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地活下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53:30
   卑微地活下去

 

    多少年了,一直活得这么卑微,也一直习惯了这么卑微地活着。

    我知道,这源于我的父亲,一个早已离世却终让我疼痛铭记的人,一个从不曾真正妥协与衰弱的人,一个始终信奉“吃亏是福”并且一生含泪微笑的人。在外流浪求生的这些年里,越是怆然父亲的离世,就越是发现自己骨子里卑微的烙痕有多深。—我正在像父亲一样,继续着卑微地生活。而他的离去,除了让我倍感凄凉和痛楚外,更明确的指向就是,从此在这个世间,我少了一个真正习惯卑微生活的同行者!我的卑微,于是显得有些孤独,单薄,甚至是有些不堪与可耻,或者说,是滑稽与不合时宜。

    能记事起,父亲就常教我:“穷时不要跪着吃,富时不能睡着吃。”父亲的年代,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始终昂扬。他虽终生与土地为伴,没读过多少书,讲不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论,但这句听似卑微却同样掷地有声的忠告,却让多少年后已身处精神几近匮乏而物质膨胀漫溢时代的我,一样地震撼和汗颜。也许,人只有在卑微平淡之时,才能洞晓世事的沧桑,才可彻悟弯腰的高度。一如智者,总是谦恭求问;一如农人,总要叩首大地。所谓人之生命,大抵与植株,鸟禽,流云,溪水,山石相似,瞬间存在、永恒寂灭,实难符“万物之主”的虚名,更遑论尊贵与高大了。而明了并时时以此警醒自己的人,如今又有多少呢?

    卑微,不单是弯腰,躬下的或许只是人高矮胖瘦的身子,而昂起的却是人慈悲善怀的真诚!卑微,更不是卑怜,谦卑的俯首中,有着满心的知足,更有着高尚的感恩。卑微之于人,就像是故乡之于游子,天堂之于灵魂,是根植于人性的美德,是透显人性的光辉。就如同,耕作一生的父亲最后将自己自然而安详地融为尘土、回归土地;就像是,流浪者历遍繁华、阅尽荒芜后,才蓦然惊觉心中那份不泯的向往与渴盼。从某种意义上说,卑微与本分等同,是人之淳朴天性,一如善良与真诚。只是太多时候,世事和欲念的纷扰,遮蔽、湮没了这些温柔之光,以至于我们常常会无端地矛盾、挣扎、迷乱、昏蒙,甚至是虚浮、狂妄、目空一切。

    幼时的记忆,有欢乐亦有痛苦。父母勤苦,硬是用一锹锹泥土、一块块土坯垒出了一个小家。儿时的家虽贫穷简陋,但亲情弥漫,其乐融融,这是我此生最觉幸福的事儿。和我家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在外有工作的叔叔家了,叔叔挣钱,婶婶在奶奶跟前自然就荣耀和高傲些,奶奶家,因了婶婶满布的冷漠与逼视,我极少愿意去。记得有一次,已过正午,烈日炎炎,父母下地干活还没回来,我守在铁锁把门的土院外口渴难忍,实在没辙就去找叔叔的女儿—小我几个月的妹妹,她有些犹豫地带我进了奶奶家门,刚好婶婶正在院里侍弄花草,一瞥见我,就冷冷地质问妹妹:“你带她来家里干嘛?!”妹妹有些委屈,支支吾吾了半天,虽最终在奶奶的坚持下我喝了一勺缸里的生水,但心里,却对自己恨得死去活来。这件事,已过去了很多年,虽然此后叔叔婶婶的婚姻,在繁华的都市里经历了风风雨雨,婶婶也尝受了人生的冷暖炎凉,但却让我打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人是分贫富的,贫富是分等级的,而等级最终却是由人心决定的。一颗贫瘠之心,即使置于高级、华贵的生活场景,也必然要一点点地剥脱、褪层,直至其露出本性的鲜活。因为,世间贫富无常,而人性的柔软、香净却能如莲花一般,鲜活于世,代代朝圣。

    工作后,天性愚钝的我,亦体味了种种。每每委屈地和父亲唠起这些,他总是一脸笑意,告诉我:这是磨炼。父亲临走时候,留给在旁陪护的母亲和我一句话:他知足了……我不想例举父亲一生中饱尝的那些辛酸那些悲凉,这太简单亦太虚弱了,就像是一个一个的标点,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而试图以那些渺然的点迹来印证父亲骨子里柔韧的卑微,实在是有些肤浅和苍白。只是,父亲走后,我总是习惯性地回想他,包括他最后的那句话。父亲的名字是“明德”,也许这个名字就写意了父亲的一生,亦成就了他一生卑微却最终伟岸的形象:卑微地活着,明德普善,而后安详地死去,宽容平和。对于喧嚣的尘世,这竟是一种人生多么难得的清净!若我有幸,真希望也能如父亲一般,在离世的时刻,一脸祥和,满心知足……

    前些日子,和几位老师同坐。期间谈资纷繁,我却独记住了一句话:古人重“三立”:立功、立德、立言。纵观历史,功成者,荣耀得意,却多难留史册;德隆者,后世铭记,而偏失意贫困;言盛者,名扬千秋,但多当下潦倒。“三立”中,惟“立功”最是煊赫夺目,众人跻跻。而 “立德”、“立言”,看似晨星般寥落寂清,却有熠熠之辉,昭示险途,引渡迷津。

    忽儿地,我就想起了父亲,也想起了这一路卑微行走的自己。

    我想,我之愿意并习惯着这么卑微地活下去,一定是在寻找着什么,或者是在坚守着什么,譬如暮霭沉沉时的璀璨星辉,嘈杂纷争中的普善相亲,譬如漠然隔阂后的明德之暖,跻跻攘攘外的宁和清净。而这,或许才是我,我们,活着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