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牧青:从普京下猛药治官场特权车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2:57:39
从普京下猛药治官场特权车谈起
毛牧青/文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2006年以来,普京对莫斯科的特权车进行了严厉整治。使特权车在一年内就减少85%。此前,整个俄罗斯大约有7500辆特权车,其中莫斯科就有1600辆。特权车一般都是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车顶上有一盏蓝色警灯,坐在这些车里的,大都是议员、部长等高官大员。特权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俄官员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因为特权车野蛮行驶引发众怒,况且特权车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非常高。于是普京在2006年9月签署法令开始治理特权车。这部法令规定:“(有特殊牌号汽车的)总数不得超过1000辆,这些车辆仅限于供从事保护国家安全的人员使用。”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特权车就逐步减少到了原来的15%。最近几年,这种情景已经越来越少了。(见)
这则消息读后让我感慨万分。普京属于“50后”的一代人,曾是前苏联克格勃的一个小小间谍,矮矮个子貌不惊人,既无后台根基又无“丰功战绩”。后为前俄总统叶利钦发现是个人才被推荐为叶的接班人。就是这个“小人物”,执政后敢于大刀阔斧对俄罗斯弊端进行改革,在国内外政绩斐然,普京之所以能这样,除了苏联解体后的民主环境的基础促生他涉政先天条件外,大约主要是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因此他连任两届俄总统,成为世界注目的政治家,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和尊重,西方政客也对他刮目相看。最近他卸任总统又任俄总理,继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政治作用。
前苏联由于70余年的前体制决定,官僚主义习气和特权作风根深蒂固。苏联解体后,作为原最大主体国的俄罗斯特权仍在旧体制的惯性中生存。普京敢于对那些高官的特权“太岁头上动土”公开叫板,并取得显著成果,证明普京不愧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和“铁碗人物”。
由此我想到我们国家的“三公”之一的”公车”的整治来。公车,就是习惯上的所称的公款公用车辆。但现实里真正用于公事或领导专用而动用公车的只占1/3,其余2/3大都是人们利用职权职便,随意动用公车公费为私利而服务的普遍现象。从这种角度看,大部分公车实际上就是货真价实的“特权车”。我们的达官贵人鲜有警灯警笛开路,现实中各级相关部门利用特权动用警车、安装警灯警笛的耀武扬威的却司空见惯,甚至一个乡镇的小小部门可以借这种特权横行乡里为私所用。至于特殊牌号的特权车就更不用说了。此刻,我们社会上上下下,无论是否有警灯警笛、特殊牌号的“特权车”,以及乱买、滥用公车的普遍性,与俄罗斯的高官特权现象相比,早是“小巫见大巫”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事实,问题更凸严重。
应该说,我国整治公车和特权车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了,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从各个角度下“红头文件”和规范规定进行整治,各级也煞有介事的出台很多类似文件和措施,但现实是:各类公车非但减少,反而逐年递增。各级一些政府和部门甚至搞攀比购置豪华车高档车、新任领导弃旧纳新重购车、增添新部门再购新车、公车超编、超标配备和私用等等现象随处可见,许多政府和部门甚至不顾百姓困苦,随意动用国家扶贫、救灾募捐、希望工程、移民费用等款项建豪华办公楼和豪华轿车。这些,早已是“久治不愈”的公开痼疾为百姓所常年诟病。
2006年初,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有文章说,我国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一年的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如今4年过去了,现在公车究竟有多少、财政开支是多少,笔者孤陋寡闻没有确凿数据论证,但肯定超过2004年却是无疑的了。据《南方都市报》去年底一项数据显示,仅陕西省人事厅126名公务员使用的公车,保守的显示有55辆。而10年前,这个厅配车是5辆。也就是说,从1997年到2007年,该省人事厅使用的公车10年增加了10倍。仅从这一家机关便可管中窥豹得知公车的天文数字浪费了。
为什么这种弊端非但没有基本解决,反而大有扩张泛滥势头呢?
首先是权力过于控制公共资源配置。据有的全国人大委员称:现在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社会掌握的政务信息不超过20%。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置权,缺乏公众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完善机制。
其次,现制度下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权力机制。由于缺少透明度,人们对决策过程官员滥用职权显得无可奈何,这种趋向很容易形成下对上的“不敢管、不能管、无力管”的心态。这种怪圈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各级我行我素无法无天挥霍公共资源,因此随意消费公共积累就成了家常便饭无人心疼。
第三是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际上更多显示的是的政府官员所有制。我国公共财产归全民所有。加之只注重和强化对腐败现象中的贪污受贿开刀,忽视对公共财产浪费等渎职、失职现象的惩治。因此出现“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奢侈风气不奇怪了。
第四是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资料反映,这些部门几乎都有“小金库”和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有的部门还相当严重。这种违法的状态,为预算的变通和提供了伸缩空子,为政府官员花钱大手大脚提供了便利。
最后一个原因是,现在对各级党政的考核主要看经济发展政绩,很少注重行政成本考核。这种畸形考核方式使政府官员容易产生只要有效益就可以水涨船高购置所谓“大、洋、全的办公设施”的攀比和享乐心态。
建设节约型政府,不仅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表率和导向作用,而且涉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政机关的清正廉洁。倘若连一个常年未决的公车和特权车泛滥的问题都束手无策无法改变,那人们对更为严重腐败、官僚作风的整治“大手术”,哪敢有更多的奢望呢?
公车改革是廉价政府建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关于公车(包括特权车)的改革。这些年在社会上一直是沸沸扬扬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公车必须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对人们对一些政府治理能力的失望也在增加。近几年一些地方部门出现过公车改革试点,但基本上耍的是部门化、利益化的“换汤不换药”伎俩,效果还不如维持现状哩!现在国家急需用钱的地方很多,乱买私用公车、滥用“特权车”,不但反映一些“父母官”的浪费、渎职、失职和官本位封建意识,更重要的是损害党群鱼水关系的腐蚀剂之一。“政府是靠公民的税收维持运作,应该对社会负责,对纳税人负责。”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声,也是人民的迫切心愿。但愿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不但能明白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这一点。
公车腐败涉及许多主体的既得利益,彻底根治必然阻力很大。单靠什么“自律”、“宗旨教育”、“三令五申”等口号根本不解决问题。我认为,能否下大气力整治公车和特权车并显见实效,反映了政府是否真心解决这个诟病的诚意,是检验政府是否有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要想施有效治理(彻底根治目前国情不可能),惟一的途径只有两点:执政者要有自上而下的“刮骨疗毒” 决心;要学习国外法治国家的惯例——规范并立法!
普京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基本解决特权车弊端,而我们折腾了近20年,却继续泛滥。相比之下,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不想多说了!
2008年5月1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