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度量与反映城市创新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4:47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06-10-16 02:34 来源:光明日报
城市是实施创新战略的集合载体。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也决定该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后,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那么,从衡量标准看,创新型城市要考虑哪些因素?具体有什么样的数量标
准要求?这就需要科学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一、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深入地了解城市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就必然要求对其进行科学的量化分解。从实践上讲,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检测和评价城市知识创新工程实施状况的监视器,更是政府对创新工程建设和城市开发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目前创新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知识和技术仍呈点状聚集在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当中,同时知识的流动性差,产业化程度不高。因此,调查不同城市的知识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该城市的创新能力,并对不同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进行比较,找出城市创新的特点和不足,进而为政府决策以及国家创新工程的实施提供政策依据,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理论上讲,城市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体系中所有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总体能力,主要表现为一种城市创新体系的协调、整合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这三者之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原动力,也是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的基础,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离开了科技创新,城市创新就失去了动力,更无从论及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是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科技只有产业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科技也只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形成产业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急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品牌创新则是新技术产业化的永久体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也才能为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产业化占据相应的市场空间。
我们关于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将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三种能力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城市创新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价。   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城市科技创新是指在一定的城市区域内,一定城市区域背景下由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等诸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地方政府、教育科研单位、中介机构等构成的区域系统。它依托城市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有效地利用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城市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城市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城市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与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从而创造和发展城市的竞争优势,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既涵盖基础科学创新又涵盖应用技术创新,是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等相关因素互动的结果。
从城市科技创新的过程及其管理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分解为以下五种基本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配置能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
科技创新投入,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创新投入,就难以进行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因此创新设想也就不可能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科技创新投入能力通常取决于财力投入、人员投入、研究开发机构和企业的数量与质量等因素,所以可以用这四个指标群来测度城市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的强弱。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概念模式,系统的知识配置力,即一个系统向创新者及时提供渠道,使其获得相关知识储备的能力,是衡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知识流动水平反映了创新系统的知识配置能力,促进知识有效流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反映的是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的状况,是知识有效流动的最重要形式;利用境外投资,不仅引进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和吸收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大量的技术诀窍。基于这种认识,可以从产学研合作、技术市场交易、吸收境外投资三个方面来测度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知识配置能力。
科技创新支撑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有很强的促进或约束作用,在一个给定的创新投入、给定的创新体制下,创新支撑能力是决定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用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中介服务、创新金融环境和创业活动程度四个方面来测度城市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管理,是确保各种创新资源有效流动与配置以及创新活动各环节协同的重要力量。政府承担着通过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对城市科技创新进行宏观管理的使命。城市科技创新需要得到政府在战略规划与决策和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可以从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几方面来测度城市科技创新管理能力。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反映的是评价对象所拥有的或投入的创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城市的创新政策倾向或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而创新产出反映的是评价对象的创新投入所带来的结果。所以,人们通常都把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作为测度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科技创新链条的角度来看,最先的产出是科技论文与专利,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再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试生产,生产出新技术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由此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根据这种思路,可从科技产出、创新产品产出、创新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这四个方面来测度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三、城市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评价
新技术产业化是新技术成果经过流通、转移、扩散、渗透等有序步骤,最终成为适销的新技术产品,并进而逐渐增加生产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的过程。它与传统技术不同,其产品中知识含量高度密集,其经营运行和生产要素组合中掌握科技知识的专业人员和研究开发投入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直接依赖于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突破,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专业化生产成为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和核心。因此,新技术产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体,集人力资本、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需要资金、人才的巨大投入和体制、环境的有效整合。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考虑从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发展环境、规模化经营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个方面中,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发展环境、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里主要说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衡量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产业化的实质是有目的的专业化生产,新技术产业化就是要使新技术成果实现工业化;把新技术变为可供广泛应用的新产品、新资源和新服务。新技术产业是高增长型产业,但是这个高增长受不同时期的政策因素、消费水平及其他产业的波及感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地区新技术产业化能力与当地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考虑采用工业产业增长弹性系数这一指标来近似反映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工业企业数量和每个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拥有的资产总额来反映新技术产业化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   四、城市品牌创新能力评价
城市既然要经营,就必须发展品牌经济,必须有自己的响亮品牌。城市品牌既包括城市所属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也包括城市自身的品牌。品牌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品牌缺失的情况下,品牌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品牌建设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战略的高度观察我国的品牌建设,现状堪忧。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可是在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的2004年-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仅排名第44位。这其中自主品牌匮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城市的品牌创新能力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估,以促进城市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城市品牌创新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城市范围内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等进行的,并不涉及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等内容的评价。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对城市品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认为可以从品牌建设投入能力、品牌发展环境和品牌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城市品牌创新能力进行评测。品牌建设投入能力主要包括城市关于科研方面的投入、科研队伍的现状、科研机构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品牌发展环境主要包括科技成果产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等方面的指标;品牌竞争力则包括品牌数量、知名品牌数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指标。   五、数据处理方法和评价结果初步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AHP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测。从初步研究结果来看,城市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体制是城市创新的保障,这种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适时的体制创新可以为城市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格局的形成,城市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开放。只有体制创新,甚至制度创新,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也才能有宽松的发展环境。我国的深圳、厦门等特区城市的发展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体制创新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在所有的创新之中,体制创新具有全局的关联性,对其他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如果城市具有体制上的竞争力,就有利于激发城市创新的实现,从而促进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
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则有着巨大的整合作用。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管理创新可以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早先的技术创新独立于企业之外,在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中进行,而现在则逐渐演变为在企业内进行,尤其在企业中设立独立的研发(R&D)体系进行技术创新的内部化,这本身就是一大管理创新。从体制创新的角度看,与技术创新一样,其也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当体制创新的预期收益超过其预期成本时,才有可能发生或实现。体制创新离不开管理的配合,离不开组织结构的适用性调整或变更,即离不开管理创新。 (科技部信息研究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课题组执笔:周天勇 赵志耘 牛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