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无限责任公司”存在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9:31

“政府无限责任公司”存在吗?

2010-10-18 12:26:48 来源: 《新世纪》-财新网 跟贴 106 条 手机看新闻

“新中国”应是一个权力有法治制约,民众私权受尊重,既有政治权利、又有经济权利的中国。不在乎是否金碧辉煌,不在乎GDP总量。走向这个“新中国”的过程,要从尊重私有权利开始,不要跨越式、大跃进;要有程序正义,制定良法,严格依法。

作者:斯伟江

拆迁之痛,前人之述备矣。由于拆迁不断死人,惨烈的状况推陈出新——自焚的,被活埋的,被铲车故意压死的……这些惨状无不刺激着国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北海白虎头村的强拆工作如火如荼展开,给中国拆迁争端又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

几乎与此同时,宜黄某官员化名“慧昌”投书财新网称:“当大家都在对强拆政策口诛笔伐的时候,似乎大家都罔顾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强拆政策的受益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显然,慧昌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当今官场的主流思想。其“强拆容易出问题这是肯定的,但政府不能因为容易出问题就放弃不做。因此,剩下的就只是问题出的大小和是否可控,而会不会出大事、出了大事是不是控制得住,实在说,就要靠运气了”的说法,也可以用来印证广西北海政府在宜黄事件余波未尽,即开展强拆工作的心态。

一定程度上,国务院新的拆迁征用条例久久不能出台,其重要原因就是官场的主流思维模式,沉湎在类似宜黄、北海官员的发展观中无法自拔。很多官员都想在自己这一代手中,实现所谓的现代化复兴梦,同时也实现个人的各种利益。

可以说,不改变官场主流的发展观,不但拆迁死伤将会继续,而且,中国的政治文明将无法平稳实现。

“政府无限责任公司”弊端

如“宜黄来函”所言:“如果中国地方政府能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即所谓的消极政府,不去积极干预经济和经济生活,就可以当太平官了,就不必去搞强拆了。但在中国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积极政府是当代中国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尽管它非理想模式。”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完全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加上斯大林模式的政治,毛泽东搞的文革,不但是民不聊生,而且是史无前例。等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时,中国经济正濒于破产的边缘。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有魄力的领导人改变了原本的计划经济,走上了原以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的市场经济,继而一步步地进入了WTO这个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架构。

如今的中国,已深深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再也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但改革开放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后,又走向另一极端,即追赶发达国家,实行民族复兴。于是,不切实际的举动,拔苗助长的政策纷纷在追赶模式下出台。其中最重要的模式,是“政府无限责任公司”的普及。

终究是政治体制改革没跟上,政府从一种全能中央计划经济,转化为大量地方无限责任超级公司,追逐GDP、追逐利润最大化。如同一个市长写的《市场经济学》:市长既有市场,又有权力,最终变成无人能敌的市场怪物。对公司来说,政府公司比它多拥有行政、司法、媒体等公权力;对其他类型的政府来说,它又逐利而行,既有公利,又有官员的私利,混杂其中。这种超级怪物,就是现在世界上和华盛顿模式竞争的中国模式。

如“宜黄来函”中认为印度比中国落后的原因,大概是印度没有中国政府这种强势。且不说中国是否真的比印度发达,这种比较模式,如不是比GDP总量,而是比民众的幸福指数,印度恐怕远远比中国先进。10月2日出版的《经济学家》预测,印度的私营经济发达的模式,长远将超过中国的官办模式,理由之一,是众多的私营经济比官办经济要有活力。一旦权力过大的超级公司遇到一个坏老板,多年积累会毁于一旦。其实,这种模式的好坏,外国人没什么说话的份,犹如鞋子是否合脚,只有我们中国人才知道。宜黄拆迁并非极端例子,我们中国人对矿难、高房价、看病难、毒奶粉、司法不公、高税收,难道还受害不深吗?

中国大部分官员都可能出国考察过,但看到的只是美国以高楼、汽车、高速公路为代表的表面,没学其市场经济背后法治、新闻自由、容忍异己,乃至公民社会的实质。中国的现代化,只学到了器物上的现代化,犹如晚清,以为买了洋枪洋炮、机器轮船就是现代化,对于最难的要自身革命的制度、文化现代化,却不肯学,也不愿学。

谁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确有其内在动力,大部分是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政府的目的和出发点,许多确是为公益,但也不能说没有任何官员私利夹杂其中。征地、拆迁、买地,土地财政收益除了政府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大部分投在自己身上。真正需要投入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又有多少成绩?强拆拆出的“新中国”,只是一个硬件;而光鲜的硬件旁,多少人失去土地,多少人失去健康?这种以高楼、公路为代表的“新中国”,对所有的人都有益?

官员眼中的“新中国”,是一幅虚拟的城市化的图景。即使最清廉勤政的官员,也是按照这幅图景,利用手中无法制约的权力强行画就。心里想的是“我是为了你们好,你们居然还不领情”。“宜黄来函”的口吻,活脱脱的父母官的样子。中国官员的“家长制”、政绩考核机制,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官商利益交错,使得忽视民众利益的官员,可能升迁机会更大。因为如果顾全了民众利益,可能就不能强拆了,无法吸引投资,最终,由于没有GDP政绩、城市化成绩,逐步被淘汰。久而久之,强悍的能吏就成为官场标杆。

可以总结说,当今官场中,大政府模式及其背后的新乌托邦目标,是现在不尊重私有财产,甚至不尊重法律的主要原因。目的正当,手段变通(甚至违法)都没关系。

出路: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当官员说到发展的政绩时,往往不忘颂扬党、政府;出事了,责任就在民众。“宜黄来函”中说:

“我们精心为公民打造设计的现代救济方式——法律武器,老百姓弃之如敝屣,仍然习惯选择上访尤其是越级上访,而且的确只有这样才有效果,这和几千年前的拦轿告状有什么区别?由此,笔者想到一句很经典的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官员总有理由把中国不民主、不自由,归结到百姓素质上去。不能搞乡级以上选举,是因为民众素质不高;民众爱上访,也归结于民众素质。有一种理论认为,民众的素质决定了官员的素质。其实,责任在游戏规则。民众无法把民众中的优秀分子选为官员,而现在的上面选官制度,是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只有一条秘诀,就是给民众经济权利,有私有财产,有市场空间。中国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也只有一条,赋予民众政治权利。别无其他中国模式。

传统儒家的新中国,孔子说,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着眼点在人的幸福指数。笔者眼中的“新中国”,是一个权力有法治制约,民众私权受尊重,既有政治权利、又有经济权利的中国。不在乎是否金碧辉煌,不在乎GDP总量。同时,走向这个“新中国”的过程,要从尊重私有权利开始,不要跨越式、大跃进;要有程序正义,制定良法,严格依法。钟摆多年摆向在强势政府一边,现在应该摆回私权这边了。

中国要开展有序的改革,必须先改革官场思维。现在的官场已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动力和魄力。要出路,只有一条:抓住时机,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