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基层党组织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5:02
科学发展观与基层党组织创新 殷庆言
在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组织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首先是变化了的客观现实的要求。按照“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任何制度和措施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不能打破原有的局限,不断超越自己,必然使原有的效力弱化。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大关于党的历史方位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基层党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农民讲一句话,“我管你饭吃,你听我的话”。改革以后,实行家庭经营,农民对党支部书记讲一句话,“我自己挣饭吃,凭什么听你的话”。这简单的两句话,实际上浓缩了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利益关系变化的全部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的地位虽然没有变,但基层党组织已不再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不再统一管理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改变了群众过去对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依附和依赖关系,基层党组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权力资源和工作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利益表达、利益整合以及政治动员的功能。
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是当前党的执政使命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了基层党组织新的职责和任务。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组织基础,承担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责任。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需要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行政的、命令的手段开展工作,必须更多地运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群众参与的方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和组织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就会出现基层党建工作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脱离人民群众,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担负不起基层党组织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全党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七千万,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的年龄、党龄、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增强,党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也发生显著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党员面临很大的利益差别,党内既有高位党员、“大款”党员、也有困难党员、下岗党员,党员的价值观念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教育党员,引导党员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保障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又要保证党员个人的利益协调和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
综上所述,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利益脱节;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与社会基层组织管理体制、治理模式和群众的利益实现方式脱节;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担负的职责任务、党员队伍的变化和要求脱节。这些问题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评价,敢于面对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自觉性。

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基层党组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的方式和途径为核心,转变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群众功能、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改变基层党组织高度行政化的功能,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共同奋斗上来。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根据民主政治的一般规律,政党是联结民众与国家政权的纽带。政党基层组织担负着反映民意、服务社会、凝聚民心、动员社会的职责。按照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中国共产党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党学说,同时与其他政党一样,又必须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作为基层党组织,要摈弃过去包办一切社会事物的行政化定位,履行政党基层组织的职责,关心、反映、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及时注入到政治体系之中,从而在赢得民众的信赖基础上,成为凝聚社会、整合社会资源的政治核心。
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适应基层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的变化,规范党组织与经济、行政、自治组织的工作程序,健全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职能的农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保证经济、行政和群众自治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持和保证各个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对于需要共同负责、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的重要事项和工作,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依据有关的法律和章程向经济社会组织推荐重要干部,把党管人才与其他组织的干部选举制度、人员选用制度衔接起来。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改革和发展,贴近人民群众利益,采用易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从服务群众做起,就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就能把工作推动起来。因此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座谈走访、信息采集、听证会、公示等形式,及时倾听群众的意见,准确掌握群众需求。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能够在本单位解决的抓紧解决;对于需要上级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或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和协助上级解决;对群众不适当的要求或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说服解释工作。领导和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群体建立沟通协商渠道,通过民主协商和平等对话等形式,增进沟通与了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调处矛盾纠纷。运用政府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为群众学习、娱乐、健身服务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服务队伍,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利用各类人才资源,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建立以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义工”等各种服务队伍。组织党员开展“一助一”、“献爱心”活动,帮助特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逐步形成党组织扶危济困的长效机制。
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按照生产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有党员三人以上即可建立党支部。该方式的前提条件是,组织的政治化色彩所决定的高度稳定性。组成人员由生存和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组织的高度依附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社会组织往往不带有政治色彩,大量社会成员脱离了原单位组织变为社会人,许多党员游离于单位之外,大量农村党员涌进城市,出现了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这种情况表明,必须探索新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原则,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城市新建小区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建在“市场”上、建在“楼宇”上,努力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

基层党建创新的前提是观念创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目前有的人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框框,如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游离、习惯于照既定模式办事,创新怕担风险。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导致各项工作出不了新意,生机不足,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发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艰巨的、复杂的、深刻的变革,伴随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样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要求,抛弃过时陈旧的认识,以观念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创新。
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尤其需要发展党内民主。这是因为从外部环境看,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对基层党组织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提出了挑战。从内部情况看,发展党内民主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动力之源。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考虑基层党组织现有的民主基础和民主秩序,改革指向主要是使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更加有序和务实,提高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确立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党组织要为党员行使权利服务的观念。从关怀党员,尊重党员权利入手,激发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把全体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要把优化基层干部队伍作为重点,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扩大民主,形成广聚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大胆突破阻碍、制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各种条条框框,打破体制、身份和地域的限制,不拘一格选用各类人才。建立科学规范的考察评价体系,完善干部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以实绩为核心、以群众公论为依据的考核指标体系,扩大群众的参与权、话语权和表决权,使对干部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形成公正合理、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基层党建创新还要有大环境的支撑。目前基层党建面临的有些问题,不是单个基层组织能够解决的,比如“三农”问题,在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实现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转换。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实际上担负了很多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比如供养生活无依靠者、组织群众架桥和修路等,这些事情本来是政府的职责,但在政府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通常由基层党组织来组织办理,其动机虽然良好,但由于牵涉到集资等问题,又往往引起群众的不满或纠纷。上级领导机关要认真总结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社会宣传的各种媒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成功经验和工作成效来增强基层干部的信心、强化基层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