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主史-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24:03
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作者:(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 第一版本站发布时间:2009-11-19 20:39:08阅读量:52次  经典引语

  无论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还是社会主义……50 年来的争辩其实一直集中于形式民主与实际民主之间。《欧洲民主史》带来的启发是:无论未来的事态和政府形式如何,我们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有关民主的辩论中所看到的原则,作为判断一种政治制度民主与否的尺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即:民主就是自由的、平等的、能够结社的、拥有公民权和社会权利的公民们的代议制人民政府。

  内容简介

  《欧洲民主史》首先将笛卡儿学说、互助论、工会主义和人民政党同民主结社学说历史地联系在一起。

  ——意大利贝鲁贾大学政治学教授:诺尔贝托·博比奥

  《欧洲民主史》中展开的分析,以及对于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时开始在东欧产生的各种新的彻底变化的叙述,富有说服力地证明民主在今天已成为一种生活哲学……

  《欧洲民主史》认为民主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概念,追溯了从孟德斯鸠开始的诸家学说争论的发展,阐述了欧洲历史上的各种运动,分析了各个不同时代关于民主的不同观点,从而将民主政治学说的因果和目的纳入了历史的框架。

  ——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政治学教授:安东尼奥·阿尔瓦、雷兹·德莫拉勒斯

  作者简介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Salvo Mastellone):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史专家,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国际代议机构史委员会主席,佛罗伦萨欧洲文化中心主任,意大利《政治思想》杂志主编。著有:《欧洲民主史》、《欧洲政治思想史》、《当代欧洲政治思想》等。

  作者自述

  本书的第一版是在柏林墙倒塌(1989年)之前构思并成书的。笔者当时就确信,东欧的民主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政治事件。事实证实了这一预见,因此先前表达的思想及判断仍保留着它们的有效性:民主的思想不可能不超越东方各国政府的一党制意识形态而占居上风。对民主进行重新思考的新的文化时期已经开始。

  此书的第二版与头版有所不同,这既体现在一些段落的修改和大量引言的删除上,也体现在最后一部分内容根据东欧最近政治事态的发展而作的更新上。

  我要感谢那些对本书进行了评论、介绍和讨论的众多学者们,尤其要感谢科斯坦蒂诺·加尔齐亚和黄华光先生,因为他们分别把本书译为西班牙语(1990年)和汉语(1990年)。

  时代背景

  毫无疑问,民主是一种没有终点的政府形式,而且应该重新看待它的理论方面。不过政治社会学可以提供新的调查角度,政治社会学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注重民主政权的社会方面,而且看来一直是由科学理性所推动的,关于民主的任何研究都不能脱离它在政府形式方面所具有的内涵,但是却又必须阐明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民主应该跟上东西欧新的公民社会的步伐,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指明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各类准则的新的社会理论。在政治哲学中存在一种力图以社会统一观念来解释政治的倾向,但是公民社会不可能脱离社会集团的多样性,不可能脱离公民职能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集团利益的冲突。今日的公民社会已不再是“旧王朝”时代的社会,而是一个制约着政治现实的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如果人民未被划分为各个不同阶层及层次,以便随后文化把他们重新组合成一个先于政府行为、并指导着政府行为的有机实体的话,那么就谈不上民主。

  由于民主与公民社会密切相关,因此公共同意的民主保障便具有根本意义。民主政府通常是多数同意的一种体现,但是政府颁布的公文、文件必须符合公民社会的普遍利益。人们仍在继续讨论权力应该集中还是应该下放,决定应该由中央还是由地方作出,但是在一个有活力的公民社会中,重要的是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而这种参与在没有形成持批评立场的、得到宪法保障的反对派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作为有活力的民主制度中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反对派应该能够在一切公共机构中得到体现,因此不仅要有反对党和持反对派立场的结社团体,而且要有持反对意见的工会和舆论机关,以便推动当政者走改革之道,并且在当政者没有能力作出决策时以其他当选代表取代他们。作为公民社会的促进性因素,异议应该善于民主地与 “同意”共处。

  黄金片断

  苏联的结构民主

  葛兰西把苏维埃革命解释为无产阶级民主的前提,苏维埃革命不是组织成政党的少数人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突然袭击,而是一场组建了代表委员会、并通过委员会进行管理的群众性革命。布尔什维克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使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葛兰西支持组建像苏维埃那样的直接民主机构。换句话说,人民主权将通过变为无产阶级民主机构的苏维埃来体现:“苏维埃是有待完善和发展的初级组织,而布尔什维克将变为政府党,因为他们认为,国家政权应当依赖苏维埃并受苏维埃的监督。”不仅共产党人,而且无政府主义者、改良主义者和人民党人都可以参加苏维埃会议,他们都可以在苏维埃中委派自己的代表。虽然布尔什维克党为了维护无产阶级的总利益不能放弃自己的领导作用。

  在葛兰西看来,苏维埃革命实行了一场根本的变革,因为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并因此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民主。在这场劳动阶级完成的结构性变革中,共产党是作为“行动党”行事的。毫无疑问,这种取代资本主义管理制度的新结构在最初遇到了巨大困难,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将使人能够建立起新的国家。在葛兰西看来,资本主义国家越强大,公民的监督就越薄弱,公民就越不关心各个权力的活动,而与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苏维埃国家则力图实现劳动者“对国家各机构的生活”的“积极、不断的参与”。在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这种新式民主中,不会有行业”工会、地区工会和劳动者同盟这类在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时期存在的特殊社会组织的位置。这些组织在私有制制度中曾具有自己的功能,但是在新的结构中,它们将不再有存在的理由,因为无产阶级民主将通过新的机构来实行,这些新机构的目的将不是同商品所有者进行斗争,而是使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社会。

  “工厂委员会”将为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新制度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些新的关系应遵循下述这种道德原则,即:在无产阶级民主中,纪律是自我遵守的纪律,而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无产阶级为实现工人国家的自我管理而应采用的组织是“工厂委员会”,葛兰西认为这种委员会是“实行相互教育、发展新的社会秩序的最适宜的组织”。

  葛兰西从民主的意义上对新的苏维埃结构做了解释,而且他比任何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更早明确地用共产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意大利的事实立即使葛兰西看出了法西斯主义的民族主义的镇压性面孔。共产主义应该被置于法西斯主义的对立面,这种对立应该被看成是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专制主义之间的对X。

  葛兰西认为,争取民主、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不应局限于议会,而应扩大到意大利南部的农民和北部的工人中间。在马泰奥蒂被谋杀之后,葛兰西主张所有民主力量采取行动,不仅要宣布工厂、农村劳动者的总罢工,而且要建立以工人和农民委员会为基础的人民议会。在1926年6月意大利共产党里昂代表大会战胜布尔迪加路线之后,葛兰西重申,苏维埃战略不能仅限于俄国,而应扩大到国际范围,以便能够对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意大利共产党应该通过一个共和团结纲领来联合政治盟友和人民力量,以便反对猖撅的法西斯主义,准备以革命手段推翻这个集权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权。

  但是,由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制度能被确认为民主制度吗?在1926年11月被捕入狱后,葛兰西不仅对斯大林多数派在反对党内反对派的斗争中使用的方法表示了担忧,而且在1930年还向已经成为意大利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陶里亚蒂表示了他对所谓的社会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和战略的反对立场。葛兰西当时确信,在意大利需要经历一个共和民主性质的、反法西斯主义的中间阶段。在《狱中札记》中,他阐述了对意大利议会制度失败原因的看法,表明了他对群众性民主的革命方案的思考。

  工党政策的失败,尤其是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推进,也促使许多社会党人和民主党人重新看待自己的立场,以便同共产党人达成一项至少是策略性的协议。对苏联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斥责,如缺乏自由、共产党的官僚主义、领导人的专断独裁等,但是无可置疑的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已经建立起来。另一方面,苏联党的新党章(1934年)规定,党的一切机构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民主集中制。人们不能指责共产党人站在“老板”一边,这些共产党人在工厂、农村和劳动界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赞同。某些像都灵民主小组那样的民主派团体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毕竟是向着集体自由前进的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革命时刻。这样,在社会党人中间就逐步形成了一种主张同公开声明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共产党人建立人民集团的方针。

  1921年,苏联通过了一项长期政策,该政策包括一项广泛的经济发展计划。在此计划之后,自1929年4月起又开始实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为工业先进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问题上,社会党人将能够同共产党人取得一致,另一方面,共产党人也将能够同尊重西方世界多元化传统的社会民主的政策进行合作。

  对工业民主的进步力量缺乏信任和对国家法西斯主义政权上台的担心,有时导致了亲苏主义。曾作为“产业民主”的理论家的韦伯夫妇,在1931年工党失败之后,尤其是在他们在俄国逗留一个时期之后,发表了一部两卷本的巨著,认为苏维埃的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他们说,苏联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广泛、最平等的民主”,是“一种新的代议制度”。在第六章中,他们明确提出了“是独裁还是民主?”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在苏联,存在着“一种通过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建立在普遍参与基础之上的多样化的民主”;这种宪法结构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各机构中,委员会占据着上风。战争期间所预见的那种社会民主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斯大林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不同,没有通过法律来篡夺权力,他的权力甚至还不及一个美国总统。他仅仅是党的总书记,因此并不是一个独裁者,事实上,他只限于执行党中央的决定。韦伯夫妇的结论是,苏联政府还不及许多议会制内阁那样专制与独裁。苏联被描绘成一个高度完善的社会组”织,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作为公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国家事务,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韦伯夫妇在该书的“结论”中认为,苏联的制度应被看作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种“新的文明”。在这种新的社会组织面前,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之间那种使西方资产阶级如此痛苦的区别、自由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之间那种仍然白热化的冲突已全然失去了意义,这种新的社会组织不是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一个拥有大约两亿居民的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的。这种“新的文明”废除了“利润”并遣责“剥削”;为了实行“社会平等”,它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制度中,“工会”已不再发挥维护工资的微薄作用,而是在工业和农业中展开积极的合作活动。继西欧文明的议会制而来的,是一种正在充分发展着的新的文明。

  换句话说,欧洲社民党人为制造苏联结构性民主的神话也出了力,而实际上,这种民主是不存在的。应该指出,莫斯科领导人的态度后来出现了变化。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从1920年第二次代表大会起便从理论上阐述了建立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只作为这个统一的共产党的各国支部的必要性。而且,它在 1925年之后开始了反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尖锐斗争,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因此同法西斯主义是一丘之貉。“社会法西斯主义”被指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头号敌人,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利用社会民主主义来阻止群众的革命行动。

  希特勒的上台使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确信,应该抛弃使左翼民主党派受到污辱的“社会法西斯主义”的宗派性口号,转而向组建人民性的“统一阵线”的方向努力,以便同得到民族主义流派支持的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在他们看来,由具有社会革新政治纲领的各个政党组成的“人民统一阵线”,将能够同资产阶级的保守政治倾向进行斗争,将缓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以利于捍卫人民民主,反对右翼政治集团占据上风。在意大利、德国和葡萄牙,在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和土耳其,法西斯党已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因此必须在欧洲反法西斯主义者之间建立民主协约。

  在1935年于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C.季米特洛夫提出用劳动者的统一阵线反抗法西斯资本主义的统一阵线。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的共同行动将对劳动人民的各个阶层、对农民、对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统一阵线将使人们恢复对劳动者力量的信任,因此需要所有劳动者团结一致,共同行动,而不论其属于何党何派。季米特洛夫称,这样做是为了捍卫劳动者的民主:“在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现在和将来都要维护法西斯主义竭力破坏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因为这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要求的。”因此,必须同各个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工会以及其他各种劳动者组织达成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共同行动协议,必须在企业、在工人居住区、在失业者和城市乡村的下层人民中间建立民选机构。只有这种民选机构才能把广大无组织的劳动群众团结到统一阵线运动中来,促进反法西斯主义的人民主动行动的发展。而这也就是集体民主的意义所在。因此应该抛弃“社会法西斯主义”的论点,实行人民阵线的政策,达成工人和民主力量的反法西斯主义的协议。人民阵线将求助于选举的方式,并利用联合政府来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随着“统一阵线”战略的实施,人们已不再谈论对支撑着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民主进行斗争,而是希望各个民主派联合起来阻止法西斯独裁的降临,因此需要同社会党人、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天主教民主派实行一致行动。在这方面,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论法西斯主义》(1935年)中强调了希特勒纳粹主义的国际危险,暗示应捍卫现存的议会民主制度,虽然他认为真正的民主依然是苏联的结构性民主。

  正文目录

  民主作为代议制的人民政府(1748~1848年)

  第一节 孟德斯鸠:民主与共和政体

  第二节 卢梭:民主与社会国家

  第三节 美国的民主共和国及其制度

  第四节 法国的民主革命与政府形式

  第五节 意大利三年雅各宾时期(1796~1799年)关于民主的辩论

  第六节 反民主论战

  一、正统王权拥护者

  二、立宪主义者

  第七节 美国的代议制民主

  第八节 民主平等主义:邦纳罗蒂

  第九节 民主国家:马志尼

  第十节 民主自由:托克维尔

  第十一节 民主工会与宪章运动

  第十二节 人民民主政府

  民主与人民结社运动(1848~1871年)

  第一节 1848年欧洲革命

  第二节 结社运动与民主

  第三节 法国的结社团体问题

  第四节 意大利的互助主义

  第五节 结社运动与德意志国家

  第六节 英国的工联主义

  第七节 国际工人协会的无产阶级民主

  第八节 民主市政府

  第九节 公社制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民主作为平等公民的社会(1871~1915年)

  第一节 先进的现代社会

  第二节 民族国家中的自由民主政府方案

  第三节 人民国家中的社会民主政府方案

  第四节 温和派对人民民主政府的反对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对立

  第六节 政治民主与代议制的实践

  第七节 社会改良主义与工人运动

  第八节 来自右翼的反民主论战

  第九节 左翼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反对

  第十节 对“民主党”的批评

  捍卫民权与社会权利的民主(1917~1944年)

  第一节 战争与国家管制经济

  第二节 反对议会制民主的论战:从列宁到帕累托

  第三节 民主的信息

  第四节 意大利自由民主主义的破产与法西斯主义的降临

  第五节 民主与反法西斯主义

  第六节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失败

  第七节 西方民主的危机与亲法西斯主义

  第八节 对议会民主的信任

  第九节 苏联的结构民主

  第十节 美国的制度化民主

  结论(1945~1989年)

  相关书评

  欧洲民主进程的历史解释 / 马斯泰罗内

  对民主作出评价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任何判断都受空间和时间条件的限制。在现代历史的现实中,民主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政权、与专制主义及个人主义是针锋相对的。民主被设想为可能的政府形式和尽善尽美的政府形式。在治国实践中,人们利用民主来谴责新政权或者为之辩护。在某些人看来,民主是一种政治替代办法,在另一些人看来,民主对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自己的自主性。

  从历史的角度对民主追根溯源,在时间上可以上溯得十分遥远。但是在不否定思想的、政治的和宗教方面的其他重要流派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从孟德斯鸠讲起,因为是他指出了民主的三顶基本原则:人民拥有主权,人民享有普选权利,人民任命自己的管理者。斯巴达、雅典、罗马等古代共和国被孟德斯鸠和当时的“哲学家”们看成是民主的、正义的、秩序井然的社会的典范,是与非正义的、混乱的现代世界截然对立的。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这场“诉讼”以有利于古代的结果而结束,但是由于没有现代民主国家的榜样可循,人们必须设想新的体制。革命者们勾画出了新的体制,然而他们把民主思想与革命的概念混为一谈。尽管犯了这些错误,从18世纪下半叶起,民主就一直成为革新社会生活的动力,而目,直到2O世纪前半叶的整个欧洲的历史,都可以理解为政治结构和社会条件的民主演进过程。

  乔治·比尔多在其1956 年发表于《民主》杂志的论文中断言,民主在今天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宗教,是一种政府形式。但似乎更应该把民主看成是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在作为“政治家”的人们与作为“公民”的人们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关系。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应当“文明地”共同生活和建立社会关系,因此人们的行为准则不是服从,而是积极参与,因为“公民”拥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安乐尼奥·拉布里奥拉在1888 年写道:“民主的根源在于现代欧洲的整个历史之中,民主是新文明的核心或思想。”问题是如何从这一到提出发研究欧洲历史中的民主:阿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把各种民主形式加以对比;可以以某一价值判断为基础对不同的民主设想进行价值哲学研究;也可以对围绕民主学说的辩论过程进行纵向追踪。这最后一种研究方法使人能够像阅读编年史般地看到欧洲历史的各个时刻,对历史上连续不断地提出的关于民主的不同建议进行分析,以便展现出一个相当完整的、尽管在理论上是值得探讨的画面。由于廷斯·阿·克里斯托弗森已经撰写了一部关于欧洲政治语言中的民主含义的专著《从法国革命到俄国革命》(奥斯陆,1966年),因而我本人的意图是在博大的欧洲文化领域的范围内,对有着自己的根源和自身发展、独立于各种“主义”的民主政治进程的原因和目标作出历史的解释。这一意图无疑是雄心勃勃的,但是在从事研究当中,我一直是抱着研究原著是为理解原著的那种谦逊精神和确信民主对公民说来是一种较少危险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人类的自然政治制度” 的人所具有的那种认真态度的。

  1985年11月于佛罗伦萨      

   译者:黄华光

欧洲民主史-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在“金主”与民主之间-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马立诚: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 马立诚: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方绍伟:民主有利于经济发展吗?-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枪杆子打不出民主自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冯梦云:论“民主应该缓行”-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民主就可以反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虞崇胜:理性地认识民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台湾民主何来进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转型国家的民主挫折与民主巩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监督式民主:新媒体时代民主实践的新理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台湾的民主是异性民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人民民主的实现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林尚立:社会转型、民主演进与国家成长-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循环式论证-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民主的谦卑与制度的魅力-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被民主”的中国经验和鸡蛋的故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王长江:中国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王长江:中国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俞可平:民主不是空洞的说教-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推进党内民主需要办哪些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