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10:40
重庆市城口县职业高级中学 焦利
摘 要:中国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其重点在于加强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职业高中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与市场旺盛的需求形成了矛盾。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与“普高热”现象的矛盾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城镇化建设,不利于优化劳动力结构。针对这样的状况,2005年11月7~8日,国务院召开了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会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和重点,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结合重庆实际情况,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高中;改革;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教育倍受歧视,招生困境和传统观念制约其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1999~2001年曾出现招生负增长现象,2002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共有2200万,其中820万升入了普通高中,550万人升入了中等职业学校,另外830万则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发展很不平衡,职高的发展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按照教育理论和各国发展经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理想的比例是1:1,为了使得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平衡,缓解人才的结构性紧缺,教育部提出,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在去年550万的基础上扩招100万,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将达到800万。目前职业教育未被社会大众认同,很少人自愿到职业中学学习,认为职高生毕业后就是当工人没有前途。职业高中在普通高中的光环下,显得暗淡无光。不同的人智力结构不一样,牛顿在学校里被视为低能,按照目前的心理学观点来看只是“读写困难症”,另辟奚径的教育方式使得牛顿成为流芳百世的科学家。比尔·盖茨未能完成大学课程,通过自学开创了微软公司成为了世界首富。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使得不适应大众教育的学生发挥所长,激活动力,开创新的视野,开拓新的世界。
(二)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重学历,轻技能”的状况亟待改变
重庆市总工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重庆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初级技工占27.2%,中级技工占45.6%,高级技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7.6%。从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上看,重庆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庆铃集团的工人必须要求具备中等专业技术,有数控操作能力,重庆大学每年定点为该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工人。职业高中学生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上岗,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哄抢一空。
人才需求层次应该是呈金字塔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才,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除了拥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外,还拥有一支素质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劳动大军。有“硅谷”之称的北京海淀科技实验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人只占7.5%,而具有职高学历层次的却占25.7%。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中,将大有所为。从众心理决定了大多数人认为只有高学历才有高能力,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四两也能拨千斤。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的电工王亮,参与了单位重大装备电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并研发出重大装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使得工效提高了20%~200%,为企业直接创效益一千五百多万元,被破格聘任为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并于2006年当上了市政协委员。他的成功经历就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工人的新形象,也展示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证明了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二、职业教育发展春光无限,形势大好
(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看作“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视为“一个民族能否存在的基础”;日本政治家认为:“职业教育挽救了日本,对国家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亟需大量的技能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05年11月7~8日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把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国家财政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2000~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6.1%提高到41.8%,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多达1000万,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都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目前社会上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工伤的事故频繁发生与部分工人没有接受专业的系统培训不无关系。改变目前单一的普通高中教育,兴办职业技术教育,避免高中阶段教育的跛脚发展,是顺国情、顺民意的大事。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为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和政策支持,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的形成将促进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二)沿海地区出现的“技工荒”,显示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会议传达了这样一个精神:我们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成果的技术专家。对于生产一线工人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应予以重奖。这对于提升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拓宽工人发展前景将起到重要作用。重庆市政府规定:从2001年起,受聘在相应技术岗位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可分别享受本单位每月150元、100元、50元的技能津贴,其他生活福利待遇由本单位比照执行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相关标准。个人收入分配的改变是引导广大学生就读职业高中的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在2003年的时候,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5.3%,2004年为95.4%,与此相比大学生毕业一次签约率大约只有70%,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数字。盲目发展高等教育,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多年仍然未实现就业,为找工作纷纷回笼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门的技术。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先决条件是“一专”。这样才有安生立命的能力,然后才会谈到“多能”。
深圳的高级技工长期严重短缺,高级技工的市场价格一路高涨。招聘会上深圳某企业开出了月薪6600元要招聘高级钳工,结果未能如愿,不由感慨到“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青岛一家公司急需一名高级模具工,给出了年薪16万的天价,仍是空手而归。高级技工人才缺乏在全国已是普遍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却在不断滑坡。据统计,在全国1.4亿城镇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而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比例高达60%,高级工只有5%。高级工的缺口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仅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达到四十多万。技术工人市场需求一路看好,职业教育大有所为。
三、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一)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队伍
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学科型的,往往不自觉地把教学拉到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上,但是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以对于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仅要提升理论修养,还要培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是技术型和学科型并存的格局,偏重应用型。应采取改革性措施鼓励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到职业院校任职。而高学历人员应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获得相应实践经验与较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后任教,对于在职教师的进修也应该着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一方面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增加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之间的联接程度。与此同时,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到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实践列为评职的重要条件,这是职业中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更是实现学校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需求接轨的前提。
(二)产学结合、联合办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德国法律规定如果不读普通高中,必须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必须和企业相结合,体现产学结合。“2+1=3”和“农村+城市”的培训模式,在沿海地区的试运行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在2年的时间内接受专业的理论系统知识培训;1年的社会生产实习,进入工作模拟环境。学生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与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鉴于实习设施的更新换代很快,设备价值高昂,学校普遍教学硬件资源稀缺。为节约成本,可以对实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集中,形成大型的学校实习基地,从而产生积聚效应。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进入企业带薪实习,实现企业职工定单培养。这样的办学模式既可以使企业减少培训资金,对于改善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实习环境也有重大意义。双模式办学实现了强校帮弱校共同进步,校企合作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转变观念,制定职教相关政策,吸引生源
在学校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工作做准备,而工作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触类旁通。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的职责是通过学习特殊的科目而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改善,上普通高中可以使知识更加全面化,而统计资料表明普通高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一生中运用的机会很少。共同要素说(R·S·Woodworth)和概括化迁移理论(C·H·Judd,1908)指出学习情境和实践情境存在共同要素时,知识才能更好地得到迁移,使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教授的专业知识也是文明智慧的结晶,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教育划定三六九等是不正确的。况且职业教育知识的专业化和实用性更容易形成迁移,对于以后的职业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
建设职业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应该调动媒体、政府、学校、家庭的综合影响,形成重视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舆论氛围,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好政策的颁布不可或缺。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对职业高中的扶持对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推行了职业高中奖学金制度,优先保障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如果毕业即能获得熟练工人证书,免收10%~15%的学费;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学生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职业高中毕业生。
相比起来,我们改革的步伐还是太慢,重庆市政府决定,将每年新增的高校专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发展高职,并注意从“三校生”中招收高职新生。1999年全市高职学校仅对口招收“三校生”141人,2000年、2001年对口扩招高职新生达到3516人、6231人,分别是1999年对口招生数的25倍、44倍;全市统一组织了中职升高职考试;试行了中职保送生制度;开通了高职“专升本”、“本升研”的学习通道。初步构建了职教成才的立交桥。但是我们明显能够看出本科院校对职业高中的排挤和不认同,在录取名额上并没有扩张,就业政策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邓小平同志曾讲:“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目前重庆职业中学升学报考受限,只能报考重庆市内的部分高校。很多学校不愿意接受职业高中的学生报考,职业高中的“二等公民”身份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四)规范职业高中办学,形成良好的办学形象
职业高中的办学要像普通高中一样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吸引力,关键在于市场定位,学以致用,发展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专业,提升技能水平。然而很多职业学校开办专业没有规划性,往往只是随风而动,现在社会缺少什么人才就开办什么专业,往往等学生毕业了,人才却已经饱和;有的专业设置不切实际,硬件软件都不配套,就盲目开办,结果学生什么本事也没有学到,感觉就是个中介所。对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稽查,对于教师不具备相应资质,缺乏实习条件的学校不支持办学。
招生怪招迭出,招生费、回扣费、招生贩子应运而生。由于职业高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和学校信息不对称,不少学校使出浑身解数,只求招生,结果本末倒置,没有集中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育部门应该公布具有合格办学资格的学校,对于不合格学校依法予以取缔。
学制混乱。很多学校为了争夺生源,开办了半年班、一年班,职高教育名不副实,成为混文凭的学校。鉴于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建议取消短学制,开办三年班。否则即使学生毕业工作后也会发现知识的断层,升学后基础不牢,表现不佳,毕业得不到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认同度。坚决不允许职业高中任意升格为高等教育院校,对于“3+2”等形式的直升大专予以取缔,规定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国家选拔考试,在扩招的同时适当增加考试难度和考试内容,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上专业知识的考核应该向技能水平考试方向靠近,在高职直升考试中重视人文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充分考虑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职高毕业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总体表现不如普高毕业学生的状况,做到教育的平衡性、公平性和可延续性。
(五)规范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完善职业教育网站,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与普高相比,职业高中的教材因为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及职业工种繁多的差异,存在着教材不统一的情况,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习题都严重缺乏。职高教学内容由各省(直辖市)文教部制定,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而普通高中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教学资料资源共享,如黄冈秘题、北京海淀地区诊断性资料都是高中教学的宝贵参考,优秀师资的培训及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已经制度化。而中等职业学校在这些方面相形见绌。中等职业学校的各专业教材应该包括教育大纲、教学安排、学籍管理、考核办法等内容及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各学校和培训根据条例和本地区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各地区存在的特殊差异性决定了推行全国统一教学是不可行的,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市场定位,应该根据地方的经济和人才需求结构开设专业。但是我们转换个角度看,林林总总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证书是可以统一的,把行业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现实教材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1世纪是网络世纪,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全国积极推行的全国中小学生教师继续教育网(www.teacher.com.cn)中没有任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不得不让人觉得厚此薄彼。即使面临内容庞杂和地区专业设置的差异,起码也应该提供相关网站链接和教学方式的交流版快。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网站参差不齐,亟需规范化和制度化,网站设计有待提高,版块设置有待完善,职业教育视频课程和教学经验交流论坛尚未建立。职业教育专业网站的完善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把技能证书考核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标准
职业高中在突出技能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将技能水平量化,变为可考核标准。技能证书的推行和考核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考核要严格把关,增加含金量,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为用人单位的选才提供参考。目前,社会各种职业技能证书鱼龙混杂,范围有效性,技能考试的盲目性,标准设置的差异性,考试政策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已使职业技能鉴定证件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规范我国职业技能考试行为,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职业考核标准是当务之急。比如,计算机专业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专业参加会计上岗证和会计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考试,机电专业参加电工和机械操作证书考试,把各行业的准入门槛和中等职业教育挂钩,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把技能考核通过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的主要考核内容,为通过技能考核的职业技术人才建立网络交流库,为企业选才提供便利,减少求职成本,减少人才流动障碍。
注:本文中的职高生包括“三校生”即中专、职高、技校生。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http://www.zhzjs.org.cn
[2]魏龙渝.《教育心理学》.2001.
[3]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4]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全球教育展望》.
[5]《普通工人当上市政协委员》.大连晚报.2006年1月10日.
[6]周涛.《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新趋向》.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7]重庆市:改革招生制度 扩大招生规模.《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11日第3版.
[8]职业教育网.http://www.chinatwet.com.
[9]发展职教缘何强调中国特色.《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3日第1版.
[10]《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3日第1版.
[1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