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 : 中国应“以大事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4:56
中国应“以大事小”
(2010-04-01)
庞中英
孟子早已为中国处理与世界上大小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亚洲邻国的关系确立了一个原则和方式。齐宣王询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回答:“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用今天的话来说,孟子的思路就是大国的仁道外交:按照国际政治的规律(不同的学者对此认识不同)办事(乐天),以大事小(中国给别人提供了市场),平等待人(不平等待人,对方迟早要与你争取平等的,今天的日本就在向美国争取平等),不恃强凌弱。
实践上,中国不输出政治模式,不以意识形态的不同划分国家亲疏,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在国外设立军事基地,不通过强力谋求地区或者全球的统治(不称霸),而是与别国互利通商、平等合作,以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一系列在过去三十多年形成的“不”之外交,是大国的一种非霸权的仁道外交,已接近孟子的“以大事小”了。
仁道外交如同中药
但此种大国外交,是否就很好地解决中国与中小国家,尤其是与邻国的关系?我的回答是,以大事小是正确的道路,深厚的通商关系,是中国仁道外交的成功。中国几乎是所有亚洲主要经济体(包括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南亚建立起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但是,密切的经济关系尚未带来密切的政治、社会和安全关系。不少亚洲中小国家不但对中国防范和怨恨心态依旧,而且不断与美国加强了安全战略关系,借用美国平衡中国的意图昭然。
到底怎样看中国的邻国生意照做但防范依旧的现实?
中国不是美国那样的“以(强)力服人者”,因为那样的话,别国“非心服也”。中国除了自卫,也不打算在对外上使用强力。要改善、巩固和提高与邻人的关系,正确的路径是与人为善,与邻为伴,通商合作。但中国的仁道而非霸道的外交,如同中医中药,要见到效果,即让别人心悦诚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要靠有效的外交政策工具。西方在过去的上百年发展中“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工具组合,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外交政策工具。这些外交政策工具,除了针对敌人和危机时的强制和胁迫等“硬”的东西,多数属于“胡萝卜”,即激励、刺激、奖赏、援助等“软”的东西。  尽管美国与中国的历史根源不同,但美国之所以是大国,在于美国的以大事小。我们总是能发现美国挥舞大棒的一面,却忽略了美国对“胡萝卜”的运用。美国对待世界上许多小国,包括对美国怨恨、指责和抵制很多的拉美邻国,并不是都用强制、胁迫、制裁手段的,更多的则是各种“胡萝卜”之适当组合,比如“软实力”或者更进一步的“巧实力”。
美国智库熟悉中小国家
大国以大事小,关键在于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小国的生存和外交之道,善于与小国交流,与小国缔结恩威并用的长期关系。英国对其它民族和国家的研究是伴随着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开始的,即使今天,英国对各国的研究,仍然比较深入。尽管许多普通美国人令人遗憾地缺少足够的世界知识,但美国的大学和智库,对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的研究却非常发达。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加强了对伊斯兰世界的研究就是一例。
中国一度太过重视研究美国等大国和富国,却严重忽视对小国和穷国的研究。小国的逻辑和行为与大国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小国,可能正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小国主导不了国际体系,却是国际体系的主体构成。小国联合起来,甚至可以形成一种非霸权的力量,往往迫使大国就范。
作为大国,对一些中小国家的言行,甚至是不友好的举动,不必表达太多的不满,而需要对其宽容,甚至故意忽略。
外交是学问和艺术。以大事小,是高明的外交,而且是科学的外交(“科学发展观”应该包括科学外交),能够最大限度争取和维护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国小,智慧、策略未必小。新加坡是亚洲和世界上“小国寡民”却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力,靠的就是诸如李光耀这样的世界级智者。我在观察许多亚洲小国的外交行为发现,他们希望中国有仁,即体现出大爱,有原则的爱,至少要平视他们,少点功利性,否则,即使没有历史积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他们很难不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安然。
我们不应简单地一遍遍地告诉邻国中国不威胁、不称霸,那样说,还非常不够,而应该告诉他们,中国的根本原则和方式是以大事小。中国外交如果真的这样了,中国和亚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终归和谐起来。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