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前期赋的创作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10:49
东汉前期赋的创作
公元8年,西汉王朝被自身的腐败击垮,掌握大权的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从此以后的十五年中,王莽打着变法改革的旗号,实际推行更加残暴的统治,很快就激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大起义,整个社会陷于战乱之中,王莽新朝被摧毁。到公元25年,南阳豪强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自光武帝、明帝至章帝的六十余年,史断为前期。这一时期大致可称新建政权的经营、巩固和发展期。值王莽新朝农民大起义之后,各地豪强并起,纷纷割据一方,因此光武帝首先面临的是削平割据,安抚百性,整顿吏治,恢复生产。经过十多年用兵,国家得到统一,实行一定程度的让步政策,政权逐渐稳固。到明帝时,甚至出现了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后汉书?明帝纪》)的繁荣局面。
如此社会状况,反馈到文学艺术主体的赋的创作中,就使得一个时期之内,前后景观颇不相同:光武帝建武年间,继西汉末世仍为散体大赋衰歇,骚体赋活跃发展;而明帝永平年间,散体大赋却犹如回光返照,再度复燃,但毕竟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成为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搏。
1。建武赋坛此时最早有赋传世的是《汉书》的著者班固的父亲——史学家、文学家班彪。他的《北征赋》作于公元25年。当时刘秀虽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称帝,而旧都长安实际上已有被新市、平林义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
不久,起义军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在战乱中长安被毁,于是二十三岁的班彪出逃凉州安定郡的高平(今宁夏固原),因作此赋。《北征赋》用骚体,追迹西汉刘歆《遂初赋》述行的声气,不以浪漫的比兴抒情,而写从长安到安定途中见闻,感时伤乱,既表现了自身 遭世之颠遣兮,罹填塞之厄灾 的流离之悲,又反映了乱世之中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疾苦,尤其应该肯定的是,除吊古伤今外,还即景生情,通过对塞外荒野的描绘,抒发内心情怀,虽然模拟刘歆《遂初赋》,但较之更为简练而不失之繁缛,情与景交融得更显和谐。如: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摇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哜哜。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 《北征赋》全文不过五百多字,尽管由于班彪涉世未深,还不可能抒泄出更深曲的情思和沉至的怨愤,但这样与大赋迥异的短小篇幅,实已开抒情小赋的先河,表现出赋体文学风格的转变,在赋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与班彪同时的赋家还有被誉为 豁达激昂,鹰扬文囿 (张溥《冯曲阳集题辞》)的冯衍。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不肯出仕。义军起,投更始帝部下;因后降刘秀,故不被重用,出为曲阳县令。在此期间,由于结交外戚,迁为司隶从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归里,闭门自保。建武末年曾上疏自陈,犹不被任用,故作《显志赋》以自励。
冯衍《显志赋》前有序文,慷慨自论作赋缘由及主旨,表示自己二十余年来,虽然 正身直行 , 好俶傥之策 ,但 时莫能听用其谋 ,故 喟然长叹,自伤不遭 ,只有退而幽居 新丰之东,鸿门之上 的祖茔, 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 ,并 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于是仿效屈原《离骚》、《哀郢》、《涉江》的笔法风格,抒发了个人遭时不遇的忧愤不平,艺术个性有所加强。
2。班固与建武年间抒情寄慨的骚体赋承传前世而继续发展活跃的势态相反,到明帝永平时,由于政权的巩固,出现东汉一代的太平盛世,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点缀升平,所以早在西汉成、哀之 际,就被刘向、扬雄否定并逐渐消歇的散体大赋竟再次抬头,这 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班固。
班固(公元32- 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汉书》是我国第一 部断代史,为后世封建王朝官修正史的楷模(对此将有专章介绍)。作为赋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班固有浓厚的忠于皇室的正统思想。
根据明帝批评司马迁《史记》 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 表彰司马相如 颂述功德,……忠臣效也。至是贤迁远矣 的诏令(见《文选?典引序》),他不仅在《离骚序》中,一反自西汉刘安《离骚传》以来对屈原的高度评价,指责屈原 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对不容,沉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 ,而且在《两都赋序》中,与扬雄论赋截然相反,对以司马相如为首的西汉大赋从为封建王朝 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的角度,给予了毫无保留的全面肯定,将其与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诗经》相提并论,赞其 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炳焉与三代同风 ,认为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缺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理论的支配下,他在明帝永平年间创作了著名的《两都赋》。
《两都赋》在结体与手法上完全仿效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赋》分《子虚》、《上林》两部分,《两都赋》则分《西都》、《东都》;《子虚赋》虚拟 亡是公 针对楚之 子虚 、齐之 乌有先生 互相炫耀,而 明天子之义 ,《两都赋》由虚拟 东都主人 针对 西都宾 赞扬长安, 望朝廷西顾 ,而 盛称洛邑制度,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子虚赋》前后两部分转接用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 ,《两都赋》则用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在总体风格上缺乏艺术创新,未能越出西汉藩篱,不过是以超过《子虚赋》近一千二百字的篇幅,更加典丽宏大而已。
至于相如《子虚赋》针对当时诸侯曾割据谋叛,而维护皇朝统一,且就帝王淫侈,尽管委婉,毕竟有所讽谏,而扬雄《长扬赋》,讽谕之旨则更为自觉;但班固《两都赋》选材不过是涉及都长安、洛阳,哪个更有利王朝统治,中心思想则只在 宣上德而尽忠孝 ,从内涵意义而言,又似不如了。
然而班固毕竟天资聪颖,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本传),学识渊深,有精湛的艺术修养,写作文章,独具风范。《后汉书?班固传赞》评道: (班)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娓娓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这种特色在《两都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首先,《两都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已不再像司马相如那样重在帝王宫苑、游猎,而是借鉴扬雄《蜀都赋》,创造性地发展为京都山河形势、表里布局和雄伟气象,虽然不能全免大赋夸张渲染失实之病,但由于采用了不少实际的历史地理资料,而不显过分虚浮,有真切的现实感。如对长安城内及郊野的介绍: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隄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臿成云,五谷垂颖,桑麻敷棻。
无论是都城形胜、街市繁华,还是郊野气象、农桑丰硕,都有具体而生动的艺术表现,确实 文赡而事详 ,引人遐想。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排偶之中,音调和谐,极少奇僻的异体字,明畅顺达,无汉赋常见的臃肿涩滞之弊,又确实 使读之者娓娓而不厌.正因如此,班固赢得了与司马相如、扬雄以及稍后张衡并称汉代四大赋家的盛誉,《两都赋》所开创的京都大赋体制,也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左思《三都赋》的创作,不仅蜚声文坛,而且被萧统《文选》列为第一篇,刘勰也称其 明绚以雅赡.尽管《两都赋》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历来为士大夫所重,但是总体来看,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革除早已被扬雄针砭的散体大赋自身具有的通弊,从而扭转其衰竭之势。就赋体文学发展的趋势而言,当大赋已经定型为以 穷泰极侈 的笔墨达颂圣之旨,即便有讽谕,也不过 劝百讽一 ,而以骚体为代表的抒发内心情怀之赋,正越来越成熟,在显示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之时,仍要恪守老路,企图重新振兴,毕竟是违反客观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断不会成功。
其实在对待赋体文学的正常发展走向上,班固实际也是自相矛盾的。这不仅表现在其于明帝永平初给辅政的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的奏记中,曾高度评价屈原: 屈子之篇,万世归善。 与以后希明帝诏旨诽毁屈原 露才扬己 大相径庭,并效《离骚》之体,作《幽通赋》述志明意,而且当章帝继位后,因官职未能高升而有怨思时,又效东方朔 托古慰志,疏而有辨 的《答客难》体,作《答宾戏》,尽管表面上堂皇地表示自己 专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 ,但通过 宾 之口 戏主人 所说的 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 ,仍能味出其内心不平衡的情绪。正如范晔《后汉书》本传所道破的: 固自以二世才术,位不过郎,……作《宾戏》以自通焉。 所以虽然成就不能与东方朔独辟蹊径相比,然而还是发泄了隐秘的真情。
3。永平、建初赋坛这一时期赋坛是很活跃的。凡在《后汉书》中列于文苑、或有专传的文臣,很少有未作过辞赋者。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杜笃、傅毅。
杜笃(?- 78年),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博学,善文辞。他在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左右,曾作《论都赋》。
此赋颇具创意。他缘以东汉政局稳定之后,光武帝行幸长安, 经营宫室,伤悯旧京,……凄然有怀祖之思,喟乎以思诸夏之隆 ,而洛阳人士心存疑虑,于是写此赋,阐明 关中表里山河,先帝旧京,不宜改营洛邑 ,并上奏。《论都赋》采取大赋设客主问答的形式,开篇以散文为序,本体以韵文展开,语多铺排,言辞辩赡,打破了以往文学之士献赋颂圣娱悦的老例,居然作为疏章,奏谏国事,提高了赋体文学的政治品位,将经国济世的应用性与审美娱情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在大赋衰竭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表现题材,扩大了内在张力,在内容上直接启发了班固《两都赋》的创作。
杜笃还有一篇《首阳山赋》载于《古文苑》中传世。此赋并非意在写山,而是通过神遇西周初隐居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来宣泄自己遭时不遇的内心郁愤之情。短小精悍,独创新风。特别是开始对首阳山的描绘: 嗟首都之孤岭,形势窟其盘曲;面河源而抗岩,陇塠隈而相属。长松落落,卉木蒙蒙;青萝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于云中。 寥寥数笔,描绘出幽深之意境,寓情于景,将情与景较完美地融为一体,在赋体转变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傅毅(公元45?- 90?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人。
少博学。章帝建初中,以文学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
和帝永元初年,为大将军窦宪司马,不久而卒。傅毅在文坛上,与班固齐名,曹丕《典论?论文》称他们 伯仲之间耳.在赋的创作上,当散体大赋已经式微,虽然班固重又提倡,并写《两都赋》身体力行,但也总是不可能恢复司马相如时代的风采,于是傅毅另辟途径,更以复古的手法,去追踪大赋的祖型。这显然有革除司马相如大赋 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 的积弊,而使其恢复正常发展的意图,可谓用心良苦。为此,他继踵枚乘《七发》作《七激》。这是二百多年来所谓大赋中 七体 的第一篇赓续之作,并一时引起了纷纷仿效的 七体 热,然而从成就看,却不能与枚乘《七发》相比。
《七发》是基于贵族王侯日益严重的生活侈靡、精神颓萎,痛下针砭,并以包融百家文化的 要言妙道 去解惑,现实的针对性很强,思想观念上积极有为;而《七激》则是针对 徒华公子,托病幽处,游心于玄妙,清思乎黄老 ,而批评他 变度异趣,违拂雅心,挟六经之指,守偏塞之术,亦有所蔽与,何图身之谬也! 于是以历述音乐、饮食、车马、田猎、游观等, 论天下之至妙,列耳目之通好,原情心之性理,综道德之弥奥 来启发他,最后全为颂圣: 汉之盛世,存乎永平;太和协畅,万机穆清。于是群俊学士,云集辟雍,含咏圣术,文质发矇,达牺农之妙旨,照虞夏之典坟,遵孔氏之宪则,投颜闵之高迹。推义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 这在语言的运用上虽然有如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所评的 会清要之工 ,但平心而论,在总体艺术上既没有创新,在思想观念上也愈显相对枚乘的偏狭和倒退,因此价值并不高。另外,傅毅更向上袭祖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形式,创作了《舞赋》。这倒是一篇在艺术上颇具创意,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此赋假托楚襄王游云梦将置酒宴饮,与宋玉以 何以娱之? 相问答,于是宋玉陈赋 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 的舞蹈。这是古代对大规模宫廷乐舞的第一次细致而生动的文学描绘。它首先叙写了在明月之夜,于灯火辉煌中,宫中舞场的布置、气氛,舞女的容貌、妆扮,伴舞的乐声、歌辞,接下去具体再现了舞女美妙舞蹈的全过程: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翱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络绎飞散,飒擖合并,鶣鷅燕居,拉■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于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佚态横出,瑰恣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摘齐行列,经营切拟,仿佛神动,回翔竦峙,击不致   ,蹈不顿趾,翼而悠往,暗复辍已。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浮腾累跪,跗蹋摩跌,纡形赴远,漼似摧折,纤縠蛾飞,纷猋若绝。超逾鸟集,纵弛殟殁,蜲蛇姌袅,云转飘忽,体如游龙,袖如素霓。徐收而拜,曲度究毕,迁延而笑,退复次列。
如此精湛传神的文学笔法,确实上承宋玉,下启曹植,充分显示了傅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美学追求,其价值远过 宣上德而尽忠孝 的平庸之作,是这一时期汉赋中不可多得的美文。
本主题由 国学网 于 2010-1-20 17:33 分类
收藏分享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