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探寻新农村建设之路--理论--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8:04


 

  和很多读者一样,在赶赴河北省迁安市采访之前,记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迁安的农村是不是也像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一样呢?如果是,那么迁安的做法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迁安的众多乡村。

  这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北方农村,有些村庄已经算得上富裕,几乎家家都有了小车洋楼,但相当一部分村庄依然只是最普通的砖舍土墙,农民收入还不算高。尽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但整洁的村容、经济的发展和日益文明的乡风让记者一次次感受到了乡亲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他们对于建设新农村的自信与向往。

  在采访中,有两件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记者在迁安采访的第二天,正赶上新年以来当地的第一场雪。市里负责宣传的同志担心路不好走,就建议延期采访。但由于时间比较紧,记者还是执意上了路。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当乘坐的汽车驶入村庄时,却发现村里水泥路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到道路的两侧,一点也不滑。

  这难道是村里知道记者来采访而刻意安排的吗?显然不是。因为对采访村庄的选择,都是记者随机选取的。面对记者的疑惑,村里的干部呵呵一笑说:是呀,以前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已经了不得。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的路修好以后,大伙都特别爱护它。当年为了修这路,全村的男女老少肩挑手搬,费了多大劲呀!通过修路,现在不光邻里关系改善了,干群关系也得到了巩固。

  这话不假。人改造了环境,环境也塑造了人。在迁安农村,这几年变化最大的要数环境了————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使过去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展现出一副优美整洁的新面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的改造,乡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踩高跷、扭秧歌等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个让记者难以忘记的是徐流口村党支部书记秦玉合那紧锁的眉头。秦玉合是全国劳模、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被村民们称为是“干出来的好书记”、“省出来的好书记”和“科学谋划的聪明书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秦玉合在担任支部书记的16年里,带领乡亲们开山修路、治山治水,让徐流口这个迁安市最穷最落后的小山村一步步改变了模样。

  2003年5月,在没有被列入试点村的情况下,秦玉合和全体村民选择了自力更生,硬是用11天就修筑了2.5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而正常情况下需要1个月的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荒山再硬也没有我们的骨头硬”。

  自然条件的改善使徐流口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便利。按理说高兴还来不及呢,可秦玉合为何还要紧锁眉头呢?在村委会值班室热乎乎的炕上,秦玉合这个黑瘦的汉子向记者吐露了心里话:“说实在的,我们这里的老百姓还不很富裕,作为支部书记,我觉得还愧对他们。”

  话语质朴而真实。作为一名退伍老兵,秦玉合会打“硬仗”是出了名的,但如何带领村民们走上小康之路,却是秦玉合无法回避的一场新“战役”。能打赢吗?有这么几件事颇能说明问题。一是村里有10多本会议记录,凡是涉及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经过村民反复讨论才可以落实;二是村里最近建成了一个3层立体休闲广场,依山而建,风景宜人。不熟悉徐流口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原先是个肮脏不堪的臭水坑;三是村里白云石矿有了大市场,但秦玉合对此有一条“死线”:绝对不准乱开滥采,不吃子孙饭!

  这3件事看似不相干,却让村里人看到了秦玉合的另一面———讲民主、重创造、谋长远。做一个能干的支书不难,做一个省着干的支书也不难,但做一个既能干又省着干,还懂得科学谋划的支书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在秦玉合的带领下,徐流口村这个1900人的小村庄已经开始起跑:2003年,村集体的账上只有2000元;而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30万元;今年,随着其他几个新项目的正式运营,这个数目一定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众人齐心,其力断金”是秦玉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徐流口人和迁安人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不善言辞的秦玉合让记者想到了吴仁宝,想到了王乐义,尽管他们所在地方不一样,所在地方的富裕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一心一意为村民谋求发展、建设美好新农村的愿望却是一样的。

  短暂的采访虽还不足以让记者找到上述问题的全部答案,但迁安的成功实践和大胆探索,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特别是对于基础较落后的北方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研读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