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建设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2:19:13

浅谈信息化建设对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南京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预防腐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依靠制度来防范腐败行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与制度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二是制度的静态特征使其在预防动态的腐败行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解决问题,就应该跳出单纯以制度为中心的思维框架,尝试新的预防方式和途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制度预防的不足,使技术预防与制度预防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消除各类腐败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成为可能。这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管理。

从“金关”、“金税”工程到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从中国的“1999政府上网年”到各地政府相继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构想,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在我国掀起了热潮。各级党政部门投入巨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其初衷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办公效率。但是,随着应用的逐步深化,大家逐渐开始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管理在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预防腐败行为等方面同样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预防作用之一:压缩公职人员的自由决策权

计算机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其非人化特性。所谓非人化,是指计算机严格地按照程序设定来运行,而不象人的活动那样经常会受到心情、性格、印象等主观因素的干扰。计算机的这种特征,使其能够被用来代替公职人员进行一些决策,以避免决策结果受到决策者的知识水平、个人喜好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各级政府机关正在试行的网上招标。网上招标是指招投标活动借助于互联网络,完全在虚拟空间进行。招标开始之后,各竞标方的资质情况和报价不但将全部在招标网站上显示出来,并能够做到实时(即能够反映事物的瞬间变化)更新,而且还会立刻由计算机进行排序。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关注招标活动的人只要登录招标网站,便能够对整个招标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使群众对于招标活动的全程监督得以实现。除此之外,网上招标系统往往还能够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由有关专家制定的评分标准,为各位竞标者的综合条件自动打分,综合条件最优者自动中标。

网上招标对于招标腐败行为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首先,由于众多投标者可以在异地通过网络参与竞标,所以招标本身的竞争性水平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围标”、“陪标”之类借助地域的局限性而完成的舞弊行为;其次,由于各投标方的情况能够在网上及时显示出来,所以整个招标过程就变得异常透明,从而使招标主管官员很难通过在程序和标准上作弊来偏袒其关系户;网上招标系统的自动排序和自动评分功能,再加上这些结果在网上的实时发布,则使得主管人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舍优取劣。网上招标的这三种特性,使其能够有效地消除人为因素对招标活动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招标过程的公正性和招标结果的公平性。

其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类型,如我市交通系统正在运行的“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等,也对规范建设程序、预防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些实践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非人化特征,来减少人为因素对于行政决策的干扰,从而显著提高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难度。

预防作用之二:打破信息盲区,使腐败行为难以藏身

信息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者要想判断其下属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整个机构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因此,管理者实际上是通过搜集、处理和分析信息来开展管理工作。

许多贪污与挪用公款的违法违纪案件都表明,真实信息的缺失,使得腐败行为不但得以顺利完成,而且还能够长期地隐藏下去。所以,及时掌握真实而充分的政务信息,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前提。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改善政务信息流通、防止出现信息盲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这种方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体,所以大量的政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党政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党政部门与民众之间高速地传递。其实,仅仅是信息交流的畅通,就具有一定的腐败预防作用,因为在流通速度加快之后,各种相关信息便能够相互印证。这时无论是虚假信息曝光的速度,还是其曝光的机率,都显著地提高了。

除了能够加速政务信息的流通之外,计算机网络系统还能够实现政务信息的多路径和“点对点”传输,从而防止中间环节对信息的垄断和截留。过去,高层的政务信息一般都通过系统内传达、逐级下发的方式传达至基层,而基层的政务信息一般则是通过逐级上报的方式送抵高层。由于信息的下达和上传均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所以就为中间环节的部门或人员截留、篡改和增删信息提供了可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务信息的流通方式。现在,借助于成熟的网络技术,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信息传输易如反掌,这就为政务信息的顺畅传递加上了多重保险。具体地说,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政务信息是同时沿着多条路径在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递的,所以任何一条信息路径被人为切断,都不会导致整个信息流的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中间环节的管理人员要想有选择地截留某些信息,将是非常困难的。

预防作用之三:确保制度和工作程序得到严格执行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程来操作,而不能随心所欲,否则操作就无法进行下去。计算机程序对于使用者的这种约束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我们在执行制度方面一直想达到的理想状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那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对使用者的约束力,来加大工作规范和制度的执行力度。具体地说,我们可以首先把各项工作规范和制度编制成计算机程序,然后把公职人员的办公操作尽可能地转移到计算机平台上来,从而借助计算机程序的力量来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交通工程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极易引发权钱交易。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有关人员的违规行为,一般会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设定清晰的审批流程,即依次经过多个审批环节,而不能中途跳过某个环节。二是合理分解审批权,即每个审批环节要由不同的人员来掌管,而不能由个别人说了算。这两项措施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讲就能够使各个环节相互制约,防止权钱交易发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两项措施在执行的时候经常会产生某些偏差。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所以个别人员依然有机会进行违反流程、越权处理之类的违规操作,这方面的权钱交易于是也就屡禁不止。如果结合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审批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机会,起到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南京市交通局推广使用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设定了严格的建设程序,各种状态一目了然,所有信息都在网上公示。系统运行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预防了可能发生的腐败现象。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在打破信息盲区、防止越权办事、开展实时监督、加强政务公开等方面均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其综合的预防能力是一般的技术手段所难以相比的。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其预防潜力还远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应当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预防腐败的新方式新途径。我国未来的腐败预防工作,应当是制度预防与技术预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