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阴:百姓满意工程是最大面子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10:39
http://news.thmz.com/col89/2010/02/2010-02-05699227.html 

  2005年末,江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市。“小康达标后干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江阴市委市政府用建设“幸福江阴”给出了答案。坚持用人民幸福评估发展,群众关心什么,就考核什么;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做到百姓出题目、政府做答卷、人民来评判。社会中介权威机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8.75%的江阴百姓认为作为江阴人感到幸福和自豪。

  2月4日中午,刚开完会议的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江阴的小康应该是不含水分的、人民群众认可的、老百姓得到实惠的高质量的小康。

  “幸福江阴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强经济。”这是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优化转型发展,以经济快速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使富民惠民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江阴标准”、“江阴创造”、“江阴总部”成为工业转型提升新亮点。全市99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内行业标准,有85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四年来,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以港口、道口、专业市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江阴港集装箱运量从2005年的5万标箱猛增到2009年的75万标箱,并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8%。

  江阴秉承“老百姓满意的工程就是最大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朱民阳说,在做好经济“蛋糕”的同时,更要注重分好“利益”蛋糕。江阴加大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置业富民和保障富民力度,群众收入由原来单一的工资性收入改变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多元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四年来,江阴的民生投入成为最大的投入。全市惠民支出每年都在 10亿元左右,累计达42.5亿元。率先在苏南地区开通镇村公交、实现村村通公交;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四年来江阴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20%以上。

  “改善民生从细节做起。”江阴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围绕“安居乐业、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大力实施技防城建设和道路畅通工程、城市公厕改造工程、放心食品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用每一个体民情、贴民心、顺民意的小支点,支撑起民生大关怀。江阴的城区公厕改造从去年5月开始,列入改造计划的122只公厕,现已有50只改造完毕,全部依照“一厕一景”的外形打造,在体现人性化的基础上扮靓了市容,为市民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幸福江阴最大的特色优势在于围绕追求幸福的共同目标,将各类资源兼容并蓄,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让人民群众在创新创业创造和奉献中感受幸福。

  江阴各级政府部门坚持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在全市开展“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形成占60%的客观指标和占40%的主观指标的幸福江阴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江阴全社会募集慈善基金达10亿元,为全国县(市)之最,注册志愿者和注册慈善义工总数达到10万人。引进企业实施政府“早点工程”,拓展城市空间鼓励企业投入设立遮阳棚,利用社会资本推进造林绿化,市场化运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实现了“花小钱、甚至不花钱为民办实事”。

  江阴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点放在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上,以城乡功能布局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均衡城乡共享;二是文化发展城乡互乐;三是医疗卫生城乡并进;四是健身工程城乡共建;五是公交优先城乡同网。 

  数字“幸福江阴”

  幸福江阴建设四年来成绩: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

  江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787.9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10亿元,增长2.1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6113元增加到2009年的2711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8297元增加到2009年的13172元,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