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成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7:42
http://xh.xhby.net/newxh/html/2010-02/27/content_121546.htm

小康达标后干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

江阴,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成果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以民生福祉倒逼城市转型。幸福,正在滋润着江阴人的心田。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四年跨越发展,“幸福江阴”建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最新统计显示,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四年累计下降16%的基础上,2009年末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2.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达271.3亿元,增长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

  今天在江阴,平均每户有2.2人在岗工作;100个市民中,95个有社保,70万农民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区居民住宅户均面积115平方米,农村集体土地建房户均195平方米;居民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3.1平方米。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经过努力,江阴老百姓幸福的感受比例在增加,‘被幸福’的比例在减少。”

  “富裕村也有贫困户,百强县也有薄弱村。”面对贫富差距、城乡差别、新老差异,“幸福江阴”从制度设计之初就坚持“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的发展理念,关注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大多数背后特别困难的少数。江阴分三轮为全市65万农民提供了免费健康体检,所有家庭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四年来,该市5次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累计人均月增养老金598元。连续数年,江阴惠民支出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占全市可用财力的比重都达到15%以上。

  走在江阴街头,红色的是自行车亭、灰色的是早点车、蓝色的是遮雨棚,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彰显着“民生无小事”的百姓情怀。去年,江阴将全市上百个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服务咨询热线整合成一条公共服务热线“12345”,承诺对市民诉求3天有答复,10天就落实,一年来,累计办理市民投诉2.5万余件,全市信访数量同比大幅下降31%。

  根据第三方机构最新调查,2009年江阴百姓对幸福感的平均打分为87.06分,较上年增长0.11分;幸福江阴综合指数评价为93.52分,较上年提高3.47分。

  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

  “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从埋头赚钱到碧海蓝天,老百姓心中的“愿景迁移”倒逼着江阴城市经济同步转型。

  工业重镇周庄去年“壮士断腕”,关停10家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转而引进了医药、风电等一批新兴产业。到年底,百姓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工资没有少,但身边池塘里的水清了,树绿了,空气变得好闻了。

  最本质的转型,是发展模式的创新。经历了乡镇企业兴起、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等阶段后,江阴以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为引领,吹响了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号角。以临港新城风电产业为代表,江阴已集聚起一个庞大的低碳产业集群,去年全市低碳产业销售达170亿元。今年,江阴明确要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即用4年时间,重点打造低碳、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物流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等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把新兴产业比重每年提高5.25个百分点。

  “谁拥有了科技和人才,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江阴向创新型经济转型,选择了一条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的发展路径,为转型升级攒足了底气。目前,江阴已建成“三创”载体14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0多家。近三年,江阴累计引进海外留学领军型人才115人,柔性人才库入库人才3241人,可联系的海外人才已达6万人。

  “幸福江阴”一头牵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四年来,农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能数出几本“幸福账”。

  2月25日,在徐霞客镇阳庄村阳庄菜园的蔬菜大棚里,65岁的薛阿瑜老汉,一边忙活,一边给记者扯起了这几年的增收账:2007年以前,薛老汉基本没什么收入;2008年,薛老汉以土地入股,年底分红拿了1000多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去年,村集体经济改制成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薛阿瑜成了合作社的农业工人,每月工资能拿1200元;到了年底一算,全家五口人年收入达到10万元。

  最新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江阴农民成为各类经济组织股东和社员的比例近50%,江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72元,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把幸福的指挥棒交到百姓手里

  1月17日,“幸福江阴”在北京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与此同时,《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10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正式下发,三大类共五十个目标年内务必完成。

  这已是江阴第五年下达“幸福责任书”。回头看,“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幸福江阴”建设的全过程。

  江阴一些领导干部清楚地记得,五年前市委常委会第一次就“幸福江阴”评估体系指标的设立展开讨论时,争论十分激烈。“考虑民生,GDP指标还要不要?”“以人为本,还是以经济为重?”两种声音在激荡。

  幸福是什么,百姓说了算!江阴主动问计于民,组织15万人参与“幸福指标大家选”投票活动。12易其稿,最终制定了包括39项客观指标和42项主观指标,具有人本特色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环境卫生满意度、心情愉快程度、家庭收入满意度等10项百姓最关注的“幸福指标”,再由此衍生出相应的主客观指标,完全突破了传统的GDP考核框架,与家庭和个人直接相关的指数高达80%以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研究后感叹,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在一些方面,比联合国‘人的发展报告’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细致、目标更高”。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考核什么”。在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运用中,江阴坚持把考核的指挥棒交给百姓,由百姓出题目,政府做答卷,人民来评判。“实事求是地讲,考核还是党政干部的指挥棒。”市委书记朱民阳说,“现在把这个考核棒交给百姓,老百姓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评估你,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没有退路的位置。” 

  “不留退路”的大胆决策,让全市领导干部的意志空前统一。政府问需于民、问绩于民,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这一全新执政理念的升华,创造性地让科学发展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催生了“幸福江阴”如今的美妙图景。

  小康达标后干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追寻幸福源头的三个“什么”言犹在耳,无锡各市(县)区正紧紧跟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幸福市(县)区建设,“幸福江阴”酝酿新一轮自我提升。朱民阳说,一句话,要更多地站在老百姓的需求角度,坚持把民生倒逼经济转型发展做好;坚持民主推动民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诉求渠道;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资源和经验巩固发展成果,让幸福江阴赢得国际认可。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一座城市的激情跨越,再度起程。

  本报通讯员  王 敏  贡敏华

  本报记者  马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