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不能一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58:26
公车改革不能一刀切 时间:2005-03-08  作者:覃匡龙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改革不能一刀切,涉及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改革同样如此。在今年两会上,有关公车改革的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公车使用中存在“猫腻”早已不是秘密。全国政协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公车使用中存在着三个“1/3”现象:领导公务使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驾驶员私用占1/3。还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私人轿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是8215.4元,而公家轿车则是50361元,足足高了五倍多。

于是,公车改革也就势所必然了。应该说,各地各部门对此项改革热情是很高的。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20多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8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

各地各部门出台的公车改革方案大多采取“取消公务用车,发放货币补贴”的模式,但争议随之而来,比如发放货币补贴是否“变相加薪”?为何用车多的反而补贴少?为何不用车也能拿补贴?驾驶员如何安置?等等。此外,某些地方进行的车改也出现了“变味”的迹象,比如在进行车改较早的浙江,有的领导不会开车,单位出钱聘请司机;有人虽然参加了车改,却借车办公,变相捞实惠;有的地方还保留了部分公车。

不改革显然不行。那么,公车改革到底应该怎么改?有人说能不能中央出台一个标准或者规定,以便统一操作。这个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改革起来势必也就有不同的方式。

实际上,公车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现成的适合所有人的答案。既然是改革,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采取慎重务实的态度才是理性的选择。

公车改革的难点在于我国公务员工资主要表现为“吃饭工资”。“吃饭工资”意味着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以职务消费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取消公务用车,无形中就会减少了公务员的实际收入,那么,它就必须以另一种形式来体现。此外,公车改革后如何规范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车改涉及到改革成本、人员安置、公务交通费发放标准等诸多实际问题,搞一刀切,一步到位的改革,风险很大,也不现实,若车改不切实际,必然会加重财政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因此一定要慎重,不可急于求成,可在试点地区多观察一段时间,并科学评估改革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

据《浙江日报》近日消息,在浙江,尚未进行公车改革的地区和单位将“暂缓”。这显然是对此项政策持慎重态度的举措,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