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记者节”属于所有追求真相的人(新京报 2007-1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4:11
“记者节”属于所有追求真相的人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1-8 7:41:40 · 来源: 新京报

今天,是新中国第8个记者节和中国记协成立70周年。虽有节日相伴,但此时此刻,大多数新闻人还坚守在工作一线;8年来,记录时代、守望社会作为中国新闻人的职责,从来就没有发生变化。
新闻人是一个有使命的群体。这是一群在笔尖、指尖和镜头之巅跳舞的孩子,他们忠实记录发生在他们身边,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故事。这本是一个平凡的工作,但又蕴藏着某种神圣,因为,新闻人是一群用文字记录历史的人。
把历史前推88年的一个瞬间。央视正在播出的《纪录中国》讲了这样一个细节:1919年5月4日清晨,著名报人邵飘萍在《京报》上撰写新闻评论《勖我学生》,他预言“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就要来临”。就在当天下午1时,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集会于天安门前。中国近代史上意义深远的“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无数个历史瞬间见证着新闻的力量。人们把新闻称为“历史的第一章”,因为它不但见证历史的变化,还展示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进退和起伏。但是读这一章的人可能不会想到,其实写作者本身要承载和体验的,远远比阅读者多许多。邵飘萍辣手文章,范长江只身北渡,如果要从历史中为中国新闻人寻找使命传承,这些例子,可以作为新闻人使命感的圭臬。
力量源于使命。如果说中国的进步起源于思想的解放,那么新闻人总能够首先体会到笔的解放带来的思想的解放,并成为思想解放的推动者。单以2007年为例,正是对“重庆钉子户”命运的持续关注,公众才能够深入参与《物权法》等公共事务的讨论。无论是保护合法私产,尊重和保障人权,还是科学发展观,因为有新闻人,政府和民众的意图才得到了有效的贯通。
在社会转型期,新理念的启蒙,旧的执政方式的革新,公民权利的维护,社会矛盾的化解等,新闻人有着更重大的责任担当。太湖蓝藻事件、黑砖窑事件、九江断桥之祸,既有发展权的问题,也有生存权的挑战。文字很沉重,但是报道的目的不仅是披露真相,更是为了化解灾难背后的发展矛盾。以人为本,意味着人们不但要知道发生着的事情,还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该如何避免。在这些灾难面前,新闻人承载的勇气,也是使命使然。
新闻人的使命感,同样也需要捍卫。在今年记者节前夕,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2003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新闻工作者因为采访遭到人身侵犯的案例,见诸媒体者都有数十起之多。在真相与虚假的斗争中,这是从制度层面改善新闻人工作环境的一次尝试。维护新闻工作者正当的采访权利,就是要擦亮“船头瞭望者”的眼睛,提醒和躲避可能出现的“海上冰山”。
应当记得,《新华日报》在1943年9月1日,也就是当时的记者节所做的社论中说:“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应当是我们的机会来做一次清夜扪心,检讨一下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曾否对董狐那枝直笔松过乃至放弃过?是否对得起真理,对得起人民?”新闻人固然可以因已有的成绩而鼓舞,但也不能放松自律、良知和职业精神。当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等不和谐音符时常鼓噪我们的耳膜时,每一个新闻人也应该时时用这样的提问警醒自己。
在这样一个新闻人的节日,我们要向所有的新闻同仁祝贺节日快乐。感念仍然走在采访路上的那些同行,他们的节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而硝烟炮火中的身影,也不乏我们值得尊敬的同事。海尔普斯说:“宽容是文明的惟一考核。”然而他没有说的是,真相是宽容的全部前提。因此,记者节不仅属于记者,更属于所有执着追求真相的人们。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7/11-08/014@074140.htm
社论:“记者节”属于所有追求真相的人(新京报 2007-11-8) 社论:“华南虎”真相逼近 当地政府怎能沉默(新京报 2007-11-18) 社论:保障“环境权”就是保障社会的安定(新京报 2007-6-8) 社论:呼唤一个“加薪减税”时代的到来(新京报 2007-11-30) 社论:拥有选举权的理当是“人”而不是“户”(新京报 2007-12-18) 社论:以人性的名义,理解刘翔的退出(新京报 2008-8-19) 社论:有怎样的心灵,就有怎样的时代(新京报 2006-11-30) 社论:收紧渎职犯罪的法网迫在眉睫(新京报 2007-6-23) 社论:让弱势群体也能追赶经济增长的脚步(新京报 2007-6-30) 社论:惟GDP论的“百强县”评比该停(新京报 2007-12-5)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社论:两会理应多些辩论的风气(新京报 2008-3-11) 社论:“抢劫求监”:社保的步子大点,再大点(新京报 2008-11-28) 社论:上海胶州路上的鲜花在诉说什么?(新京报 2010-11-22) 社论:12年免费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新京报 2007-8-4) 社论:六证齐全,为何矿难依旧?(新京报 2007-12-8) 社论:少些“旧城改造”,多些“旧房改造”(新京报 2007-11-29) 社论:警惕“诽谤罪”被随意扩大解释(新京报 2007-11-22) 社论:公布5·12遇难者名单是对生者的承诺(新京报 2008-11-22) 社论:灾后重建应开创新的社会监督机制(新京报 2008-5-24) 新京报国庆社论:成长的中国需要更多新思考 “国家局的指示有利揭开虎照真相”(新京报 2007-12-20) 杨禹:东明人能自己揭开东明的真相吗?(新京报 2009-6-25) 新京报:谁有权公布“安顺枪击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