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为何难以弥合(国际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8:10

分歧为何难以弥合(国际论坛)

刘华新《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18日   14 版) 

  德法两国首脑6月14日在柏林就应对金融危机展开新一轮协调。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两国协调困难、德法“轴心”卡壳的议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双方首次进行的最高层次协调。从结果看,协调虽有进展,但矛盾与分歧仍然存在。

  分歧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首先是成立“欧洲经济政府”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一直主张建立经济政府,但其倡议只包括欧元区16国,同时成立秘书处与欧洲央行协商制定财政政策。德国认为这实质上是在欧盟内部成立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干预德国的经济政策。在14日的协调会上,法国同意了德国提出的欧盟27国全部加入,不搞一等成员和二等成员,以免内部市场分裂;德国则同意在必要情况下欧元区16国召开特别会议协调政策。不过,设立经济政府这一协调机制目前仅是粗线条的设想,具体如何运转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其次,关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德法两国虽然都主张对超出赤字标准的成员国进行处罚,但德国提出暂时将重债国家开除出欧元区,并采取“有序国家破产”的最终措施,法国则认为这太过严厉。德国还倾向于修改公约,从法律上确定惩罚机制;法国则拒绝该倡议。在不久前由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主持的专门工作小组会议上,法国的“速效论”获得通过,即不修改任何条约,讨论几项措施马上实行。目前看来,双方只是就“对重债国家临时取消欧盟内表决权”达成一致,德国有关从严治理的建议大部分未被采纳。

  在金融监管方面,虽然两国共同主张实行银行税及征收金融交易税,但是针对不久前德国率先进行的禁止“裸空交易”,法国认为操之过急,有碍流动性,并抱怨德国事先未与法国协调。

  种种分歧背后,原因究竟何在?德国的两篇评论文章或可作为注脚。一位德国驻法记者写道,法国不少经济学家主张凯恩斯主义,即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法国实质上担心如果严格执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惩罚机制,最终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德国《莱茵邮报》的评论指出,法国经济实行“国家主义”,如果经济界不能解决问题,国家就进行干预。而德国总理默克尔继承了前总理艾哈德的“市场经济”理论,即国家制定规则并进行监督,但决不成为“问题公司”的“修理工厂”。显然,两国经济治理理念的不同,造成了应对当前危机的方法迥异。

  正因为此,德法间的分歧难以在短时间内弥合。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就表示,德国认为法国并不“尊重良好预算的基本规则”,两国间缺少信任。此外,德国媒体批评政府在援助希腊及稳定欧元的一揽子计划中,基本上是跟着法国走;法国等多数欧盟成员国则认为,德国因内政原因而犹豫不决,错过了出手的最佳机会,使欧盟的援助金额“不必要地”大幅攀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德法两国的协调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两国间若不能尽快恢复信任,对欧元稳定和欧洲建设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电子信箱:gjpl@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