检查验收。今后凡不符合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出了事故就严厉追究业主单位的责任。也请广大市民为了自身的安全找一找周围还有那些窨井“杀手”,帮助并监督他们一并整改,大家动手,不信就治理不好这小小的窨井盖!

  • “我是第一客户经理”

    2010-03-03 20:58:00


             今天下午,春寒料峭,鹅毛雪飘。我主动提出陪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谢平同志一行到企业去,因为我事先听说他们此行是“拜访”宿迁的客户,就这个来访的题目和称谓就令人一阵感动,难能可贵。于是,在这样的露天雨雪环境下我们握手见面了,谁知谢行长第一句话“我就是第一客户经理呀!”更令我有了新的感动体验。
           中行 江苏省分行去年的存款余额4500亿元(不含苏州分行),利润上百亿元,宿迁分行只占1.7%,但省行“一把手”能够躬下身子到宿迁来、下企业去,不放过任何机会,表现了银行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勇于开拓、奋发有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果不然,谢行长一行到江苏翔盛粘胶企业后不仅全过程地看完生产工艺流程,而且的随后专门座谈中讲了非常贴切的话,说即使在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也有细分的替代新兴品种,也有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企业,银行同样应支持发展。随即行长又一一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信用保函、证券投资、保险业务、私人银行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希望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实,近几年中国银行宿迁分行发展也一马当先,从濒临撤并且为宿迁最小的国有商业银行一跃发展成第二大行,特别是去年新增贷款达到32.7亿元,增幅达到75.4%,占全市23%,存贷比达98%,而不良率仅为0.5%,在全省中行系统增幅最高,人均效益最好。
            我们常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发展的“血液”。区域经济、企业兴盛离不开金融的强大支撑和支持,这方面中国银行为企业客户、地方经济服务的态度及行为作出了样子,提供了启示。我们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学习这种精神、这种作为,特别对于当前飞速发展的宿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跨越发展来服务,没有局外人,更无拖腿者。
            在回应谢行长那句令人感动的话时,我脱口而出“那我就是第一企业帮办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市委书记的身份这样回答不知妥否?
  • 严防宅基地大扩张

    2010-03-02 20:43:34

            宿迁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审批已经5年了,蓄势待发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农村“平改楼”时机,规划先行,集中居住,节约土地,方便生活,加速城镇化的进程。目前已迎来这个大发展的机遇。中央作出决策,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步伐,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宿迁小城镇建设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也开展的如火如荼,涌现了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环境优美乡镇和村庄。
             这其中,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农村建房用地是扩张还是缩小?是放松还是更严格?一些基层干部认识并不明确,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偏差。
            有的干部认为,建新村就是新用地,建新房必然要多占地。往往挥手一划,就开辟了一块地盘建起新楼。而对老的宅基地置换却没有签约在先,或者新建房户拖着不交也没有制约办法,实际多占宅基地。
             有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名义上是乡村代建,实际上是花钱购房,虽限制城里人购买,但本村有能力的农民购买则不受限制,不少子女成家后通过购房变成分立户,宅基地也随房得到。
            有的农户多年举家在外打工,在城镇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与住房,但为了留住在老家一个根,也乘着新村建设申请自建房或购房,又多占了一块宅基地。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村组干部为了收费,私自批准宅基地,偷偷放任一些农民在没有批准手续的情况下自建房屋。
            推进城乡一体、加速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农村、减少农民,农村房子怎么建,农民住房怎么样,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标志。如果通过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区建设,我们的农户不是减少而是在扩大,那城镇化的进程无疑将会被拖住后腿,大量地存量资产滞留农村,变成低效资产而浪费。因此,现今的政策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一步到位变成市民居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象新生代的农民工就没有必要在农村建房或购房,他们再也不会回到农村。当然对于有责任田、有宅基地的农民,并不废弃现存的契约关系,责任田可以流转而收益,宅基地可以置换而在新址建设,铁的规定是原有的宅基地必须交出,新的宅基地必须符合规范,一般在150平方米左右。最好建多层,象城里一样环境好,配套好,物管好。
            我们要通过城镇建设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将分散的村庄集中起来,消除过去自然的村庄,能进城的不进镇,能进镇的不留村,农民变市民,一步城镇化。即使必要的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也要达到500户、人口2000人以上,人多好配套,人旺好繁荣。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
            全市现有12228个自然村,占有108万亩的宅基地和房前屋后的用地,户均占地1.2亩,这是不小的浪费。如果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原则,重点加强县城与小城镇建设,辅以必要的农村集中区建设,那么至少可以节省60万亩土地。这些土地种上粮食,盖上工厂,建设城市,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因此,乘着城镇化的浪潮,宿迁有条件也必须加快推进。让多年未批的宅基地的禁令转化为城镇化的推动力而不是失控力;将农民抑制已久的建房愿望变成城镇的住房现实而不是滞留乡村的空余;将祖祖辈辈的农民身份更多地转化为市民而不一定永远是农民,为宿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持续发展、长远发展提供集中高效的土地资源。
  • 关注西红柿价格

    2010-02-25 21:06:16

            春节刚过,蔬菜价格陡降。西红柿地头批发价跌到了1元以下,这与节前2-3元一斤的紧俏行情形成了巨大反差。分析原因,我市的大部分蔬菜销售还是停留下商贩上门收购,或者各自并不牢固的渠道销售,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信息不灵,流通不畅。价格好的时候,最迟得益,价格降的时候,最先跳水。看到种植大户、农民兄弟、还有大学生村官的无奈面对,真的心痛与沉重。
            宿迁的农业遇到了过去不曾发生的事。这两年发展起来的几十万亩设施蔬菜大棚,今年开始遇到的冰雪灾害、杀菌脱霉、市场行情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和专业制度来解决。
            最关键的是市场体系建设。如同工业企业一样,有市场需求才有生产,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最终价值。传统农业千百年来都是小生产方式,自给自足,效益低下,谁也没有重视市场问题。当只是进行粮油生产时,对市场的灵敏与重要认识还不迫切。而现在则大不同,一个日光大棚动辄投资十几万元,种子、肥料、人工也是不小的开支,象去年、前年那样的蔬菜行情,一年亩产4-5万元也是正常的,称之为高效农业,因此发展的如火如荼。现今的销售不畅、价格跳水给了我们警醒,高效农业也有风险,不注重市场风险分析,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很可能再现种了多、多了毁的巨大损失。
            因此,当务之急一定要把市场体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观摩评比高效农业不光是数大棚面积,看蔬菜长势,而要首先看市场体系的建设。这是宿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有形的市场要做到象山东寿光、河南商丘一样有影响,当前最起码要做到区域内有名声;无形的市场要组织起千军万马的销售经纪人队伍,做到每个大棚都有经纪人。同时政府要尽快建立起网络行情预报和推介系统,与全国各地尽可能多的联网,让蔬菜生产者掌握更多的信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减少价格的波动性。让市场引领生产者种什么品种,什么时候种植,怎样买个好价钱。
            这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 春节吃住行之变

    2010-02-16 21:31:06

            在宿迁经历了14个春节,看到每年春节百姓的食宿行万象更新,折射出社会之变,宿迁之进。
             最初,“春运”是头等紧张大事,返乡民工如潮,要成立春运指挥部,领导现场值班,宿迁的车辆不够,还要到外地请求支持,车厢肮脏车窗漏风,能挤上车就不错了,车顶上箩筐扁担活鸡活鸭乱成团。民工返乡基本都是大包小包扛着蛇皮袋,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宾馆饭店春节关门打烊,没人住宿没人办年夜饭。
             中期,“春运”紧张状况放缓,客车得到了更新改造,座位舒适了不少,超载会得到查处,在前年南方大雪春运时,我市还抽调了一些客车支持了外地。返乡民工回家的道路也不泥泞了,水泥路可以通达到行政村头,还有不那么正常的农村公交乘坐。一些人家不愿在家忙年了,宾馆饭店订个年夜饭,吃完团圆饭就回家看“春晚”。宾馆饭店开始有人了消费了。
             近期特别是今年,“春运”已属正常忙碌的工作,返乡民工不比往年多了,大包小包变成了拉竿箱,坐车还要选择车型,档次越高越能吸引人。出了车站可以打的或坐上公交直接回家。外地牌照的小车多了,宾馆饭店也热闹起来,从年三十开始的三天,全市三星以上的宾馆每天中午都有30%—50%的订餐,主要是朋友同学相聚。晚上则爆满,全是家庭聚会。客房入住率平均45%。市面上更多是闲庭散步的人,咖啡馆打牌的搭子,影院里牵手的情侣……。
             这就是我们这样的一个中等城市春节市井图,也是返乡人数悄然变化的春运客流景。宿迁最高峰有100万人在外打工,春节返乡陡增这么多的人,当然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到处紧张。现在已有20多万人在当地就业,免去了奔波之苦,人流也均衡了些。人们的腰包也鼓了些,饭店宾馆热闹起来。

             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变化着,达到什么程度呢?此时,你如果到苏南一个中等城市,会看到工厂放假,工人返乡、商店冷静、道路车少,唯一不变的是宾馆饭店依然热闹不已,基本都是当地人在消费。象春节时温州越是高档宾馆越是爆满,那是在外做生意当老板的人回乡宴请宾朋,合家团聚的场所。我们不希望这样稍显畸形的发达,希望区域协调发展,人员流动合理,宿迁现已有20%的劳动力回流就业,如果达到60—70%,再有30%左右的外地人在宿迁务工或创业,这两天正是宿迁企业大量招工的时候,如果达到这样的水平,城市会保持繁荣兴旺,春节不会突然冷清,人们从容而又匆匆地繁忙着,车辆拥挤而又畅通地流动着,这样的城市一定会充满强劲活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 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

    2010-02-15 14:53:33

             职业教育,从十年多年前的“拾遗补缺”的境地,已发展成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职业教育日显重要。
            近年来,宿迁提出要像大办普通教育一样大办职业教育,象大办工业园区一样大办职教中心,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学,职业教育进步明显。从10年前全市没有一所省合格职教中心,仅几千名在校生,到现在已拥有各类职业学校36所,其中省级三星、四星级职校各5所,国家级重点技校1所,居全省第四;在校学生13万人,占全省12.5%,总量第二;去年录入全国中专系统新生47785人,全省第一;普职比达到4.3:5.7,全省第一。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源为宿迁的工业突破提供了巨大“支撑”,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当前,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实施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职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省委省政府最近鲜明地提出,要加快江苏的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增长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为宿迁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还面诸多问题。
             现实中,部分领导对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主要精力或者驾轻就熟的还是在普通教育上,忽视对职业教育规律性的研究,缺乏一抓到底决心,更没有优化发展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并抓好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职业教育担当着此大任,决不应被“边缘”,成“补充”,教育为发展服务,就是要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和合格劳动者。否则,就是偏颇和失误。
            社会上也要匡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世界但凡经济发达、制造精良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无不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也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插上“创业就业的翅膀”,改变着人生和家庭的命运。“精工”、“良匠”有地位、有待遇,非常受欢迎。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的邓建军,当初就是一名中专毕业生。我们要多宣传这种就业有路、创业成才的典型,重视技能、尊重技工,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职业教育优化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师资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市这几年尽管专任教师增长较快,但严重不足,不成比例,师生比仅为省定标准的60%;“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36%,低省定标准20个百分点。而且大部分教师是“专升本”的“半路出家”。名师才能出影响力,出凝聚力。我们必须加强对优秀“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既注重对校内已有“专业教师”的培养,还要加大对兼职“能工巧匠”的聘任;部分教师也要适应教育转型,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双师”,使我们职教师资队伍壮大起来,教学水平丰厚起来。
             投入不足更是职业教育的“硬伤”。职业教育成本高、投入大,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4倍,一个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投入几千万元设备是必须的,现在全市实训设备总价值2.47亿元,远远不够。每个学校还有沉重的基建债务,学费又必须免费。“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把职业教育放在战略高度来抓的一个检验。
             尽管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确实需要正视和重视,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去做成。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升。也许我们无力与大城市去争“大学城”,但我们可以把宿迁建成“职教名城”;也许我们不曾拥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但我们可以拥有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成为经济发展区域竞争的“软实力”,成为象德国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这一切都是可能的,也是我们优化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情系民生的大事所为。
  • 推窗遐想

    2010-02-14 12:36:13

             大年初一,一觉醒来,推窗一看,满是白色,最先映入眼帘的家门前的一排排“法桐”行道树,主干虬劲,衔枝搭条,披盔挂雪,银装素裹,好一幅冰雪抽象画。

             就是这样的“法桐”行道树伴我走过童年、青年、中年……,变换着四季美景,人生情怀。
             春天,当稀疏嫩黄叶片吐露,我蹦蹦跳跳背着书包上学;夏季,当浓密树叶遮盖成荫,我骑着自行车穿过绿色隧道上班;秋天,当片片树叶飘零落地,我踩着沙沙的细响散步;冬天,当叶落已尽寒风瑟瑟,我匆匆而过回到温暖的家里。此时此景,又给我雪中惊喜,不由得情感如往,感谢大地万物,感谢新的一年。
             蓦然,祝福的铃声响起,打开一看是诗一般的短信,“庭前春未暖,山后雪还寒,征程尚未洗,却已是新年。”正在陶醉在意境之中,却爆起了排队式的短信,“大雪难隔千里情,金虎已越万重山。”也罢,人还不能尽是风花雪月,窗前庭下,还要考虑新的工作,新的进步。

  • 创意“冬奥” 提前“春晚”

    2010-02-13 15:13:55

            今天,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从上午10点整整3个小时的开幕式,我的眼睛就没离开过电视,震撼、屏息、跃动,还有思索、畅想,惊叹,原来还有这样的精彩创意,这样的文化包融,这样的难以想象。
            一名运动员从加拿大最高山峰洛基山上滑雪而下,飞越翻腾,在白雪皑皑的山巅之间划出了一条优美的运动曲线,穿越由电棒火炬手在雪原上组成的红枫图案,一直滑进主体育场的五环标志圈来到场地中央,揭示了以雪为背景的运动会开始就不同凡响。
           四根巨大的原住民文化的“欢迎柱”缓缓升起,抬起手臂,一群来自加拿大各地的原住民载歌载舞,击鼓欢迎,展现了加拿大民族多元,包融开放的特征,一名16岁的女歌手唱起加拿大国歌,国旗也随之冉冉升起。
            各国运动员的入场式,展现了多姿多彩、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身影,冬季的服饰可以这样美丽与温馨,一扫冰天的雍肿和畏缩;全场的人们都是这样欢呼与心跳,一扫平日的纷争与不同。给了朝鲜、伊朗等国同样的掌声,当格鲁吉亚的运动员进场,全场人都自动起立,悼念前一天训练时身亡的运动员。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表现极致。演绎着“我们不能征服大自然,我们尊崇大自然”的鲜明主题,30个巨大的投影仪式把变幻的季节、森林、大海、原野、星座等投射舞台之屏上。我们看到加拿大这块“最令人敬畏的真正北方”冰川消融,人们惊恐地站在撕裂的冰块上而消失,警示着人们必须保护环境,善待自然。我们看到在加拿大这个世界粮仓国度里,一名浑身充满阳光的劳动者,在滚滚的麦浪中行走、奔跑、飞越、遨游、翻腾,告诫我们必须珍爱土地,涵养大地……。
            整个体育馆人、景、声融为一体,互动激昂。每名观众身披一件白色的“雪披”组成巨大的雪原,每人手中不停击鼓代表着原住民文化中“大地的心跳”,还有观众组成的倒计时读秒数字,组成的各国国旗图案,组成的“踢踏舞”步的击掌伴奏,全场的气氛调动到热血沸腾,激动不止。
            最令人神往也是难解之谜是点火仪式,人们屏住气息,四处张望,悄声等待,终于三根巨大的冰柱缓缓升起,托起支撑着重达3吨的冰的郁金香,几名运动员点燃了熊熊圣火。这可是历经106天,过经12000多名火炬手、途经45000公里,路经1000个社区的“和平之火”、“希望之火”。全世界为之欢腾,全民都在参与,久久不能平息。
            不管怎样,今天中国的“春晚”还没开启,我们已经被远方的 “冬奥”所陶醉,先行享受了一道文化与体育的大餐。特别是令人暇想的是,人的创意无限,潜力无穷。每每奥运会开幕式、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大家企盼度最高的视觉盛宴,有时觉得难以超越,但每次都不是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吗?每个人如果象创意者一样竭尽全力,用在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领域都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惊奇,“我能、我行、我成功”,我们都有这样的能力!
  • 工作用语(四十九)

    2010-02-11 14:50:56

    市劳动保障局:昨日外出打工 今日返乡创业 明日成就梦想
  • 工作用语(四十八)

    2010-02-10 15:18:09

              泗阳县:大招工服务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就业。
  • 欢迎外地人本地人在宿创业就业

    2010-02-08 20:47:02

            这几天,我连续与几个企业职工一道吃团聚的“年夜饭”,看到一派企业兴盛、人气兴旺的景象。在一浙商企业新落成的饭堂大厅里,满满当当摆了50多桌,据说明天还要为轮班的工人再摆上40桌,这个新投产的企业现有800多名职工,其中200多名是从全国各地“挖”来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其余都是本地人,而且还有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工程陆续上马,将来这些工人都是骨干,还有更多的工人进厂。
             这些,不就是宿迁人民创业就业致富的“岗位”,培养新生的工人阶级的“摇篮”吗?同时还是不断扩大宿迁新市民的“源泉”。这些企业的职工成分多元、五湖四海、不断积聚。来自统计部门的权威调查,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这几年新增就业人员近30万人,其中用工前20名的企业有员工28992人,外来工占了19.1%,主要来自安徽、河南和本省的务工人员。
            对此,我们真的为之欢呼,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发展中的必然,不必惊慌,更不能失措。
             比如有人说,现在宿迁招工也要到外地招了,言下之意也“招工难”了。其实这只是招工用工结构上的合理存在。宿迁现还有80多万人在外务工,他们肯定会为家乡的新办企业所吸引,陆续回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另外,适当招一些外地人在宿迁务工也是好事,说明宿迁经济发展,需求旺盛。如果投资者到一个完全是本地劳动力富余的随手可用地方,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封闭落后的,说明了产业不发展,产品不配套,服务不周到,对投资者未毕是好事。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城市劳动力有点紧缺,外来务工占一定比例,那一定是成长进步的新兴城市,也是企业投资的理想选择之地。
            也有人感觉,宿迁新招的人员素质还达不到要求,效率较低,纪律不强。我们承认这一点,也感谢外来投资者帮助宿迁培养新一代的工人阶级。那些刚从学校、农村走进工厂的人肯定还不适应工厂的要求,这正是我们需要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教育和熏陶出真正的产业工人,为投资企业服务的重点。宿迁人纯朴、刻苦的禀性也会尽快适应工厂环境,并很快成长起来的。再则,我们大量吸引外地人加入宿迁就业创业的行列,也会带来各方思想、行为的融合与碰撞,产生积极的影响,苏南等发达地区无不是这一路径发展起来的。宿迁现在外地来宿务工创业的人员比例有8%左右,这势头才刚刚开始,如果达到20%--30%,那才说明经济发展快速,具有强大活力了。
            眼下,正是大量在外务工的宿迁人返乡团圆的时候,希望乡亲们乘此机会,多走走,多看看家乡现在很多兴建的工厂,迫切需要你们这样的熟练工,优秀者,收入待遇也不比外地差,而且就近就业创业免受离乡背井之苦,还可以低门槛地进入城镇居住,成为永久的城市人口。我们也热忱地欢迎外地人到宿迁就业创业,新兴城市的快速发展会有更多的机会,宿迁是不设限的城市,欢迎你们入籍入住,成为“新市民”。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只要在宿迁就业创业,都是劳动者、贡献者,聚积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能汇成十万投资创业者、百万产业工人大军,那我们发达之日犹可期,城乡一定会其兴融融,其盛旺旺。
  • 应办“低碳春晚”

    2010-02-05 19:25:24

            今年“春晚”又到临出炉时刻,各种“秘闻秩事”陆续披露。今天央视报道今年春晚舞蹈演员超过900多人,超过以往任何一届,镜头上闪现出后台穿梭的演员,艳丽的服饰,科技的道具等令人眼花瞭乱,一些伴舞姑娘已经吃住在北京几个月了,一个姑娘说连续12年上“春晚”了,今年将出场10次要换8套演出服装,最短只有30秒。
            现在“春晚”越来越豪华、背景越来越宏大,演员越来越众多的事实已经使我们“被接受”了,并且被“毒化”成非此不过瘾、不气派、不养眼。细想一下,这要耗费多少银两,浪费多少资源,排放多少碳当量呀!“春晚”一年跟一年攀比奢华,象一个宋祖英独唱值得一二百名演员伴舞吗?本身舞台背景就够豪华了,令人目不暇接,众多美艳演员又抢夺视觉,还淹没了宋祖英的主体形象,美学上称之为“色调紊乱”( 喧宾夺主)。完全可以适当减少伴舞演员,简约艳丽服饰,缩减舞美特装等,达到更好的效果,还节约和减排。记得90年代的“春晚”的舞美、服饰等虽然“土”些,但朴实真实,愈显演员真功夫,也没有假唱现象。印象中,国外的演出从来没有象中国一场普通演出那么豪华与奢侈的,大约只有巴黎的“红磨坊”,纽约的“百老汇”才堪媲美。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眼下,大型综艺演出,纪念周年演出,庆典专场演出,都是一台台“大戏”,非得名演员撑台,几百上千伴舞,豪华宏大舞美,特殊造型道具,往往从筹备到排练数月,演出仅有一场,那些服装、道具、特装也几乎只用一次,这是多大的浪费和碳排呵!
            还有被批评的“印象”的演出之风愈演越烈,动辄几千名演员,我曾经在井冈山看过大型红色史诗剧,上千人在晚上燃起火把在远远的山岗上奔跑,根本看不清。散场后观众还没到家,群众演员已经骑自行车到家了,虽然解决了农民一晚50元的演出费,但观众只有几百人,亏损自不待说还得演,这是历史教育需要。即使免费到地方演出的“心连心艺术团”,在舞台搭建、坐位构建,服装制作等方面也要耗费上百元,甚至几百万元。
            文艺演出奢靡豪华之风当刹,人海伴舞之势当止,低碳减排之新当先,应从影响力最大、观众最多的“春晚”开始。
  • 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到底

    2010-02-04 20:45:52

            自去年开始,我市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大家动手,清扫庄前屋后,清理碎砖烂瓦,疏浚村庄河塘,整齐码放草垛,拆除废旧猪圈,绘制墙体文化,粉刷树木枝干,整理乡村道路,转运日常垃圾,实施日常保洁等,已经使宿迁农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重要的抓手是开展了“春雷行动”和“季季评”竞赛活动,市县政府从事农村工作和城市管理、环保工作的同志先后组织了12次集中检查,18次暗访,事先并不通知,随机抽签决定到那个村庄检查,现场打分评比,通过媒体通报县区排名,极大的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进步。据统计,全市1400多个行政村,已经开展整治或者说整治比较好的有606个,占40%,其中达到省级示范村的18个,市级示范村的244个。凡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好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十分拥护,齐声叫好。但还有一半的村庄没有进行这项整治或者只是庄头表面糊弄了一下,面貌依旧,肮脏不堪。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在网上说,我们村庄怎么还是这么脏,都不愿回来。确实,只要到稍远或稍偏的村庄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此特别感触农村环境整治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运动式的一阵子。
            农村环境整治关键在组织与发动,乡镇、村组干部是关键。在与基层干部的接触与交谈中,没人说农村环境整治不好的,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起码不会反对,但实际执行和行动时确有很大差别。那些搞得不好的村,干部喊起困难来都是相同的。
            有的说没有钱搞整治。据说一个村整治起来要花二三万元,添置一些垃圾收集和转运的设备、动用一些机械清理和疏浚当然要一些钱,但很多钱花在雇请劳力上就奇怪了。村庄整治的是村民自己的事,还是要发动村民自己动手干,即使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也要动动手。韩国的“新村运动”核心就是村民自己动手,政府补助实物,一年前遇到一个韩国妇女,她说小时候放学天天在村里的路上、沟渠边扫地,所以才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再说,一个村如果真正动手整治,县乡政府这二三万元还是拿得起,也是值得的。同时,农村还有“一事一议”筹资和省里的对待“以奖代补”,钱用于身边的事,农民也是拥护的。
            有的说没有人来整治。村庄平日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在外打工,忙生意,村里确实冷清,但毕竟还居住着村民。环境整治并不复杂,发动大家突击一阵子,日常保洁可以让有动手能力的“低保”对象来做并加一些钱,搞得好的村庄都是这样干的。而不想搞的村子,连当下农民工返乡正是人丁兴旺之时都没发动干。看到一些村庄返乡过年的人在脏兮兮的村头的抽烟聊天真不是滋味,不知道是干部没组织干,还是村民不愿干?
             有的说没有必要整治。“马上这个村要撤建到集中居住区”言下之意不要搞了,找的借口都是一致的。农村集中居住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我们不能听之任之长久既往地让老村庄脏下去,延续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的不公平,这也对不起农民,何来城乡统筹发展。再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洁机制,即使建成了新村庄,也会糟塌的不成样子。
            记得沈浩同志6年前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的日记写道:“小岗村与其他邻近村比,基层条件还是好的。但是村容村貌太差,尤其是卫生状况,即便是学校也不好。我看工作就先从抓卫生开始。同村干部一起商量一下,定些制度,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会好起来的。”
            说的多么平实!农村要改变面貌,先从改变环境卫生入手,“贫穷不可怕,懒惰最可怕”,门前屋后不扫何以治穷根?干部的精神面貌也从这些小事看起,村庄的卫生形象也反映干部的眼界与能力,小事不愿做何以成大事?整治环境卫生并不难,只要动手就会立竿见影,长久保洁更体现水平。从长远来看,也许把环境卫生做好了,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一个地区的根本,这决不是虚测妄言。我们会把这项工作一直抓下去的,把宿迁的农村打造成全省“最整洁、最现代、最生态”的新农村。
           让我们动动手,齐努力!
  • 从“黄瓜卖不上价”想到

    2010-02-02 20:59:07

           刚才看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温总理为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来到河北一个小山村,走进蔬菜大棚,看到青翠欲滴的黄瓜,满面笑容。但一村民说,“总理,我们家大棚里的黄瓜卖不上价,……种黄瓜的收入还赶不上打小工的收入。”总理说:“这可是个大事。农民辛辛苦苦建起的大棚,本来是指望它增加收入。这件事,省里县里都要想想办法。不光要组织农民生产,还要组织农民销售。”
           听了这段对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市的设施大棚也有了20多万亩,黄瓜也不在少数,眼下还热销异常,价格也高,效益不错。但我们要未雨绸缪,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且现在全国各地种蔬菜大棚的地方太多了,市场销售就成了关键。我市不紧邻大城市的销售地,也没有山东寿光知名的大市场,仅靠“各显神通”的销售渠道非常“悬”。会不会出现“菜贱毁棚”的现象,值得我们提防。
            眼下我们各级正忙着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但不能忽视也最重要的是市场销售,我们提出要用工业业化的思路抓农业,什么是工业化思路?最简单的原理“市场决定生产”,有多少销售订单就有多大的生产能力。而订单的背后是“品牌、品种、品质”等价格性能比。因此,抓现代高效农业必须始终把农副产品营销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今年必须下决心发展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每个县区都要建成一个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尽快建设一批直销直供基地,即使将来验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要将市场销售渠道放在首位来考核。把农副产品买出去,买个好价钱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农民负责。
            市场销售抓得越早越主动,越好越收益。

     

  • 不能让老人蜗居

    2010-02-01 21:32:48

            每当我看到宿迁一些居民小区底层蜗居着一些老人,就感到心酸。这原本是作为储藏室或车库使用的地方,一般有2米高,有的还是半地下,既没什么窗户,也没有厨房、卫浴设施,生活环境非常糟糕,甚至还不如他们原有的“小平房。
      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说,住惯了平房,现在新搬的楼房太高爬不动,还是住楼下方便;还有的说,跟子女住一套房子里不方便,生活习惯也不同;当然,也有不孝子女蓄意让老人蜗居在那里的……
           这不是我们进行危旧房改造或者通过搬迁安置而使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初衷,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我们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真得好好为老人们考虑考虑了。例如设计中的楼房底层杜绝可以改造成可供人居住的条件,而将一楼二楼(一般年轻人不愿住这样楼层)多设计一些40、50平方米的小型成套房,专门让分立门户的老人们居住,也可以在一个小区里专门建老人居住的二三层楼房,或者用带电梯的楼层方便老人上下,甚至可以把小型“托老所”、“养老院”就建在小区内,让老人和子女每天都能方便地见面和照顾,又能不影响各自独立的生活,减少矛盾,亲情融融。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我们都会进入老年,这样的房屋设计为了现在的老人,也为自己的将来,必须尽早考虑之。                                  

  • 学沈浩精神真谛

    2010-01-29 11:51:59

            宿迁正掀起学习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的热潮。沈浩同志事迹感人至深,如:6年中在村里过了5个春节;从合肥带来的私家车,谁都可以开去办事;住的房间大门从不上锁,谁都可以推门而入;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捎来拐杖;掏1000元给困难户的孙子买奶粉等。这种心系群众、为民爱民的精神当然要学。
             但沈浩同志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才是富裕小岗村的出路”。他从转变工作思路着手,带领大家发展蔬菜大棚,引进规模养殖,发展红色旅游,建设小岗工业园区,办起面粉厂、钢构厂,引进美国GLG集团生产甜菊糖等,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08年就达到6600元,是03年的近3 倍;他要把小岗村发展成中等规模的城镇(有几个村并过来),07年村里的总体规划通过了省级评审,修桥铺路建房,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设施,如今大部分农民住上了新的楼房,城镇化开始起步。这就是沈浩同志操心、操持、操劳最多的事,也是沈浩精神的真谛所在。
            如果不从“引导农民创业,发展致富产业”出发,干出实绩,带来变化,富裕百姓,就不能打破“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进富裕门”的魔咒。如果干了几年,小岗村仍然面貌依旧,贫困不变,即使对百姓再关怀、再照顾,也不会得到村民摁手印的苦苦挽留。这是我们学习沈浩同志须把握的“真经”。
  • 7385/37|<<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