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 时势之必然 - 顶顶华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5:14
分析: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 时势之必然   文章提供 于 2009-1-28 17:33:9 (北京时间: 2009-1-29 6:33:9)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转换

  从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完全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全球政治和国际体系转变的“晴雨表”。 从一定意义上说,冷战实际上就是以威权式政治体制为代表的陆上强国同与西方民主体制为代表的海上强国的较量,其背后是两种不同国际体系观的较量。

  每次中美关系的调整都预示着国际格局的转换——从战后的两极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苏、欧、日五大权力中心的出现,从冷战结束后的一超多强到“9.11“事件后多极格局的萌芽。中美关系不同于中俄、中日乃至中欧关系,因为前者具有全球性质,而后者充其量只是个地区问题。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美关系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与现行国际体系的关联问题,亦即中国作为体系中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如何看待国际体系的主导者和支配者美国的问题。

  2008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从政治大国向政治强国的迈进;奥运会开幕同一天,俄罗斯在南奥赛梯采取的军事行动则拉开了俄罗斯军事崛起的序幕;在去年西方八国集团召开的峰会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组成的发展中五国预示着新兴大国将以一个整体出现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而美国因次贷危机而出现的经济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国际体系的变革。中、俄、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打破了美国、西欧和日本垄断国际军事、政治和经济体系长达63年的历史,非西方威权式国家群首次作为主角出现在世界权力舞台上。同时,伴随国际体系转型的是世界上诸多国家和地区国内政治的转型,日本、韩国、蒙古、泰国、巴基斯坦、乌克兰等国出现的国内政治危机无疑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前兆。

  从本质上说,国际体系转型是世界上各种力量不平衡发展所致。以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民族分裂组织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不断地侵蚀着当今主权国家内部权力结构;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则不断地侵蚀着现行国际权力结构。前者矛盾的焦点是非传统安全,后者矛盾的焦点则是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国家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最终将促使国际体系的转型。中美是世界上主权国家中权力消长变化最为明显的一组,尤其表现为奥运会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和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尽管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弱都是相对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看待对方的权力消长不仅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影响当今国际格局的走向。笔者认为,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关系不仅是21世纪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

  中美准联盟的性质与内涵

  由于中美在安全观、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领域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美国奉行的军事结盟外交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结为军事联盟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害的。相比之下,中美作为有分歧的大国,构建“联而不盟”的战略准联盟关系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功能性。这种准联盟关系不是搞集团对抗,更不是针对哪个大国或大国集团,因此不具有对抗性和排他性。准联盟强调在平等、互信、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承担国际责任。

  在未来二十年,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不仅有利于实现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而且有利于国际体系的平稳转型和过渡。有人认为,中美是战略敌人,因为中美两国存在结构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何况中美双方在人权、台湾和环保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相比,中美之间的分歧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2008年美国大选,中国并未成为美国两党辩论的焦点。无论是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还是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都将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可以说是美国两党的共识。

  未来20年,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关系具有重要基础:首先,从国际权力结构来看,美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主导者,能够对体系内的事务加以有效治理;中国由于身份的多重性,与国际体系外的国家以及被国际体系边缘化的国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的解决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关系的互补性是中美战略准联盟的结构基础。

  其次,从价值观念来看,中美之间的核心价值观尽管存在重要差别,但是却在朝趋同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上是以美国为“榜样”的,尽管中国政府并不认为美国的体制是最高效和最好的体制。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奇迹也使美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模式”兴趣正浓。

  再次,从依存度来看,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额使双方在经济上形成相互依赖关系,成为典型的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美相互依存度几乎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对大国。中美之间的海外利益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比例,两国在保护海外利益上存在共同诉求。

  最后,从双方领导人的认知来看,中国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低调、不当头、韬光养晦仍是当今中国领导人的重要外交政策;美国领导人则开始将中国视为“利益攸关者”,并希望中国能够肩负“负责任大国”的重任。今后中美在以下领域最有可能构建战略准联盟关系。第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安全安排;第二,加强反恐与反扩散军事交流;第三,加强防扩散合作;第四,加强在能源、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第五,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

  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并非意味着“中美共治”或“中美携手主导世界”,而是着眼于美国霸权衰弱、全球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承担一定的义务,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一道,向国际社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使国际体系的转换尽可能以平稳的方式实现。

  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来看,中美战略准联盟更是一种责任而非一种特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具有双重涵义。首先,中国政府首要责任是解决国内的治理问题,向13亿中国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提供必要的社会公共物品,实现良性治理,并尽可能维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其次,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如派出维和部队、参与中东和谈、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开展斡旋外交,中国在朝核、伊核、缅甸、达尔富尔等危机上所作的努力,就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最好证明。中美战略准联盟的构建表现为双方对各自核心利益和首要关切的理解和支持。例如,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的提案动用否决权时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同样,美国领导人逐步意识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关切,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和奥运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便是佐证。两国的共同关切与共同利益的趋同使双方之间的合作成为一种可能。只有中美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关系和谐了,构建和谐世界才有希望。

  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然,目前中美战略准联盟关系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在美国国内,部分极端势力和新保守主义者仍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将中国视为亚太地区的最大威胁;在中国国内,学界和政界存在的“新左派”和极端民族主义者也会影响中美战略准联盟的构建。在国际上,中美准联盟关系也会遇到各自“友邦”的阻挠。例如,有些国际体系外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对美“温情外交”颇有微辞;美国的北约和亚洲盟友也对美国对华“微笑外交”倍感失望。

  尽管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障碍,但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必然要求,也是美国霸权衰弱、世界权力格局重塑的必然要求。它不是要求中国用一种新的制度、新的理念和新的权力体系去代替原有的国际体系,而是要求国际体系的新兴成员中国向原有的国际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注入东方的人文关怀、和合文化和道德观念,倡导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和平、互信、多元、仁义和共同发展,集中体现在“构建和谐世界”这一目标上。这些新的理念将使现有的国际体系主导者更能够重视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国家”对主权和发展问题的关切,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遏止美国滥用武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总之,奥运会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水岭。奥运之后,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和中国周边国家政局的强烈震荡,世界对稳定和发展的中国寄予厚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霸权地位的衰弱客观上要求中美构建战略准联盟,这种战略准联盟与其说是为了两国的私利,不如说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承诺将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本国公民的生存、发展、健康、环境和社会公正性负责,为民众提供福祉;对国际社会的责任论要求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平衡好利益和责任,在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同时,积极发挥中国的大国作用。今后,中国将和美国一道,继续承担地区和全球责任,进一步促进地区整合,开展大周边外交和热点外交,通过全球治理与政治斡旋解决热点问题。

  中美战略准联盟关系的构建将从根本上改变60年来中国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受遏制地位,使美国的东亚军事联盟体系不攻自破,也将从理念上和战略上掀起中国的外交革新。中美共同协商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参与治理的国际体系将是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加繁荣、也是更加和谐的国际体系。
来源: 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