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盛大林的时评选集 (南方周末今天阅读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9:41
2009-12-17 10:55:53
浏览 463 次 | 评论 2 条
看了盛大林出版的这本《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了登台上课的信心,因为它就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实战教材呀,我只要换上几篇自己和别人的新作做案例就行了
编辑加工的附加值
鄢烈山
平时读别人写的新闻评论,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观点有无新意、我能否接受,其次是议论过程中有什么我所未知的知识点,同时会对其语言风格有一个大体印象,至于作者的“匠心”如何我从不关心。我应约编自己的文集,就是把单篇文章收拢,或大致按题材分个类,或按发表先后排序,加个前言或后记完事,无鲁迅之才名,袭鲁迅之老谱。大学新闻系邀请演讲,我无非讲“为建设公民社会而写作”、“近10年来时评的发展”之类“大题目”,至于如何写好新闻评论,在我这个“跟着感觉走”的写作者来说,真的像“卖油翁”说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有一些关于新闻评论写作的议论文,讲的多是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坚守良知、观察思考等“功夫在诗外”的素质养成。至于写作的技术层面,我就说不出甲乙丙丁来了。因此,有大学聘请我为兼职教授,至今未敢登台上课。
看了盛大林出版的这本《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了登台上课的信心,因为它就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实战教材呀,我只要换上几篇自己和别人的新作做案例就行了。(本“教案”是今年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得到它是7月;一来是杂事多、别人送的书也多,没有时间看,二来人民大会堂占上部的封面设计和“网站首页”四个大字与时评写作心得的内容相距太远,误导了我,现在才打开书来读它。)
作为时评同道,对盛大林在时评界的江湖地位我是了解的:2006年获中国互联网协会主持评选的中国十大“社会责任”优秀博客;2008年被网友评为“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评论家”;截止去年底,在搜狐、新浪、腾讯和凤凰四大网站的博客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点击量虽然比不上女明星徐静蕾,在时事评论作者中肯定名列前茅;因几大门户网站常在首页、评论频道或博客主页推荐他的新作,便有了这本书有歧义的书名(像是教人怎么制作网站首页引导社会意见似的)。我知道他像张季鸾王芸生一样勤勉,每天要写一篇;写时评是他最大的享受,去年我们应邀同在西安晚报做旅游访谈“嘉宾”,这个郑州人居然说他是第一次到古都。我知道他评论过我未敢碰的关于“双规”、“官员代表比例”等问题,也独具只眼地观察并提出“重大案件的‘星期五(公布处理结果)现象’”(均收入本书);他的有些观点如坚持市场取向的文章《“跨行查询费”的是与非》、《体制不改,国企薪酬永远也“规范”不了》,与我不谋而合,有些反民粹主义情绪的如《有几种“房奴”确实“活该”》我也觉得有理,而在对张维迎和郎咸平的评价上我们褒贬的轻重则有所不同……总之,我关注的还是他的观点。
这本书使我对盛大林有了全新的认识,意识到他的影响力获得并非侥幸,他在新闻写作上确有一套成熟的想法,诚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也。话说回来,盛大林虽然有实战体会,若不把它们整理出来,编辑加工成这样一本教学参考书,就像我的时评汇编一样,人们会觉得还不如读他源源而出的新作。
盛大林从他近几年的作品中选取97篇做“课件”,从选题、判断、角度、结构、由头、时效、论证、语言、标题一共9个方面,理论联系实践谈了自己的写作体会,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为什么要这样写,得失考虑何在等等。纸上谈兵的新闻系教师不可能讲得这么生动而令人信服,有志学写时评者则可以受到教练示范式的启发。当然,写作时是一种综合考虑,熟练者往往不假思索,这样分门别类只是为了在强调某一方面的训练时把话说更醒目些,就像战士的训练分科目,打起仗拼综合素质一样。比如,他举例说明了选题时的标准是注重话题的重大性、关注度、争论性和普遍性,而在讲切入的“角度”的时,则讲了角度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最能出新意,换句话说,如果找不到出新的角度而人云亦云就宁可不写,这其实也是讲了选题最重要一个原则即独创性;他讲选择角度的第二条原则是“自己最熟悉的”,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阅历和兴趣来决定,以免说外行话,这其实是个创作灵感的“发生学”问题,所谓“有感而发”的“感”来源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等“秉赋”。而写评论最重要的素养是判断力的培养,他用范文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写作者如何扬长避短,有理论阐述也是经验之谈。至于他讲的文章怎样谋篇布局,如新闻由头怎样处置(是放在开头还是中间,还是“图穷匕见”),语言与标题如何锤炼得有力与醒目,本文就不一一介绍了。
现在我的桌子上有三本评论集子:一本是我最钦佩的时评家梁文道先生的《常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1月出品。虽然梁文道文名蜚声大陆和港台,编者还是将文集进行了认真的加工,按内容分为国内与国际题材上下编,而所选国内题材75篇全部重新制作了文题,每篇文章前面加了一个关键词,如“国耻”、“反华传媒”、“大局”等,因此上编就是名副其实的“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有些话题是几篇说完的)。但《常识》的编辑加工只是为了眉目清楚便于阅读,此书意在与读者的思想交流。第二本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今年6月出的《马后炮》,记叙南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马后炮”和金话筒大奖得主“马啸”的成长历程,告诉人们这个名牌评论节目和主持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如何进行“评论的叙述”,“当忧郁遇上愤怒”时如何调适等,书做得精致好看,但主要是一个推介性的产品。而只有盛大林这一本可以称得上是时评写作教程,最适合想学写作者做入门教材。腾讯网的副总编李方在推荐本书的序里说:“我凭什么劝你一定要读这一本《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就因为每篇评论后面附了一段‘写作心得’……”。这六七万字的附言,便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卖点。
写到这里,我想引盛大林不大喜欢的郎咸平的一段话作结。他在一篇讨论中国大学生失业的文章中说,研究表明,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实际上,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郎咸平讲的虽然是工业品制造,不好与图书出版做简单类比,但图书编辑加工不言而喻也有产品设计(出版策划)到终端零售等市场营销环节,同样有是否尊重和满足读者需要程度而产生的附加值高低问题。盛大林的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时评写作教材,也是一个如何提高图书编辑加工附加值的样本。不过正如前面说的书名与封面设计很失败,影响了营销。你看,李方的序里把书名就理解成“网站首页:”了,这冒号处本该是个“的”字省略了。
200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