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10-18 点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14:44

禅是什么
南怀瑾
在日本,有两个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市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而每当此时,另一个寺庙的小和尚总要出来与之“斗法”。
一天早上,又是如此。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答道。问话的小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他回来请教自己的师父。
师父说:“明天继续问他,他如果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他就一定答不出了。”
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等在寺庙门前,他认为自己这次一定胜券在握,一看见昨天那个小和尚走过来,就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风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问话的小和尚再次语塞,只得再次回去请教师父。
师父这次有点儿不高兴,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而且,师父进一步补充,“如果下一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听了师父这番话,小和尚高兴极了。第二天同样的场景。小和尚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我到菜市场去”去买菜的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问话的小和尚再一次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讲禅的故事。关于禅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的人说,禅是一种智慧;有的人说,禅是一种人生态度;还有人说,禅其实什么都不是。
迄今为止,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家都来描述它,但没人能够定义它。“不可说,说了就是错;‘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

你即你所为
宋美龄
如果过去的日子曾经教过我们一些什么的话,那便是有因必有果——每一个行为都有一种结果。依我之见,这种观念是宇宙的道德基础;它也同样适用于今生和来世。
我们中国人有句谚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也适用于每个人的生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确,圣人与罪人皆会受到阳光的被泽,而且常常似乎是恶者大行其道。但是我们可以确信地说,不管是对个人或是对国家而言,恶人猖獗只是一种幻象,因为生命无时无刻不将我们的所作所为一笔一笔记录下来。
最终,我们就是我们行为的总和。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就像木头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
也因此,我们日复一日地写下自身的命运,因为我们的所为毫不留情地决定我们的命运。我相信这就是人生的最高逻辑和法则。

邀请敌人公开演讲
王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不顾多方强烈反对,邀请“美国公敌”伊朗总统内贾德前往演讲。校长李·博林格明确表示,为激烈辩论提供论坛是哥大的“长期传统”,允许内贾德演讲是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表现。
然而博林格的“欢迎辞”是这样的:“让我们开门见山吧。总统先生,你展现了一个狭隘、残酷的独裁者所拥有的一切特征。”
内贾德站起来,也照样鼓掌。做过宗教祈祷之后,他回应道:“校长的开场白,简直就是对在场观众知识的侮辱。”
这便是一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所能造就的精彩。在以兼容对抗狭隘时,哥大的风格强硬。在表达自己的立场时,博林格校长的风格犀利。此之谓名校,此之谓校长。

自然的法则
高景轩
伏尔泰84岁时结束在国外的流浪生活,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大哲学家归来的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竟有上百位。之后,伏尔泰开始走访故人,此时此刻,他最想见的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
伏尔泰来到一处贫民区,叩开了梦中情人的家门。早在60年前,伏尔泰向她求爱遭到拒绝,以后就再也无缘与之相见。在那间简陋的房子里,福尔泰和梦中情人相逢,发现她生活贫寒,满脸都是褶子,着实吃惊不小。
梦中情人见到伏尔泰也挺惊讶,头一句话就说:“你怎么这么老了?我简直都认不出你了。”第二天早上,伏尔泰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一张他年轻时的画像,纸张已经泛黄,那是他当年求爱时送给意中人的信物。伏尔泰在一首诗中写道:“自然就是这样,我服从于它的法则。”

不宽容的压力
佚名
“那天清晨,我的小女儿站在厨房里,手里拿着关于我酒后驾驶的报道。我当即意识到,我必须做出辞职的决定。”
德国新教前主席凯斯曼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任此职们的女教主。因为酒后驾驶,她面临着极大的公共舆论压力,她因此辞职。出事的那天深夜,她刚把车停在自己的车库前,准备打开车库门时,走过来一名交警,要求她出示驾照,她被控酒后驾车。她收到了3600欧元的罚单,驾照被没收,但惩罚却未在法律意义上止步。在德国,酒后驾车本来属于受保护的私人信息,但凯斯曼事件却被公开,甚至酒精含量也被公布出来。德国公众舆论认为,错误就是错误,不可饶恕,人们质疑她是否可信。但对任何一个曾经有过酒后驾车经历的德国人来说,谁愿意把自己酒后驾车的事公之于众,甚至于由此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呢?凯斯曼说:“在我52岁的时候,我长大了。我失去了工作和住宅,我的小女儿也搬了出去,我现在必须独自重新开始人生。”

尊严
陈辉
一位国民党老兵,家里是富农,土改时受了“迫害”,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后,因不受重用,又去了美国,在美国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受尽白眼冷遇,就又去北美一些小国家做小生意。几年的海外漂泊,早已使他淡忘了国家的概念,祖国在他心目中似乎远没有一杯热咖啡有价值。
1953年的一天,他在北美的一个小国家坐公交车,一位当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先生,你是中国人吗?他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是。”那个当地人对着全车的人大声说:“看哪,这就是中国人!就在昨天,我们那个蛮横的邻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就是被和这位先生一样的中国人打败的,我们面前就站着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于是,全车的人都起立鼓掌,并纷纷与老兵握手,向他表示祝贺。那一刻,老兵的内心世界被强烈震撼了,作为中国人而拥有的尊严使他热泪盈眶。

学人面相
王政
近日,心血来潮,从家里二十四箱宝贝里面淘出一本《中国近代学人像传》,是台湾中正书局繁体原版的。编书的人很是下了一番工夫。作传本身就很难了,作像更难。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就在于每位传主都有照片或者肖像,世人不多见。比如梁鼎芬的样子很怪,林琴南非常丑。
人的命运,性格就写在自己的脸上。鸡蛋好,母鸡也错不了。“没面目”的人是没本事出来混的。古来讲学一体,讲得太差劲,学问也不会太大。梁启超先生中年的面目,很像个日耳曼人。特别是大鼻子,雄踞炮台,威风凛凛。章太炎先生在日本闹革命时的“解辫发”之照,十分任侠,随时一怒拔剑的样子。“中华民国”四个字就是他起的。俞樾,老老的,一蓬山羊胡子,文如其人,他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王国维先生,面目很怪异,像个骷髅(大不敬,实话实说)可能是牙不好,咧着嘴。没有这样的脸绝对做不出那样伟大的学问!
近代人中最上镜的要算胡适先生,就是那张作为招牌的当北大校长时的标准照,一看就是大师。这样的人不是北大校长,谁信?不过,时代会摧毁一切,包括相貌。季羡林先生不是在北大被当成看自行车的老头吗?其实季老的长相很有唐诗的味道,年轻时留德的照片中真是一表人才。再比如鲁迅,陈丹青说他很可爱。这个词用得非常“可爱”。其实鲁迅只有一米五几,但人格的力量让他显得比实际身高要高得多。另外,据专家研究,蔡元培1.66米,李叔同1.72米,郑振铎1.85米,算是个高的。苏曼殊1.67米。对了,苏是个传奇人物,不到30岁就死了。长大成人后不知怎么回事,就会了英、法、拉丁、梵等多种文字。中国第一本《拜伦诗集》就是他翻译的。即是音乐家,又是伟大的画家,他还是诗人写了很多好诗,最有名的一句是“满山红叶女郎樵”。但他立志当和尚,不爱女色,就是跟美女们写写诗,弹弹琴什么的。因为崇拜茶花女,就随时吃一种法国糖,因此,苏大师就自号“糖僧”。

《读者》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