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阴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0:34
http://news.thmz.com/col58/2010/02/2010-02-05699353.html  编者按: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幸福江阴”建设不但推动了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也推进了科学发展上水平、区域发展上台阶。江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立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缔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幸福江阴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报今起开设“学习‘幸福江阴’,构建‘幸福社会’”专栏,连续报道“幸福江阴”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我市早日建成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

  傍晚六点,华灯初上。刚吃过晚饭的赵凤娣牵着4岁的孙女,悠闲地从家中走向附近的绿园新桥广场。轻快的音乐声中,61岁的她与众乡邻一同跳起健身舞,她的身边,小女孩跟着扭起来,笑靥灿烂。

  从江阴最偏远的苏圩村搬迁到“欧洲小镇”新桥,赵凤娣脸上尽是掩不住的喜悦。这位普通老人的幸福,平淡而真实,正在江阴每一寸土地上延展升华。

  1月17日,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在京揭晓,“幸福江阴”在全国358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与此同时,作为城市战略决策的《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10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正式下发,三大类共五十个目标年内务必完成。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一座城市的激情跨越,再度起航。

  三个“为什么”,追寻幸福之源

  发展,源于自我的重新审视;跨越,基于自身的适时调整。

  江阴,一座经济发达的县级市。时光追溯到5年前,这座江南小城刚刚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达标(县)市,可谓意气风发。但如何在更高平台上,进一步谋求发展,江阴决策层却陷入了深思:明明数字“小康”了,但百姓缘何很少感知;明明指标“领先”了,但人们缘何又意见多多?

  回头看,才能不断校正前行方向。小康达标后干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三个“为什么”一经抛出来,就激起江阴上下的大讨论。江阴人对以往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审视。

  科学发展,应以人为本,不断满足民生需求。但事实上,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言“是不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一次次讨论中,原本朦胧的民本意识渐渐觉醒,大家普遍认识到:真正的小康应是不含水分、人民群众认可、老百姓得实惠、江阴人民能感知的高水平小康;一味追求GDP,比增长速度,比财政收入,这样粗放式的竞争模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伤害很大,江阴要争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水平。

  发展,靠的是人民,为的也是人民。思路统一,决策很快明朗: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让人民享受成果,感知幸福。这一全新执政理念的升华,创造性地让科学发展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催生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战略构想。

  2006年6月,江阴第十一次党代会揭开帷幕,融合集体智慧,“幸福江阴”城市战略正式出台: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与之同步,一切以民生为本的“幸福江阴” 评估体系也迅速出炉。

  江阴的发展,由此跃上了一个崭新平台。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幸福,是一种感觉。如何用幸福来衡量发展,以民生来考核发展,把纯粹的感性体验化为具体的理性考核,江阴必须“自问自答”。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还清楚地记得,5年前江阴开常委会第一次就此展开讨论,大家对“幸福江阴”评估体系指标的设立讨论十分热烈,意见也不尽相同,两种声音在激荡,“以前的竞争中‘民生’缺失,今后发展考核摒弃GDP等经济指标”;“民生固然需要,但经济指标不能放弃,”相持之下,幸福江阴评估体系文稿一度出现尴尬:“一半以人为本,一半以物为本”。

  幸福不幸福,让百姓说了算!僵局一下被打破。江阴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组织近20万人参与“幸福指标大家选”投票活动,由百姓出题目,政府作答卷,人民来评判。12易其稿后,围绕“五民五好”核心,最终制定了包括39项客观指标和42项主观指标在内,具有人本特色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客观指标占权重60%,主观指标占40%。完全突破传统的 GDP考核框架,与家庭和个人直接相关的指数高达80%以上。

  “一些指标官方认为不错,但百姓却有自己的看法!”江阴市统计局副局长陈华颇有感触,按以往经验设置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被百姓质疑,理由是“人均‘被增长’了,不客观!”由此,这一指标在评估体系中修整为“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一字之差,却大大凸现了民生需求。

  去年11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来到江阴,专门花时间研究对照后,他得出结论: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在一些方面,比联合国‘人的发展报告’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细致,目标更高”。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江阴百姓对幸福感的平均打分为87.01分,较上年增长0.11分,幸福江阴综合指数评价为93.36分,较上年提高3.31分。

  以人为本,是理念更应是行动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应是一种行动。

  从江阴市区驱车30多公里,来到宁静幽雅的新桥镇。这里,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百姓安居乐业。江阴2009年对16个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定中,面积最小的新桥镇综合排名第二位,而2008年该镇处于第五的位置。引人注目的是,整个榜单上,新桥一口气勇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城镇建设、新市镇建设、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先进镇六个“单项冠军”,令其余镇及街道难望其项背。

  “可以说,三个名次的递增,有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的成功,更有民本需求满意度的提高!”新桥镇党委书记蒋和兴兴奋地说,“幸福江阴”的确立,为镇村建设树起了“航标灯”,民生成了镇里这几年投入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蔡港河,曾使新桥镇分外出名,大凡经过镇区者都要掩鼻而过,“太臭了!”群众的呼声让镇政府下了决心,用3年时间投入1.1亿元进行全面整治,去年投入 4000万元的最后一期工程完工后,河水清澈,鱼儿欢游。投资2000万元的大振河水景公园,7平方公里生态林等一批百姓工程相继竣工,让新桥镇百姓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去年居民满意度为19.14分,满分20分,名列各镇前茅。

  “幸福江阴”建设,“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让百姓在更高层次分享发展成果,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幸福江阴建设四年多来,城市一次次实现激情跨越: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基础上,江阴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末实现1710亿元,较2005年增长2.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达271.3亿元,增长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幸福江阴”目标引领下,江阴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等全国性荣誉,并被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去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七连冠”。

  “幸福江阴,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底气!”朱民阳话语铿锵:“找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契合点,方向又正确,江阴一定要坚持!”(姚小 高颖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