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玄奘西游记之生死决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6:14
       玄奘西游记之生死决战

        解说: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继续讲玄奘西游记之生死决战。上期节目讲到,为了争夺玄奘,在印度排名第一的戒日王和排名第二的鸠摩罗王差点大动干戈。戒日王的目的,是请玄奘和小乘佛教宗师进行那场酝酿已久的辩论,以维护大乘佛教的声望。谁知道,这场顶级辩论无法进行。但另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辩经大会却要召开。玄奘将独自面对更大的危险。一个人去迎接全印度几千名顶级法师的挑战,其结局只有两个,要么登上西行求法生涯的顶峰,要么身败名裂。然而玄奘却主动立下生死状,以生命相搏。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

        钱文忠:上一讲我们讲到,经过一番折腾以后,戒日王好不容易见到了玄奘,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一样,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对《秦王破阵乐》最感兴趣。我们当初讲鸠摩罗王的时候就讲到过,他听说中国有一种舞蹈,有一种音乐叫《秦王破阵乐》,在印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感到非常地奇特。戒日王也是如此,这确实很有意思。这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事实呢?如果没有玄奘留给我们的记载,我们大概很难想像,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那个时候的中国,它这张国际名片是什么?是《秦王破阵乐》,大家好像一提到大唐,就想起《秦王破阵乐》,别的都不太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多远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那里有个非常著名的音乐。

        解说: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前的封号,破阵乐是一种流行于军队之中的乐舞,隋唐之际,就已经相当普及,其中含有不少西北少数民族,甚至中亚的音乐成分。更有学者研究认为,古希腊就有一种与《破阵乐》极为相似的军队乐舞《霹雳戏》。《霹雳戏》流传到古罗马,又从古罗马影响到突厥,后来,由突厥传入中国。这种外来的乐谱,流传到李世民的军队之后,被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音乐之中,最终形成了完美恢弘的《秦王破阵乐》。这不能不说,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迹。李世民登基后,亲自主持绘制了《破阵乐舞图》,又让文臣填写歌词,排演《秦王破阵乐舞》,把激扬慷慨的军旅战歌,改编成声势浩大的宫廷乐舞,并从此流传到周边的印度,日本等国家,成为唐朝的一张国际名片。实际上,《秦王破阵乐》拥有了唐朝军歌的地位,甚至在很多时候,起到了国歌的作用。

        钱文忠:戒日王是印度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排名第一个国王,那么他跟玄奘的见面,在中印两国的历史上,引发了什么后果?这是一个大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后果。戒日王被玄奘面满带自豪的,对自己祖国的这种介绍也好,赞叹也好,戒日王被震撼了,感到震撼。所以迫不及待地派遣正式的使节东面朝之。往东去朝拜也好,去朝见也好,会见也好,往唐朝进发。我们刚才用了四个字,迫不及待,这四个字是不是我们随便用的?不是,这四个字我们是有历史依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和印度不同,中国有非常悠久和长远的历史传统,而中国古代的史籍当中,对远方的异国,如果有人派使节来,很感兴趣,国王都很高兴,觉得我威名远扬。所以在中国的使节当中,很少会漏记远方的某个国家派使节来的这个历史事实。《旧唐书》,《新唐书》,两部非常重要的正史,都对戒日王这次派正式使节到中国,有言之凿凿的明确的记载。特别是《新唐书》记载极清楚。它非常明白,就是那个时候正好唐朝有个浮屠,浮屠也是僧人的另外一种称呼,在印度,戒日王因此发愿,要派人到唐朝来,到的时间也很清楚,贞观十五年,而唐朝还派一个官叫梁怀敬的,还把这个使臣,印度使臣送回印度,并且顺便也去回访一下。这段记载同时见于《册府元龟》等等,中国最可靠的史籍。戒日王跟玄奘的见面,在贞观十四年,而十五年,戒日王的使臣已经到达了长安。这难道不能说明戒日王的迫切心情吗?也就是跟玄奘聊完了赶快就派人去了,路上走了一年多。这怎么都是要的。所以我们是有足够的史料依据来说这话的。

        当然这条史籍记在页非常确证,我们最起码知道这件事情,玄奘跟戒日王见面在什么时候,戒日王的使臣十五年到的,那么玄奘跟戒日王的见面,我们据此倒推的,是在贞观十四年之间,所以中国的史籍有助于重建印度的古代史。这又是一个好例子。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也就是中国周边的好多民族也好,政权也好,国家也好,文明也好,他们的编年史,在相当大程度上,要以来汉文史料的记载,这又是一个好例子。

        解说:玄奘这位偷渡出境的大唐僧人,现在已经肩负起了大唐外交官的使命,并给中印两国带来了辉煌的外交成果。而戒日王迫不及待地邀请玄奘见面,最终目的是和小乘佛教的宗师辩论。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玄奘终于到来。那么接下来,众人期待已久的顶级辩论又会怎样发展呢?

        钱文忠:玄奘和戒日王第一次见面,谈论的主要就是遥远的唐朝的那个秦王,谈论这个,意犹未尽,一天就谈完了。而临别的时候,戒日王就跟玄奘说,因为第一次大家知道,是戒日王前来拜见玄奘的,玄奘并没有去看戒日王,所以走的时候,戒日王告别的时候就说,说弟子今天谈到这儿,说我就先告辞了,明天一早我派人来接师傅,希望您不要害怕劳累,不要担心劳累。果然,第二天的一大早,戒日王的使者就到了玄奘的住处,玄奘那时候跟鸠摩罗王住在一起。而玄奘和鸠摩罗王就一起来到了戒日王的行宫,这个当然免不了鸠摩罗王要供养玄奘,鲜花供养,供养。

        于是戒日王开始又问问题,说什么呢?听说师傅您写了一本《破恶见论》,您带来了没有?这部书有两个名字,当然都一样的,一个叫《破恶见论》,一个叫《制恶见论》,制服的制。这也就是当初玄奘为了应付那个小乘高僧的挑战,一直没碰到这高僧,但是他已经写了一部著作,准备来应对。那么这部数您带来了没有?玄奘是有备而来,当然随身携带。就这把部经呈现给了戒日王。戒日王看完以后,非常地高兴,就对身边的那些小乘的高僧说,说弟子我听说,太阳一出来,蜡烛的光芒就不值得一提了。而天上如果打雷的话,地上的那些凿子,锤子发出来的声音,也就不值得一提了。那很显然,是把玄奘的著作,意见,比喻成太阳,比喻成天上的雷鸣,而把小乘佛教的一些观点,比喻成蜡烛,比喻成地下的锤子,这种丁丁当当的小声音。那么说,戒日王接着说,你们所信奉的宗教的学说,已经被这位支那高僧破除无余。你们看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那些小乘的僧人没有一个敢说话的,就看见戒日王这样一个态度。戒日王又接着说,你们的那位大师呢?就当年非常狂傲的,要打到那烂陀寺门口的这个小乘法师到哪里去了?戒日王说,这位法师,自以为学问高超,见解深刻,渊博无比,第一个起来倡导异见,这个小乘第一个出来提倡小乘学说,经常诋毁大乘佛教,等到听说外国的大德来了,他怎么呢?就托辞到吠舍厘,礼拜佛迹去了,他看见外国的高僧来了,那个小乘佛教一看不对他跑了,戒日王是这么说的。说逃了,躲起来了,所以我知道,你们大概是没有什么能力来应对这位支那国的高僧了。这一段话说的呢,当然旁边的小乘僧人也不敢想,因为第一,自己的这位高僧的确是跑了,没有来,第二,这位一代帝王,戒日王的态度很明确。那么玄奘在跟戒日王见面的时候,不光是出示了自己的著作,还按照当时印度高僧见国王的一般的传统,进行了比较间短的讲经,解释了一下自己著作的主要观点。

        解说:玄奘的讲经说法,让国王身边的小乘佛教信徒都改信了大乘佛教,但是,戒日王并没有满足,他要举行一场更大规模的辨经大会,让玄奘面对全印度顶级法师们的挑战。戒日王为什么要这样做?玄奘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钱文忠:因为印度的一代名王戒日王,他有自己的考虑,他的考虑是什么呢?他对玄奘法师说,哎呀师傅,希望师傅您在曲女城,我们以前重点介绍过这个佛教的圣地,在曲女城举行一次辩论法会,我下令全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外道都来参加,师傅您就利用这次机会,向他们展示大乘佛教的精妙,使这些外道也好,婆罗门也好,大乘佛教徒也好,彻底死了这颗诽谤大乘佛教的心。这样,一来可以展现师傅您高超的学问,为您扬名,二来,可以摧毁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各执己见的这种习惯和偏见。戒日王在印度是一呼百应,而他的性格也是说做就做的,非常干脆的一个国王。当天就颁布命令,通知当时五印度,所谓五印度,北印度,东印度,西印度,南印度,中印度,也就是指全印度,所有的宗教人士,里边选出顶尖的人,定期汇集到曲女城,来观看大唐高僧玄奘讲经,来参与辩论,显而易见,玄奘一个来自于我们东土大唐的异国高僧,必须独自一人肩负起维护当时佛教世界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学术声望,学术地位的重任,必须独自一人肩负起维护大乘佛教的地位和声誉的重任。古往今来,留学生的数量恒河沙数,多得是。难道还能挑出第二个像玄奘这样的人物吗?我想一个都挑不出来,除了玄奘。

        其中的利害,轻重,难道玄奘会不了解?不知道?不体悟到吗?玄奘在印度已经建立了作为一个异国留学生,所能建立的很高的荣誉了,玄奘已经被邀请在那烂陀寺开设课程,开设《唯识宗》,当时顶尖学科,在顶尖的学府,有一位外国僧人来开课,我当时打过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中国的留学生,跑到牛津和剑桥去讲莎士比亚了,那一个留学生在学术上,还能达到什么高度?玄奘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难道玄奘不知道,这次辩论赢则罢了,输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他当然知道。但是,玄奘退缩了没有?畏惧了没有?从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的历史记载,和可靠的历史材料来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玄奘绝对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

        解说:是登上西行求法生涯的顶峰,还是身败名裂,是玄奘必须面对的结局。而戒日王却一心要把这次辩论大会办成顶级佛教盛会,那么这次载入史册的曲女城大会,究竟有多大的规模呢?

        钱文忠: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的初春,玄奘到达了曲女城,这场辩论是不是整个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讲经辩论会,我们不敢说,不能百分之一百说它是。然而,我们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可以说,这肯定是印度历史上时间最为确定,记载最为详尽的一次讲经辩论大会。那么,这次讲经辩论大会,到底有多么大的规模,我们来看一些数字。

        戒日王一路上浩浩荡荡到处在宣扬,我要举办全国性的辩论大会了,所以戒日王带着人,在恒河的南岸往曲女城走,走走走走,跟上来几十万人,就一支庞大的队伍跟着戒日王,在恒河南岸。恒河北岸是谁呢?鸠摩罗王。印度排名第二的国王,看样子,他的号召力是比戒日王小,他见戒日王也的确有点害怕的,但是,也有数万名随从,就在恒河的南北岸,两支庞大的队伍在走。恒河当中有船队,水陆并进,两位名王在前面引导,军队紧密地警卫,我们知道,在印度除了船以外就是大象,所以还有大规模的骑着象的军队,击鼓鸣锣,演奏各种音乐。在90天里,恒河基本上成了一条欢乐的节日的恒河。这在印度古代史上是多么绚烂的一笔,而这一切是为了一个中国的僧人。

        有多少人有资格参加曲女城的大会呢?你不能几十万多人去,几十人架不住起哄的,就是在旁边看热烈的。全印度一共有18位国王,还有一种记载说是20多个,我们就选少的说,有18位国王到场。大小乘僧人3000余人,婆罗门和外道2000余人,而玄奘自己的母校那烂陀寺派出了1000多人,前来观看。这几千个僧人不是你只要是僧人就能来的,没有这个说法的,都是每个宗派每个部派,每个宗教挑选出来的顶级高僧,因为印度的宗教是很多很多的,佛教只不过是印度宗教当中的一种,而在印度也从来没有占过主流地位的一种,在中国当然佛教很昌盛。那烂陀寺我们知道,本来就有几千个僧人,而那烂陀寺本来就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学府,他从里面才挑出一千多人到场。这些都是已经有身份,有地位,有名誉,有威望的学者,当然随从还有佣人啊,随从啊,仆人啊,还有交通工具啊,那当时就只能在那边搭档违章建筑,当时也没这概念,搭了一片建筑,方圆几十里之内,满满当当,挥汗如雨。这当然是盛况空前的一件事情,放在今天,如果有几十万人拥到一个地方,那也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大规模的活动,戒日王事先一点都没有预计到吗?那也不是。戒日王下令,早就下令,在当地预先建造了两座草殿,因为他来不及造很恢宏的佛殿,用草做顶的造了两个佛殿,准备什么呢?准备安放佛像,安置前来参加会议的人。当时戒日王造了两坐大草殿,每座可以容纳一千人,戒日王已经觉得自己算是提前量准备得可以了。应该说规模也不小了。当然现在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国王自己,包括像玄奘这样的,当然不会住在草殿里,所以,在会场的西面,还专门建造了行宫,行宫的东面,还修建了伽蓝,还修建了高达百余尺的宝台,百余尺就是30多米,这种宝台都修建好了。大家不要以为这些描写都是夸张的,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印度,看看那个年代遗留至今的佛教建筑,大家就会知道,这恐怕是写实的,那些塔都那么巍峨高大,今天还在。而这个宝台就用来供奉黄金佛像,有个金佛像,这个金佛像的高度跟戒日王的身高一样,也许容貌也跟戒日王差不多,因为那个时候塑像它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模仿国王的样子来塑一个人像。宝台的南面,有专门的浴佛的地方,浴佛节嘛,我们今天中国也还有,就是给佛用鲜花洗浴,表示一种尊崇。

        从初一开始,国王就开始施舍,来参加会议的人,要施舍给他们食物啊各种各样的东西。到了第21天,三七21天以后,大会的序幕正式揭开。

        解说:生死决战就要开始,但戒日王还要主持辩论大会完成一套华丽的仪式和排场。那么,在几十万人当中,玄奘最终要直接面对多少高手的挑战呢?

        钱文忠:国王和一些顶级顶级的高僧,来的都是高僧,这里边还要挑,从行宫出发,前往那座伽蓝,也就是作会场那个地方。沿途修建了花阁,要堆满鲜花。装饰了灿烂的宝物,有与乐队奏响音乐,主角是一座黄金佛像。这黄金佛像被恭恭敬敬地安置在一头大象的背上。而载着佛像的大象两边,是两位印度排名第一第二的国王步行,左边是戒日王,而戒日王什么一个形象呢?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印度古代的大神,叫帝释,也就是,手上着白色的拂尘,在一边跟着步行。

        右面是鸠摩罗王,鸠摩罗王把自己打扮成大梵天。手上持着宝盖,宝盖就一个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像伞一样的这么一个东西,两个人都打扮好了,跟着这个象,护卫着这个佛像前进。这个形象大概大家觉得生疏,不要觉得生疏,照相术传进中国以后,给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其中就有慈禧太后干过类似的事情,慈禧太后装扮成一个观音,旁边各种各样的菩萨,领头的是李莲英,也打扮成各种各样的金刚,李莲英打扮成金刚的,就是旁边还有各种太监,宫女打扮成各种样子。慈禧是打扮成观音菩萨。大家知道,这是一组老照片,不是一张,看样子慈禧太后当时换了好多套行头来拍照的,看到这个照片,大家就能想像当时印度什么情况。当然可惜,这个照片是黑白的,在古印度这个场景,肯定是色彩斑斓。后面是盛装的大象队伍,起先的两得驮着鲜花,上面有人一路走一路撒,再后面是玄奘法师和顶级的高僧乘坐的大象,而路旁边还有三百头大象,这三百头大象上坐的那个才是那18个国王,和那18个国王带来的重臣。这些人在干什么呢?一路高唱赞歌,一路赞叹,这是印度的一种风俗,西藏现在也有,要吟诵这种赞美诗一样的,赞美玄奘,赞美戒日王,一路前行。排场就是那么宏伟,从记载来看。到达了会场以后,先请下佛像,由戒日王背着这个佛像,登上了宝台,那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个佛像叫金佛像,但应该不是纯金的,因为如果纯金的,像戒日王本人这么高,谁背得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应该是鎏金的,或者用金箔贴上去的,今天藏族还有非常了不起的贴金箔的工艺,他能够把一个泥塑的佛像,或者一个木头的佛像,贴上一层金箔,完全像真实一样,现在还保留着这个非常了不起的工艺。所以戒日王就这把个佛像背上去,有两名名王,也就是戒日王,鸠摩罗王,和玄奘法师一起浴佛,先给这个佛像鲜花洗浴供养。然后又是施舍。接下来,才轮到18位国王,再去浴否,再去施舍。

        能够进入会场的各国僧人,当中最有声望的一千多人,才有资格进入会场。婆罗门和外道当中,游行的500人,各国大臣当中,重要的200人,也就是大概一千七八百人,才有资格进入到这个伽蓝里面,现场观看玄奘讲经辩论。其余的在门口待,就只能在内外围了一堆。尽管这样控制人数,我们知道,到了会场里也将近两千人了。那今天的会场有两千人,那也不得了,真正的济济一堂。接下来的程序,印度的辩论,尤其像这种国家级的辩论,是有规模的,有一套程序的,国王正式施舍,施舍什么呢?他向包括玄奘在内的全印度的顶尖高僧,施舍了一个金盘子,七个金碗,一个金澡罐,这个澡罐大家别想像成是浴缸,没那么大,就是用一个罐子打水来洗澡的,你不能想像成一个金浴缸,没那么大。金锡杖一根,金钱三千,上等衣物30套,这一套程序只有一个目的,为论主的登场进行铺垫。

        解说:关键时刻就要到来,生死决战即将开始。玄奘立下的生死装是什么内容?接下来,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钱文忠:终于来自东土大唐的求法高僧玄奘正式登场。是怎么登场的呢?戒日王亲自为玄奘铺设宝座,先请玄奘坐下。这就百名玄奘乃是这次大会的论主。开场白当然由玄奘来做,照例是宣扬自己立论的观点,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宣讲,欲有公之于众,欢迎大家批评讨论的这样一个意思。大家可别忘了,会场里边是两千人,会场外边还有几千人,在古代没有今天的扩音设备。于是,就邀请那烂陀寺戒贤大师,我们讲过,这位到现在,这位应该是100岁左右了,在曲女城大会的时候,玄奘去的时候已经90多了,又邀请他的侄子觉贤法师,大家还记得,玄奘刚到那烂陀寺的时候,就由这位侄子代表他的叔叔戒贤菩萨来做了一段讲话的。那这个侄子现在也大概应该80岁左右,因为当时是70多岁嘛。在这边,把玄奘著作的主要论点高声宣读一遍,大家也许会有这个疑问,80岁的一个老僧人,你能把这个声音传到几千人知道吗?这个我不知道,但是金克木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听到过他吟诵梵文,金先生很瘦小,那时候也是70多岁,嘹亮之极,中气之足,这恐怕也不是我们能想像的。所以觉贤法师先宣读了一遍,非常嘹亮。另外还有听不到的怎么办呢?就在会场门口外面,竖起一个大板子,上面把玄奘的论点抄写在上面,公之于众,让外边的人大家都可以看。我们前面讲过,按照印度的规矩,只要是辩论,就必须预先设定输赢奖惩的条件,输了怎么办?赢了怎么办?这个大家说明白。而且由主动方提出,那知道我们知道,玄奘是论主,这就必须由他来提出,我赢了怎么办?我输了怎么办?赢了怎么办往往不提,由你国王看着办吧。而输了怎么办必须要提出来的,按照印度古代规矩。那么我们的玄奘法师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若其间有一字无理,能难破者,请斩首相谢。玄奘对全印度的高僧开出的条件是这样,我在这里宣讲的观点,我在这里的立论,我在这里公开发表的论著,只要有一个字能被大家攻破的,我斩首相谢。这是最终极的条件了,以性命,以生命在强搏。这也可以表明,玄奘法师对自己的佛学修养,对自己的立论,已经自信到什么程度,他充满足够的信心,来列了这么一个奖惩条件,这是没有退路的。但是,一整天下来,整个会场居然鸦雀无声,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来跟玄奘辩论。戒日王感到出乎意料,戒日王很高兴,十分欣慰。一天怎么没人出来呢?大家就赶快,当天就回到住的地方。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到了第五天一直如此。这个场面就由惊喜变成尴尬了,那一次讲经辩论会,居然没人搭理你,这当然很尴尬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大家听下一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