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16:03
作者:韩雪冰    文章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10).-82-84    点击数: 114    更新时间:2008-12-9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力正处在由相对落后的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实现农业信息化,使中国农业进入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增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意义的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提高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政府要始终站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增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加强对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使农民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只有实现农业信息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建设新农村。
第二,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巨大,目前只有投入而无产出,不符合市场规律,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依靠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调控,如前期国家出资建设农业信息化网站和对农户进行免费培训,以调动农户积极性。中期,在调动起积极性并产生效益后,可向农户起征适当的信息税。后期在农户离不开信息化并产生具巨大效益后,则完全敞开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国家在不同的信息化时期应出台不同的政策,以引导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第三,政府要注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明确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列为基础性体系建设内容。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促进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建设、进行资源开发、网络延伸和终端建设,对于农业信息的采集、发布、接收有巨大作用。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电子信息网络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同时,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引导资金的投入,拓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和企业参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这种投入包括农业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和配套软件开发所需的资金及农业信息系统日常运行所需的费用。首先是有大量资金投入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其次是有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国家还应在电视接收设备、家用电脑、数字或有线电视收费上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农民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高效工程和长效工程,考虑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公益性特征,中国对农业信息化及其服务体系建设上应加大资金投入。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总体协调作用,建立农业信息的共享制度。首先,建设好辐射全国的农业信息“中心批发市场”——中国农业信息网,为各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源;同时,建立农业信息共享交流的规范和制度,农业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改变现有的管理思维模式和条块分割的信息管理与服务方式,抛弃过去的小农观念和地方主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为便于与国际接轨,对于国际上成熟的法规、标准以及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中国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
第五,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法规和标准体系,切实维护农户的利益。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方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信息法规,来保证农业信息的建设和流通。而目前,我国在农业信息的采集、传播、发布等方面尚缺乏法律依据,在以后的农业信息管理上,我国应加大对法规建设的投入,加快制定信息法规,使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有法可依,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为了保障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市场信息的运行统一采用农业部颁发的分级标准、格式和规范的术语,定时收集和发布信息。同时要确保法制的严厉性,做到有法必依,打击信息犯罪,发挥政府的权威规制作用,以促进农业信息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第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要在农村实行信息化,就要培养和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并对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使其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并为培养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骨干服务。要通过新闻传媒、各级各类学校、培训班等方式来组织农民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通过义务教育教会他们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使接受“媒介启蒙”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和必需。
第七,发挥典型示范户的作用,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定开展和向纵深发展。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农村经济网络信息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更应当大力培养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户,让他们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从而降低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的置疑性和不可预见性,让农户看见实实在在的效果,往往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快捷和更有效。确信无疑的是,网络是“拿得起、放不下”的信息交流工具,一旦农民领略到了它的好处,他们支持和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第八,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科技人才。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的具有高水平的农业信息化的科技人才和全体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利用农业高校开展有关网络环境的远程教育,培养出拥有各类专业水平的高信息素质的农业人才。建立国家农业信息教育网络体系和地方农业信息教育网络体系,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领域、不同阶段人才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