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支票为何难以普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0:44
个人支票为何难以普及




南方周末    2007-03-01 15:01:22


  
  □本报记者 胡天舒
  
  个人支票在国内还难以普及,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个人信用体系,而个人支票恰恰是建立在个人信用基础上的支付工具
  
  刚刚拿到美国一所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的李菲,在国内办理入学注册时遇到了困难:入学注册费100美元必须使用“个人支票”邮寄到系里,学校不接受任何现金和信用卡支付。
  李菲在国内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现金和信用卡。对于支票,她只有从影视剧中得到的印象:片中人物往往从口袋里拿出支票本,签上名字和金额,“唰”地一撕,递给收款人。李菲觉得,支票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大概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使用个人支票。
  “在中国现行条件下发行个人支票确实比较困难,”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理财中心一位林姓职员说,“因为支票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支付工具,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征信体系。”
  为了完成入学注册,李菲到中国银行购买了一张Money order(现金汇票)。这张和支票功能相似的Money Order是银行以自己的名义帮客户开出的支票,它以银行信用为担保。
  为了邮寄100美元的支票,李菲支付给银行近150元人民币的费用办理这张Money order。经办的银行柜台职员对李菲说:“你就是必须花这么多钱来购买银行的信用!”
  支票生存的基础就是良好的信用,个人支票尤其如此。从理论上讲,个人支票是指由出票人(个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个人在开设个人支票账户后,只需持支票即可以到指定的银行储蓄所支取现金,还可办理转账结算或在商店购物及支付其他费用。
  无论是10元这样的小数目还是10万元这样的巨款,都可以用个人支票支付,方便快捷。特别是对于一些收付金额较大或收付次数较多的客户来说,个人支票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正在试点推行“个人支票”业务,但是推行速度比较缓慢。
  
  普及的美国个人支票
  顺利到达美国深造的李菲,第二天去银行开户的时候立刻就接触到了“个人支票”。银行职员让李菲填写了一张个人信息的支票账户表格,当天下午就给李菲两本印有她个人信息的支票本。
  此后的生活中,李菲处处用上了个人支票。小到十几美元的超市购物,大到上千美元的跨国旅行产品,李菲都习惯开一张支票出去支付这些费用,她觉得非常方便,而且服务费便宜。
  “现在美国使用支票的人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么多了,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超市的收银柜台前每个人都低着头开支票。”上海一家IT企业的董事Denny Lee说。他介绍说,自己在美国生活时,几乎购买所有的东西都是用个人支票支付。
  其实,支票是在信用卡之前诞生的一种支付方式。大多数美国人收到水电费账单的时候,一般在信封里夹一张支票寄回给电力、自来水公司。在没有信用卡、没有网上付费的时代,个人支票可以说是惟一方便的付款方式。
  随着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个人支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方便。Denny
 Lee现在再去美国的超市,已经很少看到在收款处写支票的人了。不过,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商品、或者收付次数较多的消费者来说,个人支票仍然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邮寄、又无法接受信用卡的交易中,个人支票更凸显出独特的优势。
  个人支票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因为支票的兑现主要是根据支付人的签名,即使丢失了支票本,也不会产生任何损失,且个人支票不局限于柜员机、POS机等硬件设备,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支付工具。
  
  信用基础缺失之困
  从支票的本质来说,拿一张白纸也可以做支票。支票就是一个承诺,承诺对方可以凭借这张纸到银行划扣支付人多少钱。所以理论上讲,如果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所有的信息,签上支付人的姓名,银行方面就能兑现。
  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我国的个人支票业务却一直没有推广开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还不能很方便地在网络上查询到,各个银行之间的个人交易记录也没有登陆一个统一平台。
  “个人信用档案还早着呢!”一位供职于广东某企业的上海籍人士柴先生对记者说,“我的户口在上海,四金全部上缴在广州市,当我需要买房或看病时,我的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只能在广州市使用,无法在上海使用。连‘四金’系统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实现对接,就不用说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了。”
  “我发现在国内一个人有很多账号,比如我换了好几本护照,每换一本号码都不一样。后来去了国外才知道,一个公民的号码就是终身的,包括护照号码,”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王悦说,“一人多个账号给管理带来难度,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成本相应就非常高。”
  按道理说,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系统来体现个人的信用情况。但是从柴先生和王悦的经历来看,各地隔离的系统使这个目标还难以实现。
  据了解,上海正在建立居民的个人信用档案,有消息说全国的个人征信系统也将开始运行。不过实际实施和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明朗,比如上海和全国的两个系统到底是兼容的还是各自为政,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回答。
  个人支票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空头支票。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强大的法律体系保护和支撑,就没有银行敢发行个人支票,也没有用户敢接受个人支票。每个商户拿到支票的时候,必须假设那张支票是可以兑现的。如果他必须到银行调查是否账户里有那么多钱,交易成本就非常高。
  王悦曾经在新加坡生活过两年,他认为中国的金融立法需要跟进。“新加坡作为金融城市,就是依靠强大的金融法律监管,海外才有那么多资本敢进去,因此金融犯罪的处罚必须严厉。”王悦说。
  中国还缺乏对金融犯罪的立法,目前的打击力度也不够严厉。过去几年,我国的金融犯罪从金融业高层至普通信贷员,频频发生。缺乏法律的保护伞,也是目前我国个人支票难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门槛手续多
  个人支票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支付工具,国内很多银行一直在试图推行。但正是因为信用基础和法律保障的缺失,导致银行在推行的时候也缩手缩脚,向用户设置了较高门槛和繁琐的手续。
  工商银行作为最大的国有银行,在上海却只有少数大的营业网点可以办理个人支票。办理人首先要开一个5000元以上的支票账户,并提供两个担保人、收入证明、上海市常住户口或一年以上暂住证明等材料。
  中国银行在上海则只有卢湾支行可以办理,而农业银行的咨询小姐在说了一大串比工商银行更复杂的申请条件之后,对记者表示:“即使以上条件都能满足,也不一定就能申请到个人支票,目前审核非常严格,批准的客户非常少。”
  那么,当我们终于拥有了个人支票,是不是所有的商户都能接受、所有的银行网点都能兑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记者在上海南京东路的几家大型商场走访时发现,没有一家商场接受个人支票。只有在一家名牌服装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只有大宗交易才可能接受个人支票,并且只有等“兑现货款”之后才能提货。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认为,中国之所以大多数银行难以开办个人支票业务,除了使用者的信用问题,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银行的结构设置。因为银行在个人业务上把大头放在储蓄上面,而支票属于个人结算,我国的银行历来在这块就比较薄弱。
  现在很多城市的老百姓买房子、车子等大宗商品时,还是提着一大包现金去支付。如果有了个人支票,生活将更加方便和安全。陆磊教授相信,个人征信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问题,但是现有的交易数据量积累还不完整,无法比较出谁的信用更好。“个人支票的普及是一个时间问题。”他说。
  (沈亦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个人支票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