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谋变,“两江联动模式”待考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1:32
七年谋变,“两江联动模式”待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 金城 江阴、靖江报道 2010-07-31 00:31:18
核心提示:当地官员认为,江阴能跨过长江,把工业区放到靖江;靖江能划出一大片地给江阴,共同搞开发区,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也带动了其他省份对跨区联动工业园的开发。
2003年8月29日,当时江苏省省长、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揭牌;2006年,该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正式定名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在李源潮、梁保华的全省一盘棋中,两江工业园被赋予了“江苏省跨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和示范区”的角色。
两江联动模式,由此谋定。
2.行政之手:突破体制瓶颈
其实早在园区开办之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市场力量推动下,自发地跨过长江,寻找资源的互补。
比如在大桥建设期间的1997-1998年,一些为大桥配套的产业,包括钢结构、钢绳等产业就从江阴迁到了长江以北,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中泰钢构。其它一些江阴民营企业,也有小规模过江到靖江发展的计划。
而政府也尝试通过行政力量达成沿江资源合理配置。2001年12月15日,江阴靖江沿江促进会成立,双方市领导会聚靖江,共同商定开发岸线资源、规划布局。
但是,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普军博士的话概括,两市形成行政权力主导的联动开发局面,并使 “行政资源要素”首先溢出到长江对岸,却是自园区开始的。
李源潮曾在2003年10月24日,于江阴、靖江调研结束后对两地联动开发作出过如下论断,他认为,在江阴和靖江的合作中, “有三种联动开发,政府联动、民间联动、企业联动,我认为政府应该是联动得最好。但是我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政府联动得最好,这就看我们干部的觉悟,看我们领导者的协调水平;第二种也可能是政府联动得最差。因为从利益机制上来说,如果各个部门从各个部门的利益去考虑,政府联动就可能最差。但我相信,政府联动应该是最精彩的。”
从结果来看,应该说两江“政府联动”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此一过程也经历了艰难的磨合。
“这是经历7年不断创新、探索,不断磨合、让渡,不断充实、完善的结果。”赵叶如此对记者总结。因所谓的行政权力,既包括中央、省、地(市在不同)、县(市)不同层级的管辖权,也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权力能否及于异地行使的问题,看上去挺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极其系统而复杂的法律问题。还好,赵叶认为,得益于江苏省、两地政府充分放权,7年爬摸滚打、试错、纠正与磨合,“终于形成现今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多头进入,统归园区一头管理的较为理想的体制”。
这个在赵叶眼中“较为理想的体制”,至少经历了两个层面的较大突破。
其一是在2003-2004年前后,初步确定了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抽离江阴、靖江地方,由省直管的机制,解决了最大部分的争执。
在园区设立之初,那些涉及“权力边界”的尴尬成为很棘手的问题。
园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刘亚民举例,当时靖江园区开发投资公司所有资料准备俱全,“但注册发证是找江阴还是靖江的工商局呢,大家都傻了眼”。为类似的事件,一个月之内刘亚民就跑了20多趟南京。
根据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方面反馈的具体意见,2003年底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由12个厅级部门共同拟定的《关于促进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在项目审批、工商登记、财政扶持、用地政策、收费减免、公路建设、金融扶持、外事审批等8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措施。
根据《意见》的要求,2004年3月26日,江苏省工商局单独为该园设立直属工商局;随后,由省级直接管理的财政、国地两税分局等独立事业单位迅速建立起来,并配以特殊优惠政策。以江苏省为该园设立独立金库为例:对于国税、地税和财政等部门征收的园区地方级预算收入,园区金库留成100%。第二次突破就是在2006-2007年前后,将涉及到江阴、靖江地方管理权力,尤其是靖江的属地管理范畴,以委托授权等形式,直接交由园区管理。
除了前属直接由省来接管的权力外,亦有相当多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权限纠结于江阴和靖江两市之间,其中主要产生的矛盾在于靖江市一些管理部门自认为拥有对园区企业的合法管辖权,有时不通过园区管委会就自行到进驻企业进行管理、收费、执法,引起进驻企业的不满,而园区在职工社保、行政等环节上,又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
为加快苏中融入苏南的进程,2003年底江苏省委决定由江阴市委副书记刘建国调任靖江担任该市市委书记,以调和行政割据引发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江苏省还规定,园区产生的税收和GDP可分别计入江阴、靖江两市,以调动两市政府的积极性。【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5MMDAwMDE4OTc5Mw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