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新闻-对新闻网站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21:23

2000年是我国新闻网站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一年,许多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一年有了比较正规的开端。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对网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使新闻网站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比较有气势的整体性亮相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大亮点,引起世人瞩目。

关于新闻网站的现状

总结这一年,新闻网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规模性的跨越,二是出现了创造性的突起。前者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网站为代表,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跨越,比如带宽由几兆变为100兆,更是一改往日依附性较强的网络版式的面容,纷纷以独立网站的形象出现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后者以东方网、千龙网等为代表,它们依靠其主管部门有力的协调能力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通过对数家传统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高起点的异军突起于世人面前,成为我国新闻网站的几支劲旅,并为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出现新闻网站“两大发展”趋势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因素”。首先,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业在我国高速发展所产生的自然引力发挥了作用。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困难,互联网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新闻网站在去年出现迅速发展,是适应这种“力”的结果,其中包括网民对网上新闻信息日益强烈的需求。其次,信息产业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新闻网站的生长和壮大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物质保障,新闻网站有了更多的从梦想到现实的便捷通道。第三,社会支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其中包括规范网上行为的一系列做法,减少了网上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无序性,为新闻网站创造了比较好的生长环境。去年,至少有六个相关的管理规定出台。第四,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决策者对信息时代的敏感认知和强烈意识,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对互联网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有的指示非常明确具体,这形成共识,推动发展的首要因素。第五,重要的一点,是传统媒体领导者出于抢占信息时代制高点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感,以及自身事业延伸发展的需要,前所未有地加强了网络建设的力度。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网络中心,加大了投入,加强了领导,增强了力量;东方网、千龙网等本身就是传统媒体决策者重视网络的产物。由此,带来了2000年新闻网站的繁花似锦,使新闻网络在互联网业普遍遇到难题的情况下,却呈现出蓬勃生长之势。

如果说,2000年之前,我国新闻网站总体上是“生长发芽期”(除个别网站外,大多数基本上还是“嫩芽”),那么,2000年则可称为新闻网站奠定基础之年。从网站方面看,数量增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批领头的网站已经比较有声势地站在了互联网的前沿。这是对新闻网络基本规律有所掌握的结果,否则,难以解释目前现实;从管理部门看,也初步掌握了网络和网络新闻宣传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一些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就是明证。

那么,是不是说新闻网站在这一年已经走向了成熟?新闻网站已经大功告成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新闻网站一定意义上讲还很不够成熟。无论是和国际知名站点相比,还是和国内比较成功的商业网站相比,新闻网站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至于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运用方面,则存在着更明显的距离。如果要对新闻网站现状做一个描述,只能说还是一个“正在读书求学的孩子”,距“成熟的成人”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幼稚仍是它明显的特征。这还是就网络自身的生长发育阶段来说的,至于在它的外部,此时此刻,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竞争压力。弄好了,压力能够成为动力,促成其尽快成长为成人;弄得不好,压力就是阻力,使其随时随地都面临着不进则退,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更不能故步自封。当然,在外部压力之下也不能妄自菲薄。

关于新闻网站优劣势的分析

2000年,国际互联网业普遍出现了不景气,然而,我国的新闻网却呈现出前所未有蓬勃发展势头,这说明,我国新闻网站具有某种先天性的优势。

优势之一,资源优势。经过纳斯达克风暴,人们愈来愈清楚地看到,鼠标加水泥将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而产生于传统媒体母体之中的众多新闻网站,一开始恰恰具有这样一种潜在的素质。它从属于传统媒体,背靠着这棵大树,既是传统媒体追随现代化脚步,向信息技术领域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又是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向传统传播业的渗透。这种互相依托的成长架构,如果得到深刻的认识和充分合理的利用,必然对新闻网站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当然,如果不能用现代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这一优势,旧的体制、机制、观念等众多固有因素也会起反弹作用,使优势变成劣势。目前,在新闻网站奠定基础之际,其优势作用发挥明显。比如,新闻母体对网站的人才支援,技术支援,物质支援,资金支援,管理力量支援等等,都是很大的,使得新闻网站能够在成本相对较低状态下运作。更重要的是,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原有新闻采集力量的利用,为新闻网站成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我们可称这为“资源优势”。

优势之二,是有信誉资本。新闻网站的母体,尤其是国家重点网站的母体,是我国一流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和读者中形成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种信誉自然会惠及其网站。人民网今年4月推出旨在架起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桥梁的专题性栏目——人民热线,很快便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反映地方领导不正之风的有之,反映当地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问题的有之,反映地方一些政府部门侵害群众利益的有之。所有这些来信,无不蕴涵着网民的信任和期盼。这是新闻网站的一种无形资本,一种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信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群众基础这样一种资本。我们可称这为“资本优势”。

优势之三,是有政策上的支持。去年以来,为了应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局面,做到积极发展,主动出击,驱利避害,为我所用,政府在加大互联网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重点新闻网站的支持力度。无论是对互联网市场秩序的规范,还是舆论上的支持,都为新闻网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对此,我们可称其为“政策优势”。这种优势还会继续存在,利用好这一优势,将更有利于新闻网站的发展。

新闻网站在劣势方面和优势一样突出,一定程度上说,目前的劣势更加值得关注。

首先,存在着明显的体制上的劣势。新闻网站虽然产生于传统媒体之中,但实行的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的体制,比如,人员以招聘为主,分配也不按传统媒体那种等级制度进行,管理上自有一套新的方法,应该说是很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但这种力求向高新技术、信息产业企业靠拢的努力,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无论是以母体一个部分的方式存在的网站,如在传统媒体之下成立一个中心;还是独立于母体之外成立的有数家媒体控股的网站,都会或多或少地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有的轻些,有的重些。和商业网站相比,明显的缺少灵活性。实行全新体制是新闻网站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在传统媒体体制改革没有重大突破之前,这种影响不会完全消除,很难完全实行商业化操作。更重要的是,新闻网站受历史使命和所担负责任的驱使,它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决定企图完全市场化运作是不可能的,它必须为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负责。我们不能把目标定位在商业网站同等位置上。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其次,存在着明显的能力上的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资金满足程度、人员素质的高低,高层次人才的多寡,跟踪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现代管理水平等等。这些方面,新闻网站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尤其突出的是人员素质的不适应和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以及技术开发能力的不足,这常常使新闻网站难以摆脱被动局面。即使属于传统媒体长项的新闻采编,在网上往往也难见其优势。原因是网络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个全新队伍,缺少基本训练。至于在新技术跟踪和技术开发能力方面,和以技术起家的网站相比,存在差距,往往显得反映迟钝,力不从心,劣势明显。反映在网络页面上,则显得呆板、生动丰富不足。

再次,存在着和传统媒体优势共生的劣势。比如,有传统媒体作依靠是新闻网络一大强项,但在享受优势成果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其负面影响的重累。如传统媒体从体制到观念、方式、方法中长期积淀下来的负面的东西,就有形无形地影响着网络,成为新闻网站发展的一种拖累。现在,不少新闻网站新体制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还在苦苦的探索当中。再比如,新闻网站有来自于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方面的丰富经验,但一旦沾沾自喜于这种经验,往往又会成为网络创新的障碍,束缚新的探索,使网络新闻难于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再比如,权威性是传统媒体网站的骄傲,但如果强调到不确当的地步,不重视普及性、大众化,就会削弱其亲和力、影响力。此外,传统媒体严肃的个性,也容易使一部分不了解网站的人远离网站。显然,这是一种因优势而连带产生的劣势,是一种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优势而产生的劣势。

认识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前提。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发扬优势,规避劣势的不间断过程。正确认识优势劣势,认真分析优势劣势,是新闻网站今后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于新闻网站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出于应对发展的需要,当前,新闻网站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即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赶超意识。要明确几个指导思想:第一,和谁比,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还是把自己放在全球性的互联网世界里比?第二,拿什么来衡量,是用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衡量,还是用互联网业界已具有的水平来衡量?还是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水平来衡量?第三,拿什么来要求,是用占有网上新闻一席之地来要求,还是用网上新闻主阵地来要求?第四,以什么为目标,是以国内知名网站为目标,还是以国际知名网站为目标?这几点,指导思想不同,定位不同,要求不同,出台的战略就会不同,努力的程度就会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确立,是新闻网站不可缺少的动力。

先说危机意识。劣势的分析已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新闻网站还不是一个成熟强大的躯体。和过去比,当然有了进步,而且是巨大的进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去年4月人民网较大规模改版,但相隔8个月,到今年1月又推出全新版,新闻由6个频道增加到13个,子网站达6个。其间小的改变和完善,几乎每一天都在进行。日新闻发布量由一千多条增加到近三千条,原创新闻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访问量连续翻番。和过去比成绩不可谓不大,和自己过去比,完全可以沾沾自喜。然而,处在信息化时代前沿和国际互联网大环境之中,所有沾沾自喜的理由都不能成立。新闻是媒体网站的主体,即使从网站自身角度看,网络新闻的规律也还没有完全掌握;网络特性在新闻生产的运用上还是初步的,一定程度说还停留在大容量集纳式的方法上,缺少更多方法的运用;在时效性方面虽然有所成就,但更大多数还是在沿用传统媒体的方法,搬用传统媒体新闻的做法普遍存在;网络新闻如何更能适应读者的需要,它的采集、编辑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新闻信息的内容也没有达到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要求,量上仍有差距;网上新闻的可读性要求和它的宣传性职责如何有机结合,还没有探索出有效的途径。

和商业性的门户网站比,现实的危机更会加重。本应成为媒体网站最强项的新闻,在一些比较成功的门户网站面前,优势也没有完全突显出来。商业网站利用其经济实力,通过合作、购买等途径,能够获得比任何一家单个媒体网站都多的新闻信息。加之其早期大规模的投入和市场推广以及平民化的风格、卓有成效的整合、在网民中先入为主的影响等,使得媒体网站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有强大传统媒体作后盾的媒体网站,在新闻上不能超过商业门户网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媒体网站因其先天性的不足所带来的不适应在很多方面都很明显。内容上,单一化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对社会生活的报道面在不断扩展,花样不断翻新,服务性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但和大型的综合性网站相比,访问量主要还是集中在新闻信息上,缺少更多健康的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鲜有趣的内容。表现手法上,受自身实力、技术水平等限制,总体上还显单调。体制上,缺少商业网站那种灵活性。内部管理上,事业单位如何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仍是整个传媒界探索的课题,媒体网站大多数也都还在“事业”和“企业”之间摸索着,希图找出一条适中的路子。这不可避免的在工作中要造成一定的影响,削弱其一定的竞争力。

危机意识是奋起直追重要前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满足于一己天地,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绩,是媒体网站当前的大敌。

再说竞争意识。媒体网站在这样几个领域必须展开竞争:第一,新闻领域,这是媒体网站的本行、强项,这方面没有输给任何人的理由。媒体网站在互联网领域必须像其母体一样赢得新闻的主导地位。去年下半年以来,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今年以来媒体网站的竞争劲头愈显强劲,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网站和东方网、千龙网等地方网站,各出招数,成效明显。下一步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充分挖掘优势,规避劣势。尤其要挖掘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誉优势、关系优势等各种优势,注意在特色上做文章。媒体网站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对这些优势的挖掘程度;取决于对传统优势和互联网现代技术互相结合的领会程度、利用程度和整合能力。当前特别要做到“三个结合”、“两个开掘”、“一个整合”。

“三个结合”是:一是将强大的传统媒体采编力量和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容量相结合,增加网络新闻的原创性,这是媒体网络发挥优势的最佳处之一。今年以来,人民网通过人民日报编委会的统一领导和安排,动员起国际国内几十个记者站、两个国内分社和几十个专业编辑部门,以及附属的近20个报纸刊物的编辑记者队伍,为人民网提供新闻。每天几百条原创新闻,大大增加了人民网新闻的分量。初步的探索表明。这种结合,利在双方。网站从编辑记者获得了新闻,而编辑记者又从互联网获得施展能量和才华的机会。不少记者被网络痛快的发稿方式所吸引,已成为网络新闻的热衷作者。如何将这种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二是将成熟的新闻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网络的即时性特性相结合,增强网上新闻的即时性、快速性。人民网对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的成功报道,为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例证。人民网通过人民日报驻华盛顿记者不仅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这次事件,而且随时跟踪事件的发展进程,使人民网一时成为许多媒体关注的对象。这种结合符合网络新闻的特性,发挥了媒体网络的特长,其潜力还有待更大规模的挖掘。三是将传统媒体的信誉优势和网络的交互性特点相结合,增加网上新闻的服务性,增强与网民的联系,提高网站的权威性。人民网开辟的新栏目“人民热线”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其他一些新闻网站已有这方面成功的先例,如东方网的东方直通车就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如何将这一结合推向更高层次,探索道路还很长。此外,如何将传统媒体的特长搬到网上来,也是新闻竞争必不可少的一步。人民网“人民时评”即是借助人民日报评论优势所开设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很受欢迎。传统媒体的特长决不仅只限于此,在今后的新闻竞争中进一步寻找和发扬各类特长,乃是题中应有之意。

“两个开掘”是:一是在新闻的内容上进一步向广度开掘。一些媒体网站受传统媒体影响,加之自身责任方面的要求的,往往内容活泼不足,严肃有余,报道面窄,一定程度上缺少平民化的面孔和亲民随和的特性。在重大问题的报道上、在大政方针的宣传上、在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报道上,媒体网站能够得心应手,高出一筹,但在社会生活、娱乐休闲、服务聊天等诸多方面,则稍逊一色。向广度开掘,首先要从广义上理解新闻,拓宽报道面,加强积极健康的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的报道;其次是增加花色品种,不仅要有文字报道,更要加强图片、漫画、声像等多种形式的报道,并力求使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文字报道中,要适应网络特点,实现体裁的多样化。特别要加强网络的服务功能。总之,在进一步强化主体报道的同时,必须全面拓宽报道领域。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自身的关系资源,进行联合、合作,不失为扩大报道面的好途径。二是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努力向深度开掘。策划是传统媒体加强深度报道的重要武器,网络不能拒绝策划。通过策划向报道的广度、深度开掘,把新闻做深、做透,是提高网络新闻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手段。这方面整个网络业还缺少成功的探索和经验。媒体网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在此有所作为。策划的关键在于人才。吸引、培养一批有理论水平、思想敏锐、业务全面的策划人才,是媒体网络当前要务之一。

“一个整合”是,要特别重视新闻信息的整合工作。整合是一些优秀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方法。媒体网站在这方面有必要虚心地向门户网站学习。一是指导思想上要重视,媒体网站比较偏重于原创新闻,然而,不重视整合,则有可能丢掉自身的优势,化优势为劣势,二是要学习整合的方法。总体构思、科学结构尤为重要。

以上行为,最终要达到把新闻做全、做细、做精、做活、做专、做深、做透。惟有如此,媒体网站在新闻竞争上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个需要展开竞争的领域是论坛。这方面媒体网站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既具有理论传统方面的优势、权威方面的优势,又具有把握、引导、判别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是成功的一例。至目前,来强国论坛的注册用户已超过8万,每天仍以数百户的量增长。新华网、东方网、千龙网等论坛同样取得成功。但论坛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踏步不前。论坛的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进一步摸索其规律,总结其经验,提高其水平,扩大其规模,加强其管理,是当务之急。对媒体网站来说,论坛的发展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媒体网站要毫不迟疑地举起这面大旗。同时,媒体网站也可以开一些健康的“聊天室”等服务。

第三个需要展开竞争的领域是文化教育,媒体网站在这方面普遍还没有做足。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网上天地非常广阔。媒体网站通过联合和合作,能够大有作为。关键要善于利用优势,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要找到有效的表现形式。远程教育将是互联网时代最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媒体网站同样有条件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第四个需要开展竞争的领域是新闻信息服务,这是媒体网站的又一个强项。人民网开展新闻订阅以来,在网民中反响热烈。目前,免费邮件用户和新闻订阅用户已达20万,网民可通过人民邮局免费订阅17种电子杂志。然而,这种开发利用还是初步的,水平不高。媒体网站具有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和自身开发的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这是其他类型的任何网站都无法比拟的,科学合理地开发这一“富矿”,是媒体网站得天独厚的条件。按专门化的路子进行加工整合,是其发展的方向。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量体裁衣,进行定制加工,市场前景广阔。

当然,对媒体网站来说,应该和需要展开竞争的方面还有很多,这里略举几点,主要是说明至少有这样几方面是有必要也完全能够进行竞争的。

再说创新意识。媒体网站产生于传统媒体之中,依附于传统媒体,管理者大部分从传统媒体选拔而来。现在,虽然基本上都已成为独立的网站,但由于其性质和它所担负的责任,很多方面还必须保持和母体一致,必须保证在体制内运行,要尽它特殊身份的责任,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而互联网是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事物,时时刻刻都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媒体网站如何适应竞争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命力如何,说到底,就看其自我创新能力。创新是竞争意识的具体表现,是网站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媒体网站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创新。包括网站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网络结构的创新,表现手法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内部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方式方法的创新等等。

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首先要特别重视技术的引领作用。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日常的每一个发布,也和技术息息相关,离开技术的支撑,可以说寸步难行。技术一方面要适应和满足内容及形式的需要,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创新的“引领者”。目前,媒体网站总的看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传统的、常规的东西较多,创新的东西较少,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远未达到充分的程度。网络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表现手法的创新,一定程度说,是编辑思路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网站内部人才和知识的融合。现在,媒体网站编辑和技术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媒体网站都有一批较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专门人才,但他们相对缺少的是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容易在传统的思维框架内考虑问题;而技术方面的人员,往往对编辑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无法在技术领域内考虑内容的生产问题。这种脱节,势必大大削弱网络的创新能力。没有两者知识和人员的紧密融合,便很难有从内容到形式到表现手法的创新。所以,媒体网站必须加大这种融合的力度。

经过融合,最终是要造就一批既懂网络、了解技术,又懂编辑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这是事业发展的根本。网络竞争和所有的竞争一样,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说到底也是靠人才、靠知识来创新。因此,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将是媒体网站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前提。媒体网站不仅要互相学习,更要向其他类型的各种网站学习,包括门户网站,专业性网站,商务网站等等。无论其大小,有长便取,有优就学。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创新。媒体网站背靠传统媒体,有时会不自觉地背上些优越感的包袱。这是极其有害的。必须放下架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有所作为。

至于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对媒体网站来说更为紧迫。没有与网络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灵活机制和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其他各种创新都无从谈起。媒体网站现在基本都还在探索之中,有的动作大一点,有的动作小一点,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也都难以完全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改革创新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目前媒体网站的双重身份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难以改变的,一方面它要面对千百万网民的检验和选择;一方面它要担负起引导网上舆论的作用。那种因为有社会责任和宣传任务而拒绝或不重视体制改革和创新,是错误的;同样,那种因为网站的特殊性,希望实行完全独立的商业化操作模式,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在中间找到结合点,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创新的地方,也是改革创新难度之所在。

经营模式的创新同样必不可少。台湾《明日报》的关闭,向新闻网站发出了警告。要说《明日报》在新闻内容、形式以及创新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称道的,但最终免不了关门的下场,原因何在?根本恐怕还在于缺少明确有效的经营模式。网站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自我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网站,无论什么性质,最终都难以长久。媒体网站的经营模式还需要作出更多探索。需要进一步对优劣势作出分析,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

再说赶超意识。这是媒体网站中一些大的重点网站必须确立的思想。赶超什么,主要是赶超国际国内一流的网站。树立这样的目标和志气十分必要。网络本无国界,竞争本来就是一场国际性的较量,我国加入WTO以后,更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压力。没有这样的目标,将无以立足互联网。只有紧盯国际最先进水平,树立赶超意识,才能在危机和压力中不断自我奋进。

目前,中国媒体网站和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无论是其工作的目标、工作范围,还是其影响力,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国内,最多扩大到华人圈。虽有外文站点,但总体上看,在国外影响力还很小,远未打入一些国家的主流社会,无法称其为国际性网站。所以,赶超的路还很长,任务也很艰巨。目标不可能一朝一夕达到,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实施国际化战略,要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现代观念。需要从内容、形式、体制、模式、品牌、战略等方方面面综合考虑,整体安排。要从内容关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实力培养等各方面总体推进。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今后,联合合作将是媒体网站不能不走的一条路子。不仅要加强媒体网站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加强国际合作。