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孝: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预见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35:07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的老师。普列汉诺夫因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后被列宁打成修正主义者,无产阶级的叛徒和孟什维克的头子,于一九一八年去世,未见到“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不过临终前他留下了约三万字的“政治遗嘱”,其中有这样的话:
“随着高效能的,复杂的电动新机器的使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科学成就,社会阶级结构将变得对无产阶级不利”,“知识分子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提高,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合乎知识分子心意的哲学范畴是:道德、公正、人道、文化、法。这些范畴包括两个方面:既有普世的一面,又有阶级的一面”。知识分子体现普世的一面,这一面是全人类的。“物质进步的主要后果,是阶级范畴一面的作用的下降,全人类一面作用的增长。例如‘人道’在今天被看作是人的价值观及其幸福和权力的体系,在未来,其范围必然扩大为爱护一切生物及周围自然界必要性的认识……”
“工人就其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世界观,会提高到知识分子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专政’将是荒谬的,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吗?绝对不是,马克思本人也会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
普列汉诺夫真是位预言家,还有惊人之语,他说:“资本主义不需要掘墓人!”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灵活的社会结构,它对社会斗争作出反应,不断变化,人道化,向着接受社会主义个别思想的方向运动。”
“资本主义的未来令人羡慕。有野蛮的民族资本主义,野蛮的国家资本主义、野蛮的国际资本主义,有**因素的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有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人道的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演进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
“其最后阶段中,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可能长期并存,互为补充,在此后资本主义可能自己缓慢地、毫无痛苦地死亡。”
“遗嘱”中还说:“正如血腥的革命是不发达资本主义伴生物那样,布尔塞维主义的思想,过去和将来始终是无产阶级不成熟、劳动者贫困、文化落后,觉悟低下的伴生物。”
“布尔塞维主义是以流氓无产阶级为取向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策略,却侈谈马克思主义。”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从资本家的雇工,变成国家——封建主义的雇工,将得到土地的农民,必将承担振兴工业的全部重担,农民将变成国家——封建主义的农奴。”
他预言,党员会激增,“绝大多数入党的,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领袖意志的盲目的执行者,另一些入党者,是为了在‘革命的馅饼’上得到一块大一点的。他们只会投‘赞成票’。此后,变成官僚,他们比沙皇的官僚还可怕,因为他们干预一切。”
普氏尽量把话说清楚,觉得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列宁所设计的社会实验必然要失败。”因为“按恩格斯的说法,必然会是专政,而任何专政,都与政治的自由权力不相容。”他指出,“布尔塞维克政权将演变如下: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将迅速变为一党专政,党的专政将变为党的领袖的专政。维持领袖权力的,起先是阶级恐怖,后来是全面的全国恐怖。布尔塞维克不能给人民以**自由,因为他们一实行**自由,马上就会损失权力。列宁很清楚这一点。”“如果列宁及其追随者,能长期维持其政权,那么俄国的未来将是悲惨的。”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能在单独一个像俄国那样落后的国家里取得胜利的论断,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态度,而是对它的背离。”
看了上面这些话,不能不使人感到巨大的震撼。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原苏联七十多年和中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文革前的二十七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无不证实了普氏的这些伟大预言,而且今天的北朝鲜还在继续证实着!
今天中国***的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但我认为要想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仅靠出台几条技术性政策(例如取消农业税、提高社保标准、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等)是不够的。和谐社会的底线应是政治、法律和道义的统一。譬如说,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出于政治的需要,却对人民的这些基本权力进行严密的封杀;宪法规定不经法院判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而我们的劳教制度却允许公安机关不经法院判决将人送进劳教队,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再譬如,我们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作上却是向既得利益的强势集团倾斜。农民工为讨长期被拖欠的工资不得,被野蛮拆迁的市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多次上访得不到解决,不得已出现某些“过激”行为,马上就会以“破坏公共秩序”之类的罪名被拘留,甚至关押、劳教、判刑。而那些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开发商,却没有听说过有谁受到过法律惩处。前者是政治与法律的相悖,后者是法律与道义的相悖。因此要想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做到政治、法律和道义的统一,而要想做到三者的统一,就必须象普列汉诺夫预言的那样,公开抛弃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错误的主张,绝不能让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错误主张成为维护既得利益集体的挡箭牌。
陈奉孝
二00六年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